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好人恐怖分子

[英]多丽丝·莱辛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英]多丽丝·莱辛  

页数:

348  

字数:

210000  

译者:

王睿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怨毒的咒骂之后,爱丽丝带着她的雅斯培离开了寄居四年的母亲的家。现在,他们站在一栋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前。闻着从楼上传来的气味,想来她可以大显一番身手了。爱丽丝出身于她所鄙夷的“虚伪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的生意收入稳定,母亲的社交生活丰富多彩。那个被称为“家”的大房子里永远人流如织,高朋满座;而小爱丽丝常常被忽视,像是一只随时会被客人的大脚不小心踩到的可怜小动物。成年后的爱丽丝成为了激进组织的成员。她自认是一个坚定而尽责的革命者,而她的生活,除了贴标语、游行这些令人激动的“大事”之外,更多的仍然是处理日常琐事、与查封非法居住屋的官员们周旋、通水布电、除脏去污、以及烧一锅美味的汤。母亲痛恨爱丽丝没有成为体面的职业女性,而是像自己一样围着家庭——爱丽丝的集体“大家庭”——打转。激进组织的其他成员对爱丽丝“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不以为然,认为她关心“正事”程度不及她关注窗帘样式的一半。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拒绝她精打细算购回食材、烹制出来的美味浓汤——其中就有她的雅斯培。他们一边鄙夷着,一边享受着她的奉献。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好女儿”,爱丽丝知道如何装出乖女孩的样子与政府机构的官僚们打交道。她整理家务,井井有条。她像一位母亲,一位大姐,照顾激进组织的所有成员。爱丽丝善良、勤劳、热心。但是,组织的内讧最终使她身不由己卷入了一场炸弹袭击的恐怖事件中。令人惊恐的计划正在她所守护的这栋房子里酝酿着,再也无法回头……《好人恐怖分子》出版于一九八五年,评论界认为它是莱辛在创作了一系列科幻题材的小说后重新回归早期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同时亦是其女性主题小说的延续和升华。莱辛的笔触涉及到个人理想主义与团体行为的抗衡,以及对革命的冲动遭遇业余行为的风险,但她更多关注的并不是对恐怖主义行为的溯源和剖析,而是对女性自身的认识:她们的心理状态,她们的工作与政治生活,她们与男性及孩子的关系,还有她们随着年龄增长对社会认识的改变。在这本书创作的酝酿过程中,伦敦哈罗兹百货的爆炸案激发了多丽丝?莱辛的灵感,同时也成为这个故事的起点。“我知道一些和爱丽丝类似的人。她们有母亲般的爱心,为鲸鱼、海豹和环境问题而担心,但是同时又说着这样的话,‘你不可能不打破鸡蛋而得到煎蛋。’她们还可能毫不犹豫地杀死一大群人。”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莱辛曾经透露过《好人恐怖分子》的构思创作经历。“我想得越多,故事就越有意思。我熟悉像她男朋友一样的那类人物,而我想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于是又产生了同性恋姊妹花。我脑子里有一个我所要创作的人物表。而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有一两个古怪的家伙突然冒出来。”多丽丝?莱辛于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出生于伊朗,父母均为英国人。年幼的莱辛是一个“神经质”的女孩,14岁时,她由于眼疾而辍学,在孤独之中与十九世纪的文学大师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经历了职业变动和两次婚变后,她于1949年携幼子和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一作《野草在歌唱》)的手稿移居伦敦,进入全面创作时期。莱辛善于刻画社会边缘人的角色和矛盾冲突。《青草在歌唱》通过讲述一个白人农场主妻子及其黑人佣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种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处女作在一九五〇年出版后获得极大成功。此后,莱辛历经十七载,陆续创作出“暴力的孩子们”五部曲——从一九五二年的《玛莎?奎斯特》到一九六九年的《四门之城》。一九六二年出版的《金色笔记》达到她创作生涯的巅峰,这部作品也成为当年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奠基石,被全球数百万女性奉为女性独立的教科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莱辛陆续推出一系列 “太空小说”,如《什卡斯塔》、《天狼星试验》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表达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忧思。二〇〇七年,八十八岁高龄的多丽丝?莱辛因“激情饱满、想象力丰富、力量型预言与史诗般的女性视角及深刻的怀疑精神”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第十一个获得诺奖的女作家。作为数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文坛又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然而她的光芒不仅在于那一长串的奖项,更在于她那博大敏感的心灵。感悟莱辛,从作品开始。译者 王睿

