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  

页数:

247  

译者:

丁丹  

Tag标签:

无  

前言

生命的悲哀之处不在于结束得过早,而在于开始得太晚。W·M·刘易斯人生有三大事:第一是为善,第二是为善,第三还是为善。亨利·詹姆斯,美国作家衡量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看他怎么对待对他毫无用处的人。塞缪尔·约翰逊,英国文学家有时,如果你希望事情有所好转,你必须亲力亲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美国影星作为一名管理学及领导力教授,我过了好久才知道,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管理学研究论文,大多数是老调重弹、晦涩难懂的,而且往往极其枯燥。更糟糕的是,当我询问一些管理实践者,这些研究发现对他们的工作有多大帮助时,他们的回答实在让人沮丧。在他们的眼中,大多数研究都是非常不相干的。对许多管理学者而言,从经验中学习——研究商业世界(或者大体上与商业有关的世界)的现实问题——似乎并非首选。尽管(理论上而言)理论和实践之间应该是个连续体,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许多管理学研究的贡献仅仅是丰富管理学文献。《菜根谭》中有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这正是许多管理学研究的真实写照:纯粹的管理学理论几乎并不关心复杂棘手的管理实践问题。不管这些研究设计得多么精巧,它们对管理实践者都没有什么用处。对于执行官(executives,指执行官、管理者、经理人、行政人员等,下文中通称为“执行官”)的经营管理而言,许多研究论文的作用跟星相指南差不多。我们甚至可以说,其作用还不如星相指南,因为星相指南往往还能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内容概要

这本新书,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交叉视角下,探讨了人生的四大主题:性、金钱、幸福与死亡。人生不全是追求功名利禄,权势不过是水中花,名气不过是镜中月,财富不过是火中冰。人生真正重要的是有意义的关系、有所作为、创建意义。作者身兼数职——临床医生、心理分析师、领导力教练以及教授,他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探讨了这些话题以及它们对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并针对管理者及其他人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困扰给出了一些建议,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成就更美满的人生。

