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易文化研究(第1辑)

张涛 编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张涛 编  

页数:

370  

字数:

3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周易》为六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易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易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两汉的象数易学、魏晋的玄学易学、宋代的理学易学、明代的心学易学、清代的朴学易学以及近代的科学易学等等,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不同的易学家和易学派别从各个角度对《周易》一书进行解说、诠释,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 《周易》文化遗产丰厚,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踪影。《四库全书总目》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周易》和易学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至深至远,特别是其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理念、阴阳变易的辩证思维、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强烈的忧患意识、坚定的革新意识等,更是有着永恒的魅力,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也有着重要的资鉴作用。

书籍目录

余敦康先生论《周易》的和谐智慧《周易》的和谐思想《周易》的流派、特点与地位论帛书《要》篇“《损》、《益》说”的两个问题论《系辞》为集录之书及相关问题苟子传《易》考述昭宣时期易学思想的治国应用与创新发展汉魏之际的易学发展趋势郑玄易学在隋唐衰亡的原因初探易学与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周易》与苏轼蜀学略论《诚斋易传》的易学思想杨甲及其《周易图》考辨易学思想与张居正改革清儒易学平议《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序》的易学观《四库提要》的易学研究成就乾隆帝易学论析《周易》认识世界的元创性——医易同源今说《红楼梦》中的数字象征与道袍之谜易学思想与明代帝陵风水漫谈北京风水形胜汪学群先生《清代中期易学》读后附录: 附录一 《中国易学文献集成》拟目 附录二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卷一~卷三)

章节摘录

  形式与内容不可分,象数与义理紧密结合。讲象数,目的在于阐发某种义理;谈义理,也不能脱离象数这种表现工具。《周易》这部书是中外思想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它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义理派与象数派之争不在于是否摒弃另一方,而在于如何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就是说,是内容屈从于形式还是形式服从于内容。  就《易传》的主导倾向言,它属于义理派易学。《易传》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把《易经》这部占筮之书改造成为一部哲学之书,根本原因在于它发挥了解释学的优势。《易传》并没有扫落象数,只是在处理象数与义理的关系时,把义理摆在首位,使象数服从于阐明义理的需要。为此,《易传》对象数的体例、结构和功能作了一系列不同于筮法的新规定,诸如承、乘、比、应、时、位、中等,这些规定也是《易传》解释《易经》并且阐发自己哲学思想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易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就是立足于本体论哲学的高度,来说明象数与义理之间的关系。象数有形可见,是为形而下,义理隐藏于象数之中,无影无形,是为形而上,但形而上的义理必须借助形而下的象数才能表现出来。《系辞》说:“子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①这就是义理派易学的理论依据。它首先肯定有“圣人之意”,这就是义理,也就是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文字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所以圣人借助于《周易》卦象、爻象以及卦辞来表达,在言(卦爻辞)、象(卦爻象)、意(义理)三者的关系中,意居于首位。  但另一方面,《易传》也没有完全否定占筮,而是保留了某些对象数的神秘崇拜。比如它把卦爻结构看做一个圆满自足的先验体系,认为“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些神秘的数字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说卦》中把八卦与四时、八方相配,组成为一个八卦方位的世界图式,并且列举了一系列来自宗教巫术的卦象,作为沟通神人关系的手段、预测吉凶祸福的依据。所有这些表明,《易传》还存在一种与义理派格格不入的象数派倾向。  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易学倾向并存于《易传》之中,有时把义理置于首位,有时又把象数目为神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周易文化研究(第1辑) PDF格式下载



包装不错,还有箱子装着,内容很丰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