内容概要

爱丽丝等人大多出身于中产阶级,对社会极端不满和仇视,建立起一个所谓的“共产主义中心联盟”,试图用“革命”的方式来改变社会现状。这群“恐怖分子”没有明确的信仰和主张,宛若一盘散沙,既不为正规革命组织所承认、吸纳,也得不到普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爱丽丝不知疲倦地忙里忙外,这盘散沙可能早就风流云散,根本不可能有其后散兵游勇式的“革命”活动。在搬进公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革命”活动不过是讲演、游行示威、四处涂写宣传标语,并未给社会带来什么危害。正因其没有明确的信仰指导行动,正因其边缘化的现实处境,这盘散落社会一隅的“沙粒”才逐步发展成以暴力的形式变相吸引社会的关注,用伤害无辜的手段来发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并最终在闹市区引爆了汽车炸弹,酿成五人死亡、众多无辜路人受伤的惨剧。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1919年生于伊朗,父母均为英国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作品风格多变,在欧洲各国获得多种文学奖项,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代表作有《青草低吟》、《金色笔记》、《第五个孩子》、《特别的猫》,以及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爱丽丝说: “他得知道他用不着为这些人付钱。”为了不让维特菲尔德夫人感到被胁迫,她又立刻补充说: “我肯定,他会同意的。” “他什么时候能从巴林回来?” “过一个月吧。不过我得先去见见他,跟他说明情况。我对我父亲就太不礼貌了,我应该先过去跟他解释一下,而不是先斩后奏……”她的声音有些颤抖,听起来很可怜,而她的心里却被仇恨冲击着。“我要把他们的房子推倒”,她想, “我要杀了他们。” “这个主意不错。”维特菲尔德夫人说。 一阵沉默。倒不是因为她还没有作出决定,她早就有了主张,她想让爱丽丝说点什么,让情况改善一点,或者起码看起来好一点。而爱丽丝只是坐在那里等着。 “好吧。”维特菲尔德夫人终于说道。她坐直身子,她的棕色短袖连衣裙,胖乎乎的胳膊和双手,手上的戒指,还有她的脚——虽然看不到,但爱丽丝能够想象——一切都井然有序。 “我给你五周时间,这足够你去见你哥哥了。”她没有看爱丽丝, “这次我需要更多的押金。” 爱丽丝掏出一张十英镑的钞票——不够,她知道——放在维特菲尔德夫人面前。夫人接过钱,抚平,放进抽屉里一个老式钱箱里,写了一张收据。“我们五周后见,”她叹了口气,又说, “再见。”这位善良正派的妇人,面对这邪恶的世界充满了哀痛。她没有看,也不愿看爱丽丝的眼睛,只是最后说了句: “下一位。” “谢谢,再见。”爱丽丝的语气有些冷淡,不想表现得太过明显,尽管她现在充满了感激,终于松了一口气,她走出去。五周,足够一辈子了,什么都可能发生——也应该发生。今天是她的幸运日,她连忙朝燃气管理委员会走去。 在那里,她说老磨坊路四十三号现在是合法的居住屋,贝尔斯卓德路的玛丽·威廉姆斯能作证;电力管理处也同意给他们供电,维特菲尔德夫人能作证;还有她在巴林的哥哥,也能给他们提供担保。她等待着这位有一张父亲般慈祥脸孔的年长男人的回答。她恳求道: “我们现在能有煤气吗?拜托了,太冷了……没有热水……真的很可怕……”看他那张关切的充满震撼的脸!他肯定没法想象没有热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至少是对他或是爱丽丝这样的人来说。 押金? 她拿出二十英镑,看着他那双女性般温柔友善的眼睛。 他收下钱,但仍然很不满意。就好像维特菲尔德夫人在第一次谈话时那样,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受到爱丽丝的胁迫。 “我们需要担保人。”他强调,或者是在对自己强调,“很好,你说你哥哥一个月后就回来?很好。” 搞定了。爱丽丝端庄地道谢,走出门去。 她得去弄点钱,必须的。但是,去哪儿弄呢? 她镇静地走回去,告诉菲利普,通煤气了。如果他们能有个二手的锅炉,他能修好吗? 他们面对面蹲在阁楼上,沐浴着四月的阳光。光线透过灰迹斑斑的窗户照进来,有些模糊。他笑了,对她,对这栋房子,对他在这里的地位感到满意。他准备开始工作。但爱丽丝知道,酸楚与怨恨就在前方,它们只是暂时蛰伏了。她需要尽快弄到更多的钱,为了他的工钱、为了锅炉、为了门廊透水的地板、为了…… 她说: “菲利普,我知道,如果是工作的话,你干这活儿得收好几百英镑。不过别担心……等等吧,我会有钱的。” 他点点头,笑了笑,继续手头的工作,像个小精灵一样蹲在电线盒旁。他真柔弱——阵风就能把他吹走,爱丽丝心想。 还有,雅斯培在哪儿?早上他到底出庭了吗?或者情况很糟,他又被限制行动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好人恐怖分子》中,我们看到了现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小团体的亚文化……莱辛有一种智慧,一种愤慨,以及叙述的敏捷性,将左翼献祭者的形象收罗笔下……巨大的阅读享受。”  ——尼古拉斯?施林普敦 《星期日泰晤士报》“多丽丝?莱辛对这个困惑中的小团体的描写具有熟练而一丝不苟的真实坦率。幽默,讽刺,尖锐。”  ——《星期日邮报》“《好人恐怖分子》是一部集聚了敏锐的智慧,尖锐而引人注目的佳作……它体现了多丽丝?莱辛最成熟的写作水准。”  ——彼得?坎普 《倾听者》“纯粹地积极地沉浸在当下……(该书的)影响难以压制。”  ——劳纳?萨奇 《观察家报》


