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金枝玉叶
2009-1
作家出版社
陈丹燕
无
《上海的金枝玉叶》讲美丽的女子郭婉莹(戴西),是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随风而逝,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羞辱打骂、一贫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依照美丽、优雅、乐观、始终保持着自尊和骄傲。 她一生的经历令人惊奇,令人不禁重新思考;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究竟是怎样生成的?
陈丹燕,作家,自幼热爱写作,成年后实现了童年时代的梦想,成为职业作家。作品在德国,法国,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出版发行,写作重点,青少年文学的写作和翻译,比如《女中学生之死》《我的妈妈是精灵》和《小老鼠斯图亚特》、欧洲和美国的旅行故事,比如《漫卷西风》《咖啡苦不苦》以及《上海城市的传奇》比如《上海的风花雪月》《外滩影像与传奇》和《公家花园》并为自己的作品拍照和插图。
1910年,一岁,悉尼那双白色的软底鞋1915年,六岁爹爹带我们去一家叫“上海”的中餐馆1920年,十一岁上海的阳光照耀1928年,十九岁永远的中国式服装,永远的英文1931年,二十二岁利西路上的大房子1932年,二十三岁爹爹死了1933年,二十四岁燕京骄傲的女生1934年,二十五岁分离1934年4月,二十五岁美丽的女孩出嫁了,倔强的女孩出嫁了1934年11月,二十五岁爱情故事1935年,二十六岁富家女子的梦想1944年,三十五岁把微笑丢在哪里1945年,三十六岁1946年,三十七岁波丽安娜1948年,三十九岁美妇人之月的阴面1951年,四十二岁尚不知魏晋1954年,四十五岁再次成为职业妇女1955年,四十六岁戴西穿上了长裤1955年,四十六岁双重的生活1957年,四十八岁吴家花园湖石边1958年,四十九岁最长的一天1958年,四十九岁微微肿胀的笑容1961年,五十二岁阳台上的风景1961年平安夜,五十二岁万暗中,光华升1962年夏天,五十三岁煤炉上金黄色的1962年夏天,五十三岁让我们也荡起双桨1964年,五十五岁沸腾的大锅1968年,五十九岁来一碗八分钱的阳春面1969年,六十岁骄傲与坚持1971年,六十二岁光荣退休1974年六十五岁亲爱的奶奶不同于众1976年,六十七岁再婚1977年六十八岁私人授课的英文老师戴西1982年,七十三岁英文顾问戴西1983年,七十四岁它能证明“我在工作着”1986年,七十七岁乔治归来1989年9月,八十岁“我今天应该从哪里说起?”1990年4月,八十一岁童年时代的咒语1996年,八十七岁戴西与松林1998年,八十九岁上帝这次看见她了,成全她了跋
1910 一岁 悉尼 那双白色的软底鞋There were two gardens,the first was what we called the Rose Garden.Atthe end of this garden was a trellis which was coverd with a climbingvariety of roses.Beyond the trellis was the second garden.It had a lawn inthe middle with flower beds surrounding it.院子里有两个花园,一个我们叫它玫瑰园,花园的尽头,有一个爬满了攀枝玫瑰的格子架。格子架的另一边是另外一个花园,那里中央有一块草地,花圃围绕着它。这是1910年4月2日,这一天是不是澳大利亚那些高高的树,在阳光和大风里落了许多叶子?那里的雏菊是不是早已经在秋天里凋零,就像一支古老的英国民歌唱玫瑰那样?这是大洋洲无数秋天中的一个。可是我不能知道。就是这个照片里的小女孩也不能回忆起来了。1998年9月24日,她又看了看这张照片,她伸手摸了摸照片上过周岁生日的自己,说:“这是我女儿吧?我真的不能相信这是我的周岁照片。”经历了那么长的生活,经历了那么多的风花雪月和风霜雨雪,她布满细小皱纹的手指轻轻摸了摸照片上小女孩像瓷一样光滑的额头。那时的照相店是木头地板吗?那条白色的蕾丝裙子是不是窸窸窣窣地发出响声呢?那时候应该还是用玻璃感光的吧?是不是需要许多时间呢?在等待玻璃片感光的那些时间里,小女孩一直保持着这安详和尊严的样子,是不是不容易啊?这些事,谁都不知道了。开着车带她和妈妈一起去照相店的爹爹,1932年死于上海,那一年她已是一个美丽的少女,还没有从燕京大学毕业。