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高兴
2009-5-1
东方出版社
章夫,雅兰,巩胜利
235
258000
无
不作危言耸听之辞,不作哗众取宠之态;不作愤世嫉俗无谓的空喊;不作盲目乐观夜郎自大之空想;也不隐讳我们自身的问题和不足。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巩胜利,资深媒体人、学者章夫,著名作家、社会学家雅兰所著的《中国很高兴》对《中国不高兴》一书做出了回应。本书横跨政治、经济、金融、历史、文化多个领域,为我们展望了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机遇,提出了以“中国机遇论”取代“中国威胁论”的主张;重新梳理了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的路线图和大国崛起的路径。 中国正在崛起,中国时代正在来临!虽然我们步履维艰,虽然我们有时也不被理解,虽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在路上!
巩胜利,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财经、社会类评论家,《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学社特约“资深中国问题学家”。在国内外发表过独家前沿的经济、社会类评述、论著,被称为“具有驾驭中国语言文字与事件的最可怕功力”。
我们高兴,我们在路上(代序)第01集 “人民币”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惊世设想,用“人民币”统一中国 世界“三元”初长成 相对于美元与欧元,人民币必须走自己的路 人民币之变,怎样变? 迎击人民币世纪挑战 人民币,从美元世界分一杯羹? “三元竞流”已成雏形? 香港成为“人民币区”的四大理由 “直通车”的铃声何时响起? 共和国总理说,这件事情“非常艰巨” 港币与人民币的悖论 就像一个隔山买“牛”的买卖 人民币困局:橘子不是苹果 人民币国际化还没有真正上路 人民币国际化的首选之路,是人民币“完全自由化” 诡异的美元在海啸中升值? 美元升值,对美国经济并不是什么好事第02集 G8、G20、GX和中国的抉择 G20的期望:“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历史性会议 奥巴马还没有功夫临门一脚“洞穿球门” G7的任务和G8的使命 G20是怎样催生出来的? 中国全球战略和全球观的漫长历程 G7(G8)和G20身后的中国 峰会谱系图:布朗的G20?中国的G27 G20峰会之后,能否峰回路转? 昨英镑今美元,怎样的历史轮回? 变化的外汇储备与早晚要来的美元大战 中国被动应战美元 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改变美元的根源 把鸡蛋放在“世界币”的篮子里第03集 “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60年的启示 新世纪美国版“多米诺骨牌效应” 次贷危机真正卷土重来 次贷危机之后的“两房困境” 政府接管,重回商政一体时代? 经济退潮,对中国有多大冲击? “次贷危机”改变了232年美国哪些历史? 美国黑洞到底有多大? 多米诺旋及富国第04集 亚洲金融危机世纪再回眸 对话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灾难”横扫这美丽世界 富国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 土耳其“金融危机”杀进21世纪 巴西“金融风波”出现绝景 那年香港差点“玩完” 泰国平地遭遇“金融风暴” “金融危机”墨西哥首发 中国经历了“泡沫经济” 广东“二平”“金融危机”之痛 “信心中国”的举世期冀第05集 WTO框架下的“中国机遇论”? “中国威胁论”? 中国寻觅大国崛起之精妙良方 大国之谜的另一个答案,就是体制创新 “血腥胎记”与“中庸胎记”之间的“天下映照” 孟子对“大国”概念有精辟的表述 帝国日落与大国崛起的理由 “开启民智”与“窒塞民智” 欧几里德几何是否像《圣经》一样普及 世界新秩序下的丛林时代 过去150年间,大国有兴有衰 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画卷 中国崛起之路明晰的路线图 强国逻辑 或许《大国崛起》的价值,正在于适合被“误读” 我们还想回到那个自给自足的年代吗? 逗留WTO客厅5年后的中国路径 大国崛起,最终目的是为百姓谋福利 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第06集 “山寨中国”的现实困局 “山寨制造”幕后玩家 需求催生“山寨”潮 “山寨春晚”给谁一个耳光? 欧洲17世纪的“山寨中国”热第07集 当诗歌仅仅成为一个时代的发泄工具 这是一个以作家为丑的时代 内忧外患,我们的文学批评在哪里? 一个丢失文化的时代,我们已经找不到自己了 诗歌·文学都成了裆下之物 现在的社会,知识分子有多丑陋 除了赵本山,别的春晚节目都可以让我睡着第08集 汉语政治:世界进入盛世“汉”代? “孟母堂”的堕落和“国学”的兴起 “汉语保卫战”PK“世界汉语热” 语言是国力“坚挺”的风向标 汉代风范的“韩国符号” “文景之治”的文化标本价值 天问:是谁遗弃了国学? 读经运动,中华文化最好的储蓄方式? 礼仪文化的历史远影第09集 大喜大悲后的“公民社会元年” 大悲大喜中骄人的自愿者群雕 西方怎么看中国民间力量 不经意间,中国人给世界上了一课 伟大的透明和国家的成人礼 首部公民社会蓝皮书催生公民社会 2008:一个国家的集体公关
