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那与那之间

李燕蓉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李燕蓉  

页数:

257  

字数:

189000  

前言

  序  用女性视角为都市平民造影  阎晶明  晋中文联的李燕蓉,在山西的中青年作家之中,作品不是很多,名声也不是很响。她的本职工作是《乡土文学》杂志的美术编辑,画画写生和包装刊物,才是她的正业所在。  但李燕蓉一直在默默地坚持着小说写作,写得较多的是短篇小说,而且数量不大,不丰不杀,每年也就三五篇的样子。看得出来,她不急不躁,不求闻达,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走着。在如今已几乎被名缰利锁绑定了的社会与文坛,像李燕蓉这样保持着一种安静又沉稳的姿态,委实是不易的,也是难能的。由此也可见出,写小说是她的真正个人喜好,与功名和功利无关。  李燕蓉的小说,我印象较深的,是她发表于2005年的两个短篇,一个是《对面镜子里的床》,一个是《那与那之间》,两篇小说的味道不太一样,但都写得别有韵致,读来让人眼睛一亮。《对面镜子里的床》,是写女主人公陈大夫与段敏、佩佩等同性交往的,作品的故事性很是淡薄,凭靠的主要是细密的感觉,在一种微妙感觉的细琐表达中,渐渐托出陈大夫从生活行状到精神状态的不断迷失。《那与那之间》有不无荒诞的故事,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机警又倜傥的语言表述。作品围绕着美术研究生李操因车祸失忆的遭际,用蒙太奇式的手法频频切换场景,把李操自己的神经质,李操的导师的好功名,以及李操同行的借题发挥,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最后,人们才发现,“那和那”,不只是指这件事与那件事,还分明隐喻着所作与所说,求是与求非,天才与神经,真实与荒诞等相对关系。那看起来似乎是两个极端,实际上却只有一步之遥。一个短篇融入了人生的诸多况味,足见李燕蓉潜藏的笔力之老辣,腕力之强劲。这篇小说首发于《山西文学》后,被《小说选刊》选载。我正好在编选《2005中国年度短篇小说选》,也选入了这篇作品。  这些年来,李燕蓉先后在《北京文学》、《十月》、《钟山》、《山花》、《青年文学》、《山西文学》等杂志,连续发表小说作品。其中,有两篇小说曾被《小说选刊》选载,一篇小说曾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这也表明,她是在不断地进步,其影响在逐渐扩大。  借着这次作序,我大致浏览了这部刚刚结就的小说集,对于李燕蓉的小说写作,算是有了一些整体性的观感。我以为,在当下文坛正在崛起的“七○后”作者群体中,李燕蓉虽然比较后起,但却很值得注意。她自2004年从事小说创作以来。扎扎实实地坚持文学写作,孜孜以求地专攻短篇小说,力求营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她不赶时髦,不事张扬,只是依循着自己的文学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默默前行。在八年来的写作跋涉中,她的进步显而易见,特点也初露端倪,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具体来看:  一,为都市平民百姓描形造影,由小人物的小坎坷、小情趣和小悲欢,写出最为普遍也最具常态的生活现实。她笔下的人物,或是教师,或是医生,或者小职员,或是私企主,都是当下社会层级中的人们习焉不察的芸芸众生。她把镜头对准这些最不起眼的普通人物与平民百姓,通过截取他们的某些生活片段,素描他们的某些精神活动,写他们的悲喜交加又得失兼备的生活向往、事业打拼与情感纠葛,把普通市民的日常化生活的真情实况原生态地呈现出来,或引起人们对于现实的反观,或引发人们对于自身的反思。作品在普通人生活故事波澜不惊又娓娓道来的细琐叙述之中,充满了对于生活现实的深层触摸,对于人性现状的深切关怀。  二,看人看事的女性感觉与视角。女性作者不一定就带有女性意识,这在写作中是常有的事情。但李燕蓉的女性感觉,不仅毫不掩饰,而且表现充分。她观照之细切,体察之细微,表述之细琐,心思之细密,都把女性化的特征与个人化的特点表露无遗。由于她把这种以精细见长的感觉贯彻始终,女性人物之心性在她的笔下丝毫无遁,男性人物之情性在她的笔下也原形毕露。生活事件无论大小,人物形象无论内外,她都是以如同透视仪一般的女性感觉与视角,看出人物形态背后的情态与心态,乃至难为人知的隐秘心理,揭示出人物精神世界或显或隐的种种波动。由于立足于这样一个女性视点,李燕蓉的小说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主要以内在的情态、心态为主,作品因而具有明显的内倾性特征。  三,在文笔与文风上,由于作者把女性视角与画家造诣很好地结合起来,融为一炉,在叙事文笔上既细切有致,又有声有色,并把素描、工笔、油画、剪影等美术技法运用于故事叙述与文字表达,使作品的表述在故事与情节之外,还具有一种画面感、色彩感,乃至立体感。同时,由于作者在总体上追求感觉表述、情绪捕捉与状态描摹,叙事语言与人物对话,都讲究会心会意,含而不露,反倒以不断留白的方式,给读者的阅读、品味与再想象,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读来意味悠长,耐人咀嚼。好的文学写作,诚如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所说的那样,应当力求“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李燕蓉的小说,无疑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去努力的。  因为李燕蓉笔下的小人物接近于赵树理作品里的“中间人物”,字里行间又带有出于理解与同情的人文关怀,她被山西评论界看作“后赵树理写作现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并认为“李燕蓉的作品是‘后赵树理写作’内涵的最好践行者之一,她的每一篇小说,都体现出了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都有着强烈的悲悯意识与人文关怀精神,都坚守民间立场,深入思考和真切表现普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见杨占平、傅书华、陈坪、陈克海 《“后赵树理写作”--以李燕蓉为例》,《山西文学》2009年第二期)。一个年轻作者的小说写作,能作为某种文学现象的代表引起注意和引发研讨,这无疑是值得关注,也值得探究的。  李燕蓉从事小说创作已近十年,这次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使她有机会走向更多的读者,为文坛内外所广泛了解,我为她高兴,更愿她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在小说创作的漫长道路上,坚持艺术跋涉,成就文学理想。

