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消散之地

孙健敏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孙健敏  

页数:

251  

字数:

25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时间被顾盼流离,被一分为二。在名为“现在”的此岸,伫立着一座现代化的水泥森林;在称为“过去”的彼岸,一座古老的东方水城正散发着迷人的龙涎香。尽管四气代谢、悬景运周,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漂来。
  “我”住在现代的漂来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以及一帮貌合神离的朋友。直到有一天,在一块“发疯”电表的指引下,我们寻找“水流云在”地下的秘密黑洞……黑洞正不断地吞噬能量——在那里,也有一群人,一座城,一个洋务运动,一对红顶商人的后代唐喻、唐妙,兄弟俩动静越洪涛,改辙登高岗,一个立志要成为伟大的工程师,另一个非要成为本雅明气质的抒情诗人,经过欧洲重新熔炼,俩人先后回到了古城漂来,并以不同路径介入到戊戌变法以及现代化进程中……
  小说的双重叙事顾瞻城阙,引领情伤。隐喻的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历史与现实的映照和相因,巧诈的情节与拙诚的思想品程使全书文彩不懈,气象高亢,2012年能遇这样的作品,能让读者之心翻飞南翔。

作者简介

  孙健敏
  写过小说,做过记者,当过编剧,拍过电影。曾创作发表《宫中的神话》、《大师的欲望》、《房子》等一批后现代风格的中短篇小说。2002年在大陆和台湾同时出版长篇小说《天堂尽头》,并因此书被《诚品好读》杂志评选为2003年年度推荐作家。2003年创作长篇小说《连裤袜女郎高悬在时代广场》。《消散之地》是作者以魔幻之都漂来为背景创作的第三部长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消散之地 PDF格式下载



写的实在是太好了,这个作者是什么人哪,就是咱心里的神。 看完之后啊,咱就有一种冲动,也跑到那个漂来城住下,寻找那个不断穿越的唐喻‘。 好书就是能把人的冲动撩起来,虽然咱书看得不多,可这么厚的书咱竟然能看得下来,不简单,不是说咱不简单,奏是说这作者不简单。写道咱心坎里了。


这部小说开篇就充满悬念:漂来城的某高档别墅电力供应极不稳定,灯光忽明忽暗,CD里放出的音乐忽急忽缓,弄得本来彰显身分的豪宅惨如鬼屋。身为娱记的“我”,无意中被这件事情的诡异所牵引,开始对曾经叫“嫣然滨”的地方进行档案调查和人物搜索,这艰辛的发现之旅像传说中的越光宝盒,开启了上上个世纪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记忆。当真相水落石出,人们不知道自己被抛到了时间的哪个位置,心中充满对过去的缅怀与反思,对未来的怅惘与希冀,完成了一次心灵的轮回。


唐妙和唐喻显然都陷落在了人性内在的困境和困惑中,漂来城就像一场浮动的突围表演。


读小说的读者大部分都为娱乐去读,所以,小说也是拿起来就读,不会考虑书以外的东西。而有一类小说,你则必须在阅读前先了解下这个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阅读后的收获也会有更多。《消散之地》就是这样一本可以有两种读法的小说。


看着看着,竟在消散之地里,读到了张爱玲的味道?作者也是上海人?纯属虚构的漂来,总是飘忽着上海的影子。


看了封底,很有意思的漂来城。我也有一座浮城。


在小说中,人物居身其中的世界,正在成为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的“消散之地”,至于它是吸纳能量,还是赋予我们向前走的勇气,就要看今天的我们如何作为了。就像小说最后拨云见日的几位人物的感觉,“那一年,我们如此年轻,心中正好充满希望。”最后一个镜头的用光显然是明快乐观的。


小说显然没有陷入西方称为“whodunit”的文体俗套,故弄玄虚、耸人听闻想必也为他所不齿。身处当代社会的“我”与开发商之间的“藏猫猫”游戏,“我”与两位美女不无潜规则味道的激情相遇;上上个世纪唐喻、唐妙两兄弟在西方文明浸淫中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方式,他们的商人父亲与当地官僚、租界洋商之间的尔虞我诈与互相利用,这一切显然已超出了一部悬疑小说的内容含量。


用半天时间读完了半本《消散之地》,也就是说,我把时间线为“现在”的那部分挑着看了,因为故事让人欲罢不能。如果把这部分写得更丰满,它就是一本畅销书。加上了洋务运动的内容之后,它又变成了文学书。不知道作者是怎么考虑的?


