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布衣总统

陈廷一 陈廷一 东方出版社 (2008-09出版)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陈廷一 东方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

陈廷一  

页数:

413  

Tag标签:

无  

前言

陈廷一先生的传记文集即将在东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副牌)出版,作为老朋友,我首先表示祝贺。应当说这也是中国传记界的一大喜事、盛事。中国传记文学,经过三中全会后近三十年的发展、繁荣,很多作家的创作已经是硕果累累。陈廷一先生辛勤耕耘,更是著作等身。陈廷一先生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完成了《许世友传奇》三部曲的创作,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作品研讨会,轰动当时文坛。与会著名作家刘白羽、魏巍、王愿坚均对此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预示传记文学的春天即将到来。陈廷一先生传记创作也从此扬帆起步,奋蹄疾飞。陈廷一先生慧眼独具,选材新颖。倘若说他的《许世友传奇》是在“活人不能立传期”完成的,接下来他又在海峡两岸的“冰冻期”,适时拿出了一部记述风华绝代的宋美龄的传记,更引起了大陆同胞极大的阅读兴趣。此书像《许世友传奇》一样,先声夺人,一版再版,成为领衔中国传记文学的畅销书,并创造了中国书刊发行史上的奇迹。《宋美龄传》写作的成功,给了陈廷一先生更多的自信。同时,作者的名字也吸引了出版界的眼球。

内容概要

  《布衣总统孙中山》曾荣获2000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畅销书”。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四万万中国人都在沉睡,惟他独醒。他崇民主尚共和,倡导“三民主义”救中国,在黑夜的旧中国天空燃起熊熊大火;他屡战屡败,坚忍不拔,百战一胜,让鸡蛋碰碎顽石,最终推翻千年帝制,创建了亚洲第一共和国,他被国民推选为共和国首位总统。  他爱共和甚于生命;  他衣食朴素、勤政亲民;  人称“布衣总统”。  全国普通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节选自《布衣总统孙中山》。

书籍目录

序一/于友先序二/万伯翱引子第一章 中山出生翠亨村,一方人杰地灵的圣土紫气东来,降世是在一个紫霞明丽的早晨乱世出英杰,他的名字几经改变,代表他的历史、他的荣耀、他的性格、他的传奇第二章 少年壮志兰溪河,流淌着他少年的泪自称“洪秀全第二”的大人物影响他一生的传奇式的胞兄——孙眉第三章 大洋求学走出家门,走出封闭,奔向大洋那方奇土架刺鸠国王惟一颁发奖品、证书的中国籍优等生——孙中山中西传统文化的冲突,致使他与胞兄矛盾激化。斗争的结局,终止学业,他被驱赶回国第四章 香港求学燕雀安知鸿鹄志,家不容身去香港孙中山来港一年,家庭风波重起,几致兄弟反目从“学头”到“医国手”第五章 经世抱负胞兄弟重新握手言欢以行医为名,慕寻革命道路之实上书李鸿章 ,寻求改革;洋洋万字,字字情深第六章 立志兴中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国内形势是摇起义旗的信号第七章 播种革命大海追逐着他的足迹,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四方2月21日,香港兴中会总会诞生欲起义先伏奇兵,欲开炮先隐炮声第八章 义举流产密谋策划,在杏花楼上悄悄进行告密,巧借他人之口悲歌逃生寻归处第九章 流浪生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亲情唤他不回头报国尽孝难两全第十章 伦敦蒙难遇险,是在访友的时候在死神到来前营救,分秒必争西方舆论,使清廷一败涂地,使孙文一举成名第十一章 劫后风采中西文化的产物:“三民主义”的由来寻找救国力量,意与康梁合作惠州发难,再显不屈第十二章 世纪曙光八国联军进北京,社会人士转向同情革命“非将保皇党铲除,断不能做事”结友人,反“保皇”,入“洪门”初识黄兴,相见恨晚。结成同盟,共兴中华第十三章 同盟序曲宋查理筹款,一下子筹了100万,孙中山说:为革命,你劳苦功高谈论女人,孙中山语惊四座陈天华投海,以抗议日本政府之诬蔑。以自身之殉为留学生示警,以图其强会员认为是凶兆,孙中山却说:这是好兆头!俗话说见血大吉。古代军队出征还要以血祭旗呢!今天新加坡同盟会成立,就开门见红,何不是好兆头有人毁誉,说孙中山私吞革命捐款,为胞兄孙眉在港修建一座洋楼。孙中山说:保皇派这样造谣,可以理解;革命党内这样传言,我就不安了第四章 同盟乐章 宋庆龄对孙中山说:爸爸给我们看过你的照片,他说,中国是睡着的,这个人却是醒着孙中山含着热泪说:12年了,我这是第一次真正踏上国土。这条小河,真像翠亨村外的兰溪……炮弹在敌营中爆炸。孙中山道:反清二十余年,始得亲自操炮击中清军最后撤离炮台,中山感慨万端道:我是不愿意下去!我十多年没有踏过中国的土地,现在踏在这座山上,觉得很高兴,我可舍不得下去啊“天不留有人留;天不救有人救”人们谑言孙中山为“孙大炮”。孙说:我这革命的大炮有什么不好?大炮可以打倒皇帝!大炮可以打倒军阀!大炮可以打倒帝国主义!大炮可以打倒一切反动派第十五章 历史转折血之教训:会党之人不足依靠,非建立自己的武装不可。惟新军是革命的希望孙中山在欧美筹款。一饭店老板说:失败多少次了,我再也没有钱可捐了一封急信呈在孙中山的办公桌上,令他百思不解、周身颤抖第十六章 走向成功枪声在武昌爆响,成功在于向内陆发难蒋介石出山,黄兴投江,袁世凯摘“桃”,忠奸争天下中山归国,感慨万千:16年的海外流亡终于画上了句号沪宁线上,一辆饰有旗帜与花朵的临时大总统专列驶过……第十七章 南北和谈第十八章 走入平民第十九章 二次革命第二十章 逃亡日本第二十一章 婚事风波第二十二章 护国战争第二十三章 护法运动第二十四章 联俄联共第二十五章 决然北上后记

