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运

席宏斌 席宏斌 作家出版社 (2009-06出版)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席宏斌 作家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

席宏斌  

页数:

364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很多年来这句话一直没敢忘怀。两年前,因为要为一家刊物撰写关于建国六十年的系列文章,我开始了对中国历史的仔细研读。从那时起,一个历史问号就开始在我的脑海中弥漫: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人们在度过自己的开国六十年时曾经历过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他们未来几十年的岁月又有哪些重要的影响?顺着这个思路一路研读下去,中国数千年历史所呈现的轨迹令人感叹:那些强大而长寿的封建王朝在经历各自的开国六十年时无一不恰逢盛世却又蕴藏着许多危机和挑战;那些构成历史的重大事件或风起云涌或暗流涌动,使历史的天空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对后来几十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甚至逾千年而不衰。汉、唐历来被称为中华盛世:西汉的盛世高峰出现在其开国六十年之际,绵延达六十多年;唐朝的高峰也出现在其立国六十年之际,其盛况持续了近八十年,但是这两个王朝在经历自己的开国六十年之际却不约而同的选择做同一件事:消弱宰相的权力。同为汉朝,西汉在其开国六十年之际,迎来了中国封建盛世的第一个高峰:汉武帝采用软硬兼施、文武并用的手段,统一了政权、统一了财政,并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在他的统治下,西汉疆域广大、文化繁荣,丝绸之路延绵万里直抵欧洲,中华文明传播四海,天下归心。而反观东汉,在其迎来开国六十年之际却是一片破败景象:帝国的最高权力或为外戚所把持,或为宦官窃取;土地兼并越来越重,流民、饥民越来越多;达官贵人穷奢极欲,贫民百姓流离失所。

内容概要

  回首过去,历史运行中呈现出的某种规律性和看似偶然的巧合常常令我们惊叹不已!历史学家们一般把秦汉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隋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高峰,明、清理所当然的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三个高峰。以此来推断,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华民族将迎来又一个高峰时期。这种推断有一定的道理,秦、隋虽短命,但它们都有制度的创新,中华民国的时间虽短暂,但一样发射出不朽的光芒。辛亥革命推翻的不单是封建皇帝,它最主要的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帝制,使“ 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正是在辛亥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共和国大厦。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呈一种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波浪式走势,但统一的趋势始终占据着主流。宋以后的七百多年历史中,中国几乎完全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格局。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曾涌现过数十个王朝,它们有的长寿达 400多年,有的短命仅仅数年。当我们在分析历史上那些短命的王朝为何短命之前,不防先把注视的目光投向那些长寿的王朝,看看它们在走过自己的开国六十年时曾有过怎样惊心动魄的岁月。

作者简介

席宏斌,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人,一九九一年天津大学毕业后到京。先后任记者、执行主编、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副总经理等职;先后发表过各类新闻作品、文学专著三百多万字;兼任过两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任两家公司董事长。

书籍目录

序言引言第一章 秦砖汉瓦(汉朝)第二章 贵族时代(魏晋)第三章 盛唐气象(唐朝)第四章 文官政府(宋朝)第五章 入主中原(北魏、辽、金、元)第六章 中国和世界的时差(明、清)第七章 短命的王朝(秦、隋、民国)第八章 六十年的回环第九章 开国六十年(中国1949-2009)第十章 未来四十年(中国2009-2049)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公元前142年,西汉帝国以三次地震、一次大旱迎来了自己的开国六十年。公元前142年,正值汉景帝执政的尾声。这一年的天象稍稍有些异样:正月里的某一天中,汉帝国的土地上接连发生三次地震;到秋天的时候,又发生大旱。这一年,作为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汉景帝连下三道诏书。春天,因为农业连年歉收,景帝下诏禁止内地各郡用粮食喂马,有违禁的,没收他的马匹入公府。四月,景帝又下诏,命令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严格遵守职责。景帝认为:现在有的年份农业歉收百姓食物就匮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奸诈伪劣的人做了官吏,公然行贿受贿,强取豪夺,侵夺百姓,太不成样子!所以命令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遵守职责,为政不佳的将受到处置。随后景帝又下诏:规定家中资产达到四万钱的可以做官。景帝认为:原先家中资产达到十万以上才可以做官的规定,会使很多廉洁的人很久得不到官职,使贪婪的人长久占着便利。这一年,朝廷上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未来的皇帝、当时的太子刘彻在这件事中充分显示了他的能力。当时,廷尉奏请景帝审批一件凶杀案,被告名叫防年,是个杀人犯,所杀者为其继母。因为继母杀了防年的生父,为了复仇防年便杀了继母。对于这件凶杀案,廷尉定性为杀母罪,判防年大逆不道。景帝觉得这种判决不太准确,就向刘彻征询他的看法。刘彻分析说:"通常说继母如同生母,也就是说继母同生母毕竟不同,只是由于继母被父亲娶为妻,她才同生母一样罢了。现在防年的继母杀了防年的生父,那么,防年同继母就不存在母子关系了。所以不能判为大逆罪,应按一般杀人罪判刑。"刘彻的分析头头是道。景帝很是欣赏,认为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大臣们也都称赞判决准确。刘彻因此更得景帝器重。这一年正是西汉王朝开国六十年。

