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质与量的战争

杨钢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杨钢  

页数:

302  

Tag标签:

无  

前言

  也许是由于杨钢老师特别的外表——艺术家或者大师形象的吸引;  也许是由于“克劳士比中国学院”零缺陷质量管理理论的吸引;  也许是“大师”布道的高明艺术和深奥理论的引导……  2008年4月23日上午,我被杨钢老师的课程(当时我正在参加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在成都举办的“国际质量总监高级研修班”)内容所打动!在第一次茶歇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地对杨老师说:“你不是在讲课,你是在“布道”,为中国质量管理的理论布道!”  我和杨钢老师认识不到两年,从时间的概念上来讲,我们相识的时间不算很长,似乎还不应该称为“知己”。但是,我们一生又能够遇到多少个“知己”呢?常言道:“志同者则道而合。”不言而喻,正是由于杨老师的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在我心灵中产生的共鸣;正是由于克劳士比中国学院“零缺陷”质量管理理论对传统管理思想所产生的震撼;正是由于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领域对新的理论的渴求,使得我更加坚信,“零缺陷”不仅是对质量管理理论的挑战,也是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挑战!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一点也早已被国际跨国公司所预见到,ABB(中国)电力产品部负责人说道:“我们要向公众更好地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ABB(中国)就是本地企业。公众将熟悉这一点,就好像了解我们ABB有最好的质量和服务一样。”我们拿什么去面对世界?是廉价的劳动力?是资源的耗竭?还是环境的破坏?不!绝对不是这些!这些类似的情况也绝对不允许在中国发生!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信心!我们需要的是决心!我们需要的是“中国质量”!让全世界人们都从心里信服的“中国质量”!  中国质量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做到了从中国走向世界。但是,在大多数领域,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我们需要努力,我们需要拼搏,我们也需要突破!中国质量需要杨钢,但是,仅仅一个杨钢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杨钢!  有人布道,就需要有人传道,让我们一起为“中国质量”呐喊!让我们一起为“中国质量”加油!

内容概要

本书不仅重点解决了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也为“中国制造”如何领跑世界提供了系统、详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说,《质与量的战争》代表了中国质量界的最高研究成果,是中国企业提高质量竞争力,打造“中国品质”的必读教材!  全球统计表明:“质量代价”高达企业税前利润的3~5倍。“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绝不是某些经济学家们所谓的“简单装配”。今天的中国,只有坚守“中国制造”的兴国之策。并不失时机地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方可承担起中华民族崛起之使命,而蜕变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从“制造数量”向“制造质量”的跨越,也就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质”的跨越。  《质与量的战每》一书,从“三鹿事件”写到“丰田危机”,从“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写到“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再到“中国质量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透视现象背后的本质与真相,帮助我们系统分析了制约“中国品质”的种种主客观原因。同时,本书也通过解剖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质量迷思”,使我们认识到“质量”不仅是一种做人做事的价值观与思维方法,更是一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

