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

傅佩荣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傅佩荣  

页数:

192  

字数:

1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学》
  《大学》与《中庸》原本各是《礼记》中的一篇短文,至南宋朱熹将其收于“四书”之中,与《论语》、《孟子》并列,一跃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其中,《大学》又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明朝以来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而为国人熟知的古代经典,其思想所造成的影响也普遍深入人心。
  傅佩荣教授的译解注重于澄清概念,回溯孔孟原典,展现一贯之系统,尽量避免抽象或玄奥的术语,由此期望古代“大学”教育的理想再现于今日,成为我们共同寻求的学习目标与修养指南。
  
  《中庸》
  “中庸”即是“用中”,是用中所造就的至德。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篇末提及“子思作中庸”一语。书名“中庸”,取义甚高,因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表示“中庸”是孔子之前早就存在的至高德行,而百姓长期以来很少能做到。
  傅佩荣教授在译解《中庸》时,大量引述《论语》与《孟子》的相关语句,并以《易传》的内容互相参照,希望藉借此突凸显本书在儒家学说传承上的特殊地位。
  《大学》如果算是大学本科生的教材,《中庸》则是研究生的教材,其深度、广度与高度让人叹为观止,值得终身学习、实践及品味。
  
  本书特别附录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和《中庸章句集注》以及王阳明的《大学问》,便于读者查考之用。
    

作者简介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佩荣教授
  学术专长:儒家、道家、易经、宗教哲学.
  学贯古今,打通中西,站在中西文化至高点上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凤凰卫视主讲《国学天空》
  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主讲《老庄的智慧》 上海卫视文化中国主讲《人生困惑问庄子》
  山东卫视新杏坛《孔子九讲、孔门弟子、易经与人生、孟子的智慧. 论语300集》
  2008年获21世纪经济报道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文化类),被誉为“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导师,身心灵整合导师、哲普大师”
  1950年生,祖籍上海。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
  傅教授治学严谨,其学识更是融贯古今中西,创见迭出。他多年潜心研究传统经典,撇开成见和定论,求真务实,追本溯源,多有建树,已重新译解《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等。展现温故而知新的哲学智慧,对于经典的当代诠释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另有《哲学与人生》、《儒道天论发微》、《成功人生》、《易经入门》、《国学的天空》、《西方哲学史》等专业著作共一百余种。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成功人生》获台湾最高文艺奖,《儒道天论发微》获中正文化奖。至今在台出版图书逾百种。
  长期以来,傅教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普及,引领听者解读中华经典。推广国学的现代诠释。站在中西文化的至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视野辽阔深远;打通各个精神领域,打通中西哲学;真诚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清晰的道理,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从而把国学讲得生动而又贴近人心,并为当代人提供阅读国学原典的简易方法。自2006年首开大陆问道以来,先后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国学演讲,引起了热烈反响。