编辑推荐

《好人恐怖分子(特价)》以女主人公爱丽丝·梅林斯为轴线展开故事情节。小说以爱丽丝、雅思培等人搬入老磨房路43号废弃公房开始,以这群“恐怖分子”制造一起自杀性的炸弹袭击活动后离开公房各奔东西作结。《好人恐怖分子(特价)》本质上并非一部讲述恐怖主义的政治主题作品,而是一部反映女性主题的现实主义小说。社会环境使内心善良的爱丽丝最终成为一个杀害无辜的恐怖分子。这是她的个人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好人恐怖分子(特价)》讲述了在伦敦的一栋非法居住屋里,聚集了一群幻想改变社会的中产阶级青年。这群“反抗者”绝望地反抗着一切,却势若散沙。似乎只有爱丽丝有能力聚沙成塔……终于,“反抗者”幼稚而激进的幻想演变成一场真正的灾难,而他们并未感到激动和满足。“沙塔”颓然四散,而爱丽丝兀自困守,懵懂地咀嚼无法回头的人生……

名人推荐

“在《好人恐怖分子》中,我们看到了现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小团体的亚文化……莱辛有一种智慧,一种愤慨,以及叙述的敏捷性,将左翼献祭者的形象收罗笔下……巨大的阅读享受。” ——尼古拉斯·施林普敦 《星期日泰晤士报》 “《好人恐怖分子》是一部集聚了敏锐的智慧,尖锐而引人注目的佳作……它体现了多丽丝?莱辛最成熟的写作水准。” ——彼得·坎普 《倾听者》 “纯粹地积极地沉浸在当下……(该书的)影响难以压制。” ——劳纳·萨奇 《观察家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好人恐怖分子 PDF格式下载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相当有名的女作家,之前就买过几本她的小说,她善于描绘生活细节,尤其是从女性的角度来描绘生活细节,要处理的方方面面,甚至繁重的家务间隙的做见和感触,都能感觉并不枯燥而有很多趣味,或者吸收了多信息来判断当时的生活,这本书里同样是从女性的视角,女主要处理的事物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所见所闻来构绘出一个现代在英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小团体的人员构成,生存现状,思想行为,整体对这个团体应该有批判性的,但不是枯燥教条刻板的样板戏,而是用生活的琐碎来体现这些,很多中层阶级对现实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现实黑暗面的不满导致了女主对官僚主义和本身阶级甚至是周围亲人的憎恨,扩散到了对很多无辜的中产阶级的鄙视内心批判,但同样底层阶级和无业流浪者的同志们,身上体现的无数懒惰除了喊口号,参加游行运动,但却不愿意为自己的同志的生活细节上出一点钱或者力,但她却总能对这些人保有美好的幻想而不断付出,抗起照顾他们和官府打交道的各种重担。
这个本身就有支离破碎可能的乌托邦小团体再最后走向参加暴力运动后彻底崩溃,只留女主一个人不知道何去何从


看作者的随笔写的很好,就买本小说来看看,非常吸引人~


本来是抽单买的,到手后一看,还真的不错,赚了!


这本书很好,和我想要的一模一样。


太不爱惜了,都黄了


比预想得还要好


多看看老太太的书吧。


等读完在评


探索人性奥妙的力作


很少读这类型的书,靠的上边的大概就是《牛虻》了。莱辛对于革命者的幼稚刻画的淋漓尽致,无所事事,嘲笑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不愿工作,等待救济。


