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奇案
2011-6
东方
位梦华
308
无
人生苦短,是一个过程,起点是呱呱坠地,终点是寿终正寝,其间所持续的时间,就是所谓的寿命。寿命有长有短,从几天,几个月到几十年,最多也就是一百多年。然而,生命的起点却要更早,应该从受孕算起。只因十月怀胎,身在母体,尚未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算是真正的人生,也许可以叫做“生前预备班”。所以,我们的祖先,在年龄中加上一个虚岁,是很有道理的。 人生第一步是家庭,第二步是学校,第三步是社会,即所谓的“人生三部曲”。无论走到哪一步,都会遇到一些人,发生一些事,到过一些地方,这就是机遇。所有机遇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命运。而其生活的时代,活动的地点,遇到的人物,发生的事件,则是他的“命运四要素”。由此可见,人类是社会动物,又是环境的产物。 社会千变万化,环境千差万别,造成了人类的多样性。虽然世界的人口大约60亿,中国的人口将近14亿,但无论是长相和品行,还是基因和心理,没有两个人会是完全一样的。从帝王将相,到平头百姓;从明星巨贾,到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一串独特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部专有的历史。如果写出来,可能就是一部情节曲折,内容丰富,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书。 下面要说的故事,只是我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如果某些事件或情节,与别人雷同或相似,那纯属是偶然。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一栋摇摇欲坠的小茅屋,一个哇哇啼哭的小婴儿,降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里。本来应是大喜,但却生不逢时,日寇烧杀抢掠,土匪横行无忌。百姓水深火热,生命朝不保夕。而又祸不单行,婴儿出生不久,又被恶狗咬了屁股,皮开肉绽,血流如注。感染溃烂,露出白骨。兵荒马乱,无医无药,只能听天由命,任其自生自灭。眼看奄奄一息,却又逢凶化吉。死神知难而退,让出了一条生路。奶奶烧香祈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父母暗暗叹息:“这孩子多灾多难,命运多舛,之所以活了下来,可能还有更多的罪要遭!更多的苦要吃!”果然不幸言中。知子女者,莫过于父母。 孩子渐渐长大,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无论碰到什么事,总要问个为什么。得到的回答却很简单,而且千篇一律:“天灾人祸,无能为力”,“命中注定,没有法子”,“世世代代,都是这个样子的”。 孩子弄不明白,而且也不服气,总是想入非非,不肯安分守己,希望远走高飞,寻找一方新的天地。他曾经朝思暮想,一个人跑到长白山上去,躲进深山老林里,修建一个小小的窝铺,开辟一片肥沃的土地。夏天种地,冬天打猎;自由自在,远离人世。 他常常一个人,独立在田野之上,想入非非,极目远望。只见天连着地,地连着天,只隔着一条缝隙,像是一条细细的线,围成了一个圆圈,自己则站在圆圈中心的位置。他觉得,天像是一口大锅,扣在地上,构成一个巨大的笼子。自己就像是一只小鸟,被关笼子里。他向往着外部世界,幻想着能冲破牢笼,飞越天边,到天边以外去看看,那里会有什么东西:是田野?还是村庄?是大海?还是高山?是乐园?还是苦海?是地狱?还是人间? 可是他发现,夹在天地之间的那条缝隙,也就是所谓的地平线,总是跟随着自己而移动,和自己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而且自己到天边的距离,也随着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处愈低,看得愈近;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忽然,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站得足够高远,整个地球就会尽收眼底。 于是,他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居无定所、食无定时、风餐露宿、四海为家的地质专业,遍访名山大川,饱览大千世界。因有: 人生能有几次搏? 甘抛头颅洒热血。 潇洒人间走一回, 方知世上你我他。 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以至死不渝的决心,赴汤蹈火的毅力,百折不挠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踏上了艰难曲折,山穷水尽,危机四伏的人生征途,走南闯北,颠沛流离,九死一生,走遍了大江南北,奔波于黄河上下,穿越青藏高原,驰骋天山东西,从东半球走到西半球,从南半球走到北半球,从高空潜入地下,从南极走到了北极。竭尽全力,倾其毕生,不断地超越地平线,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和理想美好的梦幻世界之间来回漫游,在奥妙无穷的自然王国和变幻莫测的人性碰撞之中反复追索。 那么,他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他想到了一些什么问题?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体验?他获得了怎样的人性见地?他对未来有什么看法?他对人类有什么建议?他在追求什么?他的目标在哪里?他要走向何方?哪里才是他最终的归宿?正是: 问君能有几多梦, 地球村民兄弟情。 遥想人类何处去? 宇宙茫茫一星空。 位梦华2011年5月3日于北京
世界是恐怖的,不仅现在,过去和将来都是如此。恐怖不仅来自于人类,同样来自于自然界和宇宙空间。若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类往何处去 ……
