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记忆导图

微拉·F·比肯比尔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微拉·F·比肯比尔  

页数:

279  

Tag标签:

无  

前言

每当我们听到某个作家已经出版了许多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问题:这些书究竟提供了多少超越自我的东西。一些作家出版拥有的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孤岛”(我不愿指名道姓),他们不断出版的书中周而复始地描述着这座“孤岛”。还有一些作家,比如肯·威尔伯(Ken Wilbet),他会将一个核心主题不断向前拓展,他在每一本新书中都会更上一层楼(或者进入意识的更深层次)。还有一些人则像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他是我在写作方面的榜样之一,他所出版的120多本书大约有一半是科幻小说,另一半是专业书籍。此外,他还提出了机器人制造技术的三项法则以及机器人的正电子大脑(上述两项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先驱理论)。他的大量作品在主题和内容上都存在一些重叠(我的书也是如此),当然,重叠的部分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正在阅读的内容,在一次采访中,阿西莫夫曾经说(大意如下)。

内容概要

  本版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这部分将涉及您大脑的能力,尤其是您的记忆力,因为您的记忆力是其他所有行为的基础,这一点我们将会看到。如果您对本书旧版已经有所了解,或者读过其他相关的书(或者参加过训练记忆的课程)并且想要寻找具体的某个切入点,您会发现感兴趣的关键词,然后“放马过去”。  对于那些早在课堂上使用本书的培训者和受培训者来说,一些重要的原有的“思维模式”现在仍然能够让人受益匪浅,在本版中它们被保留下来,不过也有一些内容被删掉,或是因为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它们已经不再正确了,或者为了给新的东西留出空间来,不然这本书就会膨胀到600页!  如果您看过本书旧版,现在要寻找新的内容,那您可以发现大量的新内容!  第二部分实践  这一部分的篇幅大约是前一部分的2倍,这也说明本书的目的和宗旨在于注重实用价值。这里您会找到许多重要的建议,比如:关于如何避免正常看电视对大脑的损害;如何利用电视机进行毫不费力、毫无痛苦且不需投入太多宝贵时间的学习。  请您最好先看一下目录,为自己挑选一个美好的开始,因为数量众多的指示标记会将您指引到文中相应的重要位置。这些论述对于入门或者补充都很有帮助,这样您就可以真正在这本书里“信马由缰”、“纵横驰骋”了。  第三部分附录  附录一:温故知新。这里有一篇重要的文章(“类比&数字:左右脑的分工”)是从本书旧版中“转移”过来的,尤其适合初学者。但如果您想要读得少而精,也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内容。因为本书旧版的核心比喻就是“分开”的两个大脑(大脑“左先生”和“右先生”),而本书新版的核心比喻则是知识网络。  附录二:记事帖。这部分内容主要为那些想要深入了解的读者提供背景知识。另外,在准备这次“全新改版”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尽管旧版记事帖中的有些内容我早在1982年就发表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但这些内容至今仍然很重要。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记事帖是全新的。