书籍目录

前言一 《大学》这本书
前言二 《中庸》这本书
大学
第一章 大学之道
第二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第三章 物格而后知至
第四章 所谓诚其意者
第五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第六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第七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第八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中庸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
第二章 仲尼日:君子中庸
第三章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
第四章 子日:道之不行也
第五章 子日: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日:舜其大知也与
第七章 子日:人皆日“予知”
第八章 子日:回之为人也
第九章 子日:天下国家可均也
第十章 子路问“强”
第十一章 子日:素隐行怪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十三章 子日:道不远人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
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
第十六章 子日:鬼神之为德
第十七章 子日:舜其大孝也与
第十八章 子日: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第十九章 子日: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
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
第二十八章 子日:愚而好自用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
第三十三章 诗日:衣锦尚纲
附录一 大学章句集注
附录二 中庸章句集注
附录三 大学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注解 ①本段说明"诚意",具体做法是"毋自欺"。人的言行表现发动之初,在于心中的意念。意念初起时,只有自己知道。所谓"自欺",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知道什么是善恶,而这正是"致知"所达成的。人若不知善恶,则没有自欺与否的问题。那么,既然知道善恶,为何还会自欺呢?因为他所考虑的是计较利害,是随顺本能与欲望的冲动。他只看到结果的好坏,而忽略了动机的善恶。做到"毋自欺"的话,就会真诚面对自己的意念,看它是否符合善的要求。 ②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这是描写人的自然生理反应,亦即在正常情况下,人人如此。但是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是:"对于恶事"要"如恶恶臭","对于好事"要"如好好色"。这种黑白二分的态度是不容混淆的。这种自然生理反应使用在"诚意"上,就不是自然的,而是需要修炼的。不然人人如此反应,又何必需要提醒"毋自欺"呢? ③自谦:"谦"读为"慊",自郑玄以来即已如此理解,朱熹亦从之。"慊"为"餍足","自慊"为对自己满意,内心无所憾也。"毋自欺"是以善来核实自己的意念,求其完全配合。这样做真的会让自己满意吗?答案若是肯定的,则前提必须是"人性向善"。由于人性向善,我才有可能因"毋自欺"而"自慊"。后面接着说:"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稍后又重复一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故"字有"为此"之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君子必须"慎其独"。换言之,君子的修行功夫是:先做到慎独,再毋自欺,然后才会自慊。 ④慎其独:独是"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朱熹语)。一个人在独处时要特别谨慎,此时并未与别人接触,意念的发动有何内容也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未加考察这些意念是善是恶,它们就会像杂草一般生长,终至"茅塞其心"(《孟子•尽心下》有"茅塞子之心矣"一语),如此则不可能继续其"正心"的功夫了。君子必须在独处时,谨慎考察自己的意念,看其是否符合"致知"所得之善的要求。 ⑤小人:在此"君子"与"小人"对照,其描述所显示的是道德上的落差。依儒家的说法,君子是立志成为君子者,小人则是无志的平凡人,依其血气与欲望而行动。小人作为君子的对照面,对"慎其独、毋自欺、自慊"是毫不在意的,或者即使想做也无恒心。小人为何"闲居为不善"?因为他只看眼前的、外在的利益,甚至可以放纵言行到"无所不至"的地步。这句话是儒家对小人的最严厉指摘,好像只要没有人管理或约束他们,他们就总是"为不善"。值得留意的是,原文接着说:小人"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着其善"。"厌然"是觉得惭愧而闪闪躲躲;"揜"为掩;"着"为张扬。试问:小人看到君子为何会尴尬,以至于要设法"拚其不善而着其善",希望别人看到他也做了一些善事?朱熹说:小人"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大学章句》)这是因为没有真正下工夫。王阳明说:"是亦可以见其(小人)良知之有不容于自昧者也。"(《大学问》)这是因为没有"致其良知之所知"。这两种说法都有些道理,但真正的原因是原文接着所说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小人是因为被君子看透了偏差的心思而觉得惭愧。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中庸》


编辑推荐

由于《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精装版)》篇幅较少,并且为了方便读者检索,所以特地收录前面提到的两份文本。至于朱熹的《中庸章句集注》也以同样理由收于附录。《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精装版)》《大学》部分所用的文本是《古本大学》,但并未忽略朱熹的"章句批注"本里面所有的重要观点,并且在批注中详加讨论。我的讨论引用不少《论语》与《孟子》的相关数据,目的是要彰显儒家思想的传承关系。先有《论语》和《孟子》,后有《大学》和《中庸》,这是历史事实,也是我们学习的次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 PDF格式下载



大学中庸,读书就要读古书


领略儒家和谐博大的处世规范


印刷精美,排版纸质都很不错,一直都想有这样一本书,特别适合一个人时静静地读,虽然不然一次读懂,但感觉很好,国学精华,每天慢慢地去诵读那么一点。


书挺好得,性价比好,纸质好,排版不错,封面设计也不错,内容更是精辟,值得收藏。缺点就是邮购速度太慢,十五天才能收到,等待得滋味不好


书中解释很好 学到很多


确实是书中精品,拿到后爱不释手。


很不错的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的包装和质量都不从


还没开始看,应该还可以


这本书我邮寄方式是平邮,平邮不是和以前的平信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以前的平信都能直接寄到客户手中,但是我这个平邮却叫我到邮政局拿呢???


这本书的太薄,可是价格太贵,性价比太低,着一些列的书都是这样,价格太高了


美中不足的少了很多解析


说理比较透彻,在世间法的层次上着实不容易


装饰精美!但是有点儿华而不实!内容很少!解读也很少。


书还可以,就是物流实在太慢了!我快无力吐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