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我童年的故乡

司格林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司格林  

页数:

233  

字数:

23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献给中国“俄罗斯文化年”的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出生并生长在北京的俄罗斯人,一位学识渊博的汉学家饱含深情地叙述了他生活、热爱并依旧热爱着的城市。儿时的玩伴,学校里的同学,胡同里的叫卖声,中国的知识分子……这些都通过司格林教授的回忆,跃然于纸上,令我们为之动情、遐想。本书还幽默风趣地回忆了作为一个曾陪同过戈尔巴乔夫访华的资深译员所经历的翻译中的趣事。

书籍目录

作者自序我的祖先 高祖 曾祖祖父 彼得堡 亚历山大官武备学校 浪漫之旅 赤塔——沃兹涅先斯克 重回远东 东方学院 布拉格维申斯克,边防委员 第一次中国之行 符拉迪沃斯托克 美国考察团 投入高尔察克阵线 被俘 日语 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全家人到中国 哈尔滨 在海关工作 北京 交通大学 亲人回忆祖父父亲 哈巴罗夫斯克 士官武备学校……和音乐 简短经历的笔记母亲北京的俄国人 使馆区 使馆区的外国人 使馆区外的俄国人 不同的命运 北京的欧洲人幼年 在北京出生 圣诞树上的巧克力糖 给什么就吃什么 地板上的奶油蛋清松饼 塞维利亚理发师 我的中国保姆 宋姑娘 张妈 第一次听京剧 雪 日食 一同游戏 皮影戏 火灾 街道名字 我怎样学汉语幼儿园 战争爆发 ……圣心学校中国学校学样里的朋友奥国府俄罗斯之家圆柱大楼日本占领时期北京的夏天我们院子里的一帮中国的胡同再次搬家辅仁附中我的成年朋友李清战后中国尾声中国狂想曲一个同声译员的笔记后记

章节摘录

  彼得堡 亚历山大士官武备学校  我祖父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斯别什涅夫1871年2月7日(旧历1月25  日)生于彼得堡。18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亚历山大士官武备学校后,第二  年进入米哈依洛夫炮兵学校,1892年同样以优异成绩毕业。得到自己的第一  个任命,以陆军少尉的身份被派往塞瓦斯托波尔市,服役到1896年。在此期  间升为中尉。1897年祖父被授予上尉军衔,并根据他本人的愿望,被调往驻  扎在远东尼科利斯克村(后来的尼科利斯克一乌苏里斯基市①)第一东西伯利  亚旅。  浪漫之旅  在从塞瓦斯托波尔驶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轮船上,尼古拉·阿列克谢耶  维奇遇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安东尼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德米特里耶娃。这  个浪漫之旅以婚礼结束,他们于1897年5月17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按照旧习  俗结了婚。祖父的父母为这门有损名望的婚姻深感担忧:安东尼娜是卡卢加  ②市一个普通裁缝的女儿。继父死后她被寄养在叔叔伊万·巴甫洛维奇和婶  子玛利亚·尼基丁奇娜·两洛夫夫妇家。  赤塔——沃兹涅先斯克  同年,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斯别什涅夫被任命为赤塔炮兵仓库炮  兵和轻武器部部长,从1898到1900年在那里服役。1899年3月26日夫妇俩生  下儿子阿列克谢(我父亲)。1900年得到新任命,这一次前往赫尔松州沃兹涅  先斯克。1900年12月9日在那里生下女儿佳丽娜(我父亲的妹妹)。  1904年祖父被提升为大尉。很快根据新的命令,他必须重回远东并开始  学习日语。日俄战争之后这件事变得尤为迫切。本来是平民优先,而尼古拉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这里却是个例外。墨守成规的军旅生活不怎么令他向往  ,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争取离开军队,而这在当年并不那么轻而易举。  重回远东  在动身去远东之前,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带全家探望父亲,当时他  和三个女儿一起住在奥德萨。尼古拉的姐姐受到极好的艺术教育:娜杰日塔  是钢琴家,马格丽塔是画家,尤丽娅后来成为著名的歌剧演员。家里亲切地  叫尤丽娅为贝贝,这是小时候的外号,是由英语baby的发音得来的。她的儿  子阿列克谢·弗拉基米洛维奇·斯别什涅夫(用母亲的姓)是苏联著名电影编  剧,《白日逃亡》一书的作者(见阿列克谢·斯别什涅夫的《白日逃亡》,  莫斯科,1983年——原注)。  正如人们所说,回忆是一连串永远留在人的记忆中,不分时间顺序尘封  的鲜明生活片段。据我父亲说,在奥德萨有一只硕大的白色鹦鹉给四岁的他  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总是站在椅背上用嘴小心翼翼地给他祖父梳理头发。显  然,这个举动让他俩都很开心。此外他还记得在莫斯科,在我父亲的祖母玛  利亚·彼得洛夫娜家(她和丈夫分居),还记得那光可鉴人的地板,坐着摇椅  可以在上面打出溜儿。孩子们还记得,戴着白手套的仆人给餐桌上菜,祖母  用法语向孙子们道“晚安”,祝福他们进入梦乡。  在动身去远东前,在玛利亚·彼得洛夫娜的豪华公寓的告别耽搁了一会  儿,让拎着大包小包的一家人“幸运”地误了火车。而这正是命运大发慈悲  :后来得知,正是这列火车在路上翻了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我童年的故乡 PDF格式下载



此书虽然没有林海音的作品那样出名和感人,但是作为老北京生活的缩影,还是有值得玩味之处。


翻译作品很见译者功力。有很强的史料性和可读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故乡,童年趣事印在脑海中。只是现代社会流动得太快了,故乡的概念已经日趋模糊……


单本书无包装,封面磨损较重

其他无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