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2009-5
中国纺织出版社
孙钰
347
287000
微软集团的创始人盖茨在退休时把毕生的财富捐给了慈善组织.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孩子。作为普通人,我们又应该留给孩子什么呢?盖茨用他的行为阐述了这一问题的真谛:留给孩子的应该是经验、经历、品格。如果只给孩子财产,而不留下其他的“好东西”,那么孩子的未来可想而知。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集团,它的创始人塞姆·瓦尔通在其自传《美国制造》一书中,这样警告他的后代:子孙当中要是有谁胆敢玩弄富家子弟的那类奢侈品,我到地狱里也要起诉他。 什么样的人生是财富?快乐健康,积极向上,有成就感,有事业心,创造和享受幸福的生活,家庭和睦,孝敬长辈。这样的人生是社会的财富,也是父母可以教会孩子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眼下许多父母普遍认为,即使生活再苦也不能让小孩跟着大人吃苦,自己缩衣节食、省吃俭用也不能苦了孩子。尤其是一些年轻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绝不能再让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苦”,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否则自己和孩子都会很没面子。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只是父母一味迎合孩子的需求,孩子却往往并不领情,甚至认为理所当然。无形中养成了互相攀比的不良习惯,造成了他们的意志薄弱、不思进取…… 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脱离父母振翅高飞,搏击长空,自己去奋斗,去生存。
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倾注了父母的全部心血。本书从艺术培养、习惯养成、学习方法、阳光心态以及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交际能力和良好品行等不同角度全面、深入、科学地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最新观点,帮你把孩子培养成快乐健康、积极向上、有成就感、有事业心,并能够让孩子具有自我升值的本领,让孩子一生拥有享用不尽的“财富”。
第一章 家教快知道 为人父母有妙招 一、做孩子心巾理想的父母 二、隔代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保姆,家教中被忽视的参与者 四、管教孩子不必做“大声婆” 五、让亲子关系和谐 六、运用有益的暗示教育 七、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冲突 八、用真心和孩子沟通 九、让“父亲教育”回归家庭第二章 做好“营养师”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 一、利于孩子成长的健脑食品 二、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 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四、捕捉孩子营养不良的信号 五、孩子厌食要对症治疗 六、纠正孩子偏食有绝招 七、零食,该怎么给孩子吃 八、不要让贪吃成为习惯 九、科学安排食物酸碱性的搭配 十、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十一、别乱给孩子补充维生素第三章 培养艺术气质 提升孩子的人生品位 一、艺术修养,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 二、如何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 三、为孩子选择才艺班 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五、让孩子至少学习一门才艺 六、艺术修养——音乐篇 七、艺术修养——美术篇 八、艺术修养——舞蹈篇 九、艺术修养——自然篇第四章 赢在起点 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一、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二、和孩子成长中的坏毛病过招 三、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四、让孩子远离电视 五、让孩子喜欢上书籍 六、让孩子运动起来, 七、如何面对孩子撒谎 八、让孩子远离小偷小摸的恶习 九、引导孩子珍惜时间 十、教育孩子凡事要积极主动第五章 培养阳光心态 点亮孩子的人生 一、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 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四、化解孩子的焦躁情绪 五、发现并防止孩子的自卑心理 六、让孩子大胆地说出心里话 七、用温和的建议给孩子的心灵松绑 八、反思教育中“成年人意识”的剥削 九、不说伤害孩子的话 十、别当众揭孩子的短 十一、想办法赢得孩子的合作第六章 释放潜能 发现孩子学习的最佳动力 一、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二、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 三、正确回应孩子的好奇心 四、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 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六、增强孩子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七、教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八、消除孩子的“恐学”症 九、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第七章 挫折教育 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一、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二、能自己站起来.就不去扶他 三、给孩子犯错的权利 四、减负以后.