章节摘录

芙兰谛文夫妇发现已经不能把他劝留住时,便慷慨解囊赠他300美元作回国路费。在一个黄昏,他告别恩师芙兰谛文夫妇,踏上了回国的征途。从“学头”到“医国手”1885年4月的一天。粤南的大地,山茶花沐浴着春日的骄阳,碧绿一片,油菜花从青翠的叶子下探出头来,张开喜盈盈的笑脸,挂在路旁青草上的露珠,一颗颗像晶莹的珍珠。槟榔山的春天像一幅迷人的画卷。清晨,太阳跃出了峰巅。喳喳叫着的山雀掠过山崖。喜鹊落在树上。孙中山从檀香山远涉重洋,回到翠亨村,不到一周时间,由父母包办,迎娶了新娘。轿里的小脚新娘名叫卢慕贞,年满18岁,是檀香山侨商卢耀显的爱女,家住今天的珠海市金鼎区外沙村。中午时分,花轿落地于孙家大院。在父母的催促命令下,孙中山与卢小姐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孙中山在村里住了三个月,重回香港中央书院复学。分别是在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新娘把他送到流水潺潺的桥头,珠泪涌出。此时,她哪里理解丈夫心中的为救国而求学的追求?孙中山回到自由港,重修学业,一切又恢复了自由。他与胞兄那场不愉快之事,犹如一场恶梦顺水流去。有的只是自由的新鲜感受。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上和拯救祖国的追求上。1886年夏季,他以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香港中央书院,然后转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校攻读医学专科。他之所以北移,选址广州,为的是便于联系会党,倾覆清廷,组织力量和了解清政府的政治、军事情况;他之所以选学医学,按他自己的话说:“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人世之媒。”在南华医校,孙中山只读了一年又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开始了为期五年的高等医学教育的正规学习。血气方刚的孙中山进入大学校门,更使他充满自信。他在课堂上注意听讲,做到当场课当场消化,课后作业几乎没有负担。因此,专业学习对他来说,游刃有余。他腾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投入社会活动,多方开展交往,为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的追求做好一切准备。他走到哪里,就把活跃的空气带到哪里。大家称他“通天晓”,实际是对他知识渊博的赞赏。同学们在学校里遇上不愉快的事,都找他商量,同学们都称他“学头”。实际他也以“学头”之名为同学们出气。他在南华医校学习时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南华医校,是一所男女混合的学校。在当时的中国,男女合班上课,实属绝无仅有的新鲜事。趋于社会的流言蜚语,校方把男女学生分开,坐于教室的两边,中间设幔帐隔开。教师上课,仿佛面对两个教室,形成了一室两制的奇观。学生实习,按规定,中国男生只准进入男病房。妇科的实习,只许外国学生和中国女生参加,而在校学习的中国女生,又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因此中国的学生都愤愤不平。孙中山径直找到校长嘉约翰,向他提出意见:“同是学生,为什么歧视我们中国人,不许中国男生进妇科实习?”身为美国人的嘉约翰解释说:“校方此举实乃尊重中国风俗习惯,你们中国人向来男女授受不亲,有礼教之防,我们美国人则无须拘此。”孙中山则问:“学生学医不是为了治病救人吗?治病救人还分中国外国吗?中国妇女有病,中国医生能不救吗?男女授受不亲,是中国封建的旧礼教。只为尊重中国的封建旧礼教,就违背治病救人的宗旨,学校这样做是否妥当,请校长先生多加考虑。”嘉约翰见孙中山说得有理,从此便允许中国男生参加妇科实习。随即教室里把男女学生隔开的幔帐也撤除了。孙中山在校第三年,1889年2月,19岁的光绪皇帝举行盛大婚礼。西太后为了加强对光绪的监视和控制,不顾皇帝本人的反对,硬将自己的弟弟副都统桂祥之女、比光绪大3岁的叶赫那拉氏配给光绪皇帝做了皇后,即孝定景皇后,也即后来的隆裕皇太后。