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

费孝通 东方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东方  

作者:

费孝通  

页数:

390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文明的重心,是像水一样流动的。目前已知的流程,是以“东方文明”为起点,流到地中海而有“地中海文明”,流到欧洲而有“欧洲文明”,流到阿拉伯世界而有“伊斯兰文明”。近四百年来改变人类命运的“文艺复兴”,始于地中海沿岸,在西方世界绕了几圈之后,又流回到“东方文明”的地盘上来了。“中国文明”与“地中海文明”,是人类文明流程中的两极。对中国而言,地中海是一方遥远的国土,只能以“泰西”或“极西”称之;对地中海周边国家而言,中国照样是可望而不可及,只好以“远东”或“极东”称之。这两极的一端,盛行着一种“海中地思维”:假定四周是海,中为陆地。此种思维的特点是以中间为实,而以周边为虚,“向中心聚居”成为其所有居民之心理定式,即有再大的怨仇,最后终能抱成一团。它有一个主体民族叫“华夏”,它有一根文明主心骨叫“华夏文明”,它有一种政治上与学术上的“正统”叫“儒术”,它有一种论证方式叫“比附”,它有一种变革办法叫“踵事增华”;……这两极的另一端,则盛行着一种“地中海思维”:假定四周是地,中为海洋。此种思维的特点是以中间为虚,而以周边为实,“往周边散居”成为其所有居民之心理定式,即有再强的利益纽带,亦终归分灶拆伙。没有一个民族能在那里长久地唱主角,常常是你方唱罢我上台;那里的文明也从没有主心骨,花开花落只在朝夕间;那里也没有什么“正统”,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等,轮换坐庄;那里有一种论证方式,叫“主谓式句辞”;那里有一种变革办法,叫“急风暴雨”;……假如人类文明的流程是一个椭圆,则这两极就是椭圆的两个圆心。“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两极就是人类文明的“阴”与“阳”。有了这两极,人类文明的前行才获得持久不衰的动力。中国人叫做“生生不已”。当阴极衰颓的时候,阳极来推动它;当阳极衰颓的时候,阴极来推动它。椭圆结构使人类文明的发展甚至不需要外力(如上帝)来推动,它在自身内部就能产生“永动之力”。西方之推动东方,常被人挂在嘴上;东方之推动西方,却常常被遗忘。西方人所谓的“地理大发现”,所谓的“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航天时代”等等,哪一样不是假力东方之推动?!这个椭圆形的轨迹,在北半球,划出人类活动的历史舞台。人类万年的“文明劳作”之成就,尽萃于斯地。西奥多·罗斯福曾以“地中海时代一大西洋时代一太平洋时代”为人类文明流变之轨迹。站在“西方中心论”甚至“欧洲中心论”的立场去看。有几分道理;但站在“全球人类”的立场上去看,却显得很狭隘。因为他只说到了椭圆的一个圆心,而把另一个圆心——“东方文明”——遗忘了!“地中海时代”是“流”而不是“源”,它开启了欧洲文明,但它所承继的却是“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与古巴比伦、古印度与中国的文明。地中海不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何况在“地中海时代”与“大西洋时代”之间,人类文明绝非一片空白。罗斯福完全漠视了此一时期里“东方世界”的文明成就:在西方人所谓的“中古时期”,有两大文明圈在东方生成,一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一是以伊斯兰文明为核心的“印度洋文明圈”(何芳川语)。现在像龙卷风一样席卷全球的,是以基督教文明为核心的“欧美文明圈”。美国史家willDurant曾强调“东方文明”的重要性:“我们的叙述之所以从东方开始。不但因为亚洲是我们已知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而且还因为它奠定了希腊与罗马文明的背景与基础。”(《世界文明史》)英国哲学家B。Russell则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多次被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中西文化比较》,1922)司马牛有“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之忧,子夏劝解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不管有不有血缘,不管是不是“自家人”,只要你秉持“恭”与“敬”之原则,则六合之内、普天之下,无人不是你我之“兄弟”。这是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的一种胸襟,它要求个体最大限度地“克一己之私”,以慈悲之心施他人,施他家,施他国,以至于天地万物,最终成就“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之“大境”。在人类文明椭圆的另一极,此种胸襟不常有。刘向《说苑·辨物》论“四海”云:“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这就是所谓的“海中地思维”。“四海”也许并非实指,它告诉我们的不过就是一个“无外”立场而已。就是无内外之别,无人我之别,无种族之别,无国家之别,无宗教之别……如此而已。“以天下为家”、“以四海为家”、“四海一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说法,无非是想展示此种“无外”之胸襟。有了这样的胸襟,椭圆的此极不是“异地”,椭圆的彼极也不是“他乡”。有了这样的胸襟,从东方到西方不是“远足”。从西方到东方也不是“长征”。有了这样的胸襟,人类万年的“文明劳作”就不是“水火相克”的一盘杂碎,而是“阴阳互补”的一席盛宴……从东方到西方,是“生生不已”之征;从西方到东方,同样是‘‘生生不已”之征。椭圆的两极总在互动中,相互扶持而收起死回生之效。只要人类还是这样的圆颅方趾,只要太阳还是这样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文明的此种“两极互动”及其椭圆形流变,恐怕就很难改变。如此则哪里还有什么“欧洲中心”、“华夏中心”甚或“人类中心”?!人类作为整体,根本上亦只是“天一人”这一更大椭圆之两极中的一极!二00七年一月一日于北京

