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诸葛亮传

祝秀侠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祝秀侠  

页数:

2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诸葛亮传》一书,系于抗战期间在重庆应印维廉兄的胜利出版社之邀而写,胜利出版社当年出版了一系列的中国伟人传记,《诸葛亮传》是其中的一本。出版后数年间,销行颇畅,迄今已逾卅年,坊间早已罕见。曾经读过《诸葛亮传》的许多朋友再三催促著者再版,重新增订。兹将著者仅存孤本一册加以增删交由台北中外图书出版社重新排版发行。以答谢读者厚爱。当抗战末年,重庆有一阵子人们对三国历史特别感兴趣。黎东方博士还公开卖票演讲三国历史人物,开风气之先,喧动一时。我在《中央日报》副刊偶然发表了一篇《诸葛亮新论》,不久《大公报》的王芸生先生刊出一篇《论诸葛亮》一文,似乎是针对拙文的指摘。他对诸葛的学养、政治措施、养才用人各方面都有他的看法,认为诸葛是法道合抱的一位政治家,用的是道家一套治术,根本与儒家无干,《三国演义》所渲染的八卦道袍,很合诸葛身份。

内容概要

民国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30余年间,诸葛亮成为学界关注热点。先有寿凌虚著《诸葛武侯秘史》,继有徐楚樵之《诸葛亮》(1937),朱杰勤之《诸葛亮》(1941),祝秀侠之《诸葛亮传》等。而王芸生之《论诸葛亮》长文(1945),则引发一场大争鸣,加入争鸣者有蒋君章之《从三国的大势看诸葛亮的用人》、易君左之《诸葛亮论》、祝秀侠之《读》论诸葛亮《以后》、徐德嶙之《论诸葛亮之学养及其苦衷》……  祝秀侠认为诸葛亮之缺点,一是“只知用人而不知培养人”,二是“谨慎有余,信己太过”。他反对“多用现代人的眼光,少注意古人环境”之“借题发挥,勉强附会”之法:又反对以“法道合抱”评诸葛亮,只认诸葛为一“实际的政治家”,他“处非常之世,建非常之业,不能囿于那一宗派在那里规行矩步,自设藩篱”……

作者简介

祝秀侠(1907—1986),作家。广东番禺人。原名祝庚名。笔名秀侠、佛朗等。192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后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20世纪30年代,与鲁迅、郁达夫等过从甚密。1949年到澳门,创办越海学院。1951年赴台任“教育部”特别编纂。晚年任台湾“中华文化学院”历史与华侨研究所教授、“中国地方文献学会”监事。1986年去世。治学勤,著述丰。
译著有《巴比塞短片佳作》、《不是没有笑的》等。自著有《三国人物论》、《三国人物新论》、《诸葛亮传》、《华侨名人传》、《八月问》、《秀侠散文》等。

书籍目录

诸葛亮传 自序 第一章 家世和生平 第二章 立志、为学、交友 第三章 辅刘兴汉 第四章 政治三策 第五章 军事奇才 第六章 联吴外交 第七章 五月渡泸的收获 第八章 伟大的人格与美德 第九章 对他的正确认识附录一 诸葛亮新论 论诸葛亮(王芸生) 从三国的大势说到诸葛亮的用人(蒋君章) 诸葛亮论(易君左) 读《论诸葛亮》以后(祝秀侠) 论诸葛亮之学养及其苦衷(徐德嶙) 诸葛亮新论(祝秀侠)附录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陈寿)附录三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裴度)附录四 年谱后记