而光绪钟情的他他拉氏则被封为嫔,五年后又晋封为妃,即珍妃。这桩婚事有着后党与帝党之争的政治色彩。3月,西太后年已53岁,秉政逾20年,但权欲之心不减,因为迫于祖制,皇帝婚后,才不得不宣布归政。然而,她岂肯甘心退休当赋闲之人?所以,仍在暗中作祟弄权。光绪皇帝在处理军国大事上,均要秉承太后意旨去办。面对着清廷的腐败,孙中山抓紧活动,多方结交朋友。1889年年底的一天,王煜牧师带着一位青年,拿着区凤墀的介绍信到西医书院来见孙中山。看了介绍信后,孙中山很高兴,和他交谈了一会儿,十分倾心,又去公园散步,谈论中国的时局和革命问题,话很投机。那个青年就是陈少白。l临分手时,孙中山问陈少白:“这次来香港,要耽搁多少天?”陈说:“只有一天,马上就走。”孙中山说:“无论如何要想法常来谈谈。”此后,陈少白时常到香港找孙中山谈论中国政局问题,并想在香港找个半工半读的学校,孙中山劝他学医。陈说:“性情不近,不愿学医。”1890年1月,陈少白又到西医书院来访。孙中山忽然对他说:“请你坐坐,教授来了,我要去听讲,散课后,再来同你谈天。”隔了一会儿,孙中山匆匆跑来对陈说:“康德黎(学校教务长兼教授)博士请你见面。”陈说:“我与他不认识。”孙中山说:“有事情才请你去办。”陈说:“既然不认识,哪里会有什么事呢?”不等陈把话讲完,孙中山就拉着他的衣袖往康教务长办公室走,康见了陈说:“我们是欢迎你的。”原来,孙中山曾向康德黎提出要求准陈少白入西医书院读书,所以康才向陈说这番话。陈少白听了康德黎的话,无从致答,只说:“是,谢谢您。”离开康教务长的办公室,陈少白责备孙中山不该强作主张。孙中山说:“好了,你进来念书,大家可以多谈了。”

后记

面对着这些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三十年的漫长艰辛化成一丝快意掠过我的心田。这一丝快意中还带有几分成功的自信。我与共和国同龄。我的创作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严格地说我是一位编书匠,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写作只是我的最爱。因此,三十年的节假日不像别人都花在生活的乐趣中,而我只是穿梭于南北的采访、苦涩的读书和挑灯的写作。确实,我是从平凡中走来,平凡给我梦魇中的崇高;我从饥饿中走来,贫穷给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我从军营中走来,军旅给我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作风。倘若说我今天“功成名就”的话,那么平凡中做人、饥饿的童年、单调的军旅生涯;当是成功“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也是我花甲之年对创作的思索和感悟。应该说我的这十几部区别于他人的传记,多了些许生活琐碎,摒弃时代留给作者的“高、大、全”的精神桎梏,多了时代性和世间人情人性的描写,多了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多了些故事的好看,多了些个性的刻画。比如说孙中山谈女人,语惊四座。应该说这是还原中山先生的真实。孙中山是人,其次才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作为男子汉,他有异性追求,同时也追求异性。再如宋氏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爱钱者人为财死,爱权者以身相许,爱国者国比天大。等等,这都是我采访、写作的价值观,抑或是我认为的铁的写作原则……同时,面对着这么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我心底又涌出一股感恩的冲动。应当说这感恩中还带有几分细节的回忆。


编辑推荐

《布衣总统孙中山》: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布衣总统 PDF格式下载



全中国人民仍然要为民生、民权而奋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