杨钢,博士,美国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院长、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质量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质量学院副院长、“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劳士比大师的唯一中国弟子,享有“中国零缺陷之父”美誉。中国十大质量人物、影响中国教育培训界十大领军人物。
  主要著作包括:《零缺陷大道》、《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零缺无陷》、《零缺陷漫画》、《质量无神》、《质量无惑》、《质量无敌》等;主编并翻译出版了《克劳士比经典译丛》和《质量管理经典译丛》等大型系列丛书;同时出版发行了《零缺陷管理之道》、《质量不花钱》、《零缺陷管理:现代质量经营新思维》、《对话质量管理》、《质量经营》等音像制品。
  现场服务过的主要客户包括:解放军总装备部、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业集团、兵器工业、中石油、中石化、辽河油田、中国电信、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同方威视、美的、格力、上汽集团、上海大众、东风集团、长安集团、神龙汽车、嘉陵集团、许继集团、南车四方、株洲机车、万科集团、博时基金、英格索兰、COSCO、阿尔卡特、诺基亚、西门子、松下、三洋、羽西科蒂、约翰迪尔、新华肯孚、华润轻纺、大亚湾核电、TCL、康佳、用友、东软飞利浦医疗、华为、罗氏(中国)、拜耳、安利(中国)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推荐序二自序引子第一部分 梦想与现实:“中国品质”的现状与省思 第一章 一个需要重新定义的世界  面对危机的思考   大师也沉默   我们没有质量基因吗?  如果孔子来经营“三鹿”   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   是谁害死了“三鹿”?  “中国制造”到底怎么了?   “零缺陷缺失症”   政府监管的“迷失时期”   “中国质量”的先天缺失   商人为什么要学哲学? 第二章 如何摆脱中国制造的窘境?  “中国制造”的蜕变   奥运与“中国品质”的盛宴   变革——“中国制造”的质量主张  面向春光,结束质量的“冷战思维”   扛起“品质”的大旗   零缺无陷   我思故我蠃:超越梦想,一起飞第二部分 真实的谎言:“质”与“量”的博弈 第三章 中国企业的质量现实  “不就是一道划痕嘛!”   一道划痕的故事   不同公司对故事的不同反应   经理主管应该在胸前戴一个什么牌子?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质量问题  “质量永远第一”   说、做与“关键时刻”   走出质量的迷圈   新工厂与旧习惯  寻找企业的“长生不死药”   质量与“零缺陷”管理的力量   中国企业的“长生不死药” 第四章 战争的本质  数学物理学与心理学的分野   0和1并非数字游戏   大师的焦虑   世上本无路  你在用什么思维思考质量?   一支笔的现场试验   “快乐返工”   丰田的发现与答案:我们真的没有质量基因吗?  “是”与“非”的抉择   说“No”的三种后果   质量人的感同身受第三部分 品质的迷思:“都是月亮惹的祸” 第五章 为什么大家“熟视无睹”?  走出迷途   为什么大家“熟视无睹”?   质量管理的思维定势   质量管理的挑战  “化友为敌”   究竟是谁的错?   怎么成了“三等公民”?   究竟是敌是友?   岂能本末倒置?  “化简为繁”   “易经”在血液里流淌   技术与艺术   为什么QCC变成了“去吃吃”?  “以控为管”   “真实的谎言”:管理是什么?   “管理”与“服务”   罚与奖的奥秘:“管理”和“控制”  “以刚克柔”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阴阳五行”图与“PDCA循环”:管理的定势与定则 第六章 原来是月亮惹的祸  大师的忧虑   “管理资本的力量”   不能“借尸还魂”  暮然回首   成本与代价的思考   老国企:倒过来读书   品质与品牌  教室里的风暴:质量文化的变革   “高培楼101号”:管理者的承诺   卢萨卡的中日形象   成为“福布斯”的明星  当质量遇到成本:为什么高管总是“叶公好龙”?   对待质量成本的态度   “质量成本”为什么很难成功?   质量管理的“两张皮”:“都是月亮惹的祸”  “质量意识”的背后   抓质量与“搞运动”   质量意识如何养成:宝马螺丝钉的故事   形成“人人会算PONC值”的氛围第四部分 新的赢家画像:“中国品质3.0”解决方案 第七章 揭示“品质”的真相  任督冲脉与人中:企业的生命系统   发现了“产品价值”的奥秘   质量管理的“堰塞湖现象”  “红绿灯”与“梦游”:揭示质量的本质   “梦游”中的航天质量   给头脑做“5S”   “红绿灯现象”的背后  让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的“方向盘”   开车上路:责任到位   确定角色:为什么不能关机一个月去度假?  “一把火”与“三个代表”:成为“有用的和可信赖的”组织   打造你自己的“铁营盘”   耶鲁大学引发的思考:发现“永续成功”的秘密   附表:组织健康状态的评估表   龙飞凤舞:从源头抓起   “承诺”的力量  画出一条“品质竞争力曲线”   与美国小伙谈“品”论“质”   汽车大战中的“珍珠港”   “蚊蝇策略”:品质决定价值   放弃“阿庆嫂的心态” 第八章 质量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品质时代”的进程   “美国品质”的1.0时代   “日美品质”的2.0时代   “中国品质”的3.0时代  “中国品质”的药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质”   中国质量人才培养的窘状   “中国品质”的质量人才培养策略  “中国品质3.0”实践者的画像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四方机车厂:从“破落地主”到行业标杆   一个银行家的觉醒   如何成为真正的质量人?   一份“推行零缺陷管理的建议”   SAIC的零缺陷之路结语 未来之战:上演历史最动人的一幕 丰田的“质”与“量”之战 成与败的抉择 欢迎进入“中国品质3.0时代”

