第一图书网

欧美行

王觉非 著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王觉非 著  

页数:

325  

字数:

790000  

书籍目录

初访英国(1982年秋) 门窗敞开 接受邀请 离国 中途停留(沙伽 法兰克福) 抵达堡大学 最初印象 狄金逊教授的家 到几个爱丁堡学者家中做客 英国中小学情况管窥 非正规的教育机构 休战日纪念 培养师资的教育学院 到一作家的家里做客 乡思 中山装与其他 再访伦敦 顺访剑桥 旅游、野餐 苏格兰高地 会见陶普逊夫妇 沃里克大学 莎士比亚故居 纽卡斯尔 德勒姆 格拉斯哥 圣·安德鲁斯 牛津 “普特尼辩论” 一个工厂主之家 圣·波得学院 G.E.艾尔默 在美国学者家中做客 克利斯朵弗·希尔 威士忌酒厂 博物馆 农场 离英回国再到英国 与欧美学者联系的加强 再到伦敦 从伦敦到爱丁堡 旧友重逢 中国的春节 新居 到一工党议员庄园中做客 学术交流丹麦 哥本哈根到英国中、南部几保大学访问和讲学到西德和法国西班牙国际史学代表大会夏秋季节的爱丁堡在美国的日子

章节摘录

插图:我通过到爱丁堡的几个教授家里做客,感到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同时也有一些共同处,当然首先一个共同处是形式:隔段时间,由一家举行“宴会”,大家聚会,互相交谈增进友谊,交流信息,这确实是个好形式。对我来说,这几家的宴会,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大家都对中国很友好,可以说,他们都是由衷地钦羡中国的悠久文化和传统道德。但也遇到了一个例外。这是在密奇逊(Michtson)教授夫妇家发生的,弥是爱丁堡大学生物系的名教授,他的夫人是经济历史系教授,教授西方经济史。他们前不久接到中国一个科学研究所学者夫妇的邀请函,请他们夫妇前往中国访问、讲学。中国这个研究所学者也是一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密奇逊以前是大学同学。密氏夫妇已接受了邀请,不久将起程。当他们听说我到爱丁堡进行访问时,即通知狄金逊,拟邀请我和狄金逊到他们家做客,向我了解关于中国的一些情况。我和狄去密家前,狄金逊告诉我,密奇逊是一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出身于名门望族,非常富有。一天下午,狄金逊夫妇和我驱车到了爱丁堡郊外,狄金逊按照密奇逊事先给他的道路示意图,在一片树丛密林处,找到了密氏的家。密氏夫妇将我们迎进门去,他们家的建筑颇具特色,外表看上去,像是一所朴素的农舍,但内部却布置高雅。入门后先到第一个客厅,走过这个客厅就进入一个中间建有一玻璃暖房的长廊,玻璃暖房中有多种不同颜色的花和瓜果,还有一个装有假山石的鱼池,池中有数尾金鱼悠悠戏水;走过长廊,到了内间的一套客厅,各人坐定之后,密氏拿出几种酒,由各人自选,我不了解这些酒的品类,就随意选了一瓶威士忌,几个人随后即——边小酌,一边闲谈起来。密氏夫妇问了我关于中国的各种问题,不久,密奇逊又回到里面的书房拿出两本介绍中国的英文书籍,逐页逐页地和我细谈。密奇逊夫人和狄金逊夫妇见密氏如此专心致志,他们也不便插嘴,就都走到里面另一间房间找别的话题闲聊。密奇逊教授在和我谈话的时候,态度极为主观,似乎是他在向我介绍而不是征询我的意见。我见他这种姿态,心里已感到有些反感。当他谈到“文化大革命”时,情绪更为激动,大声嚷嚷着说:怎么能发生这样的事?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他未等我回答和解释,接着就说:“这是因为中国缺乏民主制度,全国的大事,全凭一个人任意决定,就连国家主席和有名的将军都毫无发言权!”我向他解释,个别人的专制独裁固然有不可否认的个人因素,但是这种个人主观因素所以能起作用,还有些客观因素。因为中国经过了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近代以来,又进行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和国内长期内战,在残酷激烈的战争环境下,自然形成了权力高度集中的局面,由于惯性作用,这种局面延续了下来,加之个别领导人个人的思想作风和品质的问题,利用了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形势,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然而他却表现出一种神情,似乎根本不屑于听我的解释,我心想:“此人真有点帝国主义分子的架势!”