她的妈妈,1947年也死于上海,那时她已是一个美丽的少妇,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这些在悉尼卡贝尔街老宅的事,也就永远被父母带走了。在悉尼市的这家照相店里,她穿着白色的蕾丝裙子,在照相。她富有的爹爹妈妈要给这家里第七个孩子留一张周岁照片,为了她将来的回忆,而且也是纪念她这一生光明的开始。那个照相的大人当知道是为了庆祝小女孩的周岁,有没有祝她长命百岁?她很胖,很安详,她穿着白色的软底鞋,那对着照相机的鞋底,没有一点点灰尘,那是因为她还不那么会走路,没有什么可以将她的鞋子弄脏。当时有没有人对她说:“笑一笑,戴西宝贝。”要是有的话,这个人是不是她的爹爹?这个从广东中山县出洋,靠水果生意发家,成为华人富商的人,最喜欢的就是第七个女儿,他把小女儿的婴儿房放在自己卧室的边上,晚上亲自照顾她。这些发生在1910年左右的悉尼老家。
当我写完这本书,为它打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是一个深夜,比我预计的时间要早,原先我以为会写到黎明。在终于安静下来了的、夜空发红的上海的深夜,我的心里,在戴西的故事被写作释放以后,呈现出来的,是对许多人的谢意。这本书真的不同于我曾写过的那些小说,要是没有许多人的帮助,甚至没有冥冥中的缘分的帮助,我以为自己写不了。首先当然是戴西,与戴西两年的交往,平淡但亲切,在等女儿上完琴课的时候,上戴西的房间里去聊天,她雪白的头发像一朵云一样浮动在窗台前。她是一个让人喜爱的老夫人,她让我想念。还有她的孩子静姝和中正,静姝对整本书作了仔细的核对,中正从美国带回来了书中绝大部分照片,静姝使这本书尽可能的地准确,中正使这本书有了重要的照片的基础。还有他们的回忆、眼;目与自豪。在这本书的写作准备阶段,我真的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为我准备照片和翻拍照片的莫柬钧,是最早听到完整的故事,看到最初的全部照片的人,是他蹲在翻拍机前望着镜头里的旧照片,说出了自己的感想:“这个老太太真的是金枝玉叶。”就是在那一刻,我获得了这个词,后来,它成为书名的重要部分。也是他在下班以后,到印刷厂的电脑里去一一修补旧照片的不足,最早的照片,已是八十多年前的了。每一次都是他傍晚时将照片和底片送来我家楼下,像一个送快递的人一样,小心地把大信封从横挂在胸前的大书包里取出来,说:“完好无缺。你不必失去你的命。”因为我对他说过,要是这些照片出了差错,等于我的命出了差错了。每次我称谢,他会说:“就算我也为老太太做了点什么。” 所有接触到戴西故事和她的相片的人,都向我伸出帮助的手,照相店里印相片的伙计,图书馆里做彩色复印的女孩,综合阅览室和地方文献阅览室的大部分工作人员,上海史的研究者,知道我在写书的朋友们,甚至计程车司机,葬礼那天我抱着花赶计程车,司机是个满脸烟色的中年人,将我和花飞一样送到医学院路,然后说,他从来没敢开过这么快的车。是因为戴西这个人这个故事,触动了这些与她偶遇的人。能写下戴西的故事,是我的幸运。5月的星期天,是我写完以后的一个阴天,我又去了戴西生前住的那条大弄堂,这是我从秋天以后,第一次回到这里,许多的绿树,路边开着白色的桃花,我这才意识到这一季的冬天已经在写作中过去了。沿着树和花慢慢走下去,就看到绿色的铁门,那是戴西家的大门,只是走上去,再也看不到她了。但这个冬天,我天天都和她的故事,她的一生在一起。我学习她的仁慈和坚强,通过每一天的写作。但愿我学到了一些,但愿我在自己生活的小风浪中证明我的所学。在戴西家的弄堂里看了三楼绿色的窗,看了绿色的大铁门,看了安静的树,黑色的细竹篱笆和小小的瘦瘦的白桃花,心里觉得很安慰,就像明白戴西现在一定会在某一个地方好好地愉快地生活着的那种安心。仿佛就看见了戴西那里也开着小小的瘦瘦的桃花。谢谢戴西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让我看到风浪中可以怎样经历自己的人生,可以怎样坚持自己的纯净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漫长生活中可以怎样护卫一颗自由的心,在生活大起与大落的时候,让它都是温暖的、自在的。我在1996年遇见戴西,在1998年决心要为戴西写一本书,在戴西的葬礼上,我曾说,希望她能在我的书里得到永生,现在,我热切地希望自己做到了这一点。1999年3月20日上海