第01集 “人民币”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惊世设想,用“人民币”统一中国 21世纪,若真要实现一个强大中国崛起的话(中国“崛起”是唯一的大前提),那么人民币未来有两条必经之道:一是像美元那样形成人民币的货币区;二是像欧元那样成为另外一个货币区。 历史地看,人民币加入美元区或欧元区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只有建立一个能与美元、欧元并行的人民币区,才是中国及13亿人口的历史归属(否则会有另外一种“世界币”)。倘若中国与周边诸国家的经济贸易用人民币进行交割、支付,那么人民币走向国际就应该是水到渠成…… 2008年及未来的岁月里,全球进入美元、欧元与人民币等需要平衡、需要共赢、需要共生、精诚合作的历史新时期。 2008年9月15日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是世界货币一花独放人类悖论的必然结果。 叩问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的一些渊源和逻辑关系;透过历史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一国货币的地位变迁,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变迁。 很早以来,中国一直以白银为主要货币,长期停留在经济专家所说的“秤(称)量货币”阶段。所谓“秤量货币”,经济学上的解释,是指货币金属没有成为有固定重量的铸币,不是按枚流通,而是按重量计算,每次使用都要经过称量。中国的秤量货币白银,以两为计算单位,故也叫“银两制度”。有专家称之为“银本位”。 就世界范围而言,银两制度是一种相对落后的货币制度,同西方的差距很大。19世纪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时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叶世昌称,金本位制以英国实行得最早,开始于1816年。其他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于19世纪70年代后。 中国开始重视货币本位问题是在20世纪初,萌发于清廷分别和英、美、日订立通商续约之时。 起初,资本主义国家同中国做生意,对中国的货币标准不统一很不以为然。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史实,光绪二十八年,清朝和英国订立《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其第二款规定:“中国允愿设法立定国家一律之国币,即以此定为合例之国币。将来中英两国人民应在中国境内遵用,以完纳各项税课及付一切用款。”次年订立的《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和《中日通商行船续约》也有类似的条文。 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三个条约是促使中国考虑建立本位制度的重要推动因素。叶世昌教授也认为,中国称法定货币为“国币”即始于此。 中国近代百年金融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许多次改革,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意义最深远的当数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组建中央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在建立金融垄断的过程中,改革币制是个极为关键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历经6年酝酿,国民政府于1933年4月5日颁布“废两改元布告”,标志着中国货币流通在法律上进入银本位时期,使多年来因货币紊乱妨碍工商业发展的现象告一段落。 然而以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却产银有限,银价操纵于外人之手,致使世界银价的涨跌,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影响。果然,“废两改元”后不久,1934年即发生了白银风潮,由美国实行白银政策引起的世界银价上涨,使中国国内存银大量外流。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王允庭研究透露,当时海关统计,1934年所流出的白银共达25,99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走私白银。