莱辛的小说,必买。


喜欢多丽丝·莱辛,所以就买了这本书,不算她的代表作,只是收藏而已。


享受读书的乐趣


不及细看,内容尚可。


   愤怒的红色屋顶
  
  多丽丝•莱辛是谁?这个名字为更多的中国读者所熟知应该是在2007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此前,她的名字跟她的书也许置身于一长串女权主义读物的书列中,虽然她自己一直对女权主义保持警惕。在一篇她的访谈中,我们看到照片上她满头银发,笑容慈祥,眼睛里满是故事。据说年轻时的她很像英格丽•褒曼。
  《好人恐怖分子》是莱辛1985年的作品,这个有点古怪的译名,触动了后9•11时代我们的敏感神经。当然,这本书并不为写恐怖分子而写,而是讲述一个英国左翼小团体如何在愤怒与绝望中挣扎,并最终在仓促实施了一桩街头爆炸行动之后,风流云散。
  爱丽丝与男友雅斯培在跟她妈妈大吵一顿之后从家里搬出来转移到一幢废弃的居住屋,43号。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支离破碎肮脏不堪的房子。经过爱丽丝的努力改造,这里成为小组织共产中心联盟的落脚点。房客们大多是中产阶级青年,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召开共产中心同盟大会是这个小组织的鼎盛时刻。但前来参会的人们大都怀着参加派对的娱乐心态,加之大会没有明确具体的纲领,最终草草收尾。在被更高级的“组织”两次拒绝之后,他们决定依靠自己,“干点实事”。人行道上的水泥墩成为他们选择的练习目标,但这次爆炸的反响只是小广告上的一段。痛苦与挫败感让所有的人都想证明自己的力量。愤怒最终酿成一场伤及无辜的街头汽车爆炸行动,导致5人死亡,多人受伤,而菲尔也在这场爆炸中殒命。
  莱辛这篇小说灵感来自1983年伦敦著名的哈罗兹百货公司爆炸案,当时的恐怖袭击造成5人死亡,91人受伤。莱辛在一次访谈中说:“我知道一些和爱丽丝类似的人。她们有母亲般的爱心,为鲸鱼、海豹和环境问题而担心,但是同时又说着这样的话:‘你不可能不打破鸡蛋而得到煎蛋。’她也还可能毫不犹豫地杀死一大群人。”
  爱丽丝是这个小团体的大管家,只有她有能力聚拢起这帮散沙般的乌合之众。吉姆是黑人,忍受着失业的痛苦,是爱丽丝为他推荐工作。菲利普是个能工巧匠,但他不断被欺骗,不断失业,是爱丽丝帮他鼓励他。雅斯培更是靠爱丽丝料理生活一切,并一边坐享着她带来的舒适,一边埋怨她是个在别人身上浪费自己生命的仆人。她跟房屋委员会,水电煤管理处,愤怒的邻居,甚至警察打交道。在其他人高谈阔论革命的时候,是爱丽丝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浓汤。像爱丽丝这样的大好人怎么变成了杀死无辜生命的恐怖分子呢?
  爱丽丝对43号居住屋不断倾注心血,同时与家人关系不断恶化。爱丽丝曾有一个让人羡慕的中产阶级家庭。母亲多萝西和父亲塞德里克热衷于举办派对,人们从他们的生活中看到的是成功和自信。然而,美好的黄金时代随风而逝。这对夫妇离婚了,各自过着不同往昔的生活。多萝西审视自己的人生,发觉示威游行这些活动不过是为了娱乐,人们参加示威,就像野餐一样,而这个世界只属于会做事的人。多萝西在女儿和朋友面前否定了往昔的美好,也摧毁了爱丽丝美好的童年记忆。她跟多年的好朋友佐伊分道扬镳,自己生活在一个简陋的小屋子里,跟劳工阶层交朋友。多萝西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爱丽丝惊恐地看着母亲的变化。多萝西痛恨自己一无所成,只围绕家庭打转,所以她期望爱丽丝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拥有一番不一样的人生。但爱丽丝拒绝过舒适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她有自己的革命信念:他们会推翻腐朽的上层建筑,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而爱丽丝也似乎只是母亲年轻时的翻版:做饭,照顾人,一个多功能的女劳役。爱丽丝跟父母决裂,但讽刺的是,她从他们那里拿钱,甚至偷钱,以革命的名义。
