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全书
2012-6
作家出版社
余秋雨
389
无
我辞去院长职务之后,便披了一件深褐色的薄棉袄,独自消失在荒野大漠问整整十年,去寻找中华文化的关键性遗址。 当时交通还极其不便,这条路走得非常辛苦。总是一个人背着背包步行,好不容易见到一个乡民就上前问路,却怎么也问不清楚。那年月,中国各地民众刚刚开始要去摆脱数百年贫困,谁也没有心思去想,在数百年贫困背后是否还蕴藏着数千年魂魄。 终于,我走下来了,还写成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与广大读者一起,梳理了中华文化的经络。 接下来的问题无法回避:这样一种悠久的文化,与人类的其他文化相比处于什么地位?长处在哪里?短处又在哪里? 在寻访中华文化遗址的十年间,我也曾反复想过这些问题,还读过不少对比性的文献。但是,我只相信实地考察,只相信文化现场,只相信废墟遗迹,只相信亲自到达。我已经染上了卢梭同样的毛病:“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就无法思考。”我知道这种“只能”太狭隘了,但已经无法摆脱。对于一切未经实地考察所得出的文化结论,本不应该全然排斥,但我却很难信任。 因此,我把自己推进到了一个尴尬境地:要么今后只敢小声讲述中国文化,要么为了能够大声,不顾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废墟。 我知道,后一种可能等于零。即便是人类历史上那几个著名的历险家,每次行走都有具体的专业目的,考察的范围也没有那么完整。怎么能够设想,先由一个中国学者把古文化的荒路全部走遍? 但是,恰恰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出现了可能。就在二十世纪临近结束的时候,天意垂顾中国,香港凤凰卫视突然立下宏愿,要在全球观众面前行走数万公里,考察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聘请我担任嘉宾主持。聘请我的理由,就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文化,呈现出了自身的伸展逻辑。 这个行程,需要穿越很多恐怖主义蔓延的地区,例如北非、中东、南亚,而且还必须贴地穿越。对此,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一个集团能作出安全的保证,包括美国和欧洲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内。所以,多少年了,找不到有哪个国家派出过什么采访组做过类似的事,更不必说采访组里还躲着一个年纪不轻的学者。 感谢凤凰卫视为中国人抢得了独占鳌头的勇敢。但是,对于一路上会遇到什么,他们也没有把握。王纪言台长压根儿不相信我能够走完全程,不断地设想着我在沙漠边的哪个国家病倒了,送进当地医院,立即抢救,再通知我妻子赶去探视等等各种预案。他们还一再询问,对于这样一次凶吉未h的行程,需要向我支付多少报酬。我说,这本是我梦想中的考察计划,应该由我来支付才对。 我把打算参加这次数万公里历险的决定,通知了妻子。我和妻子,心心相印,对任何重大问题都不必讨论,只须通知。但这次她破例说,让她仔细想一想。妻子熟知国际政治和世界地图,这一点与其他表演艺术家很不一样。那一夜,她满脑子都是战壕、铁丝网、地雷、炸弹。终于,她同意了,但希望在那些最危险地段,由她陪着我。 临出发前,我和妻子一起,去与爸爸、妈妈告别,却又不能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不是怕他们阻止,而是怕他们担心。尤其是爸爸,如果知道我的去向,今后的时日,就会每天深埋在国际新闻的字里行间,出不来了。 就在那天晚上,我年迈的妈妈像是接受了上天的暗示,神色诡秘地朝我妻子招招手,说要送给她一个特殊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我刚出生时穿的第一双鞋。妻子一下子跳了起来,两手捧起那双软软的小鞋子,低头问她:“妈妈,你当时有没有想过,那双肉团团的小脚,将会走遍全中国,走遍全世界?” 整个行程,是一个伟大的课程。 面对稀世的伟大,我只能竭力使自己平静,慢慢品咂。但是,当伟大牵连出越来越多的凶险,平静也就渐渐被惊惧所替代。 吉普车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我是这伙人里年龄最大的兄长,大家要从我的眼神里读取信心。我朝大家微微一笑,轻轻点头,然后,继续走向前方。前方的信息越来越吃紧:这里,恐怖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几十名外国旅客;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绑架;再往前,三十几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我这个人,越到最艰难的时刻越会进发出最大的勇气,这大概是儿时在家乡虎狼山岭间独自夜行练下的“幼功”。此刻我面对着路边接连不断的颓壁残堡、幢幢黑影,对伙伴们说:“我们不装备武器,就像不戴头盔和手套,直接用自己的手,去抚摸一个个老人身上的累累伤痕。” 如此一路潜行,我来不及细看,更来不及细想,只能每天记一篇日记,通过卫星通讯发送到世界各地的华文报纸,让广大读者一起来体会。但在这样的险路之上,连记日记也非常困难。很多地方根本无法写作,我只能趴在车上写,蹲在路边写。渐渐也写了不少,我一张张地放在一个洗衣袋里,积成了厚厚一包。 在穿越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这一目前世界上最危险地段时,我把这包日记放在离身体最近的背包里,又不时地把背包拉到身前,用双手抱着。