章节摘录

总起来说。武侯的隆中对策是一个正确的政策,他的用人为政,都是合理的,无可訾议。不过他的政策,遭遇到意外的挫折很多,刘备入蜀,诸葛守荆,是隆中对策的一个骨干,但刘备和刘璋的关系没有弄好(其中有客主不能相容的原因),以致刘备不能不回葭萌之师以攻璋,而荆州之兵,不能不向蜀增援。当时刘璋的力量还强,刘备和诸葛亮的军队联合起来围攻雒(今之广汉),相持达一年之久,可知诸葛亮带了张飞赵云和荆州大兵入蜀。是出于军略上的不得已,关羽是当时名望最高的蜀将,留他守荆州,是很自然的结果,这是第一个挫折。隆中对策里对于汉中只说了“张鲁在北”的一句,大约是希张鲁能够做曹操和刘备之间的缓冲,而曹操先下汉中,使刘备不能不先救“家门之祸”,于是北伐的一部分工作提早实施,此一部分工作的延长,便是关羽和刘封的会攻襄阳。关羽自恃其勇,与吴的关系,也没有应付好,这样便造成魏吴相联的局面,使荆州沦于吴手,这是第二个挫折。汉中与蜀相联,是汉高祖初期与项羽争持的局面,其势犹有可为。依武侯的主张是和孙权,服南蛮,然后北伐,但刘备偏偏要出长江,弄出一个犹亭的大败来,这是第三个挫折。此外,马谡和李严,也各给予挫折一次,一个任何好的计划,经不起这样多的挫折,武侯后期的北伐,以攻为守,实亦事势所使然。武侯晚年,食少事繁。罚二十以上,皆须亲自批准,正可以见到那个时候爱国如家的人,已经很少,而许多人办事,都不够认真,非得要他老人家自己来考核不可,其处境,真正使我们寄以无限的同情。

后记

在三国历史中,诸葛亮(181-234)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天下三分之局的形成,其功不可没。可以这样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亦无以成三国。诸葛亮智慧至此,但其死后,蜀汉逐渐衰败,并最终灭亡。后人对其学养、抱负、功绩褒贬纷纭,看法各异。祝秀侠的《诸葛亮传》初版于抗战时期的重庆,曾风靡一时。解放后,作者又在台湾再版该书,并对内容有所增删。此次出版的《诸葛亮传》即以台湾版为底本。作者在传记中介绍了诸葛亮的家世、学养、政治理想、治国治军方略、历史功绩等,在综合众人对诸葛亮的评价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正确看待诸葛亮的方法。在《诸葛亮传》之外,我们还附录了《诸葛亮新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诸葛亮年谱。其中《诸葛亮新论》是众人论诸葛亮的文章集合,这些文章虽然看上去作者众多,但内容并不散乱,都是围绕诸葛亮的学养、政治理想、治军方略、历史功绩等问题进行论辩,观点鲜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诸葛亮传 PDF格式下载



诸葛孔明迷值得拥有它收藏


跟想像中的差不多了。挺不错


买给小男孩看的,他喜欢.


内容孩子还没看,他说不错


出示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纸质一般,内容还好吧!!


讲得很详细,就是本人语文水平可能差了点


写得不是太深,流于大多都已知道的表面故事。


内容现在才开始看 感觉还不错


我喜欢把读书比作吃饭。买这本书全因为最近电视剧《三国》引起了我对诸葛亮的兴趣。一本书好比一道菜,质、量是好坏的标准。好的书,让人读完以后首先要觉得很饱,指的是信息量比较大,或者引起读者很饱满的感情,这是“饱”的含义;而“质”指的是能够让读者获益,长知识,明事理。《诸葛亮传》这本书我觉得过于吹嘘了,前言中介绍说过“畅销一时”之类的话,然后“台湾再版”,读完后发现此书仅仅一般。首先,就是没有“吃饱”,读《诸葛亮传》首先是想更多的了解诸葛亮更多的东西,书中所述差不多《三国演义》中都有,所以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不能达到更多了解的目的;其次,书中评论感觉也很一般,未能阐明诸葛成功之核心秘诀,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让人觉得有些失望。就和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菜一样,每个人对书的喜爱也千差万别。本人给予一般的评价,也带有个人主观性很片面,也许本人愚钝未能领悟书中精髓。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土豆丝”吧。


书的内容较为笼统,介绍的不是太详细


在网上大概浏览了才买的,了解一下古人


想具体的了解这个人的历史,所以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