内容概要

  李燕蓉的小说内容大多为都市平民百姓描形造影,通过截取他们的某些生活片段,素描他们的某些精神活动,写他们的悲喜交加又得失兼备的生活向往、事业打拼与情感纠葛,把普通市民的日常化生活的真情实况原生态地呈现出来。她的小说具有毫不掩饰、表现充分的女性感觉与女性视角,刻画人物以精细见长。同时,又将这种女性视角与绘画造诣很好地结合起来,融为一炉,在叙事文笔上既细切有致,又有声有色,含而不露,意味悠长。

作者简介

  李燕蓉,女,1975年生,山西晋中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曾参加2007年全国青创会。2004年开始写小说,发表作品近八十多万字,作品散见于《十月》、《北京文学》、《青年文学》、《钟山》、《山花》、《山西文学》、《黄河》等杂志,并多次被《小说选刊》和《中篇小说选刊》选载。小说《那与那之间》获200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五,被收录在《2005年短篇小说新选(专家年选)》和《2005中国年度短篇小说选》,2010年《飘红》获第五届“赵树理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书籍目录

目录总序:袁鹰
序:用女性视角为都市平民造影 阎晶明
百分之三灰度
大声朗读
对面镜子里的床
干燥
旧事征兆
蔓延
开始熟睡
那与那之间
飘红
青黄
深白或浅色
绽放
总序

