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柳王

窦应泰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窦应泰  

页数:

281  

内容概要

  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山东省沭河县白柳镇发生了一件轰动远近的大事:柳编巧匠柳河生的胞妹柳絮儿在县城学堂读书,因其兄为她所编的柳编玩具被日本女生神尾小百合强夺,两人发生冲突,日本宪兵队逮捕了柳絮儿。日本商人神尾一郎因其女钟爱柳编玩具而勾结富豪王豪章,拟与柳河生共同经营柳编生意,否则便处死柳絮儿,柳河生被迫签约并昼夜赶制柳编。但就在交货赴日前他纵火焚烧了所有柳制品而被宪兵队逮捕。柳絮儿被放出后变成疯女。  全国解放初期,王豪章在别人夜袭柳河生之日恰好渡河企图转移家产,被误认为与土匪合谋,于是被地方政府镇压。其子王亮为其翻案,并继续与柳河生及其子柳多智为敌。“文革”中,王亮批斗已身患癌症的柳河生并致其猝死,遭到白柳镇人追捕而逃回故乡江南省。  柳多智的儿子柳阳出生在柳树小院,大学毕业后返回白柳镇重整旗鼓。赴“广交会”时枊阳意外得到女大学生王丽雪的鼎力相助,进入“广交会”并开始从事柳编的外贸生意。后又得其父王启东支持将柳编事业日渐壮大。王丽雪与柳阳相恋时。才知其父就是当年从白柳镇逃走的王亮,柳编出口贸易战中又形成一对新冤家。  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柳、王两家旧恨终得化解。枊阳经历了几番创业艰辛,最终成为“欧盟柳编研究协会”公认的“中国柳王”。全书着力刻画柳河生、柳多智、柳阳、王豪章、王亮、王丽雪以及柳絮儿、李媚、神尾一郎、神尾小百合一批新旧时期的代表人物。整个故事紧紧围绕白柳镇传统民族手工艺柳编、柳氏家族悲喜以及“柳王”创业史展开,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富有较强的地方特色。

作者简介

  窦应泰,男,汉族,1946年12月10日出生,辽宁铁岭人,中共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文创中心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河西客、叶知秋、雪帆等。1963年毕业于吉林双辽市一中。下过乡,当过工人、宣传干事、工会干部。1980年后历任双辽市志编辑室副主任。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吉林省作协聘任制作家。1992年被吉林省授予自学成才称号。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东北史专家及张学良历史专题研究学者。堪称国内张学良纪实性文学作品出版量最多、涉猎面最广的作家之一。长篇作品多以近代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描写对象。1984年以来已发表纪实性文学作品逾千万言。近年来其长篇小说《手相》、《偏方》出版后广受好评。其小传曾被收入《当代辽北文艺界知名人士传略》、《中国名人大辞典》、《世界人物辞海》和《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柳王》》一书为作者的第36部长篇作品。  其他作品还有《大导演李翰祥》,《民国伪钞第一案》,《香草美人邓丽君》等。