《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美丽的女子郭婉莹(戴西),一生的经历令人惊奇,令人不禁重新思考;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究竟是怎样生成的? 1920年,十一岁有时候,真的让人怀疑,是不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在童年生活中就确立了的,而且很可能,富裕的明亮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营养,而不是苦难贫穷的生活。1928年,十九岁在美少女不同于模特的娇嫩纯洁里面.还有一些不同于维纳斯的晶莹坚硬的东西,像钻石一样透明但是锐利的东西,闪烁在她娇柔的眼光里。1948年,三十九岁而在此以后,她的生活充满惊涛骇浪,像一粒坚果被狠狠砸开,她的心灵和精神散发出被寻常生活紧紧包裹住无法散发的芬芳。她的人生也从此成为审美的人生,别人看着壮美,但她历练苦难。1969年,六十岁一个人不是为了大众而吃苦,也可以保持顽强的尊严。作为一个平凡的女子,她不肯伤害自己的清白,不肯因为自己再给自己的孩子增加一点点不幸。1998年,九十岁“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我就收下它们。
无
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怎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世界潮流中始终坚定如一?我想这些的答案黛西可以给你。
时下流行土豪一词,与贵族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是金钱的象征,然而贵族多的确实土豪没有的态度与气质。 黛西的世界观的形成多半源于幼年时期,那时候的黛西生活富裕,有宠爱她的爹爹,有她想要的一切,她美丽,聪慧。她有着让人艳羡的一切。生活给她的全是美好,这也不禁让人感叹,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是怎样挑起重重磨难的重担。
燕京大学那个骄傲的抬起下巴走路的女生,在日后也曾在农场汗流浃背、也曾在女领导的胁迫下打扫厕所、卖鸡蛋、水果。这些都像是不合时宜的梦境一样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来不及闪躲。
开始的富贵,然后生活逐渐衰颓,最后彻底陷入谷底,她受尽屈辱与磨难。聪明的女子懂得如何摆渡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在四清还是在文革这样的大环境下,她仍然能保持自己的自尊不陷落。这让人不得不钦佩。
生活给了她这么多,想要的,不想要的统统倾倒给她,该来的不该来的,全部毫无预兆的出现。她会不会有怨言?直到生活的最后一秒她都没有抱怨过。
爱这个时代,爱它给予自己的一切。外国记者认为她经受非人的屈辱,决定为她做个专访,她拒绝,因为无论她怎么说,不真正处在那个时代那个地域都不会理解真正的中国人的生活。人决定不了生活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黛西教给我的是一种勇敢,无论生活展露一张什么样的脸给你,都要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会让你无坚不摧。
她以美丽的容颜来到人间,生活给她的磨难让她更为饱满,她的离开依旧美丽。
我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了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以最快的速度读完了一个名媛淑女的一生。我还是有些难以想象,一个旧上海的富家千金竟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了她的一生。是时代赋予了她一切,还是选择让她必须承受一切?
下一次,当我再走过南京路永安百货的时候,再听见露天阳台上幽幽传来萨克斯的时候,我一定会努力去想象它曾经名声显赫的东家和它曾经美丽动人的郭四小姐。
如今繁华而拥挤的南京路,是否还记得自己大半个世纪前模样?穿着旗袍的时髦小姐,高高扬起骄傲的头,举手投足都是西式的礼貌和优雅。那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大户人家,澳洲华侨,开公司,说英文,吃西餐,住花园洋房,开美国汽车,带随身保镖。这家里的孩子有着最无忧无虑的童年,女孩们上贵族学校,接受自由民主的西方教育。一个个长成美丽动人的淑女,她们身上有种让人需要仰视的气质,连呼吸都是精致的。四小姐戴西就是这样一个淑女,她美丽、自信、独立,她自己选择学业,自己选择丈夫,自己选择生活。
然而,当她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选择留在上海的时候,谁又能想到,她选的是一条充满艰辛苦难的路。一个过惯富裕生活的千金小姐,是怎样受冻挨饿怎样忍受贫穷的?一双纤细娇嫩的手是怎样日以继夜地干粗活脏活的?一颗骄傲纯净的少女心灵,又是怎样承受丈夫被捕至死,怎样承受抄家和各种侮辱的?
