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世纪60年代西方时尚符号

萧耳 等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萧耳 等  

页数:

427  

字数:

28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写序的人是作者的客人,他有义务谈论作者。但对于萧耳,我所知甚少。她是哪儿人呢?我是在杭州认识她的,那时她是一家报纸的记者,后来,再见到她时,她已经在上海了,主编一份杂志一一杂志的名字,说老实话,我忘记了;这再度证明了我的记忆像戈壁一样干燥,但我保证,我记住了那份杂志巨大的开本,简朴到傲慢的装帧一一是的,是傲慢,那份杂志似乎随时要去千里之外,是否带你玩,它还要把你打量几眼再说。蒙萧耳不弃,一直向我寄赠这份杂志,那两年里,我通过它窥探另一种生活,因为我知道这杂志不是给我看的,它是给极少数人、想象中的极少数人看的,而我很不幸不在其中。至于这极少数究竟是谁,我下面将会谈到。然后又是两三年没有音信,再然后,就是现在,萧耳拿出三本书稿,而且,无理由地,她“命令”我写序。以上就是我对萧耳所知的全部。现在我要谈谈这三本书,它们分别是,关于西方20世纪的小酒馆,关于西方的20世纪60年代,关于西方20世纪的女艺术家。通过这三本书,我终于对萧耳有了比履历表更多一些的了解,我发现了她的踪迹:她正在巴黎、纽约或者伦敦,那是20世纪30年代或者60年代,她在爵士乐飘荡的烟雾腾腾的小酒馆里坐着,这个中国女子,她和一帮子外国女人窃窃私语,她们或许会谈到她们的丈夫或情人一一菲茨杰拉德、雨果、尼采、海德格尔、马勒、亨利·米勒,还有正闹单相思的中国诗人徐志摩……发现了这一点,我知道没有比我更不适合为本书作序的了,我也情愿生活在别时别处,比如宋朝或晚明,比如杭州或苏州,如果一定逼着我流落异国而且可以选择,我宁可去紫式部或江户时代的日本;我有点喜欢19世纪的伦敦,但真到了那里,我想我多半不会和萧耳的朋友们厮混,总之,在各自的想象中,我和萧耳肯定不会邂逅。而且,我真的去了也就不回来了,挥一挥手,云彩与我何干。萧耳呢,我相信,她一定会回来,在远方的每个深夜,她回到酒店的房间,借着昏黄的灯光在打字机上运指如飞,她要在截稿前发回消息:本报巴黎讯……她要把消息传回21世纪的中国。她是个记者,写这三本书时,她是穿越时光的记者。我认为这三本书是我所看到的最好的记者文章,当然,如果你认为你每天翻的报纸上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那我无话可说;在我看来,有一种可能,把适度的冷静与适度的热情、适度的机智与适度的世故、适度的精确与适度的典雅配成一杯鸡尾酒,我从未指望中国的记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杯子还没有,何来鸡尾酒?萧耳在报纸做记者时想必也不是这么写的,现在,她就这么写了,这文章配得上她的采访对象。但让我觉得有趣的是,该记者为什么认为我们对她所报道的陈年西方八卦感兴趣?