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陌生一点好
2008-6-1
中国纺织出版社
罗经纬//陈玉勇
174
无
什么叫保持陌生感?形象地说就是在与人相处时,要藏一点、掖一点,给人以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感觉。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曾经遭遇过的那些词汇和它们所代表的现象:搬弄是非、家长里短、小道消息……哪一条不令你或者尬尴不已、或者咬牙切齿。尤其是当你满怀热情地与别人相处时,任何没有保持陌生感的做法,都有可能造成总也解释不清的误解,甚至会成为别有用心的人取笑你、欺负你的资本。
第一章 陌生一点的安全线隐私的把柄效应熟透就会烂人格围墙原理陌生魅力圈至清则无“料”刺猬定律第二章 陌生一点的不老情朋友陌生一点友谊深同事陌生一点关系好与领导相处也是陌生一点好情侣陌生一点情更长亲子之间陌生一点爱心多第三章 陌生一点的金点子有房就有门:自我空间个性光环效应找出自己独有的一个“最”精神追求的朦胧效应缺点的鞋柜原理给自己开间诊所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有底牌好心要拐弯别说你最想说的那句话看淡显出高品位新益求新第四章 陌生一点的黄金保障线黄金线试验法尊重的内涵
第一章 陌生一点的安全线 隐私的把柄效应 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不在乎自己隐私的人,即使是那些靠出卖尊严和人格谋生的人,也不会把自己的隐私暴露给他人。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暴露自己的隐私就像撕破自己的脸皮。脸皮上长几个色斑或生几个小痘痘,很多人就会不舒服,要漂白、要战痘,不好好包装是不敢出门的,因为没有自信。要是把脸皮撕破了,没有脸皮可能就不像个人了,你说要是真成了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谁还敢和你交往呢? 比如说,当下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隐私泄密事件。说的就是一个知名的香港男艺人,将自己和十几位知名女艺人床笫间男欢女爱的隐私照片发到了互联网上,这下香港像炸开了锅。这些知名艺人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可以说是彻底毁了,估计有人要就此退出娱乐圈了。现在就有报道说,当事人中的个别已婚女艺人,被丈夫知道后已分居了,家庭能否保全还很难说。其他大多数当事人不是跑到欧洲,就是跑到了美国,反正是搬家的搬家,旅游的旅游,虽美其名日度假和休息,实际上是在避难。反正欧美知道自己的人少,受不到什么伤害。可见暴露隐私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这些歌星、影星们也是,你快活就快活吧,干吗非要留下自己这些肉麻、风流的照片给别人,也不想想留下自己的隐私终究是祸患,一不留神就会成为别人的把柄。 个人隐私就像企业的商业机密,商业机密一般是要锁在银行保险柜里的,绝不能泄露。一旦机密泄露了这个企业就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而泄露商业机密和窃取别人的商业机密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如一家汽车装饰配件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某,由于经不住金钱、美女的诱惑,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公司的生产诀窍、经验等尚不为公众所知悉的具有实用性的技术,偷偷泄露给了同行另一家公司。另一家公司拿到了这宝贝“隐私”后,抢走了该公司大量的客户和订单。公司查出是杨某所为后,将其起诉到法院。经法院审理,认定杨某的行为构成对原公司商业秘密的侵害,构成犯罪,并遭到严厉的处罚。 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20世纪的企业家所犯的最多、最致命的错误就是腐败,而21世纪的企业家所犯的最多、最致命的错误大概就是泄密了。所以企业的商业机密,通常除了老板以外很少愿意让其他人知道。 曾有一家法国报纸打趣道,世界上有三个秘密是人们不知道的:英国女王的财富,巴西球星罗纳尔多的体重,可口可乐的秘方。据称,世界上知道可口可乐秘方的人寥寥无几,其中的三种关键配料由公司总部的三个高级职员分管,并且这三个人互不知道另外两种配料是什么。为了配方的安全性,即便是出席某些重大活动,三个人也不能同坐一架飞机出行,可见“隐私”的重要性,有时几乎和生命相当。真是“隐私”如命啊! 个人隐私也有些像军事秘密。毫无疑问,如果军事秘密被泄露了,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不仅仅是只关系到个别人的生命,而是关系到一个部队,一个集团军,甚至整个国家的命运。