作者简介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领导力方面的临床教授,也是国际组织心理分析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法国《资本》杂志,德国《经济周刊》评价他为“管理思想家世界五十强之一”、“人力资源管理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还是首位因“对领导力培训和董事会治理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国际领导力奖”的非美籍获奖者。
  这本新书,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交叉视角下,探讨了人生的四大主题:性、金钱、幸福与死亡。人生不全是追求功名利禄,权势不过是水中花,名气不过是镜中月,财富不过是火中冰。人生真正重要的是有意义的关系、有所作为、创建意义。作者身兼数职——临床医生、心理分析师、领导力教练以及教授,他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探讨了这些话题以及它们对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并针对管理者及其他人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困扰给出了一些建议,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成就更美满的人生。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篇 性欲之我思 第1章 在弥天之罪的阴影下  亚当与夏娃的传说  没有乐趣的性  基因驱动下的生存机器 第2章 欲望的悖论  性欲:地毯下的蛇  依恋  爱与它有何相关  罗曼蒂克式的爱情 第3章 马尔斯遇见维纳斯  进化心理学和伴侣选择  寻找相近之人  “总有一天,我的王子会出现” 第4章 性心理  普通存在,形式多样  性心态的各种差异  性与时光流逝  多少性才够  性战场  治疗的问题 第5章 性欲与创造力  第一件创造品,乳房崇拜  富有创造力的人的警报  放荡的生活 第6章 来自倭黑猩猩的启示  让两性更平等  独立的依赖  最后的思考第2篇 金钱之我思 第7章 贪欲之罪  财富疲劳综合征的一个案例 第8章 金钱背后的故事  潘多拉魔盒  金钱的象征意义 第9章 钱是王八蛋  金钱与面子  少钞票让你眼红  太有钱 第10章 金钱与生活  “钱买不到爱”  买断满足  买断亲密  买断时间  买断正直  买断健康 第11章 金钱之禅  散尽千金 第12章 寻找野草莓  两段旅程 第13章 难以捉摸的幸福  寻找失乐畞  积极心理学 第14章 幸福等式  为了生存而幸福  幸福的相关因素 第15章 我们的世界观 第16章 解构幸福 第17章 平衡工作与生活 第18章 比较与幸福 第19章 应对压力 第20章 游戏人生 第21章 人固有一死 第22章 拒斥死亡 第23章 死亡与生命周期 第24章 超越终极的自恋性创伤 第25章 不配体系 第26章 后工业时代的死亡 第27章 走进那个良夜 第28章 灯光渐渐后记 求真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为了理解人们对性欲的态度,我们需要看看人们对其起源的解释。我们可以从《旧约圣经》第一卷《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的故事说开去。这个故事认为,如果你用男人的肋骨做了一个女人,那么你注定会惹来大堆麻烦。这是性别歧视主义的原型吗?为什么亚当与夏娃被赶出了伊甸园?他们做了什么越轨的事?他们之所以被驱逐,是因为蛇诱惑他们偷吃了禁果吗?真的只是因为一个苹果?追究这个著名故事的真实性是没有意义的,弄清故事的寓意更为重要。苹果到底代表什么?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问题。考虑到禁果的本质是惩罚,所以禁果应该象征着一种关键的人类活动。对这个故事的一个合理解释是,故事从头至尾都与性欲有关。亚当与夏娃被逐出天堂的故事,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一对彼此渴望的男女被禁止释放激情的故事。难怪他们会越轨。但是故事又不局限于此,它还与警戒有关,它警告人们——所有的性欲都要付出代价。丧失童贞——发生过性行为——就会被赶出伊甸园。讽刺的是,与《创世纪》中苛刻的道德观不同,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非常崇尚肉体的快乐。他们认为身体不过是追求并沉迷于性快感的工具,而《创世纪》中的道德观是对人性的压抑。犹太教与基督教共有的传统观念认为,性是一种罪恶,性想法和性行为会受到良心的折磨。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就没有这种性罪感,情色主题在那个时期的文艺作品中随处可见。历史上的那个时期,西方社会没有什么性禁忌。并非只有西方文化对性持开放态度,其他文化也是如此,这在印度的克久拉霍寺庙的情色雕塑品、中国和日本的情色文艺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管理学和领导力大师对生活经验的提炼。曼弗雷德睿智博通,在引导管理者及其他人思考折磨我们的几个核心人生问题时,总能切中肯綮。普通的管理学图书看完就忘,此书却能长驻人们心中,激起不断扩散的阵阵涟漪。  ——精神分析学家、人类学家、小说家、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苏迪·凯卡尔博士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凭借对动机和情感智力的深入洞察,曼弗雷德教授揭示了隐藏在商业行为最深处的事实:我们都是人。  ——英国每日邮报集团主席,罗瑟米尔子爵阅读本书,我时而发出会心的微笑,时而觉得不舒服,但是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本书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能对自己、家人、朋友、同事有多好或者有多坏。曼弗雷德行文不拘格套,他将人文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发现串在一起,还举出真实生活当中高潮与低谷的实例,提醒我们:我们是自己人生的舵手,要把握机会。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星座能源研究所,雅诺士·克萨克


编辑推荐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 PDF格式下载



对于性方面的初入知识很不错,特适合刚成熟的人!


不错,四种话题很吸引,最重要的是课本很课堂学不到的。


可以很透彻的穿过人的内心。了解人性的一些 本质性问题。


喜欢,四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搞清楚。


趣味性很强


还没读完,还不能理解里面的一些说法


书很好,不错的一本书,很值得看


这本书总体还算可以


发来后折了一点皱,不过小意思,能看就OK,看了一点,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值得一看。


问题都解决了,哈哈


速度非常快!


一本有内涵的书


写得很好!


给老公买的,他说不很好


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好好好好好很好非常好,哈哈哈哈哈,好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哈哈!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经济学、管理学、领导力科学、心理学交叉学科大师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经典力作,感觉不错。


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神安,心平天下平,向外是无穷的,向内才是
至理!


内容对我们具有指导意义


写得非常实际,作者对于人性有很全面的了解,特别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观看他人,人的一生与这几个方面密切相关,从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将人看成社会的、理性的高级动物,但是是否如中文古典中,人将尚有浪漫唯美的真情在呢?
美国人的做学术研究没有历史包袱,他们热情、奔放、实事求是,然而古老的文明与现代人性的剖析相遇,谁者能含笑而过呢?