章节摘录

  2012年5月20日  百分之三灰度百分之三灰度  女人脸上挂着匪夷所思模糊不清的微笑。五官在强烈的阳光下变得像洗过多次的衬衣一样,很干净但无精打采。若退后几步,简直可以同背后的墙壁合而为一。看着眼前这个女人,说心里话,小奈很想记住她,力图把她的长相印入脑海。这样就有可能同她相会梦中,在梦中握手、交谈,或者干别的什么。但很难如愿。因为小奈很快发现这个女人的长相即使记住一次,很快也会忘掉。别说梦中,大白天在另外一条不相干的路上撞上怕也认不出来。这真是让人无比沮丧的一件事情。你努力地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良知的好青年,但客观上不允许,或者说条件不够成熟。  满大街飘着爆米花的奶油甜香,在强烈阳光的烘烤下,已经大有将人化入其中的趋势。小奈在大街上已经逛了将近两个小时了。靠逛街来打发这个周末剩余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愚蠢的想法。  放眼望去,满大街哪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形单影孤地逛街。男人逛街本身就够可笑了,何况胳膊上连一个女人都没有挎着。缺乏逛街的理由和借口。但一时间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去处。  小奈重重地“噗”了一口烟,自己和那个马温真是越来越像了。既没有像样的智慧,又没有机会在后天加以补充什么。与机遇更是从未谋面,或者说他们选的从来都是机遇根本不可能出入的场所和街道。小奈的双腿顺着思维拐过几条街、两个巷子,又经过好几个路口。  几乎是下意识的趋使就直接到马温的家门口。想走错反而变成一件很难的事。门铃响了七八声,没有任何的动静。在小奈打算放弃的时候,马温的脸在门缝里出现了。完全是一张颓废的中年男人的脸。  “磨磨蹭蹭七老八十一样,婚都离了,还吊个脸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瞧你都在干什么?”  马温一声不吭开了门直接又去了卧室。好像小奈根本是过路的一只猫、一个邮差、一个进来倒垃圾的人。丝毫没有要说什么的意象。屋里的味道完全是那种反复闷了好几天,重复热了多次的馒头和饼子的味道。虽然不至于让人呕吐,但也绝对让人产生不了丝毫愉悦的心情。既然不打算马上出去。小奈就必须尽快地适应,尽快地让自己融入其中。和这种气味打成一片。在主观上忘记它的存在,好让自己的心情不要随着这股气味低落下去。  “喂,你是离婚,又不是失恋,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有点夸张吧。”  “说你呢!半死不活的干吗呢!”  从马温家出来,小奈一头扎进了夜色中。几乎是以一种迫切的心情直接拐进了一个澡堂里。小奈站在淋浴下吁了一口气,冲吧,冲吧,冲了就舒服了,把一切都冲掉吧。  “唉?小奈,怎么是你啊,跑这儿洗澡?”  透过腾腾的雾气,一张蔫塌塌的身体呈现在小奈面前。细看才认出是办公室前楼的老杜。脱了眼镜的老杜被水一淋,完全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以往被修饰过的文质彬彬的形象顷刻毁于一旦。在这个地方居然可以碰到熟人。“无孔不入”这个成语的发明究竟是谁。唉!一个人一天只要开头有一件事略微感到有些不顺,整天就没有一件事会顺利。完全像一个推倒错了的方程式。写了一整页,每一个程序都是错误的。早晨那个女人的脸似有若无地在小奈眼前飘过。  再看看眼前的这副身体,小奈已经彻底被糟糕的心情打败了。瞎洗吧。“嗯,是,路过。”  “唉,小奈,最近是不是有希望提升啊?那个谁……”  小奈像被绑在一个发电机上一样,被迫跟着振动不已。到后来甚至已经完全听不清那个男人在说什么。嗡嗡的一片。小奈只是“嗯、啊”应付。许多时候都是这样,正确的选择往往未必导致正确的结果。