此时是2l世纪初的北京之夜,扭过头看窗外,灯火灿烂,忙忙碌碌的人们,在大吃大喝,在娱乐,守着电视机热爱“小沈阳”,在打印求职信,在揣测她或他的公司是否经得住经济危机,在思考明天的股票该买还是该卖,在担心为什么赵家的狗看了我一眼,为什么领导今天的脸色不好看,紧迫、焦虑,生机勃勃的日子劈头盖脸而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在给定的生活逻辑中力求成功,对不能成功我们满怀恐惧和怒气,我们从不想象我们是否可以不过这样的生活,我们把此处之外的任何可能性都视为懒惰、失败、不靠谱——今年春节,我在尼泊尔度过,一路上一群脸色暗淡睡眠不足的成功人士都在嘲笑尼泊尔人民的懒惰,他们急于在释迦牟尼的故乡传播真理:关于如何上进、如何GDP,如何在喜马拉雅的河上修建水坝和电站,把闲着的林子砍掉卖钱……然后,偶然地,你看到了这三本书,一个女记者在遥远的远方、在往昔发来消息,这是关于一群奇怪的人的消息,那些人以各种方式力求“格格不入”,他们以小酒馆为阵地,孤身犯险,在摇滚、酒、性、诗歌、冥想中动员起自身的一切力量——头脑、身体和本能,他们自我折腾、不断叛逆、死不上进,把不上进作为通往荣耀和幸福的道路,这一切只是为了冲出那个世界,证明一个人可以成为自己。他们因此成为了“英雄”——反“现代性”的英雄。这三本书主题各异,但同样关乎“英雄”,英雄们的侠骨柔肠,他们的苦斗和牺牲。但坦率地说,我仍然看不出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些“英雄”感兴趣,毕竟《福布斯》杂志还从来不曾编制一份《文化英雄榜》,一份关于想象力、勇气和个性的排行榜。我们可能还只是抓住了“现代性”的皮毛,我们死不放手但也不知道接下来如何下手,这时,该记者却发来消息,说“现代性”已经被“反”了、被“后”了,你说这事让我们怎么办?我们当然不搭理她,或者我们会跟她好好谈谈,我们告诉她,她正在危险的道路上走着,她正在大众消费市场上推销一种昂贵的奢侈品,这样下去她不会成功注定失败。但是,我们中也许有人——大概就是我开头所说的那极少数人——会在某个灯火阑珊的夜晚,忽然想起这个发来远方消息的执拗疯狂的记者,她会不会仍留在巴黎或伦敦,打字机的声音雨点般敲击着这个寂寞的世界?这时,我们可能忽然想到,她其实离我们不远,就在隔壁,就在对面那座楼上的那盏孤灯下……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关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札记。 “青年们杂乱无章地迷恋于马克思和神秘学、毛泽东和《易经》、政治和大麻、革命和摇滚乐。普遍的政治动荡在艺术中不仅打开了性解放之门,而且打开了实验普遍复兴之门。”研究60年代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教授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中如是说。 对于来不及赶上那个时代的后来者来说,读此书也许会让他们发出惊艳的呼声,甚至有可能改变一个中国青年的人生,而对于那些生于60年代的人,如今的时代中坚们而言,读此书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怀旧。 本书虽然涉猎西方60年代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摇滚、电影、时尚、摄影、艺术、主义、性解放等,但是关于西方60年代的书的核心词也就是三个:开放、自由、酷。 在此书中,我们无意去评判那到底是一个好的年代还是坏的年代。关键是,它激情地存在过,像金斯堡的那首长诗一样嚎叫过。

