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圣经与希伯来民间文学

张朝柯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张朝柯  

页数:

42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圣经与希伯来民间文学》分“前言”、“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寓言”、“民间箴言”、“结语”等8部分。

书籍目录

一、前言1.圣经民间文学的范围和分类2.《圣经》与民间文学的密切关系二、神话1.从多神到一神2.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3.伊甸园的神话4.挪亚方舟洪水神话5.希伯来神话的艺术特点7.希伯来神话与西亚神话的比较(1)希伯来洪水神话中的巴比伦因素(2)希腊洪水神话中的巴比伦因素(3)阿特拉哈西思洪水神话同其他洪水神话的比较(4)济乌苏德拉洪水神话是东西方同一洪水神话的源头(5)挪亚洪水神话中的创新精神三、史诗1.《希伯来史诗》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文学积累2.史诗构成3.史诗的作者4.史诗的人物形象5.史诗的思想意义6.史诗艺术特点7.同东西方英雄史诗的比较8.《希伯来史诗》中的巴比伦、埃及的文化因素9.《希伯来史诗》的世界影响四、民间传说五、民间歌谣六、民间寓言七、民间箴言八、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过了40天,挪亚打开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在水上飞来飞去,他又放出一只鸽子,想要看看洪水从大地上退了没有。鸽子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方舟里。又等了七天,再一次放出鸽子;到了晚上,鸽子回来了,嘴里叨着新拧下来橄榄叶子,挪亚判断:地上的水退下去了。又等了七天,放出的鸽子就不再回来了。 神对挪亚说:“你和你的妻子、儿子、儿媳都可以走出方舟了,凡是有血肉的活物,就是飞鸟、牲畜和一切昆虫,都要带出方舟,叫它们在大地上多多滋生,大大兴旺。”于是,躲避洪水的一切生灵都走出方舟。 挪亚为了感谢耶和华,筑了一座祭坛,用洁净的飞鸟、牲畜做祭品。耶和华闻到祭品的馨香,十分高兴,心里想:今后不再因为人的缘故而诅咒大地了,也不再灭绝各种各样的活物了。 神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们,并说:“你们要生养众多后代,布满大地。凡是地上的走兽、空中的飞鸟、海里一切的鱼,我都赐给你们了。凡是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你们的食物,就像菜蔬一样;惟独不能吃带血的肉。” 神对挪亚和他的儿子们明白晓喻:“我要和你们立约,今后不再使洪水泛滥,不再毁灭人类和一切活物。”耶和华用彩虹做立约的永久标志,上帝要保护世代人类,人类更要永世尊奉上帝。(《创世记》7、8、9章) 挪亚方舟的洪水神话,在世界上并不是产生得最早的洪水神话,然而,其影响却是最大的,特别是通过基督教的宣传,深入各国,传诵全球,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这一古希伯来的著名神话,却是源于巴比伦的。尽管英国的乔治·史密斯在19世纪提出这一见解时,曾引起轩然大波,遭到激烈的围攻、坚决的反对;但是,在百余年后的今天,在世界圣经研究者中,恐怕连一个反对者也难于找到了。大家都赞同他的看法了。 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洪水神话。在亚洲、非洲的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也都有相当多的洪水神话。这些神话故事,虽然情节各异,但是其主题思想不外乎表现人类战胜洪水的强烈愿望、提出抵制洪水摆脱灾害的有效办法,或者是反映“人类再造”、“人类再现”的美好理想。但是,挪亚方舟的洪水神话,同这些主题思想却大相径庭,而另有新意。 挪亚方舟洪水神话的编辑者,企图借用巴比伦洪水神话的情节,表现一神信仰、树立耶和华上帝的神威、增强以尊崇耶和华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念。耶和华利用洪水肆虐的目的非常明显:因为世界败坏,充满强暴,耶和华对人类的劣迹和恶德十分不满,对自己创造的人类,不仅非常失望,而且万分后悔。他下定决心:利用洪水剪除不义,毁灭恶人,重整乾坤。总之,耶和华决心利用洪水惩处和改造罪恶的社会和不义的人类。因而,耶和华只保护义人挪亚和他的全家,告诉他们躲避洪水的办法。洪水之后,耶和华又让义人挪亚及其家人“生养众多,大大兴旺”。所谓“义人”,是指听从上帝的教诲、按上帝指示办事的人、虔诚崇拜上帝的人。耶和华主动地同义人挪亚和他的儿子们立约,并以彩虹为记号。从此,上帝要保护人类,不再用洪水毁灭人类,人类要服从上帝。 这些荒谬离奇、难以置信的、非客观的、虚妄的怪事、怪物、怪象,正是采取荒诞、奇异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不难看出:这些表现技巧、修辞手段,是凭借一些非现实的怪异事物突出显示耶和华的神威,体现了人们对耶和华特殊的理解和认识。怪事、怪物、怪象是被人们有意创作出来的,其根本的意图在于激起人们对耶和华一神的信仰、尊重和崇拜。 这种荒诞、怪异的表现手法,在创作思维上因袭了万物有灵观念的传统,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自然崇拜、自然现象神灵化的创作技巧和手法。例如:摩西率领百姓在西奈上迎接耶和华的场景: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 尽都发颤。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神……西奈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 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动,角声渐渐地高而又高,摩 西就说话,上帝有声音答应他。