国内通货紧缩,使银行收紧银根,不肯轻易放贷,引起工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生产经营不能顺利进行。由此导致失业增多,物价暴跌,大批工商企业破产倒闭。据中国征信所统计,仅1935年中秋节前后10天内,上海商号一下子就倒闭了166家。资金的外流又引起国库收入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这样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使社会各界均受到严重的打击。 面对银本位制度已崩溃的现状,为摆脱财政经济危机,谋求币值稳定,加强金融垄断与控制,国民政府采纳了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等人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进行币制改革,实施法币政策。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实行法币政策—— 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仍准照常行使,但以现行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收回; 设立发行准备委员会,管理纸币发行的准备金; 有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或生银等,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银行兑换法币; 旧有以银币订立的契约,到期日概以法币结算收付; 为稳定汇价,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法币政策实施之初,国内因通货紧缩而造成的顽症得到改变;物价不断下跌的趋势得以制止;各大城市的物价普遍出现平稳回升;对外汇价相对稳定;工农业生产趋向好转。 当时报刊报道:“币制改革后,因农村经济之复苏,农民购买力之恢复,国内各种新兴工业,俱能转危为安,重趋光明,尤以纺织业为最……其他如化学、造纸、制糖、树胶等工业,亦莫不渐次恢复、发展。”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法币改革意义重大。中国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历史悠久,然法币政策前世界金银比价的激烈震荡,使中国经济蒙受重大损失。法币政策的实施,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白银的角色从货币变为商品,使世界银价的涨跌不会对中国货币发生大的影响,这就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但纸币代替了银币,又为日后国民党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民国时期,货币发行十分混乱,凡经核准的官办、官商合办、商办银行均可发行纸币,不但量大且流通范围有限,不利于商品的流通。法币政策后,我国的货币发行银行由三十家集中到四家,1942年再集中到中央银行一家。这次改革不 仅统一了主币,而且还有效地整顿了长期以来混乱不堪的辅币——全国各地各种式样的铜元,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有了统一的辅币,促进了流通,方便了交换,从而完成了中国货币的统一大业。 某种程度上讲,法币政策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地位的真实反应,带有半殖民地依附宗主国的深刻痕迹。 世界“三元”初长成 美元,代表着美国3亿人口及200多年来美元区所有人富强的根本利益; 欧元,代表着欧元区13国人口的财富利益; 人民币,代表着这三种货币区域中最贫穷、全球规模最大人口区域13亿人生存、发展的最大利益。 假若能有一种“世界币”能融合这三种或更多的国家货币、大家共同的利益,那岂不是天下的大好事?! 自19、20世纪及21世纪以来,英镑、美元各分有100年历史,曾经是全球第一商业帝国、全球使用的唯一的国际货币轮流坐庄,但如今才近100年一花独放的美元时代一去再不复返;新兴、一出生就是自由货币的欧元将满10岁,有3亿多人口使用,但欧元是非主权货币。 欧元是目前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国际货币,欧元能夺取未来世界的半壁江山吗?人民币走过了60年的岁月,2008年随着奥林匹克来到中国,这就预示着“人民币”也开始走近“元年”,也开始自中国国门逐步走向世界,却有13亿多人口使用。 美元、欧元、人民币会成为世界“三元”鼎立的货币吗?而未来世界又怎样玩转这“三元”?使未来世界这货币“铁三角”成为全球主流流通、无阻抗的世界性货币?人民币能与美元、欧元那样同行于这世界吗?能像美元、欧元那样让未来世界成为自由货币的天下吗?除非有一种“世界币”能取代这“三元”,而“世界币”又何时才能让全球真正共享、公平来到今日世界,绝非像美元那样一花独谢呢? 2007年至2008年,中国除了选择人民币在国内外市场的加速升值策略之外, 还有更真实、更切实可行、更有利于中国国家和13亿公民的策略是:对外,人民币升值几乎是欧盟、美国等众大国异口同声的第一必需。