晚上做梦,一次次都是抱着这个背包奔逃的情景。而且,每次奔逃的结果都一样:雪花般的纸页在荒山间片片飘落,匪徒们纷纷去抢,抢到了拿起来一看,却完全不认识黑森森的中国字,于是又向我追来…… 四 这雪花般的纸页,终于变成了眼前的这本书。 从纽约发生“9·11事件”后的第二天开始,我不断收到海内外很多读者的来信、来电,肯定这本书较早地指出了目前世界上最恐怖地区的所在,并忧心忡忡地发出了警告。韩国和日本快速地翻译了这本显然太厚的书,并把这件事说成是“亚洲人自己的发现”。 不久,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文明大会邀请我向世界各国代表,讲述那再也难以重复的数万公里。但是,我在演讲的开头就声明,我自己最看重的,不是发现了那数万公里,而是从那数万公里重新发现了中国文化。 熟悉我文风的读者,也许会抱怨这本书的写法过于质朴,完全不讲究文采,那就请原谅了。执笔的当时完全没有可能进行润饰和修改,过后我又对这种特殊的“写作状态”分外珍惜,舍不得多加改动。我想,匆促本是为文之忌,但是,如果这种匆促出自于一种万里恐怖中的生命重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现在这个版本与原来的版本有较大不同的地方,是最后部分。那是我走完全程之后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博克拉一个叫“鱼尾山屋”的旅馆中,对一路感受的整理。当时在火炉旁、烛光下写了不少,而每天要在各报连载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次找出存稿,经过对比,对于已经发表的文字有所补充和替代。 我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思考,稍稍弥补了每天一边赶路一边写作的匆促。读者既然陪我走了惊心动魄的这一路,那么,最后也不妨在那个安静的地方一起坐下来,听我聊一会儿。世界屋脊下的炉火、烛光,实在太迷人了。
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其中两册是有关中国的,两册是有关世界的,两册是有关自己的。此次推出的是有关世界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经过余秋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几十篇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余秋雨编著的《千年一叹》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车轮紧贴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过去,完全不知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真实的故事。
自序/1 希腊/1 哀希腊/3 荷马的迈锡尼/7 闲散第一/13 永恒的坐标/16 神殿铭言/18 我一定复活/23 伏羲睡了/27 人类还非常无知/30 挂过黑帆的大海/33 埃及/39 巨大的问号/41 想念秦始皇/45 元气损耗/47 中国回送什么/53 一路枪口/58 碧血黄沙/61 他们老泪纵横/64 封存的法老人/67 枯萎属于正常/72 荒原沧海/75 西眺的终点/79 蚀骨的冷/82 海已枯而石未烂/85 以色列、巴勒斯坦/89 所罗门石柱/91 向谁争夺/97 年老的你/99 神的花园/102 每一步都面对孩子/109 写三遍和平/114 交缠的圣地/118 警惕玩弄历史的人/124 寻找底线/128 我们不哭/133 约旦/137 幽默的笑意/139 山洞盛宴/142 把伤痕当酒窝/146 文字外的文明/150 告别妻子/156 人生的最后智慧/162 伊拉克/167 我的大河/169 如何下脚/172 一屋悲怆/176 奇怪的巴比伦/180 你们的祖先/187 中国有茶吗/194 河畔烤鱼/198 忽闪的眼睛/201 过关/209 且听下回分解/215 伊朗/219 白胡子、黑胡子/221 翻开伊朗史/223 阔气的近邻/227 黑袍飘飘/231 再凿西域/236 荆天棘地/240 丝路旅栈/245 中国人为他打灯/248 一代霸主/254 西风夕阳/260 再闯险境/264 札黑丹话别/270 巴基斯坦/275 黑影幢幢/277 赤脚密如森林/283 美的无奈/287 面对犍陀罗/291 玄奘和法显/295 远行的人们/301 国门奇观/304 “佛祖笑了”/309 印度/313 杰出的建筑狂/315 忧心忡忡/319 甘地遗言/324 成人童话/327 洁净的起点/332 我拒绝说它美丽/337 菩提树和洞窟/340 告别阿育王/344 尼泊尔/347 车轮前的泥人/349 本来就是一伙/354 万仞银亮/358 整理一路感受/361 鱼尾山屋/363 “盛极必衰”吗?/365 难道是文明造的孽?/369 中国为何成了例外?/375 最后一个话题/381 今天我及时赶到/385