但是我想我到这里来绝不能和他吵架,否则影响太坏。他接着说:“以后中国会怎么样?我看中国还会是个人决定一切,说不定哪天个别领导人又会做出错误决定,中国人又会被推人深渊!”我仍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以前紧张的战争形势已大大缓和了,既没有了客观的条件,个别人想个人决定一切也不可能了,何况,中国人民已汲取了惨痛的教训,即使有人想独裁专断,中国人民也绝不会答应的!”但是他却摇头说:“我不相信!”我只得说:“你不是最近就要到中国访问吗?中国这几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一些错误,有些已经改正了,有些正在改正。中国现在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这次你到中国可以亲眼看看。”但他仍然以不屑的神情继续摇头,我就又说:“你到中国后会发现许多事情会出乎你的想像的!”他却冷冷地回答说:“我本来就没有什么想像。”这时,我也不客气地说:“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没有想像。”……话讲到这个程度,已到了决裂的地步。幸好,这时密奇逊夫人出来招呼我们说,晚餐已准备就绪,请大家人席。她在里间和狄金逊夫妇欢声笑语,谈得很融洽。这样,我们就聚集在餐桌边,互相举杯,边吃边谈,密奇逊夫人热情能干,又遇见了狄金逊夫人这样憨厚的人,所以餐桌上顿时气氛愉快,只有密奇逊仍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晚餐后,大家回到客厅,又互相交谈一阵,我们即告辞而出,密奇逊夫人一直把我们送到停在丛林处的汽车边,而密奇逊则只走到大门口,站在台阶上简单说了两声“ByeBye!”(再见)后来在个别场合,和狄金逊夫妇谈话时,当讲到我在英国的见闻时,我说,我所遇到的所有的英国朋友都表现出对中国不但非常友好,而且非常向往,许多人都希望将来有机会到中国访问(这是实话),但我顺便补充了一句:“只有密奇逊一人除外!”可是过了大约一个月光景,有一天,狄金逊回到家兴奋地告诉我,密奇逊夫妇已从中国访问回来,密奇逊夫人到处讲述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连声称赞中国到处“非常美好”(malwelous),中国人对他们“善良的不得了!”(Terrebl Kind)有一天经济历史系举行学术报告会,狄金逊和我都去参加这次报告会,由一个从爱尔兰来的教授做报告,讲述关于16至19世纪时,在英国一些地区发生的所谓“Chari-Vari"的现象,并进行分析。(“Chari-Vari"是一个法文名词,意思是指有些地方上的人民,用喧闹起哄来羞辱和抗议他们所敌视的人,但实际上是人民用以表达他们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这是爱德华·陶普逊等人近年来研究社会史的一个新课题。)我们都听得很有兴趣,会议结束后,大家仍聚在一起讨论。这时忽然看见了密奇逊夫人向我走来,她热情洋溢地向我讲述在中国的美好见闻,并表示对我的感谢。但她未特意提起她的丈夫密奇逊教授的观感,我也不便多问。(1990年秋我第二次访英时,在一个著名工党议员的苏格兰乡间别墅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再次遇见了密奇逊教授夫妇,这时密奇逊已退休,外貌和神情与1982年时判若两人,面色谦逊,唯唯诺诺。我很想和他寒喧几句,以消除以前的不愉快印象,但宴会时我和他不同桌,宴会一结束,各人都很快驱车回家,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后来我还常想起这件事,感到他对专制独裁的愤恨和担心中国以后会重蹈覆辙,都是可以理解的,(此事不久后,我遇到爱丁堡大学一个同学的父亲,他的谈话几乎和密奇逊一模一样,但经我解释以后,他立刻转变态度,表示同意我的观点。)我对他的反感,主要是那种主观傲慢的态度,我想我在1982年访英时,在英国朋友的眼中,同时在我自己的思想上,都不是把我当做张三李四一个个体的人,而是具有“中国人”、“中国学者”这样的共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所以我对他那种“帝国主义分子的架势”不能迁就让步。