书籍目录

序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后记

章节摘录

  “嗯,俺也打听了,都说柳絮儿得罪的那个小日本女孩来头很大。她爹就是临沂地面上最大的日本生意人,叫什么神尾一郎!”柳河生在灯光下凝望着忧思忡忡的妻子,转述着那些自己打听来的半懂不懂的消息。等王翠大概弄清楚了这内里的关系,不免的一阵心惊肉跳,接着便是一声沉重的叹息。  原来这个神尾一郎早年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求学,毕业后先在日本内务省当小官儿。后来到大连为日本情报机关刺探张作霖父子的情报,“九一八”事变后他忽然又成了商人。而且从东北来到山东,专跑临沂和济南两地,做些煤炭生意和山货生意,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官商。  柳河生听到妻子的叹息,不管是神情还是话语里,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悲苦:“你说,像神尾一郎这样和小日本的关东军都有联络的人,在咱沭河县城,那还不一句话就能把那个小鬼子的宪兵队使唤得团团转啊。柳絮儿现在落到他们手里了,你说还能有好吗?”  王翠听了,泪珠儿顿时如断了线的珠子扑簌簌滚落下来,说:“看来柳絮儿是凶多吉少了,俺真恨不得替她去受这罪过。不过咱们现在哭也没什么用了,光在家里哭天抹泪的,还不如想想有什么搭救她的办法呢。河生,这沭河县城真就没有什么可以求告的门路了吗?”柳河生说:“翠儿,你这是在说梦话。别说俺在沭河县城熟人不多,就是有,身份和地位不同,也难跟日本人说上话啊。再说了,和日本人低三下四,也不是咱柳家人能做的事呀!”  王翠却说:“日本人当然可恶,可柳絮儿在他们手上,咱就是受些天大的屈辱,也是救人要紧,哪还顾得了什么自尊呀?可是,谁才能和日本人说上话呢?”柳河生听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他眼神一亮,拍拍额头,说:“翠儿,既然救柳絮儿的命要紧,俺也就不能再清高了。俺想,有一个人是可求的,只是,俺求他不得;真要求他的时候,又怕你不肯低下头来给他开这个口啊?”王翠立刻追问:“谁?河生,有话你就只管说好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只要能把柳絮儿活着从鬼门关里拉出来,你就是让我去跪着求人,我也不会推脱啊!”柳河生想了想,红着脸膛,把头一低,终于把想说的话吐了出口:“王一豪一章!”  “他?”不料只因这话一出口,刚才还为搭救柳絮儿跃跃欲试的妻子,竟有些为难了。她知道,如不是事情逼到脑门儿上,柳河生绝对不会提王豪章的。在白柳镇上素以经营“易柳商行”闻名的王豪章,和王翠娘家不仅有一层近不近远不远的亲戚关系,而且经商有道的王豪章当年给过她家以极大的帮助。当年就是王豪章资助她进县城读的书,想起王豪章她心里就充满着感激。  王豪章虽然生得清癯消瘦,其貌不扬,却有着普通商人无法具备的精明。早年王豪章在山东济南府的省城学堂读过几年书,后来他东渡日本,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的农艺科读书,家人原本想他学成以后能回国当个农学家。谁知他根本不想回沂蒙山区去种栽水稻,留学归来以后,王豪章竟然回到山东省城的一家大商号当起了账房先生。他心性高傲,怎会久居人下呢?不久又跳槽进了一家日本商行,在商行里他仍替日本商人管账。王豪章为人精明肯干,把账目管得滴水不漏,深得日本老板的喜爱。他本该从此在商行里安身立命地度过一生,可没有想到后来竟与日本老板的小老婆有染。他们的私情最终没逃过日本老板的眼睛,王豪章也就不得不从济南回到故乡白柳镇再张商帜了。  王翠总感到有愧于王豪章,尽管她并不怎么认同王豪章的为人。她从县城读书回来之后,对有恩于她的王豪章也只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敬而远之。如果非要深究王翠和这位堂兄之间产生心理隔阂的根本原因,恐怕就是她和柳河生的婚事了。当初王豪章想把她嫁给城里一位大商户的儿子,没想到王翠却看中了白柳镇的柳编能手柳河生,而且发誓非柳河生不嫁。这样一来,王翠和堂兄王豪章本就不怎么热络的关系,更因这桩婚事变得疏远了起来。今夜,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丈夫忽然提到的相求之人,竟然是当初反对她下嫁柳河生的王豪章。这不免让王翠一阵的心神不安。  “翠,现在怕是只有求王豪章这一条路了。”柳河生虽家境贫寒,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勤劳肯干且又通晓大义,原本就是个庄稼地里的好把式,再加上有祖宗传给他的柳编手艺,所以民间威望甚高。柳河生是一副天生的傲骨,一贯对财大气粗的“易柳商行”老板王豪章不理不睬,他见不得王豪章那踌躇满志的举止。说王豪章在沭河地面手眼通天一点都不为过,甚至连县长见了他也礼让几分。即便如此,柳河生也从不肯和他打交道。至于妻子王翠遭堂兄逼婚的前情,让他想起就如鲠在喉。他万万没有想到,今天自己竟主动要妻子求告到王豪章的门下。这对心性清高的柳河生来说,完全是身不由已。妹妹毕竟是他多年相依为命的至亲,父亲的临终叮嘱言犹在耳:“我去了,唯一挂心的就是柳絮几。河生,我可把她交给你了,如果絮儿她将来有什么闪失,我在九泉下也不会依你!”柳河生左思右想,终于狠下心来,对妻子说:“翠,我为什么要让你去求王豪章呢?你和他毕竟还是沾亲带故的,多少能说上些话。他年轻的时候在小鬼子的老家留过洋,和日本人肯定还有些关系。现在要是没人到宪兵队里疏通,柳絮儿说不定就得死在小鬼子的枪下啊!所以,咱也就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也只有你可以求得动他王豪章了!”  “你让俺……河生,你让俺去求他……?”王翠深知搭救柳絮儿出虎口事关重大,而在柳河生的友人圈子里,根本找不到能和日本人说上话的人。即便是在县城读过女高的王翠,除了求王豪章之外,也难以找到第二个有能力承此重任的人了。自日本军队占据沂蒙地区以后,王豪章并不经常进城,但王翠猜想他主要是怕惹起镇上人们的公愤。王翠还看出,日军占据白柳镇以来,其他店铺都不时遭受日军的骚扰,只有王豪章“易柳商行”的生意非但不受战乱影响,反而还愈来愈红火了,这显然说明他背后有日本人的支持。这样看来,王豪章还是和日本人有联系的。如果能请他出面进城游说,柳絮儿也许能化险为夷。而今柳河生是因为胞妹遇难,才不得不让她去求王豪章帮忙,她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俺左思右想,眼前也只有这一条路了。”柳河生已看出妻子有难言之隐,索性把彼此蒙着的一层纸挑开,说,“翠,你不要想得太多,不管当初王豪章如何反对,咱们总算结婚了。再说,王豪章当初希望你嫁到县城去,也在情理之中。你也不用为从前的事儿多费心思了,只要能把柳絮儿救出来,俺什么面子都不要了,咱们什么人都能求。


编辑推荐

  中国大陆本土第一本关于柳编产业的原创小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柳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