多让孩子体验生活 五、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六、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七、锻炼孩子的忍耐力 八、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第八章 让“小鬼”当家 给孩子自立的机会 一、做个“懒家长”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分床睡是孩子成长的“分水岭” 四、放手,孩子才会独立 五、让孩子从小参与做家务 六、给孩子“工作”的体验 七、不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 八、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九、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 十、千般呵护,不如教孩子学会自护第九章 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性 一、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 二、教孩子树立远大理想 三、引导自负的孩子 四、让爱哭的孩子变得坚强 五、孩子的零用钱需要“用心”给 六、让孩子诚实守信 七、教育孩子遵守纪律 八、让孩子懂得文明礼仪 九、规范孩子的言谈举止 十、让孩子远离虚荣 十一、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第十章 广交朋友 帮你的孩子成为交际高手 一、培养孩子主动讲话的习惯 二、根据孩子的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三、纠正孩子的自闭倾向 四、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五、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六、培养孩子自我表现的勇气 七、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八、让孩子从小学会交朋友 九、孩子冲突,家长介入要缓行 十、打造孩子的幽默感参考文献
第一章 家教快知道 为人父母有妙招 一、做孩子心巾理想的父母 所有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与成长环境,都希望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那么的纯洁和无私,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到莫大幸福、对自己的父母感觉到满意了呢? 一位学者为寻找答案,对孩子们做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让这位学者大为惊讶,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孩子都撇嘴说:不,我没觉着谁爱我。 学者循善诱导,对孩子们说: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是很爱你们的……孩子们不以为然地说:那算什么呀!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 学者又问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们的呢? “我帮妈妈买醋,她看我没打碎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辫女孩说。 “我爸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歌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妈还没有回来呢,我就先给爸爸倒了。爸爸只说了一句,好孩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怎样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呢?答案似乎已经很明确,首先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爱,其次还要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与需要,在孩子需要父母时,可以提供及时的爱与支持。依据学者研究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归纳研究结果发现,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一般应具有下列特性。 1.夫妻感情融洽争吵少 理想的父母不会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说脏话、批评他人、只会命令指挥从不以身作则。夫妻感情融洽,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与气氛,让孩子视家庭为生活的保障与避风港。爱将全家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有了爱,生命才显得伟大;有了爱,生活才有意义。 2.和蔼可亲不打骂 一般的父母仍存有“棒下出孝子”等不恰当的传统观念。认为严厉教养孩子,才能培养出有礼教的孩子。殊不知。打骂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出阳奉阴违的孩子,表面上服从父母,其实是口服心不服。 其次,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脾气暴躁,易产生攻击行为。孩子犯错之后,父母要教给孩子的是如何辨别是非对错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对其怒骂责罚。孩子希望父母有容许孩子偶尔犯错的雅量,并给孩子将功补过的机会。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位小朋友在谈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父母时这样说:我心目中理想的家长应该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家长。您在单位努力工作,我们在校也会努力学习;您和邻居友好相处,我们在学校也会团结同学;您在家温和体贴,我们也知道关心他人;您遇事不急不躁,我们也能学会处世冷静;您谈吐幽默智慧大度,我们也能学会开朗活泼,学有所长。现在学校正在开展素质教育。今后社会上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我们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成绩,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所以也希望家长能够经常带我们跑步、打球、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经常带我们参加公益活动,和我们一起看课外读物,我们就一定会有巨大的进步,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总之,身教胜于言教,爸爸妈妈给我们带个好头,做个榜样。这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爸爸妈妈。 4.不要经常出去应酬 理想的父母不要把公事带回家,要保留一点精力回家。晚上或假日,尽量减少应酬,与孩子约定的时间要遵守。如有爽约时,也应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与说明。 5.经常陪孩子玩 由于工商社会,人人向钱看,父母忙着赚钱,经常疏忽孩子也需要父母陪的事实,认为只要孩子不出重大差错即可。理想的父母懂得随时抽空陪孩子玩。因为陪孩子玩不但可以联络感情,培养亲情,并可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其次,在玩的过程中可了解孩子的心事、想法、对父母的要求、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等,有助于了解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还可以发展出共同的兴趣,陶冶孩子的情操,协助孩子发挥自主性、增强创造能力、增进想象力。 6.多说故事、多买故事书 理想的父母要经常抽时间多说故事给孩子听,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除了可让孩子增加见闻,又能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7.