但中国还要实施多花外汇美元、欧元的措施,使“顺差”的大量外币尽可能开销、花出去,以从根源上减少美元、欧元,平衡美国与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而对内的理论实践现实是:花掉顺差的欧元、美元,比加大人民币升值步伐更有悠远的中国和国际的真实意义;中国采取尽可能平衡对外贸易“逆差”策略之外,就是减少人民币与人民币升值的对外压力,更重要的就是提高国内13亿公民的收入水平,就是增加财产性收入,使其与“外汇储备”同步增加、提高所有公民收入的水平。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与国际社会的差距逐步缩小,去尽量平衡、同步前进,才有可能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平稳地走上国强民富之路,才能让中国人真正走上有“财产性收入”的康庄大道。 ……
我们高兴,因为我们在路上……我们高兴,因为我们正在迈进大国俱乐部的门槛……我们高兴,恰恰因为我们真实地暴露了那么多的不高兴,所以,我们有了释放和从容……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巩胜利,资深媒体人,学者章夫,著名作家、社会学家雅兰倾情奉献。 中国正在崛起,中国时代正在来临!我们为什么不高兴?我们赁什么不高兴? 之一:唯有人民币可能替代美元。 随着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和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国际大投资家罗杰斯等人看好人民币,放言未来唯有人民币可能替代美元。在此背景下,国内部分学者和金融界人士竭力主张我国政府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是否已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好准备?人民币国际化成功的概率和风险有多大?什么样的货币才有资格成为国际货币?现在可能是,谁的金融市场发达,谁的货币就是国际货币。 之二:全球金融海啸是一次重大的中国改革契机。 令全球关注的2009年中国“两会”落幕之后,“两会”再次巩固了中国应对全球金融海啸挑战的政策共识,即通过快速有力的政府投入来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同时着眼长远,加强“农田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并非只是应对危机而无关改革的权宜之计,恰恰相反,它们不仅是目前中国改革的关键内容,而且提示着未来中国改革进程的新方向。此次全球金融海啸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在全面刷新中国对现代市场经济认识的同时,也在探索着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之三:中国过早扮演领导角色,对自身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好处。 在新兴经济体当中,中国经济总量最大,外汇储备最多,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也较小,似乎只有中国才具有能力拯救世界经济了。因此,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中国寄予厚望,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然而,外界看到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却忽视了中国较低的人均国民收入。郑永年坦言,中国的实体经济能力以及政治、社会制度等方面,都不足以支撑中国担任国际领导者的角色。中国过早扮演领导角色,对自身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好处,至多只能是满足一下自己的民族主义情绪。 之四:中国要和平地崛起。 世事诡异。不追求对外强大而致力于内部善治的国家,最终却持久地强大,而一心要迅速强大的国家,最终却走向了毁灭。或者可以总结出一条历史的经验性法则:直接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为目的而设计其政制的大国,其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拆台脚的,它可以迅速地增强力量,但最终却可能以失败告终。相反,若以追求内部的宪政秩序为主要原则来设计体制,则该体制顺带产生的国家力量,将更为强大而持久。这正应了老子的政治智能:“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之五:WTO 框架下,“中国机遇论”应取代“中国威胁论” 在入世五年后,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受WTO规则约束的领域——贸易、与贸易相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改革的进展都令人鼓舞。WTO协议是中国对外部世界的承诺,“外交无小事”,事关政府形象和国家荣誉。