作者是公司管理者,然后学习了心理学,给我的感觉是把心理学真正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值得学习和借鉴


视角很新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有些很不错的观点,是难得的一本除了小说外,我那么快认真读完的一本书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慢慢品味,豁然开朗


看了一点点,还行吧


为了积分,我只好胡说八道了!不可信!


对人生看的比较透彻,总结分析的比较到位,但具体内容较空泛


对人生的几个敏感问题作了有一定深度的探讨,助你明白自己该怎样生活。


目录引人入胜,内容令人纠结


不知道具体书怎么样,帮别人买的,没听到说书不好


大师之作,别有洞天,还不错


书的纸质比较差,比较粗糙,而且排版的格式让人不太喜欢,关键是内容实在让人没有收获的感觉。不值得一买。


这本书看起来像是作者的阅读笔记,其实你很难通过这本书和作者共鸣,因为作者没有对任何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喜欢曼弗雷德,一个很有思想深度的男人


非常同意前一书友的评价,强烈推荐。对两性关系分析很透彻,很希望能早点看见,可以帮我少走很多弯路。


好像看起来不是新书,不过也还好啦


该书写的很不错,读完明白了好多问题,很值得一读。


看完后,对人生的幸福态度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看法


算一般吧,但远远没有那种很吸引人的地方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人生必不可少的,又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地思考的问题作出作者自己独到的解释,对于读者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不一样的视觉角度来写


过于理论化.不太喜欢


在内蒙古大学看到的书,稍稍深刻而已


非常不错的一本好书!一本心理学的书,浅显易懂,能够正确认识人性和自我,值得一看!


真心感觉很好,我很喜欢,希望大家有空买来看看!


是一个管理大师写经典内容,哲理性很强


如果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是对两性关系的对比,那么这本书绝对是更周到的细索,将话题放大到人生,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和知识体系的容量。


不愧是管理、经济和精神分析领域的三栖大师级学者,从性、金钱、幸福与死亡四个角度,对人生阐述的很透彻,对人性理解有如禅宗高僧般醍醐灌顶。对领导力的挖掘更是独辟蹊径,非常值得一看。


人生重要的是有意义的关系有所作为创建意义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 好书


看了几页不错哦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你要哪个?
  http://dfglpl.i.sohu.com/blog/view/240002345.htm
  
  编者按:本文为慧阅读对《性、金钱、幸福与死亡》【 [荷]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 著 丁丹 译/东方出版社】的点评
  
  【慧阅读点评】在为企业家进行咨询的过程中,曼弗雷德意识到,管理问题总有方法解决,而管理背后的故事——关于人生的几个问题,却是困扰人心的关键所在。性欲、金钱、生与死,思考清楚这些问题,就如同商业知识一样,都将有助于棘手问题的处理,并获得关于生存意义的答案。
  
  性欲之我思
  
  罗宾.威廉姆斯说过:“上帝给了人大脑和阴茎,但是没给足够的血液让人同时使用大脑和阴茎。”不管有着什么样的外在形式,从本质上说,欲望是进化的动力,这是我们大家都能看到的。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应该忽略欲望的心理成分。人类行为不可避免地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产物,基因序列的展开要以特定的环境和文化为背景。历史的、发育的、文化的和环境的因素对欲望的表现形式有着强烈的影响。我们不仅受本能的驱使,思想也是性感区。
  
  我们应该已经认识到,人不应该仅仅追求性。性活动中,动物只有感官体验,但是人类既有感官体验又有心理体验。既然人类比动物多了一层体验,当然得相应地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我们和动物一样,只把他人当作发泄性欲的对象,性交时不带入任何感情,那么我们就否定了他人的心理层面,只看到他人的生理功用。这能让我们获得暂时的快感,但是让双方都失掉了人性。
  
  毕竟,人类的性欲是个复杂的现象,因为它结合了三个情绪系统:性吸引(sexual attraction)、依恋(attachment)和爱(love)。性欲可以转化成亲密、在意、关心和忠诚,这些都是依恋的成分,依恋比性欲更持久。当三个情绪系统很好地融合起来,就会形成满意的、长久的两性关系(relationship)。而且,三者的结合具有进化优势,因为彼此性吸引、彼此依恋而且彼此深爱的两人所生的孩子更可能存活并茁壮成长。不像其他动物,人类一直活在矛盾之中:我们一直在寻觅一个模糊的目标,没想到归根结底,所寻觅的是性。
  