不要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 虽然孩子的缺点不少,但父母应给孩子适当的自尊心,避免在他人面前指出孩子的缺点,批评孩子的不是,让孩子在他人面前下不了台,丧失自尊心。 8.不要逼孩子吃饭 孩子不吃饭虽然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但理想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生理状况,视孩子的生理状况合理安排饮食,不要勉强孩子把饭吃完,造成亲子间的紧张关系。 9.不要剥夺孩子做事的机会 只要是孩子能力范围可及的事,尽量由孩子自己动手处理,除非孩子需要父母帮忙,否则不要事事代劳,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在孩子完成一件事时,除了验收成果之外,更不要忘了给予称赞、鼓励。 10.无论多忙都要停下来听孩子讲话 理想父母懂得凡事倾听、凡事商量的道理。平日不管有多忙,只要孩子有此需求,都应停下来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 正如每个孩子个性都不同一样,每个父母也各有自己的特性,所以要理想很难,尽力而为吧。“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理想父母! 教子箴言 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绝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时,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英国)丹尼尔?笛福 二、隔代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法自己照看孩子,便交由自己的父母照看,这种方式一般称作为“隔代教育”。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隔代亲”的说法,因此很多家长也认为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等长辈教育孩子很有道理。但有很多调查结果显示隔代教育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请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案例一: 张磊特别淘气,在爷爷面前更是如此。晚饭的时候,爸爸拿起碗到厨房盛饭,走过张磊身边时,张磊瞅准时机,一伸腿,把爸爸绊倒在地,爸爸手里的饭碗也飞了出去。爸爸火了,追着要打张磊,张磊转身溜进了爷爷房间。爸爸忍着疼追进房间,一抬头,自己的爸爸横在面前,挡住了去路:“干什么?不许打孩子!”老爷子板着脸。张磊爸无奈地说:“他伸腿绊我!这孩子学坏了,我必须揍他一顿。”老爷子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你这么大的人了,这都躲不开,笨不笨?好了!吃你的饭去。”张磊在爷爷背后偷笑。 警钟:不少隔辈人看不得孩子被批评、训斥,更别说挨打了。现在不提倡打孩子,但是适度的批评和约束不可少,然而在老人的干涉下,父母往往难以管束孩子。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孩子,更容易因此养成顽劣、冷漠的性格,缺乏爱心,不懂体贴,任意胡为,不守规则。 案例二: 小强的爸妈都是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小强出生后。两人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小强,就把小强送回了老家。小强的爷爷对孙子倍加呵护,常常带他到树林里的小河边玩。小强手里拿着根小棍搅水、玩泥,爷爷坐 在一旁看着,心满意足。回家时,爷爷把小强背在背上,一路走回去。小强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也是在老家上的。小强的爷爷陪伴了小强12年,在小强上初中前去世了。于是小强的爸妈把小强接回到身边,结果发现儿子和自己的心理距离很远——和爸妈不亲、冷漠,不主动和爸妈沟通。 警钟:孩子的心完全系在隔辈人身上,本应该建立在父母身上的深厚感情就淡漠了。因为隔辈人无意间夺走了子女对父母的亲情。其实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正常的孩子、2岁前没有归属感,2岁后才有,并且越来越强烈,谁与孩子最亲近,孩子的归属感就会落在谁的身上。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可能多的和孩子接触,把孩子扔给隔辈人,最后可能还会把麻烦留给自己。 案例三: 蒙蒙是个7岁的男孩,上小学一年级。他从小由爷爷、姥姥等人看护。养成了做事磨蹭、动作缓慢的习惯。刚入学时,老师一说话他就紧皱眉头,一副听不明白的样子,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说的什么呀?急死我啦!”并不时把小拳头攥得紧紧地。上课写作业慢,做课间操也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体育老师反映“他就连齐步走都比别人慢半拍。”在家里,他的爸爸妈妈也对这一点非常不满意。 警钟:蒙蒙的缺点就是隔辈人无微不至的照料所致。蒙蒙的爷爷就这一个孙子,姥姥家也只有这么一个外孙,可以说他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传统的观念使蒙蒙的长辈对他格外疼爱,倍加呵护,事事代劳。使他得不到任何锻炼机会。而且,老人的身体在一天天衰老,动作、思维越来越慢,孩子与老人相处久了,活动节奏也跟着变得缓慢。 有些老人怕孩子出问题,磕了、摔了不能向儿女交代,为了不出意外。严格控制孩子的行动,不让孩子跑、跳,结果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延缓了孩子的发育。甚至阻碍了孩子的认知。 ……
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科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 ——于丹《论语·心得》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做最成功的父母》是一份深厚爱,一颗健康心,一本让孩子与父母都想读的书。你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难题,都有可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发掘孩子无限潜能,成就孩子辉煌人生。我们无法选择祖先,但我们可以帮助下一代飞得更高。 古人说:留下千垛干柴,不如留下一把斧子。与其把财富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培养成财富。您想给孩子留些什么呢?财富、爱心、责任心、奋斗的精神,还是做人的本领?任何物质性的财富总有一天会用尽,但有一种财富却与此不同,这就是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把孩子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孩子就能够去创造永远用不完的财富,享受无尽的人生幸福。
内容非常好,别人介绍我买的
校长推荐给六年级学生和家长的,但我觉得更适合小孩子和妈妈看。内容全面,连饮食,作息,艺术等等各方面都包括。
书的内容还不错,有一定得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