而外部世界也对中国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当被问到给中国履行承诺的情况打多少分时,前欧盟贸易代表、中国入世最强硬的谈判对手之一、现任WTO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脱口而出:“A+”。 之六:“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 这是《时代》周刊对全球正在兴起“汉语热”的评价。 “汉语热”昭示着伟大中国日益强大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金融危机的到来,无疑是给了汉语一个发扬的机会。中国经济的平稳,让世界瞩目。目前格鲁吉亚亚非学院的第一大系便是中文系,而原因就是格鲁吉亚目前就业形势不乐观,但中文系的毕业生全都找到了工作,在这一点上甚至超过了英语、德语等西方语言专业。 之七:山寨文化说到底,还是一种民间文化,是产生于大众的需求下的。 名人们要打击盗版,扯着山寨不放;人们要批判抄袭,又扯上了山寨。总之,山寨就是和假连在一起的。谁规定春晚舞台不许有老百姓,谁规定电视剧只能明星演绎?山寨文化是在老百姓对多元文化的需求下产生的,只是不知是谁,那么不客气地把山寨一词,写在了民间文化的脑门上。 之八:文学的冬天里,诗歌只是一个替罪羊。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 现今的时代,喧嚣得就像一个大蒸笼,内部的繁杂就是一个焦躁的世界。人类的声音被淹没了。有的人挣扎嘶鸣,有的人极度呐喊,他们宣泄的唯一目的是能引发关注,或是能够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是一个谁也不能忽略自我的时代,所以全民都在阐述自我的主题。他们以网络为扬声工具,写博客传邮件,还有QQ和MSN。发言的渠道宽广,场面更加喧闹,人人都能够行使自己的发言权。 之九:中国已经迈进公民社会 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的民间力量从主观意愿上丝毫不亚于美国那样有强大慈善组织的国家。在北京奥运会准备和举办过程中,中国一些“80后”、“90后”年轻人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更是让人刮目相看。这是他们第一次以一个整体在国际社会上公开亮相,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人的新形象。2009年初,由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编的首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发布:中国已经迈进公民社会。
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应该高兴,但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应该居安思危,既要韬光养晦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从网上转载的时候就觉得几名作者不仅思想很有见地,而且敢于发出一般人不敢发出的声音,以前自己也思考过其中的一些问题,但是总觉得朦朦胧胧,一经几位作者点破真是豁然开朗,大多数观点我非常支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国运的深思
有人写了一本《世界是平的》、立即就有人出了《世界是弯的》;有人写了一本《看不懂的中国经济》、立即就有人出了《看得懂的中国经济》。瞧,有人写了《中国不高兴》,立即就引来了《中国很高兴》。呵呵,有意思,有点意思,充分表现了思维的多方面,也反应出了学术界的多家争鸣。回头说说这本书吧,三个作者,各述几章,内容还挺丰富,但看不出与书名有何关联之处,待看完《中国不高兴》后,就可判断是不是为了与之针锋相对。总之,内容还较丰富―――人民币地位、G8、G20集团、次贷危机、WTO下的中国机遇和威胁论、山寨文化、汉语政治等等,有些新的观点,还值得看看。另,文笔风格不同,三个作者是如何“串通”的,不明白。
不错的书,经济风向,先知先觉。
先在看来还不错,学到不少东西。但书中居然有“布莱尔总统”字样出现,这不应该的!
长志气
前面看到《中国不高兴》,现在又看到《中国很高兴》,我就在想中国到底是应该高兴还是不高兴呢?我想从目前形式发展来看,中国显然是应该高兴的,但居安思危的,中国应该保持不高兴的心态!虽然这两本书我都没有来得及看。也没打算看!
拿到书看到纸质就很不爽,当然这不是当当的问题,因为新华书店也是这样滴,这本书和那本中国谁在不高兴一样,就是看到中国不高兴热卖而跳出来赚钱滴,本想看到不同的观点,不过和预期一样,很失望
读起来很费劲!感觉很一般!
如果说要把这本和不高兴做对比的话,我更喜欢不高兴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是很期待的,可是越读越不爽,无非是官方说法再换了个口气继续说而已,还不如在天涯看呢,那些观点和看法我觉得比这本要深刻许多呢!
有点哗众取宠的标题,其实内容没什么,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