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钟鼓楼

刘心武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刘心武  

页数:

376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 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 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 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 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 ,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 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 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 。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 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 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作家出版社

内容概要

  《钟鼓楼(茅奖书系)》描绘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市民的生活。小说以薛家的婚礼为主要线索,讲述了北京一座九户人家的四合院居民,在十二个小时里发生的故事。小说对许多人和事作了纵向的历史回顾,反映了近四十个人物的经历、命运、心态和他们在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各自困惑,从而勾勒出一幅纵横交错的北京市民社会生活生态景观图。纷繁的人物与情节,丰富的人文地理、市井民俗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 四川成都人。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若干作品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在境外发表、出版。

书籍目录

并非开头(从100年前,到1982年12月12日)0.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不过读读也无妨。第一章 卯(晨5时-7时)1.钟鼓楼下,有一家人要办喜事。最操心的是谁?2.地安门大街上,来了一位给婚事帮厨的人。他为什么不要茶壶?3.一位正在苦恼的京剧女演员。人家却请她去迎亲。4.一位局长住在北房。他家没有自用厕所。5.一个女大学生的单相思。那小伙子确实可爱。第二章 辰(上午7时-9时)6.一位令人厌烦的热心人。7.婆媳之间的矛盾,难道真是永恒的吗?帮厨的倒勾起了一桩心事。8.不但当了喇嘛可以结婚,结了婚的人也可以去当喇嘛。9.京剧女演员只好从迎亲行列中退出。10.一位修鞋师傅。他希望有个什么样的儿媳妇?第三章 巳(上午9时-11时)11.新郎并不一定感到幸福。12.一位农村姑娘带着厚礼走来。13.婚宴上来了一位不寻常的食客。你知道当年北京的“丐帮”吗?14.新娘子终于被迎到了新房中。有的售货员为什么故意冷落顾客?第四章 午(中午11时-1时)15.北京人这样结婚。16.一位不爱搭理人的技术情报站站长。17.局长接待了不速之客,并接到一封告发信。18.农村姑娘和城里姑娘为什么谈不拢?第五章 未(下午1时-3时)19.本书的一个大主角--四合院。20.一位女士的罗曼史。她为什么向一位邮迷要走了一枚“小型张”?21.不需要排演《铸钟记》,而需要立即干点别的……22.一位编辑遇上了一个文学青年。25.一个小流氓朝钟鼓楼下走来。凶多吉少。24.婚宴上也会有惊险场面。信不信由你。25.行政处处长对别人的告发哑然失笑。第六章 申(下午5时-5时)26.钟鼓楼下的“老人俱乐部”。27.“哪里哪里”。江青也是本书中的一个角色。28.新郎的哥哥终于露面。关于“装车”和“卸车”。院内的“水管风波”。29.老编辑被一位“文坛新人”气得发抖。50.以往一帆风顺的人也终于遇上了顶头风。不是结尾申酉之交(下午5时整)0.怎样认识时间?它是一个圆圈?一支飞箭?一条奔向大海的河流?一只骰子?一架不断加速的宇宙飞船?它真的可以卷折、弯曲?……时间流逝着,而钟鼓楼将永存。