版权页: 插图: 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 无数苍老的巨石,全都从千年的颓弛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规规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们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抬头仰望无数石柱,终于明白,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早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斜坡,能坐三四万人,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实在忍不住,我在这条神圣的跑道上跑了整整一圈。许戈辉在一旁起哄:“秋雨老师跑得不对,古代奥运选手比赛时全都一丝不挂!” 我说:“这要怪你们,当年这里没有女观众。” 确实,当年有很长时间是不准女性进入赛场的,要看,只能在很远的地方。据说,进门左侧背后的大山坡上,可让已婚女子观看,未婚女子只能在进门正前方一公里处的山头上远眺。当年有一个母亲化装成男子进入赛场观看儿子比赛,得知儿子获得冠军后她一声惊呼露出女声,上前拥抱又露出女形。照理应该惩罚,但人们说,运动冠军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我们怎么能惩罚神的母亲?此端一开,渐渐女性可以入场观看比赛了。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人、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是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追慕盲目之勇,或沉迷萎衰之学,很少两相熔铸。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人类坐标。 相比之下,中华文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把太多的精力投注在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上,既缺少个体健全的标志,也缺少这方面的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千年一叹》这个行程,作者需要穿越很多恐怖主义蔓延的地区,例如北非、中东、南亚,而且还必须贴地穿越。对此,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一个集团能作出安全的保证,包括美国和欧洲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内。多少年,找不到有哪个国家派出过什么采访组做过类似的事,《千年一叹》记录作者走遍的每一个地方,《千年一叹》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讲述的。
无
三星是给书外在的,内容毫无疑问5星.就是书有磨旧的痕迹,边角也折了点.对一个 爱书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起初我只是遗憾并没介意,今天无意在中国图书网发现同这个版本的书便宜了10元,细看发现是特价书----7到9成新的.我看我这本书放到中国图书网去也就归在特价书行列了.希望卓越认真对待每一本书不要让老顾客寒心啊
本书夹杂大量图片,每张图片的背面都是白页,所以,这本书读的时候基本上每翻三四页就出现一张以上的空白页,致使内容严重缩水。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整体用塑料纸封住了,大概就是怕读者预览吧 ,相信任谁看到内容这么“水”的一本书,都不会愿意购买了。价钱又死贵!但这不重要,如果书本身所含内容真的是黄金的话,水一点也无所谓,可最让我失望的确实这本书的散文本身,空洞无物,就和流水账差不多,看不出比普通新闻报社杂志社的记者写的高明到哪里去,全都很肤浅!像以前《十万进士》 《风雨天一阁》 这样有深度的,甚至带点学术性的散文已经没有了。读来味同嚼蜡这套文化苦旅全书,建议只买 《寻觅中华》 《摩挲大地》 二本 ,或者直接买以前出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 另外两本不值得购买,如果买了,留给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看看吧
是新版的 只是没有塑封 封面有点磨损 看着有点旧 纸张和字体都还不错
有些旧,印刷和纸质还好,是描述欧洲还是中东的,忘了。本想买是描写国内的
我看过《千年一叹》,内容比较多,不知道这次的新版有什么变化。很想买,就是价格太高了。
书不错 纸张什么的都好 值得购买
值得一看 国学大师 很有启发
很喜欢余秋雨的文章。。。这种有感情有思想很有自己的见解
大师的作品内容是挺好的,但是这个版本没那么受欢迎。
多读书,了解异域风情,不错
收到的书有些破旧!感觉不是新书,或者是被弄脏的书。我需要这本书,卖家同意退书,但没有书可换,比较遗憾。最终选择不退。
书很好物流也很快以后还会再买的
很喜欢秋雨老师的文章,店家也很热情,物流也还好。只是最近一直出差在外,没来得及查收。抱歉!
送过来一本破书,非常的陈旧!!!
把西亚那几个历经战火的国家描述了一遍,我虽然没去过,但是它们都有好美的以前,通过看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有了一些了解。呼吁和平。
封皮被折了,而且有点破损,划痕,对爱书的人算是挺心疼的,书页质量不错
不错不错,,纸张很好,,很满意
其实书质量不错,但内容见仁见智,始终觉得没有文化苦旅好看。但是最为郁闷的还是其中有错印的地方,真的好像是吃到了一只苍蝇一样。。。
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喜欢
封面很脏,尽是灰!感觉像旧书!不爽!
好事,就是好事,好书,就是好书,
好书,值得收藏!12岁的侄子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