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十一岁到德国

夏芊若 夏芊若 作家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夏芊若 作家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

夏芊若  

Tag标签:

无  

前言

引言我十一岁时随着父母去了德国生活,在德国的教育体系内走完了从中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对比自己在中国接受的五年小学教育,以及亲戚朋友在中国接受的中学和大学教育,我感到中国和德国在教育宗旨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完成了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学业之后,我想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那就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读者讲述一下,在德国,老师怎样上课,学生怎样学习,中学生怎么进入大学,学生和老师如何相处,学生犯了错,老师如何对待,学生遇到了困难怎样得到集体的帮助,德国的大学生怎么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如何经历社会实践等等。德国的教育注重三点: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提升他们对于人生的希望、自信心和沟通的意愿,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尝试、努力与取得成就的快乐,促使他们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二是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存活能力,传授给学生在社会上生活以及了解世界所需的知识,训练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多变和复杂的事情时所需的能力、态度和行为;三是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把他们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他人、集体、社会和社会的和谐,使他们能够自发地担负责任和义务,维护权利和自由,重视规则和道德。这样的教育最终收获的是社会上的人有爱心和诚信,对待他人能够尊重和宽容,处理事情时能够有理性和负责任,整个社会的秩序因此得到维护,社会上的矛盾少了,国家也就安宁了。当然,德国曾经有一段黑暗的历史,在纳粹时期的教育中,上述这些教育宗旨遭到了极度的破坏,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作为一个在中国和德国都有成长经历的女孩,我特别想把自己在中西文化中经历的一些生活细节和趣事,跨越两国文化时遇到的困惑和艰辛,以及在生活道路上遇到的一些幸运与挫折与你们分享。回想自己走过的生活和求学道路,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个熟悉的德国人的身影,我感谢他们出现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是他们拓宽了我的世界观,使我的人生阅历变得丰富多彩。我希望通过此作品,读者能在对那些发生在中西文化间的故事感到新鲜和乐趣的同时,充分了解德国的教育,并激发大家去思考中国的教育与德国的教育之间的差异。

内容概要

《十一岁到德国》内容简介:一个中国女孩芊芊十一岁时随着父母去了德国生活,在德国的教育体系内走完了从中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在中国和德国都有成长经历的女孩,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在德国,老师怎样上课,学生怎样学习,学生和老师如何相处,学生犯了错老师如何对待,学生遇到了困难怎样得到集体的帮助,中学生怎样进入大学,大学生怎么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如何经历社会实践等等。

作者简介

夏芊若,生于杭州,十一岁随父母去德国生活,高中时期回到中国,就读于北京德国学校。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硕士学位。