章节摘录

  那么,是什么原因还促使我们的企业管理者,或者说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管理者依然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在操纵企业的运行呢?显然,我们的管理者是让一种被克劳士比先生称为“传统的质量智慧”的东西所指引和支配了。  我曾经对企业的高管们反复强调一件事——零缺陷是倡导大家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换句话说,我们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做事”,更不仅仅是“第一次”。  我也苦口婆心地不断的对高管们说,如果我们对于一个正确的命题偶尔给出来了一个错误的答案,这也并没有什么,只要改正了就行了。但是,如果我们把一个错误的命题拼了老命给了它正确的答案,那么,请问结果会怎么样?毫不夸张的说,恐怕我们连疯都不知道是怎么被逼疯的。  事实正是如此,许多看似优秀的企业,突然问关门倒闭了,探其原因,他们无一不是在努力地把一个错误的命题做正确。结果就是错上加错,直至灭亡。  所以,“传统智慧”是害人的,它不让我们集中精力去做正确的事,而是把我们的思路和资源引向了错误的方向,致使我们努力去计算到底与目标偏差了多少,然后重新确定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质量水平”(AQL),比如,3%或1%。正如克劳士比先生在其著作《质量免费》中所说的:“传统的智慧是不正确的和有害的……它相信质量的执行标准是AQL,而且用‘指数’衡量质量,结果就直接导致公司每年至少把25%的营业额花在做错事情和重做上面……为了改变,我建议不要再使用AQL,而开始专注‘零缺陷’。这就意味着要完全符合要求,而不是浪费时间去计算我们到底偏离了多远。因为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在几率上。”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杨钢《质与量的战争》表明:克劳士比的“零缺陷”已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零缺陷”。理论与中国品质实战的整合,成就了杨钢,成就了中国。只有学贯中西古今的思想家,才能引领风搔  ——蒋教平 解放军总装备部某部副部长  创造“中国品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命题,但又十分紧迫地摆到了现实面前。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从观念和行动上坚守质量底线,尽力消除还存在的质与量的巨大落差,顺应“质量世纪”潮流。还质量以真实面目。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很值得一读。  ——承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  做了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我从不怀疑朱兰大师“质量世纪”的著名论断,但行进的脚步却不自觉地印在十字路口。杨钢博士的新著《质与量的战争》,用丝丝入扣的笔触对“中国品质”的真相和未来进行了深刻地透视。  ——马智宏博士 中国远洋船务集团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  杨钢博士的著作使我们深刻洞析了数量思维的代价与质量成本的真谛,他的理论宛如中国企业质量革命的天火,必将引燃塑造诚信企业文化、创建中国品质未来的轰轰烈烈的中国质量革命!  ——蒋锡培 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中国零缺陷第一人”,杨钢先生不仅用他独具的洞察力对中国企业进行了“庖丁解牛”式的质量解密,更用他深厚的中西文化涵养,饱含“古道热肠”的文字,滋润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田。  ——王文京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编辑推荐

  震撼中国企业的质量革命新思维!AT&T、ABB、IBN、GE、GM、强生、西门子、飞利浦、可口可乐等超过2/3的世界500强企业的“质量圣经”!中国航天、航空、石油、石化、汽车、船舶、电子、IT、机械、新能源、食品医药等百余家行业领军企业成践行!“CCTV经济年度人物”蒋锡培、王文京等商界领袖联袂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质与量的战争 PDF格式下载



中国制造质量的真是现状,培训用不错


网上下载的电子书看了N遍,感觉受益匪浅
质量管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杨钢老师基于零缺陷的理论写成本书


一直以来在中国质与量就是一对矛盾结合体,要如何权衡这真的需要能耐


作者阅历丰富,深刻揭示中国品质现状


这边书很不错,以现实生活, 生产事例为基础,辩证的讲述了 ,质与量的关系,推举朋友可以读读


无愧为大师之作


很不错,想再买几本,期待老板再让利!


我大致看了一下 说的很好 很实际


都说不错,一看就是不错


老公看的书,我不大懂,呵呵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好好读一下。


东西的确是多不错的 能开阔视野 但是送货慢了点


帮同事买的,他觉得内容与标题有点不符合


内容新颖,通俗易懂


非常值得大家一看


内容太空,没有太多可参考价值


刚开始看,感觉还可以,也是别人推荐买的。


好好好。zzzxzxxxxxx


还行,不够实战


领导很重视,效果很好


还没看,同事看了,听说还好


质量新思维的传递。


写的很犀利,但现实不一定这样


书写的没本人讲的精彩。


理论性太强,可操作性内容太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