原本打算冲个澡可以让心情好起来。但现在看来适得其反。不冲澡,无非是疲惫一些。现在完全是先被风刮后又淋了一场雨的感觉。泥泞无比。又暂时无法处理。  经过这场离婚之战马温明显地有些体力不支。脸上丝毫看不见离婚后的喜悦,更多的是茫然。  “这根本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儿,整件事全部是自己的决定,但现在看来完全像是被人操纵一样。一切并非我的主观意愿。”马温在吃中午饭的时候终于说话了,整个谈话过程断断续续,不时被嘴里的饭菜打断。饭菜虽不能说很丰盛,但也摆了四个碟子。在炒菜的整个过程中,马温也是一声不吭,很专心地切菜、炒菜。仿佛与菜在对话、谈心。到了吃饭的时候才像一块冻肉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解冻醒过来一样,小奈起身去马温的柜子里摸酒,马温看见后懒懒地甩了一句:“要喝你喝,我可不陪你喝。”  “你会说话啊?嗯?”  “坐吧,哪儿来那么多废话。我没事儿。我就是想不清楚,整件事是被谁操纵成今天这个局面的。”  “饭菜不错,马温,你的心情丝毫没有影响了饭菜的质量嘛!操纵?是不是她啊?”  马温半眯着眼睛摇了摇头随即又点了点头:“不完全是,顶多只有一点点的因素在里面。上个月我们在一起,很奇怪熟门熟路的却怎么也走不到顶点。不用再担惊受怕没有了后顾之忧,却怎么也无法干得痛快淋漓……”  他们的谈话地点,后来由饭桌转移到了客厅的沙发上,这中间小奈几乎只是在点头,马温此刻需要的是听众而不是参谋。其间小奈也走了一会儿神,但无伤大雅,马温完全不知情,并且马温谈话内容的连续性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你是说萝卜?没事儿吧你?”  “对,是萝卜,是拔出坑的萝卜。习惯了在坑里待着,尽管那个坑也不尽如人意,而现在没有坑儿可待,完全不习惯这种状态。”  “明白,栽那个坑里呗,反正都认识两年多了。”  “先入为主,你知道吗?两年算什么,五六年日日夜夜那么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别说是我。就是被猫守候的老鼠它也习惯了。习惯这个东西一旦形成……何况你想我和她待在一起,整个人就会被填得满满的吗?再越轨,难了吧,那完全是有了演习经验的,是一个被加固的铁丝网,我就等着改造吧……别这么看着我,这是事实。我们俩上在一起已经谈不到快乐可言了。”马温深吸了一口烟,确切地说,马温的五官长得不错,鼻子在逆光下很有一些吸引力。大概是光线渐暗的缘故,马温现在的脸看起来又恢复了一些往日的精明和帅气,变得年轻了许多。  “我现在才明白,有些事情的麻烦并不可能真正地解决,只是转移罢了。甚至是扩大。有一些痛苦,你认为解决掉了,事实上它又转身变成另一种痛苦与你死缠烂打无休无止。唉!忍是很重要的……”  “喂,马温,你这些怎么想的?打过腹稿吧。”  “是,像写小说一样在脑子里反复推敲、修改,提升高度。”  “就等着我来这儿发表一下?嗯?你一直在等我?”  “那倒不一定。想这些事儿完全不由你,我只是搬一块石头,暂时不知道该往哪儿放。别人来,只要不太讨厌,气氛融洽,都有可能说。你渴吗?自己倒啊。”  从马温家出来,小奈的脚步的确沉重了许多,宛如背负了什么东西一样。整个人很疲惫。在淋得湿透的老杜不断地说话的过程中,小奈又不可避免地把马温的话重温了一遍。甚至像整理材料一样画出了重点。  澡堂出来,夜已经很深了。当小奈终于进了自己的屋里,一屁股沉沉地陷进沙发,整个人才变得踏实起来。终于可以不再碰到任何人了。打开电脑,有那个女人的留言。  “我想这应该是一次路过吧,不知道,再一次转弯时能不能碰到你?”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那与那之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