书籍目录

引言1 第一卷去德国 第一章 1多年之后爸爸说:“那时怎么了?向自己的学生借钱,如何张得开口!” 2德国签证官被我发音极不标准的英语逗乐了 第二章 1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我到德国了!” 2“你要是喜欢,天天都可以来喂天鹅!” 3我很明显地感觉到,罗登太太一直站在二楼房间的窗口看着我 第三章 1就这么一拉,我从此便被拉入到德国的教育中 2在中国的小学,这样是不允许的 3我竟然连考过试了都不知道 4我庆幸学生的分数在德国是不公开的 5鲁道尔夫太太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另外一种老师的形象 第四章 1真没想到,在德国的班级里,一个老师包揽了所有的课 2爸爸看到少女杂志的一个栏目叫“我的第一次(性生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3“爸爸,我不会也被遣送走吧?” 4德国的中学主要分三类:职业预校、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 第五章 1我的天啊,原来新学的德语词汇是什么“反对党”、“联盟” 2上课的时候,桑特曼老师几乎是手舞足蹈 3“给一个年轻人上课不是填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 4“中国的皇帝是很有智慧的,解决问题不像我们欧洲人那样野蛮!” 第六章 1小朋友看见爸爸闯红灯,立刻大叫了起来 2有规则和道德的地方,人的心里才能感到安全、平静。 3“人要有勇气支配自己的大脑。” 4发言不仅仅是人的权力,而且是人应有的义务 5让孩子从小建立自我,学习尊重他人、接受民主的决定,遇到任何矛盾时不以暴力的方式解决 第七章 1地理课放映一部介绍中国的片子,我才看了开头的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2做完报告后,一个喜欢动脑筋的同学,一下子把我给问住了 3让我最感到惊奇的是,大熊猫“宝宝”听得懂德语 4我是不会让芊芊的妈妈把应试教育方式搬到德国来的! 第二卷回国求学 第一章 1邻居提出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既意外又兴奋的解决办法:北京有一所德国人办的学校 2“欢迎来到北京,欢迎你成为德国学校新的成员。” 3八十年代给北京德国学校的学生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路边、房顶和阳台上都铺天盖地地晾晒着大白菜 4初到北京,让我感到最难以适应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1我已经是第四次面对新班级了 2老师索性把课本一丢,一屁股坐在了讲台上,讲开了北京的见闻 3当一位德国母亲从老中医那里听到自己怀有两个月的身孕时,立时瞪大了蓝眼睛 第三章 1刚上德国学校不久,我就成了全校的闻名人物 2德国文化中为了追求民主和团结集体的力量,经常运用的方法就是收集签名 3“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直传达给学生们,在很多情况下,出于人道主义的刚直不阿绝对是有必要的。” 第四章 1当全班在谈论怎么帮我凑钱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不好意思 2学生们通过筹款的方式解决举办活动的经费 第五章 1小摊贩嚷嚷道:“这个老外真抠门!” 2我的故乡在建国门外 第六章 1我身上究竟被贴上了什么标签 2我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女孩也学习过起了“夜生活” 3在这样一个外国人圈子里,我渐渐感到自己与之格格不入 4看到她手臂上的针眼,我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那是注射毒品后留下的 第七章 1我要重新回到德国去 2我被拒签 3我撒了个弥天大谎 4校长太太说:“当着许多人编一个那么大的谎话也是需要勇气的” 第八章 1对于我长期请假,校方看作是我自动退学 2校长真心希望我不只是人回来了,而且心也回来了 3高中毕业考试时草稿也是要上交的,老师需要准确把握住考卷背后那一个个独立的思想 4“我要特别祝贺你,因为你是这所在中国开办的德国学校毕业的第一位中国姑娘。” 第三卷德国的大学生活 第一章 1海德堡是座大学城 2海德堡大学没有围墙,所有设施几乎都对公众开放 3海德堡大学的宗旨在二战后被定为“服务于真理、公正和人道的活跃精神” 第二章 1阶梯教室的后排竟然坐着一个乞丐模样的人 2亲爱的韦伯爷爷,求您指点迷津 3“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 第三章 1首先让大家了解,中国人为何称自己为“中国” 2教授安慰道:“失恋是让人很伤心,不过中国有一句名言,叫‘化悲痛为力量’!这样报告一定会准备得更好!” 第四章 1“你知道汉语中,像什么社会、文学、科学、国家、艺术、历史等这些词是哪儿来的吗?” 2中国的某些专家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3隐瞒事实,以及创造假事实,长期来说对社会是非常有害的 第五章 1我向驻中国的德国记者站发出了申请信 2采访穿着花花绿绿睡衣上街的上海人 3采访孙道临 第六章 1学生要给考官教授提供一张书单 2瓦格纳教授说:“看看我上次去中国时带回了什么!” 3我的两位指导教授 第七章 1我为去北京参加或观看残奥会的人做报告 2他想坐着轮椅在故宫的宫殿屋顶拍照片 3我得到了一张残奥会开幕式的贵宾票 4残奥会的贵宾席却没有残疾人的专用通道 5听到德国的残疾人在生活上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瞪大了眼睛 尾声学生与教授的对话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德国过了几天童话般无忧无虑的生活以后,妈妈的一句话把我带回到了现实生活中:“爸妈给你联系了一所德国的学校,现在学校放圣诞节假,等假期一过妈妈就带你去报到。”