也许是因为她太美太优雅了,以至于我们认为她就应该是被捧在手心里,永远过着完美生活的千金小姐,我们不忍心看到她受那些苦,就好像不忍心看到洁白的美玉掉进污浊的泥淖里。
可是那一切她都经过了,而且是不露一丝胆怯,不出一声怨恨,更加不失一点风度地经过了。她甚至懂得在艰难的生活里寻找乐趣,满怀积极,她给了孩子一个安稳而充满希望的家。如果说生活是暴风雨里的惊涛骇浪,那她就是最出色的冲浪者,风浪越大,她越懂得顺着浪,和浪一同起起伏伏,这样她便不会被浪掀翻。
我有时会怀疑,她是不是被吓怕了,所以万般地顺从着这样的生活,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甚至在晚年都不愿意去美国,而依然留在这里。可是无论从照片还是从文字里,我都看不到她的恐惧,更没有丝毫的懦弱。我看到的是一个女人顽强的生命力和淡定的傲视一切的魄力。或许正如作者说的,很可能,童年富裕明亮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营养。
“要不是我留在上海,我有的只是和去了美国的家里人一样,过完一个郭家小姐的生活。那样,我就不会知道,我可以什么也不怕,我能对付所有别人不能想象的事。”这个燕京大学心理系的高材生,有一颗真正强大的心。
一本书,几十张照片,就这样匆匆讲完了一个人的一生。文字再优美,却也只能重现一些生活片段,我们能从她不同时代的照片里能寻到生活的痕迹,可是她温婉的笑容下,她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却将永远是一个谜,让后人去猜测,去想象,去敬佩,去叹息。
我不禁感叹,人生是如此的变幻莫测,不到百年的时间里,生活可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所要经历的,所能经历的,都远非想象能及。我将怎样度过我的一生,我是一丝也猜不到。我波澜不惊地过了二十几年的生活,下一个下下一个二十几年,等待我的又会是什么呢?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我又能有几分戴西那样的乐观和坚韧?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能不能也有戴西那样的优雅和从容?最后,当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是否也能像戴西那样说一句“现在,我可以说,我经历了许多不同的生活,我有非常丰富的一生”?
熟悉的上海街头,熟悉的国际饭店,熟悉的永安百货,它们还在静静地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只是这个世纪的喧闹和嘈杂已经让我们听不见那些低沉的回响。也许某天随意瞥见的一幢老楼房里,就曾住过那样一位老太太,她曾隔着爬满藤蔓的旧墙,淡淡地说:
“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我就收下它们。”
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
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
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好像总有数不清的隐秘故事。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在特殊的背景里孕生出一个绝妙的世界。一想起那个时代,脑海里就出现一幅幅泛黄的黑白场景,人力车与美国福特汽车一起出现的街道,旧式的长衫与优雅的旗袍由近及远。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俯瞰黄浦江的时候,是个阴冷的冬天。身边的场景都是熟悉的,它们无数次的出现在电影里、小说中,甚至在地理课的插图上。直到我身临其境。我走在长长的南京路上,我回忆起那么多以往从各个渠道听说过的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好像走在历史的尘埃之上。
那个冬天在淮海西路上和一大群朋友深夜喝酒唱歌,直到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我在那第一次见识到精致到极致的上海姑娘。
《上海的金枝玉叶》中上海永安公司的郭家四小姐黛西,大概就是旧上海优渥生活的一个代表,也是后来中国急剧动荡社会的受害人。可是这一切,她睁着好奇的眼睛,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直至去世前,她还坚持涂着红唇,把白色的小卷发整理的一丝不苟,喝着红茶,礼貌的与客人会面。
她选中自己晚年在录音时的一张照片作为自己的遗像,她说,它证明了我在工作。
她的童年美好的像童话故事,住在拥有大花园的别墅中,出门有防弹汽车和保镖跟随,每天说着流畅的英文,读最好的教会学校。
大概一个新时代女性的独立意识,正是在那个时代逐渐苏醒的。
她拒绝了家中许诺的婚约,她要享受生活与爱情的乐趣,她说:“我不能嫁给一个会和我谈丝袜结实不结实的男人。No fun。”
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有多少姑娘有勇气说的出这样的话。
“有时候,真的让人怀疑,是不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在童年生活中就确立了的,而且很可能,富裕明亮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营养,而不是苦难贫穷的生活。”
