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2008
1970-1
东方出版社
中国新闻社
357
2008北京奥运,这是中国新闻社报道历史上夺目的一章,实现了一个立足中国的国际性通讯社的奥运成长。直接反映为中国新闻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1984年中新社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报道以来,最大规模的奥运会报道。也是1961年报道中国首次举办单项世界锦标赛——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来,中新社组织的最大规模的体育报道。更是1952年中国新闻社成立以来,所组织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性报道。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电讯通稿、新闻图片、网络新闻、视频新闻、周刊报道、专稿专电、专版特刊的全方位立体服务。 2008北京奥运,在中国承诺奥运新闻开放下,中新社与世界顶级媒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适应现代新闻竞争环境,跻身世界优秀媒体之中,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发出19己的声音,放出独特的光芒。中新社的奥运叙述,希望能够让海外读者感受到宏大的历史观照、宽阔的国际视野以及独特的人文视角,试图通过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与最大多数受众取得共鸣;这种成长既烙有时代的印痕,也刻下了中新社人不断进取、19强不息的足迹。经受了时间和奥运的检验,中新社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为走向新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奥运成长,反映了中新社各个团队的成长。参加北京奥运会报道的,有采编部门包括海内外分社、影视新闻二百多人的报道团队,总编室、海外中心八十多人的供版编辑团队,网络中心七十多人的奥运网络新闻编辑团队和《中国新闻周刊》七十多人的采编团队。这些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特性、优势,富于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精彩地呈现出了形式多样、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新闻产品。团队之间所体现出来的协作精神与配合能力,更是中国新闻社难能可贵的财富,是全方位、立体发展的国际性通讯社面向未来的核心组织基础。 事实上,对于中新社的每一位报道组成员来说,这不只是一场赛事,一次国家盛事,也不只是客观报道和理性评述,更是一次全身心的激情投入和快速成长。他们为之欢呼,也为之落泪。他们踏进了历史,记录了历史。因此,这种奥运成长也最终化为记者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中新社的青年记者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形成了中新社在奥运报道中独特的报道风格。在这支以“80后”为主体的年轻的报道团队中,青年记者以自己的成长为“鸟巢一代”的成长做出了最好的注脚。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申办奥运的成功时刻,筹办道路上的波折坎坷,以及北京奥运会最后的成功举办。他们全面记录和见证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在奥运中的成长。他们珍贵的经历和记忆,必将成为记者个体和整个中新社的精神财富。
今天 2008年8月8日 北京,你早! 系上了红领带 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 北京一夜梦想抵岸 奥林匹克因北京而变 历史必将铭记 我们有一个梦想 晚安,北京! 我在现场:北京时间 中国符号 2008年8月9日 “细妹,你真行!” “神枪侠侣”同圆奥运梦 一种失败两样表情 为“黑马”而欢呼 我在现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2008年8月10日 战火中的“奥运之吻” “不一样”的郭晶晶 最后五十米缔造历史 “郑韶婕,好样的!” 风雨过后 把鲜花送给失意者 “体育精神”与中美关系 我在现场:我盯住了布什 2008年8月11日 爱了,痛了,哭了 将梦想擎到天堂 印度的“破天荒” 加莫娃黯然的眼神 华天止步 北京的“奥运外交” 尽情绽放你的激情 我在现场:国家风范 2008年8月12日 一百分钟的“正名之战” “梦”中折桂……昨天明天
插图:8年前的悉尼夺金,李小鹏哭了;4年前的雅典溃败,李小鹏也哭了;7天前的男团“登顶”,李小鹏还是哭了;然而今天,重得阔别8年之久的双杠金牌,李小鹏却没有哭。“其实也挺想哭,但是忍着、憋着,老哭会让人觉得我爱哭。”李小鹏笑着自嘲。这是李小鹏的第二枚北京奥运金牌,这也是他自16岁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以来的第164世界冠军,超越了“体操王子”李宁,前无古人,后还未见来者。但一出道就被拿来与李宁相比的李小鹏,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谦逊。“从一开始和他对比,就觉得好像是在往我自己身上‘抹金’。他是个传奇人物,我从小看他的比赛,他是我的偶像,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生在不同的时代,他是不可能超越的。”北京是李小鹏的主场,而国家体育馆更是他的福地,因为这里的场地主管不是别人,正是李小鹏的准岳父——中国前优秀体操选手李小平。“女朋友来了吗?”记者们对李小鹏的“个人问题”十分关心,李小鹏却顾左右而言他:“我爸妈来了。”“杨威说奥运后结婚,有没有建议你们一起办喜酒?”现场的体育记者一时间纷纷“转型”为“娱记”。李小鹏笑得一脸灿烂:“那是他的事,怎么扯到我头上了。”还有记者“不死心”地嘀咕:“你年纪也这么大了……”李小鹏大笑:“谢谢,谢谢,我自己解决。”夜色里的国家体育馆笑声一片,这是属于李小鹏、属于中国体操队的夜晚。
当这本书终于出现在读者面前时,“2008”,这个在肇始即被赋予“伟大”定语的年份已成历史。回首之际,弘一法师所书“悲欣交集”4字浮现脑海——2008年,大悲大喜,欢笑与血泪,交融相问,一并铭刻于国家与民族的史册。《鸟巢-2008——中国新闻社的奥运记忆》的主题——奥林匹克运动会,无疑属于“大喜”。不过,“记忆”的内容却是同样的“悲欣交集”、五味杂陈,不仅描绘令人激动的荣耀瞬问,也记录失意伤痛的黯然时刻。对于通过文字和图片留下这些记忆的作者们来说,奥运会可能同样是一个“悲欣交集”的过程——既有足以自豪的精品,也有充满遗憾的创作。本书的编辑过程本身也算是苦乐参半——反复“海选”文章、图片,设计方案数易其稿,兴奋与失望交相袭来……不过,恰恰是在这种“悲欣交集”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家机构、一个人,才会不断成长、日益进步、更加成熟。于中国而言,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因为,这梦想持续了100年,而在这100年问,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深重的苦难,为生存、发展、复兴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奋斗。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奥林匹克盛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留下一页历史记录,一页具有独特视角和风格的人文记录。我们要感谢本书所有的作者,他们不仅在北京奥运会举行前后兢兢业业,奉献了精彩的文章和画面,而且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给予了热情的帮助。我们要感谢中国新闻社社委会的理解、支持和指导,是他们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要感谢东方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不仅为本书配备了资深而优秀的编审,而且提供了一切技术条件。我们更要感谢这个时代,为所有人提供了至为珍贵甚至独一无二的“记忆”……我们想以法国历史学家和散文家于勒-米什莱的话结束本书——“我们是未来的信仰者,我信赖的是希望,望着的是曙光。”
记忆!你是黑暗中的微光!日日思想中飘渺的远方!依稀可闻的逝去的喧嚣!沉埋地下的岁月的宝藏! ——维克多·雨果
《鸟巢·2008(中国新闻社的奥运记忆)》里所记录的:荣耀之巅,激情时刻,失意一瞬,华彩光影,……对许多人而言,将是此生的“唯一”,在未来的岁月中,难以重视,只能回味,这份“记忆”,是历史见证者,留下的一页人文记录。透露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成长。
08年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有重大意义,这本书里记载了很多,还有很多图片,是精彩瞬间。值得易读和收藏。很早以前就看过,因为有些贵没有买,这次又活动就买了
图片非常好,很有全景展示的味道,关注的一些细节都是有可能被忽视掉的,印刷精美,可以珍藏,总之是我奥运藏品中新的一员,难忘2008北京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