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教你面诊
2010-3
中国纺织出版社
马惠芳,良石,席翠平 编著
160
100000
任何疾病在治疗之前,都必须做出正确的诊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无论西医的“视、触、叩、听”,还是中医的“望、闻、问、切”,无不将观察人体表征的诊病方法列于首位。《灵枢·本脏篇》指出:“视其外应,以知内脏,则知其病矣。”《灵枢·五色篇》中则进一步指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难经》中提出“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这些无不说明了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观察体表外在的特征而获得。 在诸多望诊中,面诊、手诊相对简便易学,便于实践。面诊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依据面部不同部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在当时那年代,扁鹊不可能近身接触蔡桓公,所以可以断定,他是通过面诊判断出蔡桓公的疾病的。这种通过看人的面部情况,来判断其健康状况的方法就是面诊。中医面诊,看似神奇,其实是以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应脏器在面部的反映,从而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面部的色泽是血气通过经络注手面部而表现出来的。所以如果气血充盈、运动良好,则面色红润健康;否则,就会表现出气色不好的样子。一般长时间工作、休息不够或身体染病,就会造成精神不振、气短声低、无精打采。另外,失血过多也可能造成气血不足,引起精神疲乏、面色苍白等气色不好的现象。
马惠芳博士女,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及教学20余年,教学及临床经验丰富。曾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及专业书籍多部,参加编写专业及科普书籍30多部。曾先后赴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讲学,积累了
第一章 面诊:神奇的中医疹疗法 一、中医面诊的神奇之处 1.你的脸上写着健康状况 2.中医观面知疾病 3.面诊的原理 二、面部与身体的关系 1.人的面部结构 2.认清面部反射区 3.从面部看脏腑第二章 面部皮肤:健康的晴雨表 一、看面色,知健康 1.面色变白警惕肺部疾病 2.面色变红提防心血管疾病 3.面色变青警惕心脏疾病 4.面色变黄警惕肝胆疾病 5.面色变黑提防肾脏疾病 二、看肤质,知健康 1.面部长斑警惕内分泌失调 2.面部长痘痘警惕内分泌疾病 3.面部长黑痣警惕恶性肿瘤 4.面部长皱纹警惕代谢疾病 三、看面容,知健康 1.面部浮肿警惕心血管疾病 2.面部消瘦警惕肺部疾病 3.其他面容异常第三章 眉毛:疾病的风向标 一、眉毛与健康 1.小小眉毛作用大 2.眉毛也能辨疾病 二、观眉识疾病 1.眉毛脱落警惕肾脏疾病 2.眉毛变色警惕其他疾病第四章 眼睛:健康的窗口 一、看眼睛颜色,知健康 1.眼睛变黄警惕肝脏疾病 2.眼睛变红警惕病菌感染 3.黑眼珠变色有异常 二、看眼形,知健康 1.眼球突出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2.眼球凹陷警惕绝症 三、看瞳孔,知健康 1.瞳孔大小不等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2.瞳孔变白警惕白内障 3.瞳孔变青警惕青光眼 四、看眼睑,知健康 1.黑眼圈警惕慢性疾病 2.眼睑浮肿警惕肾脏疾病 3.眼睑下垂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4.眼睑变色警惕其他疾病 5.眼皮跳警惕慢性疾病第五章 鼻子:疾病的探测吕 一、看鼻色,知健康 1.鼻子变白警惕慢性病 2.鼻子变黑警惕消化系统疾病 3.鼻子变红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二、看鼻态,知健康 1.鼻尖硬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2.嗅觉消失警惕神经系统疾病 3.流鼻血警惕全身性疾病第六章 耳朵:健康的听筒第七章 嘴唇:疾病的信号灯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专业指导、倾情推荐 全新解密面部变化对人体健康的特别提示 脸上长痘了,添纹了。脸色变黑了,发黄了……都预示着你的身体内部有了问题,发生了变化。看看专家怎么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许你也能成为家里的"神医"。你看谁的脸色不顺眼。谁的健康就可能有问题!了解了其中的奥秘。别忘了及时提醒你的家人和自己!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在当时那年代,扁鹊不可能近身接触蔡桓公,所以可以断定,他是通过面诊判断出蔡桓公的疾病的。这种通过看人的面部情况,来判断其健康状况的方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