  爱丽丝也许只是在寻找家的感觉。她从父母家里走出来,来到一个革命者的大家庭。在这里,她感觉自己有用。很显然,爱丽丝对革命的认识也是建立在简单的幻想之上,她并不比雅斯培成熟更多。当然,爱情在这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爱丽丝很有能力,可以说她完全被与雅斯培的感情冲昏了头。她是最认真严肃的一个,但像她这样从不缺乏行动力的人,一旦迷失方向,只会产生更大的破坏性。究竟爱丽丝是因为对革命不切实际的幻想让她爱上雅斯培还是她爱上雅斯培才对革命更加狂热?或许两者都有。莱辛写男女两性的关系向来是入木三分。男女两性在彼此的生活中究竟怎样互为影响?帕特与贝特,爱丽丝与雅斯培,女性一方显然在政治上更成熟,但在爱情方面,女性似乎更加优柔寡断。帕特下了两次决心离开了贝特,而爱丽丝割舍不了对雅斯培的感情而一再延宕,最终酿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惨剧。
  菲利普死后,房屋的修缮工作只剩下换掉那两根腐烂的房梁。43号解散,留下孤独的爱丽丝和摇摇欲坠的房子。朽掉的房梁契合了这个红色乌托邦必然幻灭的结局。
  抛开这些政治主题不谈,这篇小说其实还描述了一种更为普遍的生存状态:失控。个人的失控和团体的失控都在43号居住屋发生了。菲利普、吉姆这样的弱者,从来没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喜怒都取决于外界给予的帮助或打击。而菲尔一直行走在失控的边缘。爱丽丝认为自己是严肃的革命者,但对雅斯培的爱让她犯了严重错误。吉姆失业离开,帕特因政见不同离去,菲尔自杀未遂,菲利普因工伤死去。本来爱丽丝是最有控制力的一个,但她也无法面对这个荒诞而疯狂的世界,她迷失了。小团体的成员从住进43号起,就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离开的人离开了,剩下的人聚在一起,彼此依靠,在集体中才能感觉到温暖。幼稚而盲目的革命幻想将他们推到悬崖边缘,在绝望与冲动中挣扎。他们被捆绑在一起,被愤怒裹挟着,最后的街头爆炸就是集体的失控。莱辛以从容的笔墨展示这一个个惊险场面,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禁忌。我们自问,我们的底线在哪里?我们在规则以内吗?我们掌控自己的生活了吗?或者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可能踏入生活雷区的“恐怖分子”?莱辛的笔触深入到这一层面,不经意间让人倒抽冷气。好的小说可以是一面镜子,照出潜伏在人性中的暗物质。这一点,《好人恐怖分子》当之无愧。
  作为莱辛成熟时期的一部力作,《好人恐怖分子》文笔老道,思考深邃。莱辛对人物心理瞬息微妙的变化有着惊人的捕捉能力,并且对政治、爱情、女性等问题洞若观火。对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份巨大的阅读享受。《好人恐怖分子》延续了莱辛对女性的一贯关注。这部书中的每一个女性人物,如倔强而美丽的菲尔,母性十足的罗贝塔,认真而又延宕的爱丽丝,明智而沉稳的帕特,等等,都性格饱满,栩栩如生。这些形象,显示了多丽丝•莱辛作为一名女作家对女性生活的犀利透视与深入解剖。
  小说的开放式结尾告诉我们:事情还没完。43号是一个中转站,它打开生活的横断面,连接着无法回首的过去与无法预知的未来。多丽丝•莱辛把我们带到现场,直面这断壁残垣,迫使我们思考这个荒诞诡异的世界。43号的明天将会怎样?多丽丝•莱辛把这个问题随意一抛,然后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微笑地望着神情凝重的我们。
  