作者简介

萧耳,女,作家,媒体人。近年辗转于沪杭之间,报人、时尚杂志主编及新闻周刊主编。曾为多家文学期刊、时尚杂志和报纸写过专栏,在《钟山》、《大家》、《上海文学》、《百花洲》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种。出版有长篇小说《继续向左》、电影随笔《第二性元素》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风月——关于西方60年代(代自序)大卫·巴利、德纳芙和TwiggyTwiggy的60年代面孔体重计与新生活方式白昼美人与法国偶像伊夫·圣·罗兰的潮流旗帜黛安·阿巴斯与《皮囊》街头啊,街头纽约“教父”安迪·沃霍尔印着波普花纹的“工厂”女权主义与枪杀沃霍尔找乐·单身·性交·时尚:不过迷你裙比基尼的香艳史“花花公子”的人生哲学“萨特式革命”解构主义发起人极简主义的少和多民权运动的呐喊声Anti—war,“我不想成为一名士兵”鲜花、迷幻与嬉皮哈雷摩托与嬉皮士从垮掉到嬉皮工石墙酒吧的夜晚1968年5月的戏梦巴黎福柯的革命工美丽而脆弱的“布拉格之春”《毕业生》的结尾工“阿甘”与传统价值的回归Lo—Li—Ta,“洛丽塔”的欲望本质工百年和孤独《发条橙》的小说和电影版本“007”,最娱乐的文化符号就去格林威治村百老汇与音乐剧TheBeatles,披头士的一个时代假一点点,时髦更多越老越性感的《滚石》杂志珍珠、玫瑰、詹尼斯·乔普林“滚石”不老“猫王”的世界记录伍德斯托克的梦与幻门的这边和那边转过身去的鲍勃·迪伦时尚女先锋MaryQuant第一个提倡露脐的设计师太空主义与太空装库雷热与“月球女孩”皮尔·卡丹的多重身份纸裙风光无限比梦露更狂野的碧姬·巴铎玛丽莲.梦露,不愉快的年代美国品味的象征清丽当如奥黛丽·赫本古典、优雅、愉悦以及Givenchy伊迪丝·皮亚芙:法国香颂切和一种意识形态美国式隐士拳击手传奇李小龙的身前身后名“科学狂人”达利不撒谎的索尔仁尼琴博尔赫斯的花园这个絮絮叨叨的恋人颓废的卡波特与《冷血》美国主义的好斗者60划时代的那只“兔子”“推销员”阿瑟·米勒贝克特百年年代的苏珊·桑塔格“新浪潮”名声大噪左岸的人丈香与咖啡香左岸派的拒绝姿态罗伯·格里耶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她说,毁灭新现实主义的黄金时代半文艺、半色情、半荒诞的布努艾尔伯格曼与“内心电影”塔尔柯夫斯基的梦之旅MK的由来一个诗意的存在——与程巍的对话中文索引一中文索引二丛书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那个特殊的时间段,碰巧正是时尚杂志与摄影师们的蜜月期,20世纪60年代早期,杂志为一个版面花费2万美金已是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娱乐业与时尚产业的带动下,60年代时尚摄影师们也不再甘心充当默默无闻的角色,他们夺取了名声与特权与关注,同时也一跃晋升为时装风格的招牌与大众传媒追逐的新贵。尤其在英国,摄影与音乐、时装、设计同属于青年文化最风头浪尖的一部分,而当时的大卫·巴利更与TerenceDonovan、BobRichardson并称为时尚摄影界“铁三角”。1960年,巴利拿到替杂志拍摄时装人物的长期合约,初次亮相,就已艳惊四座。1961年,他让一个面带倦容的女孩茫然地站在街道上,随意在她身上套了件临时抓来的风衣,就按下了快门。谁又知道,这张漫不经心、衣衫不整的照片,立刻打破了英国淑女的保守传统,而照片中那件看上去有股子反叛劲儿的风衣,也成为整个60年代时尚青年们宣扬独立与自Ela的标志。即便是巴利本人事后一味固执地坚持,“我从来都不是那么关心时装,那是女孩子才喜欢的玩意儿”也没有人理会。谁让只有他会以如此简单的纪实手法拍摄时装照片,谁又让他的照片最终成为横空出世的“新商业摄影”标志性作品呢。巴利的私生活也像好莱坞明星一样得到媒体和大众的关注,他也成了狗仔队研究的对象,成了小报花边的常客。1964年,巴利用他的不拘一格。他的豪放与精彩,同样俘虏了波兰斯基电影《冷血惊魂》的女主角凯瑟琳·纲关两人在第二年闪电结婚,电影随即公映,霎时间成就了一段满城风雨的爱情佳话。除却5凯瑟琳.德纳芙的三年恋曲,他与他的时装模特缪斯琴·逊普顿(JeanShrimpton)、Twiggy的关系同样为人津津乐道。巴利让逊普顿随意摆着姿势,并且用那些非正式pose的抓拍镜头,将女性时尚杂志搞成了另外一番模样。他又看上了15岁、有着极大的眼睛、超细的腰身、发育不良的体格的Twiaqv,更将后者以的经典形象永远封存在时装史中。至今人们还会以赞叹的语气称道,那个Twiggy才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巴利帅气的形象和他作为摄影师的才华总是让女人们为他争风吃醋。