(《出》19:16—19) 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威严、神奇的场面:当耶和华出现时,一道闪光,划破长空,雷声轰鸣,震耳欲聋,似乎地动山摇,令人怵目惊心,慌恐颤抖。这种描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自然神——雷神出现时的情景。 约瑟,是希伯来人在埃及寄居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雅各的十二子之一,是一个人格完美、道德高尚的理想人物。 约瑟自幼聪明颖悟、俊美清秀,因而深受父亲的偏爱。他从小就有一种疾恶如仇的性格,常常将“哥哥们的恶行报给他们的父亲”(《创》37:2),更加激起父亲对他的钟爱,单独给他做了一件彩衣。这也引起了哥哥们对他的憎恨和忌妒。 约瑟同哥哥们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他的理想和志向远远超出自己的兄长,甚至使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约瑟将自己做过的梦,讲给哥哥们听,不仅得不到同情和鼓励,反而更加讨厌和憎恨他。约瑟的第一个梦:他和哥哥们在田地里一起捆庄稼,他的捆站立着,哥哥们的捆在四周对着他的捆下拜。约瑟的第二个梦:是说梦见太阳、月亮,与11个星星,向他下拜。这引起了哥哥们极大的愤慨和不满。哥哥们说:“难道你真的要做我们的王吗?难道你真的要管辖我们吗?”甚至连偏爱他的父亲雅各也斥责他:“你做的这是什么梦!难道我和你母亲、你弟兄果然要来俯伏在地,向你下拜吗?”其实,梦是心头想,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是愿望的达成;约瑟的梦正反映了他人生的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可惜的是,无人理解,不是遭受嫉妒,便是得到责备。因而,哥哥们把他卖给过路的以实玛利人,沦为法老护卫长的佣人。顷刻之间,由父亲的宠儿变成了异族的奴隶。 虽然身为佣人,地位低下,但是,却有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灵魂,显示了可贵的人性美。护卫长波提乏对约瑟十分信任,让他管理家务,将一切都交给了约瑟。波提乏的妻子见约瑟秀雅俊美,向他频送秋波,多次要求与他同寝,却一再被约瑟拒绝。他说:“看哪,一切家务,我主人都不知道,他把所有都交在我手里。在这家没有比我大的,并且他没有留下一样不交给我,只留下了你,因为你是他的妻子。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上帝呢?”这种义正词严的拒绝,不仅仅是表现了一个奴隶或佣人对主人的忠诚,而更重要的是显示了约瑟重视人格、遵守道德的品行和节操。 然而,万万没料到,她却恼羞成怒,在丈夫面前反咬一口,诬赖约瑟要强奸她。主人听信了妻子的话,非常生气,将约瑟关进监狱。上帝向他施恩,使他在监牢里得到了司狱的信任,让他管理其他囚犯,凡经他手所办的事,司狱完全相信,一概不察。 七个丰年和七年饥荒一再证明了约瑟预见的正确,保证了埃及人民的温饱和生活的安宁,充分地层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工作才干。 约瑟胸襟开阔、宽容大度、不计前嫌、诚恳善良的美德,在与前来籴粮的哥哥们相见时,表现得十分生动,极其感人。在饥荒的年月,哥哥们奉父亲雅各之命到埃及买粮。当他们脸伏于地,向他下拜时,约瑟立刻认出是自己的哥哥们,当初,一再憎恨他、合谋要害死他、最后把他卖掉的哥哥们。但是,他并没有追究前愆,更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哥哥们进行报复;恰恰相反,约瑟却装作生人,暗中吩咐佣人给哥哥们的口袋里装满粮食,并把买粮的银子也归还在装粮的袋子里。同时,他还想出巧妙的办法,让哥哥们把想念的小弟便雅悯带到埃及来。后来,当他向哥哥们公开说出自己的身份时,又一再劝说他们千万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而自责。他说:“我是你们的兄弟约瑟,就是你们所卖到埃及的。现在,不要因为把我卖到这里自忧自恨。”(《创》45:5)他不仅是不咎既往,丝毫没有报复之心,而且还宽慰哥哥们,不是哥哥们把他卖掉:“这是上帝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保全生命……为要给你们存留余种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们的生命。这样看来,差我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上帝。”《创》45:6)他与众弟兄亲嘴,抱着他们哭泣。这种不计较个人恩怨、宽恕容忍的精神,在当时社会中反映了一种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 约瑟这一著名形象是希伯来人寄居埃及时代的一个杰出的典型。他非凡的聪明智慧、高尚的人格品德以及卓越的政治才干,是希伯来人民族传统和美好品德的结晶。相传,在阿蒙霍特普四世(即埃赫那顿,约公元前1424—前1388)的宗教改革时代,有一位叫做严哈姆(Yanhamu)的闪族人曾经在埃及宫廷做宰相,约瑟的政治管理才华,在某些方面,很像那位闪族的埃及宰相。因而,可以说,约瑟这一形象的塑造,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本书是北京燕京研究院西方文化与宗教研究室的研究课题之一。承蒙美国鲁斯基金会(The Henry luce Foundation)的赞助,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在本书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燕京研究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柳子行教授和王思敏教授对本书给予细致的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张朝柯 2003年10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圣经与希伯来民间文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