  可悲的是,很少有人能将所有这三种感情长期融合在一起的,更常见的情况是,某个地方短路,三种感情互相冲突、互相竞争,也就是说一个人依恋甲,爱着乙,而对丙产生性兴奋。
  
  幸福需要“有人可爱”
  
  中国有句古话说,幸福包括三样东西:有人可爱,有事可做,有梦可追。这一说法很有道理。生活中要有爱、有希望,还要有事可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有类似的想法,在他看来,心理健康的两大要素,就是爱的能力和工作能力。不幸的是,因为弗洛伊德是工作狂,所以他不知道,玩耍也是人类天性的一个必要部分。我们天生好奇、喜欢探索,从试验、尝试新东西的小孩子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感觉工作就像玩耍的人,确实非常幸运。
  
  我们所有人都需要“有人可爱”,我们对这个人怀有亲密感,信赖这个人。我们经历的第一个亲密关系是与父母的关系,后来,其他家庭成员加入进来: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还有朋友、配偶以及孩子。和这些人待在一起是幸福等式的重要部分。幸福需要与人分享,与人分享幸福,幸福就会加倍;私藏幸福,幸福就什么也不是。幸福的秘诀就是能从别人的快乐中找到快乐,就是想让别人幸福。
  
  为了体验真正的幸福,我们需要忘掉自己,因为自我中心和幸福是水火不容的。我们需要慷慨而不是自私,我们需要关心他人。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把阳光带到别人的生活之中时,我们也能收获灿烂。即使最不起眼的事情也能制造幸福,例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发自肺腑的“谢谢”。这些细小的举动,能让给予者和接受者都觉得欣喜。
  
  人类天生具有关系需求,人类的人性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得以体现,在作为某个群体的一部分时得以体现。没有人能在孤岛上独自生存,鲁滨逊只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依恋需求不仅指“希望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也指“能从分享与肯定中获得快乐”。如果依恋的对象扩大到一个群体,依恋需求就变成归属需求。依恋和归属都能通过肯定个体的自我价值、提高个体的自尊而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有密友、有爱人、归属于某个群体,是作为人所必需的。它们不仅是心理健康的关键,也是幸福的关键。
  
  你把现在抵押给了未来?
  
  即使我们拥有爱人,但如果我们无法平衡工作与生活,我们也不会幸福。达到平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可能在工作场合遇到很大的压力,因为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都是漠视家庭的重要性的,所以那些压力不仅影响到员工本人,而且影响到员工的家人。除了这些压力,我们往往还会自寻烦恼,比方说,想方设法打倒竞争对手,让自己的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而且,如果我们把幸福等同于成功,那么,我们就会牺牲生活的其他方面。
  
  我们大多数人都擅长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这加剧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不平衡。我们哄骗自己相信“我们兼顾得很好”。例如,当被问到花多少时间陪家人时,大多数人会给出远远超出实际时间的答案,尽管他们不一定是有意歪曲事实。即使那些清楚自己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的人,也会安慰自己说,非工作时间“质量好”。他们也许想要说服自己,重要的不是陪伴家人的时间长短,而是时间的质量。但是,他们真的相信这些话吗?他们的家人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我经常听人说,他们现在努力地工作,是为了妻儿“日后”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当“日后”到来时,妻子已经不在了,而孩子也变成了陌生人。为了家庭的未来,为了家人日后的幸福,他们忘我地工作,结果落得个不好的下场。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时刻,这些时刻一旦过去,就再也不会回来。生活不是演习,是实战。如果我们想与家人一起享受生活,就要在今天享受,而不是明天。
  
  很多人想通过近乎疯狂的努力,达到经济上的目标,具有这种情结的人,就像踏车上的老鼠,欲罢不能。最初的温饱问题解决后,新的需求又出现了。他们想要更大的房子、更高级的跑车、更特别的凉亭。他们的欲望日益膨胀,却没有意识到,幸福是买不来的。他们喃喃低语:“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放下工作;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去做我一直想做的事情。”这些人把现在抵押给了未来。
  