不过,我也想到,这人可能并非针对我这个“中国人”而抱这样态度,他可能平素就是一个趾高气扬、自命不凡的人。到爱丁堡后短短几十天内,受到几个学者的宴请,通过到他们家里做客,我对英国学者的生活、风俗和思想有了一些具体的体会,不过,这些都不过是浮光掠影,看到的表层现象。除了上述几个例子之外,我在爱丁堡大学还接触了其他一些学者,这里无需一一详谈。不过,有几点具有特征的事还可以略述一二。早饭后,我到火车站按订票的车厢号码上了车,车厢是在最后一节,因为在半路它要和别的车厢分道。但在查票员查票时,又发生了以前几次我在德国乘火车时屡屡发生过的现象,即查票员说我的车票买错了,少交了钱,应该补交几马克,我即“按章办事”把钱交给了他。我心想:德国人一向是以严格甚至刻板、一丝不苟而著称的,为什么在火车票问题上却屡屡出错!而我同车的其他乘客也没有一个出现补钱问题的,我想其中必然包含有关事业单位贪污腐败,同时也可能包含了种族主义、排外思想,这实质上是对外国乘客的讹诈!上火车以后,因为一点吃的东西未带,只好到前面卖食品的车厢排队买食品。排队的人很多,好在我买到食品回到座位时,列车还未分道,否则就会将我拉到别的地方了!下午6点多钟,车到卡塞尔,林尧和他的女朋友孙英到车站接我。上了他的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他们的家,这是一幢大建筑中的一套房子,原来是30年代希特勒时代建造的,经过整修,焕然一新。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到林尧家稍坐片刻后,林说,现在天还早(已7点钟了,但太阳还未落山),不妨先到一个风景区去游览一番。于是林尧开车,到了一个宫廷式的大花园,据说这个花园以前是属于一个贵族的。花园里整修得优美洁净,四周放置了许多雕像。花园很大,但游人很少,可能是因为天色已晚的缘故。 回到家里,孙英早已包好了饺子放在冰箱里,吃时只要拿出一煮就可以了。能在这里吃到中国的饺子的确不容易。林尧说,他本来也是办事杂乱无章,室内混乱,但孙英善于管理家务,里里外外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我看孙英对林尧也是处处体贴、温柔善良。林告诉我说,孙英现正在攻读德国艺术史博士学位,说到学习,孙说她看到一些17—18世纪德国人写的游记,其中记载着中草药如大黄、人参等传人西方的经过,她问我,还有哪些这方面的中国书可供参考。我对此完全是门外汉,只能介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并向她指出《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关于中草药的记述。这时林插话说,德国现在一个图书馆里有17世纪末出版的《金瓶梅》,我说《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本人就是一个中草药铺的老板,他在讲究滋补方法时也常讲到中草药的功能。孙英说,有一个医药公司已和她签订了合同,由她来负责举办一个中草药的展览会,同时对这些中草药加以说明。看来,中国青年在西方各人自闯门路,有不少人闯出来了,同时学术上也学上去了。在林尧处住了一宿后,6月3日上午,林尧开车,我们一起到一处山冈游览。林尧说这个山岗就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的童话《睡美人》中描述的地方。山冈上树木森森,在一所古堡里还有按照格林童话塑造的人物和禽鸟。我觉得这里的好处佳境并不在按格林童话塑造的一些形象,而是郁郁葱葱的林木,“鸟鸣山更幽”的空旷境界。6月3日下午,林尧又开车与我、孙英三人同到一个更大的公园游览。孙英说,这个公园是属于以前一个贵族的,是欧洲最大的自然公园,园内还设有一个画廊,珍藏伦勃朗、凡·戴克等人的名画,还有一些雕刻。远处还有高高的山冈,山冈上有古堡,山下有一个喷泉,到了下午3:30分,喷泉开始喷水,水柱进射数十丈高。在离喷泉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音乐台,有些业余的音乐家在演出,这一天来旅游的人非常多,人群熙熙攘攘,汽车一辆接一辆,络绎不绝,后来者连停车的地方都找不到。外国人的休闲和我们有明显的不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欧美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