我听了之后,心里万分紧张,都不敢去想到时候会发生些什么,不过总觉得离那一天还很遥远,结果一转眼就到了去学校的日子。出门前,爸爸看到我脸上不自在的表情,安慰道: “今天就是去报个到,很快就会回来。也许老师看你一句德语不懂,会让你先在家自学一段时间。” 听了爸爸的话,悬着的心稍稍轻松了一些,心里自我安慰道:“是啊,我反正不懂德语,肯定让我先回家自学,我一定努力学。等会说几句德语了再去上学不是更好吗?!” 这是一所德国的中学,因为德国的小学是四年制,所以在中国应该上小学六年级的我到了德国就变成了中学生。 一路上我想象着学校的情景,眼前浮现的自然还是中国小学的环境:气派的教学大楼、大操场、带花坛和喷水池的校园。可惜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失所望,我的学校只是一栋普通的五层楼房,几乎没有校园,楼前的一块空地就算是校门口了吧。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发达的德国,学校的外表竟然是这么的简陋。 此时应该已经开始上课了,校门口空无一人,在寒冷的冬天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的心感到有些冰冷。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学生从远处飞奔而来,显然是迟到了。她很快便到了我们的跟前。这个女孩披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身材偏瘦,穿着黑色的羽绒服,围着雪白的毛围巾,一条深蓝色紧身牛仔裤让她的腿显得格外细长,脚上一双半高帮厚跟的黑皮靴。德国女孩看上去年龄要比我大一些,她拉开了教学大楼那扇笨重的大木门走了进去,刚要关门,看见妈妈和我跟在她的身后,便帮我们扶着敞开的大门,妈妈说了句:“Danke!”这个词我知道,是德语“谢谢”的意思,女孩冲我们嫣然一笑,我也向她回笑了一下,感觉自己的脸有些僵硬。她很热情,看上去丝毫没有因为我们是亚洲长相而感到奇怪。记得在杭州时,难得在街上看到外国人。一旦见到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要盯着看半天。女孩的随和多少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心里默默期盼她就是我的同学。刚走进楼里,就感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暖洋洋的,让人忘却了外边的寒冷,我的心也开始热乎起来。楼里所有的地面上都盖着一层墨绿色的地毯。那个金发女孩站在楼梯口脱下外套,把书包放在地上,脱下的羽绒服也丢在地上,里面只穿了件白色的T恤杉。妈妈利用这个机会向她询问秘书办公室在哪儿,她边说边指向前方,接着拎起了所有的东西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上了楼梯。 来到了秘书处,一位打扮得体的阿姨迎了上来。妈妈和她说了几句,这个阿姨笑着看看我,拿了张表格要妈妈填,然后自己走了出去。我赶紧利用这个机会提醒妈妈: “妈妈,我们今天先回去,我学一段时间德语再来,我保证好好学!” 没多久德国秘书带回来了另一位德国女士。她们俩和妈妈嘀咕了几句,妈妈解释给我听:来的人是我的班主任,叫鲁道尔夫,她是来带我去上课的。听到要带我去上课,我的心突然再次掉入了冰窟窿里,感到自己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无异于走上“刑场”。此刻,我绞尽脑汁地想着一切能够让自己逃离学校的办法,我觉得决定权在妈妈,一定要说服妈妈。于是我再次央求道: “妈妈,你快跟老师说,我回去学好了德语再来,下个学期就来!” 班主任老师一头金色的披肩发,套着墨绿色的西装外套,穿着牛仔裤和休闲鞋。她伸出手和我们握手,手腕上戴了个金色的手镯。这位德国老师一直笑着,笑容十分灿烂,露出两个很深的酒窝,从碧蓝的眼睛中投来的目光非常和善。 第一次见到这位外国老师,我感到既陌生又亲切。陌生是因为她有金色的头发、高鼻梁和蓝眼睛,但是她的笑容还是让我感到很亲切。


编辑推荐

《十一岁到德国》是一本朴实而精彩的书籍,描画了德国的风土人情。一本真实的留学指导手册,帮助每一个想要出国留学的孩子。一本直面教育的书:“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十一岁到德国 PDF格式下载



感觉还不错很真实亲切


作者写了德国的生活 不过是很多年前的德国了现在肯定有些变化 不过还是非常好的


个人经历的全景纪录,值得一读


这本书也非常好 值得好好看


强烈推荐给移民德国或留学德国的人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也道出了亚洲人在德国的心声


对在德国的生活给予全方位展示,很好。


作者以亲身经历,详细叙述了德式教育。跟中式教育完全不同,德式培养的是每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存在的意义,发挥个人能力。没有贫富攀比,没有你死我活地竞争。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不可能照搬,但德国教育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出发点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很贴近生活的一本书,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