  玩耍的再生功用
  
  爱因斯坦在他的幸福等式里,指出了玩耍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他说得对,玩耍和创造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具有再生功用。会玩意味着兴趣广泛,会用不一般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句谚语说:“只会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兴趣广泛的话,我们就会积累幸福的生活回忆,会玩的人往往更加幸福。而且,玩耍有助于我们用新的方式看待同一件事物,真正的消遣能激发灵感,让我们更富创造力,工作效率更高,人际关系更和谐。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打发闲暇时间,他们不知道怎么玩耍。我认识一位朋友,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因此忧伤过度。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不得不过早地成长,承担起本该由父亲承担的责任,帮助母亲分担忧愁。与此同时,他的童年也溜走了,他从没有机会玩耍,也没有机会幻想。
  
  长大后,他拼命工作,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他的同事和下属说他十分体贴,但是太严肃了。不幸的是,只是在办公室里,他才很体贴,在家里,他和妻子、儿子都很疏远。这也许是因为他过去和母亲的情感卷入得太深,承担了太多不该在那个年龄承担的东西。他把抚养和教导儿子的事情,完全托付给妻子,对儿子很冷漠,以至于儿子长大以后,和他之间就像陌生人一样。当他和儿子相处时,他觉得难受、不自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当我遇到他时,他已经很老了,但他想回到童年,尽情地玩耍。
  
  当我们玩耍的时候,我们就回到了童年的世界。我们再次体验到欣喜感、惊奇感和期待感,这些感受构成了童年的世界。我们觉得自己像小时候一样活泼、一样热情。我们进入幻想的世界、白日梦的世界、夜梦的世界,在这里,时间变得不再重要。在这个过渡的游戏世界里,一个介于泰迪熊和成年人责任的世界里,我们创造着,享受着。这个世界充满了直觉、自由联想、无边无际的想象,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死亡,因自然而不朽
  
  《创世纪》这本书说:“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也将归于大地。我们的祖先从未忘却这一事实。很多原始文化里,存在的轮回、生与死、肉体与灵魂、阳间与阴间,都是由对死亡的思考演化而来的。全世界的农耕民族都像掩埋种子一样,将死者埋入大地,希望死者能够以各种方式重生,在某个女人的子宫里生根发芽,或者投胎成某种动物。
  
  自然可以被看作一个不朽的体系,而且,大地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人类只是天地万物的一分子,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我非常喜欢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我趟过很多河流,穿过很多森林,越过很多草原,翻过很多高山。每次爬到山顶,俯视下面的风景,那些自然风光让我有一种归属于大自然的感觉。
  
  对很多人而言,被山川、河流、森林、溪水、海洋环绕,是生与死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死后回归自然,被看作自己和他人生命永久循环的一个阶段,一种重生的方式。每当夜幕降临,黑夜笼罩我们时,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死亡;但是,每当清晨出现第一缕晨光时,一切好像又复活了。所有的衰败,都掩藏着新生。有这种自然观的人,不会把死亡看作终点,而是中转站。
  
  另外一些人的观点则更现实,他们知道自己人生的结局。对他们而言,人生不过是短暂的旅行。有一句话很适合他们,那就是“旅途就是全部,终点什么也不是”。和所有人一样,我们终究会死,如果我们最终能够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就会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珍视每时每刻,但愿,我们认识到世事无常后,会深深同情人类。但是,这种实用主义并非意味着藐视死亡。我们需要尊重悼念仪式,不管我们活在什么社会,我们都需要专门的仪式帮助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送行。
  
  管理界的弗洛伊德——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领导力方面的临床教授,也是国际组织心理分析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法国《资本》杂志,德国《经济周刊》评价他为“管理思想家世界五十强之一”、“人力资源管理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还是首位因“对领导力培训和董事会治理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国际领导力奖”的非美籍获奖者。
  
  很多人都在研究领导力、个体转变与组织变革动力学,曼弗雷德•F•R•凯茨•德•弗里斯(Manfred F.R.Kets de Vries)的视角则颇为独特。曼弗雷德有着经济学背景(阿姆斯特丹大学经济学博士)、管理学背景(哈佛商学院,国际教师项目参与者、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博士)和心理分析背景(加拿大心理分析协会及国际心理分析协会的会员),所以他能够审视国际管理、心理分析、心理治疗以及动力精神病学的交叉之处。他特别感兴趣的领域是领导力开发与培训、生涯动力学、执行官的压力、企业家精神、家族企业、接班人计划、跨文化管理、创建高绩效团队以及个体转变与组织变革动力学。
  