看书也是因人而异的,关键在于这个异字,如果你想通过小说了解一下中国现代化进程,大可看看这本《消散之地》。


佩服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惊叹于书中那个漂来城无边的空间与神秘。


昨晚读完这本小说,直到现在,一直无法逃出作者营造的世界,知道这也是我要用一生去读的书。 今天天晴好,忽而抬头,发现了图书馆外撒下的暖暖阳光,这是一个花开的季节,细细的光束打在脸上,告诉自己,跳出来吧,再伟大的作品也不能述说人生的全部。


小说对于我,最吸引的往往不是情节,而是书中散发的思想魅力,会让人跳出故事本身想到更多,《消散之地》就是这样一本书吧。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小说也不过就可以总结成这几个字,漂来,我爱你。


千万不要把它看成一部魔幻小说,也别被故事情节所蒙骗,作者对历史与虚构的观点尽在其中,真是一位能化用侦探、玄幻等通俗小说写法来表达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观点的高人。


是的,他仍然漫步在漂来城的大街小巷里,永远地沉默和孤单。


漂来城藏着人类最深的恐惧、最大的幻灭和最终的爱。


以前总喜欢看小说,感觉现在同类作品风格大多雷同,后来就不想看了。谁知老毛病又犯了,偶然发现到一部新上架的作品叫《消散之地》。虽然也是穿越类,但有很大不同,里面有悬疑和灵异元素,夹杂人生哲理和励志的内涵,很有创意的组合,所以我坚持要读下去。


现代工业所生产的巨大能量的被历史的黑洞所吸纳,并迅速消散得无影无踪,让人们困惑、束手无策。


我看《消散之地》里的唐妙和唐喻,总是在想,把他们的性格中和一下就好了。嗯,人无完人。


小说的双重叙事其实是一个隐喻结构


手里拿着这本 消散之地 时,环顾蜗居,我竟然发现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儿来读,从这样的情形大概也可以知道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读小说了。


悬疑?有的。情色?有的。青春?有的。魔幻?有的。历史?有的。现实?有的。哦,还有穿越?难得一见的,如此有逻辑又有意义的并不轻松的一个穿越。鉴于此,这本消散之地,的确好读。


发生在上上个世纪的家族创业故事,被投射在洋务运动、甲午海战和戊戌变法等民族事件的大屏幕上,这一切都在作者貌似随意的叙事中娓娓道来,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与沉郁。也许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历史的阴差阳错和失误。它们并没有被时间忘记,相反,它们正在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最近没钱,就只能读书了,好在好小说还不算太贵!!挑的这本消散之地还不错哎,只能说自己运气太好了!


《消散之城》谈论的不仅仅是历史、爱情和欲望,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读完消散之地,觉得写的真不错,感觉是在探讨很玄的东西。我是学近代文学的,对唐喻很有感觉。


是那个,那个主人公叫唐妙的书吗?感觉写的挺好,可是那个题目叫《坠向能量消散之地》,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这个。


但细细看下来,这本书显然不是限于“历史与现实”这个太过泛滥的主题。它更多的或者更深层次的是想探讨人性,那隐藏在世人眼中之外的,对脱离世俗自由的向往,对美的狂热追求,对宇宙某种未知力量的探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唐妙和唐喻。


《消散之地》对这个世界的能量变化的思考,很有哲学意味。对场景和人物情态的描摹很见功力。是一本好小说。


对待文学作品,我是这样的态度:散文是饭,看着看着就看饱了;诗歌是酒,读着读着就读醉了;小说是菜,什麽口味都有;这本《消散之地》就是一道好菜。


这是一场长达百年的热望,人们随着漂来一起在时间中流浪,在骚动而冷漠的城市中寻找现代之梦。


历史不仅在小说人物唐喻和唐妙身上,产生了两种相反的结果,而且对当下的情景,即小说中“我”所处的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家构建了天堂,同时也取消了天堂。这位作者曾写过《天堂尽头》,这个天堂在《消散之地》里也消散了?