比如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了伊拉克军队的兵力配备、武器配置,结果伊军在整个战争进程中处处被动挨打,最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竟然以5000人左右的代价消灭了伊军几十万的军队,一个国家的命运就此改变。 又如我们的部队驻地,一般人是从来看不到白纸黑字的标牌的,最多只有个门牌号码:甲1号、乙5号什么的,而且大门周围一般是50米到100米范围内不准摆摊设点,戒备非常森严,为的就是不让你了解部队的“隐私”。 如果要得到其他国家的情报,就要派出间谍或成立反间谍组织,而间谍和反间谍的成本都是很大的。战争年代为了保密性,几乎所有重要的人物、资料、情报、编制都是用代码来表示的—— “黄河,黄河,我是长江……” “101,101,我是201……” 现代社会隐私的价值似乎越来越值钱了,保护个人隐私也要像保护商业机密或军事秘密那样,以最保密的形式放在最安全的地方,要让别人不知道,要和对方保持陌生感。如果一个人的隐私全让别人了解到或者被自己泄露了,就会授人以柄,就像“艳照门”的当事人一样,没脸见人。授人以柄就会产生隐私的把柄效应。为什么会产生把柄效应呢? 第一,了解。 了解到隐私后,就像了解到商业机密、军事情报一样,对方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了胜算的基本资源。 即使是监狱里的囚犯你也不能让他知道你的某些隐私,否则他也能控制你。 曾经有个犯人被单独监禁了,有关当局已经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他们不想让犯人自己伤害自己(他们要留着他,以后有用)。监狱里的伙食通常是些残羹剩饭,像猪食,没有什么油水,人一般待不了几天就会消瘦一大圈。没过几天,这个不幸的人就失去了20磅(1磅=0.4536千克)的体重,相当于少了近10千克肉。因为肚皮没有油水了,瘪下去了,裤子就挂不住了,只能用手提着裤子成天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有一天,他用手摸着自己无肉的肋骨幻想着美味的时候,突然嗅到了万宝路香烟的味道,那个香啊,馋得他直流口水。他很喜欢万宝路香烟,顺着香味他通过门上的一个很小的窗口,看到走廊里那个孤独的卫兵正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了出来。 这个囚犯也很想要一支香烟,于是他用手敲了敲门。卫兵不知何事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说道:“想干什么?”囚犯回答说:“对不起,长官!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卫兵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囚犯哪有什么抽烟的权利,说道:“什么?你还想抽烟,等着吧!”然后转身走开了。 这个囚犯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抽这支烟,为了检验他的判断,于是他又敲了敲门,这一次他的态度是威严的。那个卫兵叼着烟卷吐着烟雾,恼怒地扭过头,问道:“你又想干什么?”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否则,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绝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位听证委员证明你自已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万宝路!就一支烟,你值不值,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他得到了吗?当然得到了,卫兵不仅从小窗里塞给他一支烟,而且还替囚犯点上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囚犯了解了士兵的隐私——怕麻烦,因此这名囚犯获得了香烟。 第二,主动。 一旦掌握了别人的隐私,也就是弱点,自己就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来掌控对方,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据近日媒体报道,一个黑社会头目,因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逮捕。此后几年,他一直“老老实实”地待在监狱里。之所以“老实”是因为他知道公安局长会来救他,局长和他有几腿,抓着公安局长的隐私还怕你不来救我。但当法院宣布一审判处其死刑时,他的情绪立即失控了,随即“吐”出多年来为自己提供保护的某市公安局局长,局长的隐私被公之于众。 接着那个公安局长也进了监狱。刚开始这个局长也盼着“靠山”来救自己。但过了一段时间没见动静,尤其是当检察机关决定对其提起公诉时,他彻底绝望了,希望用揭发他人的立功表现来换得从轻处理。于是,他也毫不犹豫地“吐”出了“上线”——某省委副书记,说自己不仅给他送过一块名贵的劳力士手表,而且还送过10万美元和20万元人民币。