在他给模特拍照片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模特儿嫉妒得哭叫起来,她们担心他不喜欢她们或是厌倦她们。事实上,巴利总是对准模特拍上两张就草草收场,他用一卷甚至几张胶。不同的题材与对象,他的拍摄时间从五分钟到两三个小时都说不定。他给数以百计的60年代偶像都拍过照片,费里尼、约翰.休士顿、安迪·沃霍尔、戈德弗雷·坎布里奇、奥列佛·斯通、迈克尔.凯因、塞西尔.比顿、米克·贾格尔等。让人吃惊的是,那些名流政要们也像那些模特们一样崇拜他。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方法,一边聊天一边抓拍着自己的肖像人物。他说,聊天是必要的,原因是要从对象口中获取故事与个性,“这也是我认为我的照片别人无法模仿的原因”。Twiggy出现像个异类。Twiggy非常的瘦,身高167厘米的她只有82斤,她有着像小男孩一样平坦的身材,调皮又颓废。虽然看上去弱不禁风,Twiggy却非常的健康,她的母亲曾经提到,Twiggy其他青少年一样发育和成长,可能只是她的新陈代谢特别快。在Twiggw时候,她的母亲曾经为了医治Twiggy过于瘦小的身材而去过很多医院,而最后的结论是那样的身材就是Twiggy正常体态。就是这样的体态成为了1966年的英国之脸,并使Twiglgy在4年中成为世界超级模特。可以说,这是60年代人们以瘦为美心态的爆发表现。如果把Twiggy这样的身材放到今天的模特界来看,如此尺寸可能已经司空惯。但经过了以珠圆玉润的优雅形象为时尚的50年代,这个瘦得很中性的女彻底打破了整个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发现并对Twiggy加以包装的是她的友JustindeViiieneuve。当Twiggy还在伦敦一家美发沙龙里做洗头女孩的时候,JustindeViiieneuve觉得这个女孩长相非常特别。于是,他让维达·沙宣TWiggy剪短了头发并做了发型,让BarryLategan为她照了像,Twiggy登上了《每日快报》。从玛丽莲·梦露Twiggy,这样的审美差别是巨大的。跳脱50年代性感圆润的美女标准,60年代的人们开始觉得出现在《每日快报》封面中的这个女孩非常有趣。她戴着三层假睫毛,几乎没有胸部、没有腰线、也没有臀线,她的短发让她有了一种小男孩才有的清纯与调皮。看着Twiggy,人们不用去猜测什么,这与欣赏世故的玛丽莲·梦露感觉完全不同。Twiggy取得了爆炸性的走红,在英国、欧洲大陆与美国,她频繁出现在了各大时尚杂志上,穿梭于巴黎与伦敦之间。想要她代言就必须排队等候,同时还要准备好百万美元的报酬。Twiggy最为鼎盛的时候,她的经纪人兼男友以她名字命名的公司,还推出了一系列名为Twiggy的副线产品,包括服装、化妆品、玩具。这个举动是具有创新性与颠覆性的,在Twiggy之前还没有哪个模特会以自己的名字推出商业产品,但在Twiggy之后,每个超级模特似乎都在这样做。当时,Twiggy的平面模特费用达到了每小时240美金,超级模特与普通模特在时尚地位与收入上的差距从此被拉开。在60年代的后期,每个女孩都在拼命模仿Twiggy的样子,每个女孩都在使用Twiggy的产品。吸引大家除了Twiggy惊人的身材,还有她所代表的那种革命性与创造性。Twiggy的职业生涯很短,从1966年登上《每日快报》开始,她只做了4年的模特,但是她却赚够了一生所需的钱。就像。厂Wiggy自己说过的,人不能一辈子就当一个衣架子,所以她决定在1970年结束模特生涯。离开了模特的舞台之后,Twiagy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的演艺与歌唱实力,她曾经凭借一戏获得过两窿金球奖,并在之后尝试了多元化的舞台剧与电影的角色。直到今天,大家仍然能在美国选秀节目《全美超级模特新秀大赛》中看到Twiggy作为评委出现。在如今的国际名模中,最经常被人们用来与Twiggy比较的要属KateMoss,甚至有人称凯特·摩丝(KateMoss)是新世纪Twiggy的翻版。两人有很多类似之处,她们都是英国人,身材都极其瘦削;她们个子都不高,也不是主流审美之下的产物。如此看来,虽然Twiggy的年代已远去多时,但她所带给我们的美丽标准却延续了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我们会在同季的超级品牌发布秀上重复地看到某些模特的面孔,个个瘦骨嶙岣,曲线平坦。她们不是普通的模特,而是超级模特。她们要的是天价,她们走的是Twiggy为她们铺好的道路。