作者这样的描写,大概就是现在女孩富养男孩穷养的解释,也许那样充实的童年,真的让黛西在未来所承受苦难、一无所有的境遇中,仍然愿意去发现生活中的浪漫。
少女时代的黛西,与朋友一起在国内推广中西交融的礼服款式,开展个性的高端定制。报纸上美丽的黛西,举行时装展示,成为新时代女性的一员,她们独立工作,她们在文化的交融之中开拓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她精致的像是橱窗里精工细作的一件旗袍。
婚后的黛西经历了丈夫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她几次由居家的太太主妇返回到职场成为职业女性。
她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她觉得,那才是fun。
可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她生命中的最可怕最不愿回忆起的生活开始了。
好像真的像一条直线一样,原本活在云端的黛西,一下子被时代踩到了地狱中。
丈夫被捕入狱,家产悉数没收。由宽敞的大宅子中搬去与邻居合用厨房与卫生间。
作为资本家被批斗,去农场劳动,受尽不堪的侮辱与折磨。
太多人在那个时代自杀了。任谁不会感到绝望呢。
黛西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从没开口提过一丝怨恨。哪怕是在年过半百之后,还要踩着竹制的脚手架去给工人递送水泥。
住在漏雨房间里的黛西,仍然会用熏黑的铝锅,蒸制出美味的俄罗斯口味的蛋糕。
这也许是整书之中最令我震撼的情节。她说,在你没有经历的时候,会把事情想的很可怕,可是你经历了,就会什么都不怕了。真的不怕了,然后你就知道,一个人是可以非常坚强的。
历经了中国近代所有跌宕起伏的黛西,在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教学生英文,帮助外贸公司做翻译。
书中照片中的她神采奕奕,化了精致的妆,和小时候一样翘着骄傲的下巴,笑的十分开心。
我想,那也是她最热爱的工作。
后来终于知道,一个女人的精致,与境遇无关,那是一辈子的事。
用另一本书的书名来做了标题。
但是这是我最大的感觉。
或许每个人对“最好的女子”总有着自己的评判,不过,我觉得,她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女子。宠辱不惊。
在那个人吃人的年代,一个原本被宠上天的女子,暮然间跌到最深的深谷里(我是这样认为的),经历了很多人都不能承受的事情,到了最后,仍然可以那么淡然。敬佩。
昨晚重读《上海的金枝玉叶》。
剥离人物外围的种种矫饰,去掉作者试图的种种猜测,看一个人心灵世界里的真实,答案在那里。
对中西女塾毕业后终生喜欢穿中式衣服这一态度,黛西说:【因为喜欢,所以做了。】
对风花雪月与风霜暴雨的命运,黛西说:【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些什么,我就接收它们。】
五星,给黛西。
我要坦白
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
我是抱着一种消遣的 轻飘飘的心情拿到手里的
可是等到回家读到大半时 就总是忍不住的流泪
有时候,真的让人怀疑,是不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在童年生活中就确立了的,而且很可能,富裕的明亮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见人品质的最好营养,而不是苦难贫穷的生活。sometimes it makes one wonder wherher or not the character of person was establiashed since childhood.Probably,a rich and bright life is the best nutri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 pure and tenacious character.
所有的知识都在培养着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对世界更全面和公正的眼光。
可是当时戴西并不知道,她只是不要一个她觉得没什么可谈的男朋友。艾尔伯德举起枪,说要杀了她。
她说:“你不杀我,我不愿意和你结婚,你要是杀了我,我也不会和你结婚,因为我再也不能和你结婚了。”
他又要杀了自己,她说:“现在你好好地回家去,只是不和我这样一个人结婚,要是你杀了你自己,你就永远不能结婚,连整个生活都没有了。”
她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第一个婚约,离开了一段在三十年代循规蹈矩的温j顺富家女中流行的故事。
“我在这样的生活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要是生活一直像我小姑娘时候一样,我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心有多大,能对付多少事,现在我有非常丰富的一生。那是大多数人没有的。”
They were those who pursue life,considering happiness as the bottom
line.They hold a proud attitude towards life as if playing a game,not
willing to compromise,and not willing to bend in front of it.