与作者的前作《天堂尽头》相比,先锋派气已消散,故事顺畅得超出预期。


朋友的朋友和一个已婚男人在一起了。她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心情低落。在某个郁闷的晚上,她独自坐了火车去北京逛夜市,之后又搭夜班的大巴回来。我想象在明灭的灯光交错下,女孩子对着夜色点燃一支烟,盘腿坐在大巴座位上的样子,眼神懵懂并且落寞。但是我要说的并不是爱或者欲望,我要说的是我们当时正在一起读《消散之地》。


真的是很久没有读小说了 四小时竟然看完了 如果三生会有幸 消散就消散了吧。


我对于那种有勇气摆脱生活的泥沼,毅然追寻精神自由的人,有一种天然的“景慕”,这是自从我知道有唐妙唐喻这类人存在就没有改变过的事实;而另一个事实是,我只能继续做个个尘世中的俗人。


很喜欢小说中属于唐妙和唐喻之间两种不同的孤独感,那不是荒原上的孤独感,而是面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所生发出来的孤独感。


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只有履历表上的一个籍贯,在填表的时候才想到它。古往今来的许多作者,对于故乡无不倾注深情。我心里不免有些惭愧,因自己像一个薄情寡恩之辈。我不爱出生的那个地方,甚至有一点厌恶它。这可能正是我喜欢唐妙和唐喻的原因所在。


《消散之地》是我上下班路上看完的!虽然时间片片断断,倒也挺符合这小说的感觉!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中写:“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在全球都在关注“中国速度”的时候,我们真的该慢下来了。《消散之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许跑得太快,能量就都被吸走啦!


如果你好久不看小说了,不妨读读这本消散之地,因为读起来还挺过瘾的 如果你经常看小说,那你一定要看看这本小说,或许你会看到你以往看过的很多有意思的小说在这里 消 散。如果你喜欢在别人的小说挑理,那你真的不能错过这一本,因为它里面的确有太多的 理儿 可以说叨说叨了


这本 消散之地 让我找到了当年看只有看武侠小说时才有的读小说的状态 一气读完 才肯罢手


人一辈子都在跟各种欲望做斗争。有的欲望拯救了我们,有的欲望把我们拖向更黑暗的深处,就像小说里那个地下电厂。


文字无比锐利,充满张力,小说从头到尾震撼人心,让人意犹未尽,本以为是小清新的作品,没想到里面充满了荒诞、魔幻和太多乱七八糟,让人喘不过气来。


买之前没仔细看,发现是很奇怪的小说,很有意思,虽然一半是历史,但让人对现实世界深思。作家想象力丰富,思想高度也非一般穿越作品可比。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所以奉为经典,是因为它不可抗拒的悲剧。而在《消散之地》这部小说中,我也同样看到了它的不可抗拒性。


读到一半时,突然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好像自己也被吸到小说的那个黑洞里。


早已经习惯了偶尔翻翻那种看过之后不用占据内存的小说了,消散之地却是意外地时时萦绕在脑际,纠缠不去。


作为一个貌似获得永生的人,唐喻只有冷漠与厌倦,他们对别人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都漠不关心,生命毫无激情。他们会遗忘自己是谁,因为自己是历史中的许多人。


今天利用等人的时间看了半本,在这本小说里找到了想要的感觉,一个理智与激情共存的作家,深喑情感在内心翻腾时的痛苦,却又带着阴郁的表情不动声色的讲着一个故事。


看了这一本 消散之地 第一个感觉就是 好一群把自己都能活丢了的人 me too, and you?