人类应该树立起一种大平等观和大分享观:不仅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种族与种族都是平等的,都是国际大家庭的成员,而且人与生物也是平等的,都是生命世界的一份子,要共同分享地球的资源和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和谐的樾球。
人类文明需要创新,科学技术需要创新,中国文学需要创新,中国科普需要创新。《魔鬼奇案》作者位梦华1次去南极,9次进北极,集一生之体验,经几十年深入思考,在九年期间反复修改,倾全部心血凝炼而成的这部书稿,就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即所谓科学文学创作的实践与探索。
《魔鬼奇案》为科学家探险传奇巨怪追踪之二。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0世纪70年代,位梦华重点研究中国大陆的重力场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对唐山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用重力变化预报地震的可能性,论文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刊物《JGR》上。1981年,位梦华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对美国密西西比湾地区的重力变化进行了观测和研究,论文以中英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上述研究成果曾经引起国内外地质和地球物理界的关注与重视。
1982年,位梦华从美国赴南极,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1983年回国后,位梦华率先对南极进行综合研究,先后出版《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等著作并发表大量科普文章。1991~2005年,先后9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5年,位梦华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进入北极中心地区,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这一活动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首,并为中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创造了条件。1998年,位梦华第6次进入北极考察,在北极连续工作8个月,成为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
作者自序
人物素描
皮特·哈伯森少将
杰克·皮尔斯少将
约翰逊·佩瑞中校
亚当斯·斯密斯和纳巴丽克
霍夫曼·达斯汀下士
“魔鬼”行动计划
“魔鬼”行动
共商大计
机场冷遇
开往何处
疯狂的周末
欢迎仪式
劳累过度
推心置腹
世界潜艇发展史
水下对决
绝对优势
各怀鬼胎
2l世纪的核战略
从“水滴形”到“魔鬼号”
意外的节目
“魔鬼”号爆炸
神秘的北冰洋
佩瑞家族
人各有志
“魔鬼”艇长和“魔鬼”号
从夏威夷到白令海
霍夫曼的预感与恐惧
魔鬼搜索
紧急演习
富士坟场
魔鬼的影子
安全会议
北极点上的葬礼
“魔鬼”余波
亚当斯和纳巴丽克的奇遇与遭遇
追寻鲁比的踪迹
从天堂到地狱
“魔鬼”疑云
国防部长的忧虑
钢铁棺材里的日记
生死离别
艰难的搜索
必须掩盖的事实
“全民告密计划”
最后的批示
老法医的辛苦与收获
疑凶追踪
未完的《天书》
突然的变故
飞往无名岛
殊途同归
机上噩梦
惠子失踪
初会詹姆斯
进入地下
上帝失窃
DNA的正演与反演
未知生物解读
谁是真正的凶手
库尔斯克号爆炸案回放
章鱼的智能与潜力
全球监控
人与章鱼之战
变异章鱼追踪
大洋里的杀手
人与章鱼大战
结语
天有不测风云
红色警报
空中楼阁
风云骤变
千钧一发
转危为安
深入地下迷官
进入迷宫
别有洞天
无妇之炊
奇室梦魇
又见唐三发
跨越阴阳界
梦后诉衷肠
地下救世主
扭曲的时空
透明的心理
旧情难舍
饭桌上的秘密
龙卷风的恶作剧
无名岛上的衣冠冢
临终的渴求
版权页:爱斯基摩狗塔古斯,是在鲁比失踪的现场找到的两条狗之一,是鲁比从小训练出来的,很通人性,从北极点回来以后,经常对着北冰洋狂吠,似乎也在盼望着鲁比能尽早归来似的。现在,它似乎也知道,这次出门,是去寻找自己的主人,所以显得格外兴奋,前后左右地跑来跑去。北冰洋上冰山连连,积雪很厚。亚当斯和纳巴丽克,凭借丰富的生存经验,一面行走,一面打猎,钓鱼,捕海豹,还遇到过几次北极熊。每次看到北极熊,塔古斯总是奋不顾身地扑上去,狂叫着,伺机向北极熊进攻,但因势单力薄,无法靠近。北极熊也知道爱斯基摩狗的厉害,从不恋战,虚晃几招就逃之天天。纳巴丽克很想逮到一头北极熊,因为在冰上长途跋涉之后,她和亚当斯的靴子都被扎了好几个窟窿,底子也快磨破了。靴子破了必须及时补好,否则就会把脚冻掉。有一天,他们看到了一头受了伤的北极熊,块头很大,但行动相当迟缓,背上有一个洞,流着血,显然是被子弹打中的。纳巴丽克找了一个冰山,在旁边挖了一个陷阱,便让塔古斯去追赶北极熊。塔古斯非常聪明,仿佛理解纳巴丽克的用意,勇敢地缠住了北极熊,围着它咬来咬去,终于把它驱赶进了陷阱里。亚当斯和纳巴丽克齐心合力,把受了伤的北极熊打死了,不仅解决了口粮,还得了一张宝贵的熊皮,可以缝制衣服和靴子。到3月初,太阳在地平线上露面了,把它那金色的光芒,毫不吝啬地抛洒到北冰洋的冰雪上。开始的时候,太阳只是在每天中午时分,在南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一会儿又落了下去。后来则愈来愈高,变成了极昼,每天在地平线以上转一个圈子,中午时太阳高,午夜时太阳低。
《科学家探险传奇巨怪追踪2:魔鬼奇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无
孩子要求要的,应该不错~
是帮别人买的,她家的孩子爱不释手。
Very good!受益匪浅 ,很过瘾还很感动
好书 孩子很喜欢 很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