作者简介

薇拉·F·比肯比尔是德国最顶尖的管理咨询专家、著名的心理学家。迄今为止,经她培训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已超过30万人。比肯比尔女士精通数国语言,在记忆力训练及学习策略领域成就卓越。她所创建的学习模型深受各国读者推崇。同时,比肯比尔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发行量已超过200万本。薇拉·F·比肯比尔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学习策略及学习方法的象征。在德国,比肯比尔被认为是与《思维导图》的作者博赞齐名的大脑及学习专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36版本书的结构 第36版前言 第40版致谢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A即开始 二、类比图式  Ka Ga & Ka Wa是什么  案例:网络、知识网络和知识 三、“心流” 四、记忆就像网络  知识网络 五、分类思维  记忆就像筛子  逻辑类别中的思维技巧 六、学习,但是学什么  知识或者行为 七、学习曲线是否令人满意   应该如何学习  我们的学习是否有意识  知识不等于能力  我们能从讨论课上学到什么  回到知识曲线  另一种学习曲线——行为(训练) 八、非我的悖论 九、阅读问题  学习阅读  通过书写来阅读 十、温故知新第二部分 实践 一、让新信息适应大脑  案例1:计算机语言  案例2:医学基础知识  案例3:法律基础知识  案例4:基础知识的形式 二、内心资料库  改善记忆力、智力和创造力  城市一国家一河流  训练任务:制作大量的知识字母表 三、每个人都能绘画  拉姆隆与艺术家 四、绘制类别蛋糕图  知识类别 五、增加创造性思维的技巧:90秒+  第一点:向其他人询问  第二点:独自一人 六、大脑神经操  日常生活中的大脑神经操 七、平行学习 八、正性表述  指令中预先设置好的错误  鼓励 九、修辞法与考核  专业的准备:(演讲)河流中的石头  题外话:给同事、教练或者演讲者的建议  修辞训练:讲话或者边讲边思考 十、语言学习  过去的语言学习  传统的方法:四个步骤  比肯比尔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根本区别  比肯比尔方法:四个步骤 十一、超级学习  洛扎诺夫博士法 十二、训练,但是如何进行  善用大脑的训练  欲速则不达  每件事都那么较真,太累了  急于求成,反而浪费时间 十三、看电视的习惯  小测验  风险1:生理上的观看过程  风险2:影响  训练技巧:轻松扩展您的知识网络 十四、快进技巧  什么是快进技巧 十五、总结:思维运动  思维运动练习第三部分 附录 一、网站留言板上关于学习主题的交流  学习欲望  学校  轻松学语言  消除注意力障碍  减少内心批评  关于内心批评者的另外一个想法  我怎样从思维地图中走出来  老年人  让信息适应大脑  用比肯比尔思考工具阻止大脑的僵化  为什么要学习 二、附录一:温故知新  类比&数字:左右脑的分工  运用理智,发挥创造力 三、附录二:记事帖  社会生物学  学习心理学简介  赖兴阅读学习法  精神特性:西方与东方  语言作为思想的工具  大脑研究一瞥  思维运动题答案  准备演讲  记忆的三条路径  使用DVD  搜寻旧书:三种有效的方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三、“心流”奇克森特米海伊著作的基础是马斯洛(Maslow)等人所写的《高峰体验》或称为《顶峰经历》(Peak-experience)。“顶峰”包含了一个文字游戏:一方面描述了高峰感受;另一方面顶峰的登山者属于首批登顶的成功者!这里涉及的是一种难以描述的状态,通常的表达方式如下:人们在此种状态下“完全和自己在一起”,完全在此时此地,人们完全“身临其境”……奇克森特米海伊从以下角度研究这一现象:这一特殊状态有什么特征?(神经)生理方面发生了什么?这类有登顶经历的人有什么共同点或有什么共同的情况?为了追踪事物的本质,奇克森特米海伊发明了一套令人称奇的方法:他让参加试验的人带着时间不确定的计时器,接着让这些人马上填好问卷。这样他就有理由希望能“意外获得”登顶经历并能追踪到共同特征。经过多年研究之后,他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称之为“心流”……您是否经常有“心流”的体验?您是否知道美国科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描述的那种感觉(或者这种划时代的理念)?这位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是著名的意识研究学者之一,他提出了“心流”这一概念。奇克森特米海伊将“心流”描绘为周围的万物都处在流动的状态:从生理的角度讲,体内的荷尔蒙在流动,脑中的神经介质也在流动。当联想、想法、主意、创造性思维等涌现时,思想也开始流动了……对于不同行为中“心流”的共同特点,奇克森特米海伊将其描绘为:我感觉很棒,一切都成功了,我完全沉浸在各种行为中,有时我失去了时间感……另外,据奇克森特米海伊数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人们从事日常习惯的行为(特别是“随手做”事情)时,“心流”的感觉会随之产生,但如果所做的事高于自己已有的技能水平,就很少能达到这种状态,因为“心流”出现于已有的熟悉的技能和未知的新技能之间,这点我在图形联想法中已经提到过。在这幅图中的上半部分是我们尚未很好完成的区域。我们对此不但没有感到满意,甚至还备感压力。但下半部分却相反,我们会感到无聊。’我们可以很好地控制这一区域,可以完全自动完成它,比如我们同时还可以想其他的事情。只有在中间区域才是“心流”的状态。在我们当前能力的末端,当超过现有能力阵线1~2毫米时,“心流”才有可能产生。在我们现有的能力之上,同时又在我们感到压力的临界点之下,“心流”才会发生。


编辑推荐

在引进中国之前,《记忆导图》已经经过40次完美的再版和修订,对大脑进行分区,来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独家中文首发。通过图形识别来改善记忆力,通过绘画修炼提高思维能力,通过习惯调整增加知识储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记忆导图 PDF格式下载



如果各位买家有兴趣,最好去看作者的原版外文书。作者应该是很专业,但是翻译的人把一些段落翻译的前言不搭后语,一些译者自已“创造”的“生词”(估计译者非心理专业,对一些心理类术语不能熟练运用),拼凑的需要去猜测作者、译者的真正意思。一句话,累。


介绍了很多记忆的方法,和思维导图联系在一起学起来很方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