小说写得非常美,就在于这种地方。需要一个人仔细去读,细心体会,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沉宁静之处。


《消散之地》显然出自一个进入成熟期的小说家之手,深度和分量显示了作者心绪和技巧上的自制力,从而能让叙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一个人若连自己的内心都未能走进去,何谈走进这复杂的世界呢?所以我觉得,《消散之地》不是对梦想的讽刺,而是讽刺那些因为梦想而把握不了自己活在虚荣中的人们。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困在了一个消散之地中。


喜欢小说中的当代部分,那种受了伤的浪漫情怀,依然走在寻找天堂的路上。


作者在描写十九世纪那段故事的时候充满了深情:他不吝笔墨地描述了哥哥唐喻受到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的震撼,他不无欣赏地渲染了堂弟唐妙在物质文明诱惑下的纸醉金迷,他惺惺相惜地重笔点染了唐妙与道台三姨太的爱恨纠缠,一切都在他颇有文采的妙笔下栩栩如生,给那段悲壮的历史赋予了油画般的质感与凝重。


说到底,我们每一个现存于世的人,又都是必然要消散到无的人。我们的到来,只是为了要参加一次聚会,告别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会努力想去控制消散的发生,但他能够把握的仅是过程的长短,而根本无力改变它。


全书的语言很简单,故事内容也很简单。生活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 主人公对于时间似乎有种特别的情结。对于一个迷茫的人来说,没有生活的目标,没有前进的动力,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一天,一周过去了,自己的生活依然原地踏步。时间是否存在,而我也是否存在过?


周作人说过,盖据我多年杂览的经验,从书里看出来的结论只是这两句话,好思想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在人世间全已做了,书本上记着一小部分。真正人世间的耗掉的能量,比小说里说的要多的多了!


漂来,给我的联想 总是和飞地、三角洲一类的地界有关联,又多余又暂时。


欣喜,希望,恐惧与绝望,都埋葬在那个叫漂来的城市里.


在漂来、在法兰克福、在巴黎,那些时光的意象和幻想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趣味。


这是一个浮华喧嚣的时代,要多好有多好,要多坏有多坏。 这是一个真实的时代,大街小巷都没有一丝影子。 这个时代的每一处,奔跑的都是经济学家、律师、电脑高手、股票操盘手…… 这个时代既缺乏文青,也缺乏愤怒青。所以这是一个《消散之地》的时代。


偷得浮生半日,坐下来慢慢读这本小说,读完后浑浑噩噩几天,或许是故事本身太震撼心灵,余音绕梁,不知肉味。五味杂陈积攒于心,剪不断,理还乱。书写时心还在莫名的颤抖,不知该怎样表达,对作品充满了敬畏。


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我开始重新审视现代化,这究竟是对是错?


如果说我们为了超越自身的生存状况必须具有对崇高有sense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记住,崇高往往也会导致绝对和专制。但是,心灵中没有崇高的东西,人会显得卑微渺小如草芥,感到无所归依的虚无。所以唐喻要比唐妙活得更为真实而坚强。


看这本小说的那两个星期我的心几乎脆弱到成透明的了。每一个毛孔都在感觉到光、影子、气味、颜色、和味道。是孤独感把你的神经放大,你纵容着这种放大,一直到崩溃为止。


在想象、历史和现实间穿越,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好久没有读到这样好看的小说了。赞一个。


一口气读完了,却是喜欢不起来了,作者的消散之地玄机勘破,却让我惊觉自己竟是无地自容之人,除却也魂消魄散,还能如何。不好。


看完《消散之地》,忽然领悟到,生活的本态不过是渗透在日常的细枝末节,内心的过于强大,最后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强迫重症的患者,偏执而无可救药。


不知为何,看完消散之地,让我不禁想起那句经典: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年代。重要的不是消散之地里虚构的那些角色,重要的是现实中阅读消散之地的这些人。


消散之地里,所谓的还有精华在的人,难不成就是现实中的精英吗?