后记

终于落笔要写这个“丛书后记”时,已经是牛年的正月初八了。窗外的鞭炮声还在不时响起,借着冲天的牛气,今天我忽然决心要给这套丛书一个尘埃落定的仪式了。对我,写“丛书后记”真的就是一个仪式,关于文字的仪式,于是我将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些文字打包了,完成了这个仪式,我可以安安心心地去写小说了,我想我已经欠得太久了。虽谓丛书,其实也不必看得太严重,性情中人写了一些性情之字,内容是关于西方20世纪的文化的。这样的外延听起来太宽泛,简单地说,这三本关于西方20世纪文化的书:一本是写给男人看的,小酒馆可以是所有男人的舞台,也可以是一部分男人的舞台,那里有看客,也有主角,它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小酒馆的历史叙事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幽闭。一本是写给女人看的,给那些面朝世界,心比天高的女人,我敢断定每一个喜欢这本书的女子都是一个“劈啪女郎”,包括我自己。还有一本书,是写给所有对西方20世纪60年代怀有个人的、集体的、历史的、超现实的怀想的人们的。不管如何地念念不忘、想入非非,我们已经无法回到、也无法复制20世纪60年代,那就让我们合上一本书,放下摇滚与革命,面对现实,偶尔做梦吧。从这套丛书的萌芽,到最终的定稿,出版,可谓颇费周折。写这套书的几年,也是我个人在沪、杭两地之间辗转,经历人生种种磨砺、悲欢、转折的几年。可以说,文字几乎成了一个人全部的精神支柱,它是力量,是宗教,或许只有同一道上的人才能理解这感觉。我相信书有它自己的命运,就像每个人有他(她)自己的命运一样。有时候,你只需耕耘就是了,这样反倒变得简单了。我也相信人与书的缘分。曾经约了国内一位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著名诗人写这套丛书中的一本,内容是关于西方20世纪的诗人镜像的,他在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写了半部书,后来却非常歉意地告诉我,他无法写下去。我深深地理解这种写作的痛苦感,我们只能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觉,比如写一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你发现写不下去,只好放弃,非常负责任地放弃,这也是一种令人钦佩的态度。我特别要感谢本丛书的责任编辑洪琼先生,正是他提议我,在写了一本阴性的书的基础上,再写一本阳性的书,以及一本20世纪60年代这一横截面的书,他以他擅长的哲学思维激发了我思维的宽度,也激励我去尝试构架丛书中文化和精神上互相呼应的可能性。我不是一个学者,只是一个比较性灵的女子,一个文化上的“杂食动物”,他相信我可以办到,这一点对我很重要。因水平有限,我能做到的离我应该做到的远远不及。还要特别提一下我、千梦、千马、高翰、晓莺一起在上海办时尚杂志的时光,作为主编,这是一个特别让我怀念的团队,正是我们这几个人叠加起来的热情和对20世纪60年代的热爱,一次下午茶的热烈交谈和碰撞,才有了西方20世纪60年代那本书的诞生,本书的雏形来源于我们的两期特刊,我们所有人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做特刊时的状态,从创意、采访到摄影,甚至可以用“迷狂”和“发烧”来形容。感谢在这会丛书进行期间所有的支持、理解、善良和爱,感谢上海和杭州这两座养育我精神的城市。那么,就静候它的出生和上路吧!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认为这三本书是我所看到的最好的记者文章,当然,如果你认为你每天翻的报纸上的文章就是好文童,那我无话可说;在我看来,有一种可能,把适度的冷静与适度的热情、适度的机智与适度的世故、适度的精确与适度的典雅配成一杯鸡尾酒,我从未指望中国的记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杯子还没有,何来鸡尾酒?萧耳在报纸做记者时想必也不是这么写的,现在,她就这么写了,这文章配得上她的采访对象。       ——著名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李教泽


编辑推荐

《20世纪60年代西方时尚符号》:那个狂热的,躁动的,革命的年代啊!“20世纪60年代有着开放、自由、酷的好名声,可真相是每个人都很直率,每个人都绝对直率,然后就是我们——一大堆疯子……”在历史长河的某个时间刻度上,发条已经上紧,那刻度上的时间,正好指向20世纪60年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作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20世纪60年代西方时尚符号 PDF格式下载



很难在国内找到专门探讨上世纪60年代时尚文化的书,作为一种通识,闲时捧起书本,静静同作者解读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确实是一种享受


这本书用来查资料很方便,涵盖整个60年代的时尚元素,正好要做一个这个时期的包装设计,他帮了我不少忙!


正好工作用得到 所以就买了 相当于是60年代的目录如果要深入了解 完全不能满足


书没有问题,就是配送快递太t m d **了~本来不想骂人的。
周四拍的,显示次日送达。周五出差在外,晚上回公司忘记查收到没到,选择工作日配送,度过周末,周一去公司看没到,打电话,完全快递站点没人接听。无奈打400电话投诉,回复说因为件多积压稍后送达。周一没送到。周二继续电话,还是那套件多积压的说辞,要求当天送达,还是没送。周三上午电话投诉开骂,中午13点送达。另电话没人接直接撤掉就好,摆样子


当当很棒 书还没读 不过很期待哦


才看了自序部分,感觉还不错,绝对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变成一个逼哥!!!!不错


之前在图书馆翻阅过,觉得值得收藏,就入手了~嘻嘻


还没有看呢 还挺厚德 不错~


那个年代太诱惑了


为了这本书第一次在当当购物。书没有在图书馆看到的新,不过还可以。书内容很好,很客观。发货很快。喜欢的人千万不要错过。


喜欢看这一时期的书


次数涉及的内容较全面,但叙述没有深度。如果想做研究,此书不适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