内容概要

  《费孝通游记: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由《初访美国》、《访美掠影》及《重访英伦》三书合成。《初访美国》出版于一九四五年,记作者一九四三年夏至一九四四年夏在美国的“ 文化交流”。《访美掠影》出版于一九八0年,记作者一九八0年四月十四日至五月十七日在美国十城市的“走马看花”。《重访英伦》写于一九四六年四月至一九四七年五月,出版于一九八三年十月,记作者此期间在英国的 “几万里的旅程,三个月的光阴”。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奖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书籍目录

初访美国人生的另一道路贫困的早年自由之邦的传统年轻文化的前途幸福单车的脱节机器和疲乏劳资的鸿沟关于华侨文化的隔膜老而不死鬼的消灭男女之间眼睛望着上帝民主的沉睡平民世纪在望经济的修正余笔访美掠影释题代序颠倒了日夜两个“皇后”的下场车、油、路的三位一体城乡对流、南北对流地道车和“涂抹”家务机械化殷实之家新型市场能源危机电子系统斗智的世界一种新的社会纽带博闻强志的电脑应用压倒理论黑人问题民族拼盘美国的华人出路总是会找到的信心危机重访英伦行前瞩望途中拉斯基教授没有败诉英雄和特权煤荒为了下一代悼爱玲·魏金生访堪村话农业不愁疾病从《初访美国》到《重访英伦》《工党一年》译者序英伦杂感后记

章节摘录

贫困的早年我们是坐了Baltimore and Ohi0铁路的火车从华盛顿到纽约的。这路的终点是在纽约对面的新泽西。新泽西是个工业区,烟囱象梳子一般地排列着,车就在这些梳子里穿来穿去。不象坐New York Central的车,一近纽约就向地下一钻,黑洞洞的窗外什么都看不见。从新泽西到纽约要坐渡船,你站在船面上,四面望望:后面是烟雾笼罩下的巨大厂房,海中心是个美丽的自由女神,对岸是曼哈顿一片耸天高楼,象积木般地堆砌着,这幅景象也许是美国文化最简单的“文摘”。文化联络处为我们安排下这个行程,很可以说是想给我们这些东方客人一个文化的下马威。这文化的下马威确曾使我瞠目结舌。后来我写信给安排这行程的朋友说:“你若是有意要在最短促的时间使我们对于美国有一个深切的印象,你是成功了。”过了有半年多,我又在另一封给她的信上说:“我在新泽西渡船上所获得的对于美国的印象,曾费了半年才慢慢冲淡了,才慢慢对美国有了一些认识,让我再加一句多余的尾语,才慢慢使我喜欢美国。若是以后你还有机会介绍美国给我们东方人士时,我虽则不知道你应当先叫他在什么地方上岸.但我愿意很坚决地向你建议:若必须从华盛顿到纽约,坐New York Central车比坐Baltimore and Ohi0车好一些。在地道里进入这大都市,可以使他糊涂一些,不致因曼哈顿的奇观,误认为美国就在这并世无匹的大都会时。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美国不是在纽约这种大城市里吧?”

后记

本书由《初访美国》、《访美略影》与《重访英伦》三部分组成。《初访美国》是作者1943年赴美进行文化交流期间所写的系列杂感。《访美掠影》是拨乱反正后,作者初次访美时写的一组文章。《重访英伦》是作者1946年应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再次踏上英伦三岛后写的系列文章。现授权东方出版社再版,纳入“四海之内——从东方到西方”书系。编辑过程中,除了改正一些明显讹误的地方,未对带有作者个性风格的文字作任何修改。此外,对于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也是保留了作者当时的译法。彩插和文中插图则是编者所加,图注也是编者所写,一律采用现代行文和现代通行译法。百密必有一疏,书中的错误和遗漏是难免的,欢迎读者向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编者2007年6月


编辑推荐

《费孝通游记: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是《费孝通游记》之一的《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初访美国》是作者1943年赴美进行文化交流期间所写的系列杂感;《访美掠影》是拨乱反正后,作者初次访美时写的一组文章;《重访英伦》是作者1946年应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再次踏上英伦三岛后写的系列文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 PDF格式下载



费先生的书是09年最大的收获,人类行为生活的研究于小于细中见大,这本书不是旅游指导类书籍,但通过费先生很早期的旅美访英的个人感受,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无一不感受到同中存异,区别颇大。可惜费先生呆的时间还不够长,所见还有限,不过胜读十本普通的介绍英美的书籍


费老,非常崇拜,美国学习时在麻省理工人类学院见过介绍费老在中国农村作的田野调查。拜读这本书,可看费老如何看待两种文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