Pollyanna would always way:\"I have never believed that we ought to deny
discomfort and pain and evil,I have merely thought that it is far better to
greet the unknown with a cheer.\"
一个女子在四十岁以前的容貌,是先天的,她的美丽与否来自于她的家庭和她的运气。但是四十岁以后,她经历过的生活渐渐丰富了她的心智,那时候开始,她的心智一点点改变她的容颜,她脸上的纹路,她的眼睛,她笑容里的阴影,还有她的嘴唇。因此,许多人都说,在一个四十岁以后的女子脸上,可以看到她的一生,她的心灵,还有她是否真正美丽。
这是一种骄傲,或者说是一种自尊,戴西拥有的。她维护自己选择过了的东西,不因为它们没有给她带来意想中的快乐与幸福就舍弃它们,她只是欣赏和把玩它们的意趣,不以自己的获得来衡量别人的价值。也许,她因为从来不缺什么,所以从来不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她只坚持自己的感情。
If one day you do not have an oven,youshould know how to make toast with
an iron\'wire frame.This is what you really need to learn,and to learn right
now.
“当我在卖桃子的时候,顾客总是问我,哪一种桃子最甜,可我不知道。一天,关店以后,我每样桃子买了一只,尝了它们。因为每天在水果店关门的时候,大概等不到明天开门就会坏的水果,就要很便宜地处理掉。我买了处理的桃子。第二天,我就告诉顾客什么样的桃子最甜,他们都很高兴。”
在这时,我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和对人的品质的悲观。我那么高兴地看到终于有一个故事、一个人向我证明,这种孩提时代就形成了的悲观,可以是错误的。我那么高兴地将这个故事说给我的朋友听,把自己说出了一长串眼泪。
戴西,从漫长岁月走来的优雅而坚忍的女子,无疑很给我们这些草莽一样活着的后辈许多教育意义。但是文字本身,不免有些空洞。作者在动笔之前,就对戴西有了很“简洁”的评价,然后用一整本书,来渲染这个评价。而戴西丰富而复杂的一生还是隐藏在作者自己的评论中,完全不害怕自己对戴西的认识也许并不全面。(假如这是一篇短文,可能可读性会更好。——也是,之前我买了这本书,也是因为看了 @黎戈 关于老派淑女的散文。)另:我很不喜欢的一部分是,作者对着书里印刷极模糊的照片,评论人物的眼神、微笑和心理——基本上都是先入之见,而极难与读者有共鸣。
当我这么文艺地想起这个问题,不断地纠结。
当活了20多年后,我感到人生是一次冗长的火车旅行,你有点般的兴奋,但大多数是失望与沮丧。可能这与我不被人肯定的原因有关。作为不成功的个人主义的人,我不能明白。
今天,我看了一个视频,叫上海的金枝玉叶。
女生,人们总是认为应该培养得优雅地过日子。但是,在现代,我却觉得男女平等下,这样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出生大家,就只能是奥斯丁在书中只能苦苦的呻吟了。有些东西,就像艺术,道貌岸然。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得到人的认可后,再在平等的或高出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个人意志。不然,人们会说,像北野武《阿基里斯与龟》里,你一定是疯了吧。
可是,有了自由的个人意志有时为了什么呢?
为了你的承认?不,你的承认已经不重要了,不是吗?
人生,一个文艺男青年说,你怎么想它,它就是什么。我们毕竟不能死了之后,再来总结人生是为了什么。
那么,人生是为了什么?
人生就是那样。
文字表述小资,内容让人感动。富或贫、荣或辱、爱或背叛,哪怕命运多舛,我只从容面对,这是真正的金枝玉叶。
这本我前年看过 犹记得她在简陋的上海旧房子里烘培蛋糕的样子
一个女人的精致,与境遇无关,那是一辈子的事。
感觉活得很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