章节摘录

  天上密布的紫云裂开一道缝隙,二束蛋青色的月光泻向地面。 贝子府渐渐现出了它的轮廓。北城的所所房屋渐渐显出了它们的轮廓。 高耸在北城正北端的钟楼和鼓楼,也渐渐显出了它们那雄伟的轮廓。 鼓楼——又称谯楼——上,传来交更的阵阵鼓声,打破了这夜空的寂寥 。一群流萤从鼓楼的墙体下飞过。 这似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同它的前一夜一样,并且同它的后一夜 也将大同小异。 天光渐渐放亮。 随着天色由晶黄转为银蓝,沉睡了一夜的城市苏醒过来。鼓楼前的大街 上店铺林立,各种招幌以独特的样式和泼辣的色彩,在微风中摆动着;骡拉 的轿车交错而过,包着铁皮的车轱辘在石板地上轧出刺耳的声响;卖茶汤、 豆腐脑、烤白薯的挑贩早已出动自不必说,就是修理匠们,也开始沿着街巷 吆喝:“箍桶来!”“收拾锡拉家伙!”……卖花的妇女走人胡同,娇声娇 气地叫卖:“芍药花——拣样挑!”故意在鼻子上涂上白粉的“小什不闲” 乞丐,打着小钹,伶牙俐齿地挨门乞讨……而最古怪的是卖鼠夹鼠药的小贩 ,一般是两人前后同行,手里举着一面方形白纸旗,上头画着老鼠窃食图, 前头一位用沙哑的声音吆喝:“耗子夹子——夹耗子!”后头一位用粗嗄的 声音相呼应:“耗子药!花钱不多,一治一窝!”…… 钟鼓楼西南不远,是有名的什刹海。所谓“海”,其实就是浅水湖,一 半种着荷花,一半辟为稻田。据说因为沿“海”有许多寺庙庵堂,所以得“ 什刹海”之名。“什刹海”又分前海和后海,二“海”之间,有一石砌小桥 ,因形得名,人称银锭桥。银锭桥畔,有一小户人家,专卖豆汁。 豆汁并非豆浆。将绿豆用水浸发后,磨成原汁,使之发酵,分解出可供 制作粉丝的淀粉后,再滤出“黑粉子”和“麻豆腐”,最后所剩的一种味道 酸涩的浊液,便是豆汁——未学会饮用者,特别是南方迁入北京的居民,往 往仅啜一口便不禁作呕,然而老北京们却视它为最价廉物美的热饮,许多人 简直是嗜之入迷。百年后的今天,北京仍有不少人酷爱此物,甚至有那漂洋 过海侨居国外多年的北京人,虽然早已遍尝世上各种美味佳肴,但一旦回到 北京,提出的首批愿望之一,便是:“真想马上喝到一碗热豆汁!” 话说当年银锭桥畔那家小铺,所卖豆汁极有口碑。经营者为一对年过半 百的老实夫妇,他们的豆汁发得好、漂得净、质量醇正,而且经营有方,为 顾客们想得极为周到。有那家道已然没落的旗人老太太,为了节省几个铜板 ,到了店铺并不买那热好的熟豆汁,而是买下生豆汁,用陶钵装回家再热熟 了吃。店主夫妇对她们也一视同仁,笑脸相迎,毫不怠慢。北京人喝热豆汁 时,讲究吃这么几种东西:咸菜、焦圈、烧饼。这家店铺的咸菜颜色正、模 样俊、味道香,咸菜丝有辣的、不辣的、宽条的、窄条的几种,而且还供应 用苤蓝切成的骰子块,浇上辣椒油,夏天更用冰镇,随要随取,真是粗菜细 做了。那焦圈炸得不温不火,金红脆薄,夹在层次分明、芝麻粒盖面的芝麻 酱烧饼中,就着喝那热豆汁,对嗜好者来说,真有销魂夺魄之感。 但就是这对卖豆汁的夫妇,前几日却惨遭不幸。 他们有一独生女儿,年方二八。父母钟爱此女,既不让她“当垆”,更 不令她制作,宠为掌上明珠,满足她的一切要求。,这女儿长得十分美丽— —自然是按当时的审美标准衡量。她有着一张鹅蛋脸,双眼细而长,鼻梁平 塌而鼻头圆白,一张地道的樱桃小口,上唇的轮廓线呈明显的M形,下巴偏 右侧有一颗不大不小的黑痣。 时值丁香盛开的初夏,母亲带着女儿,从丰台姥姥家归来,临近什刹海 时,已是夕阳落山之际。满湖新张开的绿荷,在晚风中瑟瑟抖动,岸柳如丝 ,拂在姑娘的身上,同她腰系的汗巾,以及汗巾上的槟榔香袋相纠缠,姑娘 不由得站在湖边,娇喘微微,同母亲暂歇一时,好在再拐两个弯儿,便到银 锭桥了。 不料事情坏就坏在她们娘儿俩那一歇。 她们所歇的地方,南边是一片栽满绿荷的湖水,北边隔着一条车道,是 一家有名的饭馆——会贤楼。那饭馆是两层楼的格局,楼檐下挂着一溜黑地 金字的长牌子,牌子下垂着红布条儿,大有古人所谓“青旗在望”的意思。 楼上楼下都是十二开间,全部是磨砖对缝的墙体,楼上还有宽大的绿油栏杆 画廊,雅座中的贵客,可以凭栏眺望,对景品酌。 偏偏那天有一佻达男子在二楼上凭栏狂饮。他透过绿柳垂丝,一眼望到 了那位卖豆汁夫妇的女儿。 那佻达男子,便是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个贝子府的主人,即贝子本人。此 人好穿青洋绉衣服,随身总带着一把铁股大折扇,打开来扇面超过半圆,上 面画着一只狂浪的黑蝴蝶,凌驾在一片血珠般的花丛上。他两手十指上起码 戴着五枚戒指,其中两只是有倒须钩的铁戒指——由此可知其人秉性如何。 当那卖豆汁夫妇的女儿在湖边心情怡悦地歇息时,她万没想到大祸即将 临头。当天她穿着一件藕丝单衫,立在晚风中,衬着碧波绿荷,恰似一朵素 雅的出水芙蓉。偏她频频伸出纤指,理着被晚风吹乱的鬓发,更显得袅娜多 姿,楚楚动人。那贝子从楼上望去,顿时酥掉了半边身子…… 当那姑娘同母亲回到家中,夫妻父女还来不及叙谈时,贝子已在一群侍 从簇拥下,闯入了他们家中。贝子自恃亮出自己的身份后,别说提出要纳那 姑娘为妾,就是强要她进府当个“通房”大丫头,卖豆汁的夫妇怕也不得不 屈从。 谁知当姑娘和母亲惊恐万分地回避后,那父亲却丝毫不为所动,只是严 正地说:“我们高攀不上。我们夫妇二人,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我们只要能 招进个白衣女婿,把这豆汁铺维持下去,就心满意足了。”P2-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钟鼓楼 PDF格式下载



钟鼓楼(茅奖书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