于是书记的“隐私”也暴露了。书记神通再广大,也架不住隐私泄露的攻击,当然也进了监狱。 有人可能不解,想当初,不都是“铁哥们儿”吗?不都是“老部下”吗?不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吗?不都是“两肋插刀”、“烂在肚子里也不说”的哥们儿吗?怎么一有风吹草动,就把“大恩大德”和“哥们儿交情”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呢? 其实这就是隐私的把柄效应在起作用。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贪污数额巨大的贪官会被判重刑,要想减刑,办法之一就是揭发他人,戴罪立功。于是最后的把柄就成了贪官们挽救自己的机会——不管他是提拔过自己,还是帮助过自己,只要有把柄在我手里我就“咬”定你,只有这样自己才不至于那么被动。可见,要想不被人“咬”,就别让别人抓住把柄。 第三,最终形成控制。 一旦发生矛盾冲突,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比如,同事的假毕业证、业绩做假等隐私被你知道了,那么在工作中你会处处占尽先机,即使他对你有所不满也绝对不敢有半句怨言。只要你说出去,他的饭碗可能就不保。有一对非常要好的哥们儿,一次酒后,一哥们儿把自己私自将商业机密卖给公司竞争对手的事说漏了嘴。当公司要提拔他做部门经理的时候,他的哥们儿将这老兄的隐私报告了老板,于是这哥们儿被迫辞职。 授人以柄就是把刀柄交给对方,让刀尖对准了自己。这刀柄如果掌握在陌生人手里,可能不是被劫财就是被劫色。有这么一个隐私泄露事件:某电台女主播将自己的裸照存放在自己的电子邮箱内,结果被一个陌生的黑客轻易获取。为了获得钱财,此人以公布裸照进行敲诈。女主播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最终不得不支付近3万元用于“赎回”隐私不被公开。 以上把柄效应的机制我们用图表示: 处于博弈的状态,隐私会形成把柄效应。那么,好朋友之间没有博弈,也能形成把柄效应吗? 是的,同样会形成把柄效应。 有这么一个事例:浙江某高校一名学生离校失踪11天未归,而该同学老实巴交,既没有情债,又没有赌债,和同学们关系也不错,谁会要他的命呢?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警察也弄不明白,案件迟迟没有进展。后来该同学的尸体从学校旁的湖中打捞上岸,这时警方才发现了线索而后破案,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杀害这个学生的凶手竟然是他的同班同学,而杀人的理由更令人匪夷所思:该同学有一次和小姐在宿舍里亲热时被其撞上了,由于担心自己的性隐私被人传出去,因此痛下杀手。 所以,有时泄露隐私是非常危险的,就好像一把刀架在脖子上,你就成了对方的“人质”,对方随时可以要挟你,活在人的要挟和控制下当然非常难受,心里总像压着一块石头,不想被人控制就不要轻易授人于柄。 当然并非所有的隐私都会要人命,大部分隐私不会要人的命,但会授人于柄,让自己处于不利和被动的境地。我们把个人隐私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黑色隐私 如有犯罪前科、重大疾病等,这种隐私可能会对人的生存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一旦被泄露,人生就会发生改变。 比如,有犯罪前科显然是不能泄露的。古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天生会打洞。人们通常有一个习惯性思维,就是以做事来判断人,你做了什么事就是什么人,进而延伸为:你做过什么事就还会做什么事。比如,你做过坏事你就是坏人,可能还会做坏事,甚至还可能让人觉得你的上辈或下辈都可能有问题,所以一般子女犯罪,长辈和晚辈常被人另眼相看,让人抬不起头来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为了保护隐私,嫌疑犯一般都要蒙着头,少年犯也通常以不公开审判为主,刑满释放的人员在一般个人资料中一般不填前科。如果前科这些黑色隐私被暴露后,再想找一份正当的工作就难了,可能找一百家,一百家都会拒绝。 可以说很多黑色隐私的后果令很多人发憷,大家本能地觉得还是离这类事远一点更安全。黑色隐私一暴露无遗便是自绝于生活,自绝于社会,所以当事者是能捂着就捂着,除非不得已一般不会让它曝光。 2.灰色隐私 如打鼾、强迫症、偏执症、离过婚、乙肝病毒携带者等,这类隐私往往给人的生存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稍有不慎,便容易让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的不平等地位。 灰色隐私和灰色收入一样往往见不得阳光,灰色收入还有被漂白的可能,灰色隐私往往很难被漂白,很多是终身性的,别人知道后觉得不光彩,很没面子,很丑,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负面作用和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害到生存,要吃大亏。