后记

2007年春天,因为庆祝我的另外一部书稿的结稿,我和几个朋友在海淀区一家川菜馆小聚,酒酣话热之际谈到了即将到来的建国六十年。60年,在中国人的时间概念中是一段不寻常的岁月,通常被视为“大寿”。由此类推,开国六十年也被视为“大庆”之年。就在那次热议中,我突然冒出了想探究一下中外历史上各个王朝在其开国六十年时的境况:看一看一代代先贤圣哲是怎样度过自己的那段不寻常岁月;那时的情形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又有那些异同?从2007年春到2008年春,整整一年,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和书桌旁度过,这期间我翻阅了大约1千万字的史料。最初,我定下的写作开始时间为2008年5月初,截稿时间为10月底。当年五一假期,我去了一趟四川,在那里停留了4天。未料刚返回北京,四川便发生了5·12地震,刚刚开始的写作因震灾而被迫中止。直到6月初我才逐渐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再次开始动笔。当年的11月20日,我才完成了全部书稿,这比计划中的时间晚了近一个月。把书稿交给出版社的第二天,我回到山西老家看望病重中的父亲(老人家在2008年7月下旬查出患有癌症),在病床前陪伴了父亲整整l0天,直到父亲离世。让我欣慰的是:父亲在离去前异常吃力却非常认真地看完了全部书稿,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的父亲一生务农,因幼时家境贫寒未曾上过一天学,却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认识了两千多汉字,并节衣缩食供我上了大学。几乎是半文盲的父亲成了我这本书的第一位读者,这让我无比自豪又无限酸楚。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历史的进程中去思考和把握未来不只是公民个人的兴趣,同时也是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责任。让历史照耀未来。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刘龙华站在历史的高度来透视现实是这本书的主要立足点,大凡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不会不关注这本书,大凡对现实关注的人不会对这本书不感兴趣。  ——《北京晨报》社长 郭坦传媒的责任之一就是将深刻的历史哲理通过生动.通俗的语言传播给大众。这是本书的文字特点之一。不仅如此,书中展示的古今中外开国六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跌宕起伏的国际环境中对读者更具有现实意义。  ——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孙伟作者乃一草根,就读知名高等学府,慧而有知,也多坎坷。虽有“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仍自强不息,不辍耕耘,两年写就,诚属不易  ——语文出版社总编辑 王晓庆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警示未来,作者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历史视角。  ——《竞报》总编辑 谢星文


编辑推荐

《国运:古今中外的开国六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综合分析了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开国六十年前后的历史大事件、政治格局、当政之道的得失与根源,总结了历史的教训、近代衰败的成因,剖析了当代国事之利弊,预测了未来四十年间中国崛起之前景。大事件、大变革、大转折、大危机、大挑战●重现两千年中外开国六十年之旧况●追寻至建国前中国衰败落后之成因●剖析六十年来当代中国国事之利弊●预测未来四十年问中国崛起之前景一、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王朝在迎来自己的开国六十年时所经历的主要事件及对未来时局的影响;二、世界上主要国家在自己的“立国"六十年时所经历的转折和巨变;三、分析近六百年来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四、对当下中国局势的分析;五、对中国未来四十年历史走向的预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运 PDF格式下载



作者总结了古今历代的兴衰,但似乎不够深入。书名为《国运:古今中外的开国六十年》,但对历代的开国六十年着墨不多,深入不够,这一点黄仁宇的《万历五十年》堪称经典,本书似乎稍稍有点文不对题。我国历代王朝兴替百姓苦不堪言,君主开明、任用贤能则国兴,君主昏聩、奸臣当道则国亡,几千年来皇权都没有有效的制约、监督。国运仅系于少数人的贤愚,无论历代开国之君如何雄才伟略精心设计都逃不脱历史的宿命,由此看来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大势所趋。本书对国外列强的分析也十分浅显,建议有兴趣者读有关专著。未来中国能否崛起关键在于宪政、民主、教育,在于党的自我改革是否成功,如此看来六十年确实是一道坎。


东西很好,也很守信。是一家很好的店。


过年的时候在爸爸那里看了下,但只看了一半所以特地找来看,呵呵!个人觉得这本书非常的不错,最起码让我这个迷糊的家伙把历史稍微理清了些。(因为迷糊,所以小时候老是把朝代顺序搞乱,哈哈哈~~~特别是那种几百年的数字,特别容易混淆。O(∩_∩)O~)书里面的内容也不错,个人觉得涉及面还是比较广泛的,绝对推荐!


作者很有规划性,把上下五千年的事都给琢磨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