在看《消散之地》的过程中,几次停下来,不是因为读不进或者不好看,而是对于好东西我总有这样的习惯,因为看完之后,我不知何时还能重新拥有那样的感觉,总期望能将美好的东西霸占了,延长一些。


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爱上他了。我就是这样爱上了唐妙。


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作者所构造和建筑的世界,那是一种非常笃定和安静的优雅。它长久存在,以至于可以和现实隔离。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回来,回来却仿佛在异乡,心依然搁置在那个世界里,漂流不知所踪。看完消散以后,竟然也是这样的感觉。


如果你现在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孤独,忐忑.......推荐看《消散之地》,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能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且也很轻松幽默,又给我很大的欢乐。极力推荐。。。。


现实中,校园诗人中年时都会以公知自居,《消散之地》里好像也不例外。一群诗人混社会,混得今夕不知是何夕。


《消散之地》也许让我们的视线从现代生活的幻象中,偏移出来,给我们一个思考的停顿。


我阅读这本书的速度几乎被放缓到了夸张的程度上,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用这么慢看一本小说是什么时间了。里面的文字娓娓道来,平时亲切,又启人深思,我非常庆幸自己过了这么久又读到了一本从内心打动我的书。


以文学的名义,行作者的意淫。这种东西不能称为小说,更象一个通俗故事。


以前读书也只是摘取句子,但这本书不同,我需要用铅笔把很多很多的整段画下来,一个句号已经打不住铅笔的轨迹了。读着读着你会惊讶于作者已经把人性看透了。我们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你愿意不顾众人之眼,世俗之言,放弃一切虚假的伪装,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吗?这要多大的勇气和意志以及残忍的决心呢。


这部以当下年轻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怎么就七拐八拐地和“洋务运动”挂上了呢?


故事的开篇太欢快了,充满了戏谑的玩笑,令人愉快,看似毫无责任感,让人在被卸掉防备之心的情况下,进入了小说的情境中。


唐喻和唐妙将成为中国文学值得铭记的经典人物。


好一个消散之地,连鬼都不愿意呆的地儿。


那一句 “为了最后的胜利,牺牲多少人都是值得的。”竟令我毛骨悚然,脊背发凉。这本小说,如我等懵懂之人,原是读不得的——现实如此。


叙事方式,明喻,暗语,对人心态的描写,对社会现象的讽刺,都是出自一个天才的脑袋的。我完全着迷。 站在阴影下,把昏昏暗暗的一面描述得如此唯美,是让人看着陶醉的。


推荐给仍读小说的人


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格和结构,这部小说让人耳目一新。


小说的当代部分中,公输电身上的历史阴影最少,所以形象相对阳光。写得最好的应该是“我”这个人物,一种多余人状态,比较能代表中国这一拨四十岁上下小资分子的心态和状态。


小说布局盘根错节,叙事角度百转千回,实在让人迷醉。


唐喻和唐妙看似知己和同伴,其实又是对手,他们共同构成了一部史诗的基础。


书到了,还没有看。只是先观赏了一下封面。
初看觉得封面很荒凉,好像什么都没有,但随后就意识到,也许这正是这本书要给我们的感觉。
消散之地,不看内容也可以隐约猜想到着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封面更是把这种感觉加深了。
如果我没料错,应当是一本不错的好书。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曾几何时,常常有种朦胧而莫名的情感攫取着你的内心,想要摆脱而不得,然而苦于没有清楚表达的能力或缺少表达的手段,那种情感积聚于心却无法宣泄,甚至自己都不能把它认识清楚,更遑论表达了。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消散之地》这样的书,我们好像豁然开朗了。


整个故事从大清讲到现在,颇有趣味。其中大清的唐喻和唐妙,分现理性与感性,道路天壤之差,终于成仁成义,殊途同归。


我们爱上一个人,喜欢一本书,钟情一首歌曲,流连一座城市,都是因为当中有我们自己的故事,投入了感情,所以感动。


诗一般的旋律促使我一个晚上酣畅淋漓地一气读完,小说结构张弛有度,我屏气细听,被牵引着一起驰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