  曼弗雷德是30多本书的作者、共同作者或者编辑,其中有《性金钱幸福与死亡》、《沙发上的领导》、《领导的奥秘》、《至高无上的囚徒》、《阁楼里的暴君》、《世界停一下,我要下车》、《悬崖边的能人组织》、《领导者是天生的吗》、《神经质组织》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2008年11月,在洛杉矶举办的国际领导力协会第十届大会上,有6个人获得“国际领导力终身成就奖”,曼弗雷德•F•R•凯茨•德•弗里斯是其中之一。1997年,荷兰政府授予曼弗雷德“奥兰治•拿骚命令官”的殊荣。
  
  他是第一个在外蒙古飞钓的人,而且是纽约探险俱乐部的会员。在闲暇时间里,你能够在中非的热带雨林或者稀树大草原上、西伯利亚针叶林、阿纳姆地、帕米尔高山上、阿尔泰高地或者北极圈里面找到他。
  


   是翻译的问题么?
   或者是我理解力的问题。
   总之就是,书的主题有点不明不白的,让人不知所措。
   我有这种困惑,是因为我本来是想在里面找到一些东西,激励自己,知道自己的。
   但是这本书却是阐发一些作者的经历思考和感悟。
   没有指导我。
   所以我感到有些失望。
  
   迷茫的青年啊
   听着心灵渐渐老去
   却撕不破这看不见的牢笼
  
   漠
  


   看到书名想买的,但没有我想看的内容。多是心理学上的常识,再加上一些举例和名言。总之,没看到我想要的内容。
   不过,也许有些事情是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的。这本书在阅读时,确认了我的一些信念和认知,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我想有些答案是靠自己找的吧!


  感谢《世界经理人》杂志上关于这本书的一篇导读,一位管理学和心理学方面都很有造诣的人对人生四大主题性、金钱、幸福与死亡进行探讨,引起了我的兴趣。
  
  全书划分成四个主题篇章,内容以哲学思考式的随笔方式组织,引用了许多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的话(显示出作者的渊博),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例子,读起来既不晦涩,也不枯燥,确是大师之作。对每个主题,作者并不试图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而是进行客观的梳理和思考,带着我们再次面对这些无法回避的话题。
  
  相对于性、金钱和死亡,幸福是一个最难定义的话题,非常飘渺,难以捉摸,因此作者探讨这个话题的角度也最多。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内心的一种体验,是无形的,短暂的。幸福虽然难以定义,但其中一个关键的成分是积极的心态。
  
  书中接着分析了幸福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富有程度、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和性别等。性别对幸福没有太多影响,但又两点不同。一是女人幸福感的波动更大,不管是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还是心境;二是不幸福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女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事男人的两倍,而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或者酗酒。幸福与我们的世界观也紧密相关,乐观、外向、自我接纳感比较强的人整体更幸福。
  
  边际效应和享乐适应决定了物质上的幸福始终是短暂的。所谓边际效应就是放入嘴里的第一颗草莓比接下来的草莓所带来的满足感要大得多。社会学家提出的“享乐适应症”指人们改善生活环境之后,满意度只会暂时提高一下,然后很快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最初的幸福让位给完全的冷漠。
  
  要拥有幸福,需要活在当下,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能从容应付压力并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认同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的成功不该通过我们取得了什么成就来丈量,而是应该通过我们克服了多少困难来丈量。
  
  要想保持长久的幸福,需要保持玩耍的心态。这一点与《鱼:一种激发工作热情的绝妙方法》这本书中提到四个秘诀之一完全相同。成人因为要扮演太多的角色,慢慢失去了玩的心态和能力。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玩的欲望,大人对待工作和生活,要象孩子对待游戏。处于这种完全放松的心态下,内心最幸福,也最能发挥出创造力。
  
  人生主题,值得思考。


   这本书乍看封面有点不起眼,但内容却是好内容,作者写的深入浅出,书中的例子也蛮有趣的,翻译的也很好,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严格来说,这算得上是一本哲学类的书,看的时候,时不时能冒出来几句经典话语,推荐,大家一定要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