如果某人是乙肝携带者的隐私被别人知道了,很可能朋友因怕传染而远离你,甚至不和你交往,从而失去朋友,单位要是知道了,还可能要丢掉工作。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包括一些国家部门都要求新进员工进行体检,如发现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很可能会直接被拒之门外。曾经就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起诉招聘单位歧视乙肝携带者工作权力的案件发生。 所以现在国家出台法规要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工作权,就是因为隐私一旦被暴露,给人造成的损失很大。虽然法律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隐私的暴露仍然会遭人负面议论。 可以说隐私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广。如果大家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做到不探明对方的灰色隐私,也常常被看为是有修养的一种表现。如有一位大学教授去香山看红叶,遇到一个独腿的年轻人,拄着一根拐杖正吃力地往山上爬。心地善良的他产生了怜悯之心,想扶他一把,却遭到了对方的反诘:“你以为我爬不上去吗?”他为自己的好心被拒绝而感到尴尬,但因为陌生,这种尴尬很快随着人群消散了。 后来他们又在山顶碰面了,这个残疾人灿烂地向他微笑,似乎在为刚才的行为表示歉意,此时双方心照不宣的都笑了。下山时,两个人又很自然地走到一起,不约的畅谈了起来,像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只是不提各自的情况和环境。分别时,那个年轻人说:“您怎么没像别人那样问我是怎么残疾的?” “因为陌生啊。”教授答道。 “对,因为陌生,没有必要做对等的了解,萍水相逢,能使我们相互喜欢就应知足了。” 后来教授把这个经历讲给学生们听,并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少关心一点别人的隐私,多求一分安宁,就会增加一分魅力,多收获一些欢喜。” 3.白色隐私 如年龄、婚姻、信仰、籍贯、收入、财产等。 白色隐私最多,也最常见,因此被人了解和利用的机会也最多。如有些地方的名声不好、骗子多,因此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招聘这些地方的人,这样籍贯就成了这些地方人的白色隐私,于是一些应聘者不愿填写自己的籍贯,担心填上籍贯后会被企业拒绝。还有像现在的个人高考成绩、QQ聊天记录、IP地址、浏览过哪些网页等,也都逐渐成为大家新的隐私范畴。尤其像QQ聊天这些比较私密的讲话,一旦被他人了解,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有这么一个发生在办公室的白色隐私故事:某公司为了防止员工上班时间上网聊天,对公司里所有的电脑安装了一套监控系统。但人们还是禁不起聊天的诱惑,偶尔会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和相好、情人或亲人聊聊。这天一个女员工和老公在网上又聊上了,老公问: “干吗呢?” “正在吃面条。”老婆回复。 “老婆啊,我们有几天都没做了,我好想做爱爱。”老公说。 “讨厌,你太粗俗了,说得这么直白,你就不能说得委婉点,用别的词替代一下。”老婆回复。 老公道:“那你说用什么替代呢?” 她当时正在吃面,灵机一动:“以后咱们就用‘吃面’来代替吧。” 老公:“好的!我现在就想吃面了。” 老婆回复了一句:“我也好想吃面,晚上回家咱们吃面吧!” 哪知这次聊天的内容被公司监控室的人截获了,一下子被公司的同事传为笑谈,以至“吃面”成了公司的流行语,公司的人见了她就坏笑,一些男同事一见到她就打趣道:“我也好想‘吃面’哦。” ……
距离是为了不失去,留住曾经的美好。 人际之间的危机是隐私,做事也绝非靠称兄道弟就能成功。只有距离之间的游戏规则,才会改变现状。 保持陌生感不仅仅能产生和谐,还能产生神秘感和敬畏感。《还是陌生一占好》讲述了通过保持陌生感来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还是陌生一占好》通过一系列的讲述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什么叫保持陌生感?形象地说就是在与人相处时,要藏一点、掖一点,给人以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感觉。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曾经遭遇过的那些词汇和它们所代表的现象;搬弄是非、家长里短、小道消息……哪一条不令你或者尴尬不已、或者咬牙切齿。尤其是当你满怀热情与别人相处时,任何没有保持陌生感的做法,都有可能造成总也解释不清的误解,甚至会成为别有用心的人取笑你、欺负你的资本。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