  
  


  在网上搜到的中文译名
  大众版的是《善良的恐怖分子》
  雷人版的是《好恐怖分子》
  搞怪版的怕就是《好人恐怖分子》啦
  不是把英文直接断开了 THE GOOD /TERRORIST译的吧?
  
  
  抛开奇怪的书名
  这本小说掂在手里还是很有感觉的
  封面很是先声夺人啊
  
  译著的翻译水平呢
  没看过英文原著,仅看中文版,感觉挺好的
  刚开始觉得有点难以进入算是渐入佳境
  
  
  莱辛这本小说挺超前的
  在‘9.11’发生之前的1980’年代就考虑到恐怖分子这个社会/政治问题
  恐怖事件一直存在
  不过以一如既往的女性视角
  将一个看似好人的女子与恐怖事件联系起来
  很独特
  
  
  想到前不久发生的恐怖事件
  17岁的女孩做人体炸弹
  回过头再看看这本预言性质的小说
  
  大作家就是大作家
  永远走在问题的前面
  
  
  从可读性来说
  《好人恐怖分子》没有华丽曲折的故事情节
  胜在人物内心的起承转合却暗流汹涌
  很有张力
  
  小说结尾
  居住屋的人都风流云散了
  爱丽丝还等什么专业人士
  
  这样的结尾似尽非尽
  像一个黑洞很有意思
  给人无限遐想
  
  独自留守在居住屋的“小女孩”爱丽丝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莱辛都这岁数了
  谁来帮她写续集啊
  
  
  
  
  
  
  


摧古拉朽般的去否定自己,否定自己作为中产阶级的身份,仿佛只有否定了“自己”,才能找到存在的理由,结果就是导致最终失控,爱丽丝不是黑寡妇,只是一个无法掌控自己生命方向盘的女人而已。


這個學期的翻譯作業是這個小說...看了你的評論蠻有幫助!謝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