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色彩构成

崔唯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

崔唯  

页数:

103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设计类教学基础课程便以其广泛的启发性、系统性、技巧性而被国内艺术设计和教育领域公认为现代设计类教学的入门及必修课程。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构成”课程,目前已经与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基础图案”共同成为现代造型设计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事实上,自20世纪初期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教授克利、伊顿等人创建了符合现代工业化产品生产特点和设计规律的“构成”课程教学思路和模式后.该课程在西方造型设计和设计教育领域就享有“设计基础”之誉。“构成”课程之所以被称为“设计基础”,其原因就在于其研究与学习的内容是艺术设计领域中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内容。与注重感性与装饰为造型学习、创作特点的“图案”课程相比较,“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更多地借助了抽象而有逻辑性的造型概念、语汇,由浅及深地训练、培养学习者对设计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因此成为造型设计入门者认识造型设计规律。方法的手段。如果说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是现代造型设计之基础,其中“平面构成”应是造型设计入门者最先接受的构成课程,故此堪称“基础之基础”。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形态构成概念、规律、方法等的系统研究,旨在引导设计初学者了解、思考如何借助造型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二维形态进行设计创新。例如在“平面构成”当中,学习者首先接触的是关于构成形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即“点、线、面”的概念,其次.通过课程学习逐渐掌握如何利用这些最基本的形态要素,去组合出较为复杂以及具有创意的新形态,最后,学习者将学习如何将所创作的新形态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或规律,如使用渐变、重复等手段设计出变化无穷的画面。

内容概要

  “色彩构成”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色彩设计初学者科学而系统地认识色彩与应用色彩。为此,“色彩构成”课程不仅包括色彩的美学创作原理,而且还包括对色彩的科学认知内容,如色彩的成因以及色彩对人的情感作用和心理反应等。“色彩构成”在我国设计教育领域设立二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色彩视野,启发学习者的色彩创造力,丰富学习者的色彩视觉经验,特别是使设计者将色彩因素灵活、巧妙地应用到专业设计方面大有裨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学习方法 一、理论方面 二、实践方面 第三节 色彩在艺术设计巾的作用 一、强化视觉美感 二、表达应用功能 三、创造经济效益 四、展现艺术个性第二章 色彩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原理 一、光 二、物体 三、眼睛 第二节 色彩的类别 第三节  色彩的三属性 一、明度 二、色相 三、纯度 第四节 色立体 一、基本概念  二、结构特征  三、表现形式 第五节 色彩混合  一、加色混合  二、减色混合  三、中性混合第三章 色彩的性格 第一节 有彩色系色彩的性格  一、红色的性格  二、橙色的性格  三、黄色的性格  四、绿色的性格  五、蓝色的性格  六、紫色的性格 第二节 无彩色系色彩的性格  一、白色的性格  二、黑色的性格  三、灰色的性格第四章 色彩构成的类别 第一节 色调构成  一、属性色调构成……

章节摘录

插图:(2)邻近色色调构成:也称“类似色色调构成”,指对在色相环上60度之内的颜色进行的组合。由于这种对比的色彩在色相环上常处于邻近的状态,因此在整体上容易形成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色彩并置意境。实际构成时,设计者可以在色环上选择相隔两个或三个色相组合画面。例如,黄与绿或黄与绿、橙的组合。相同的是双方或三方都含有共通的黄色成分,而相异的是绿中带蓝色成分,橙色带红色成分。另外,红与紫的组合,蓝与绿的组合,都是典型的邻近色对的配置关系。这种构成基调因为刺激适中、视感明晰、色调和谐、美感突出,因此颇富柔和、雅致、含蓄、耐看的色彩感受,是一种既便于掌握又易出效果的配色方法(图4-8)。(3)对比色色调构成:指对在色相环上距离为130度左右的颜色进行的组合。其特点是要比邻近色色调构成的色彩应用与选择范围更加宽泛,如包括两个原色的组合、两个间色的组合或者是两个原色与一个间色、一个原色与两个问色的组合等多种形式。例如,图4-9中红色与橙色、绿色的组合,显然属于一个原色与两个间色的组合方式。通常这类构成显得对比强烈,并且具有一种明朗、跳跃的色彩构成趣味。(4)补色色调构成:指对色环上距离为180。的颜色进行的组合。这类色调是全部色相构成色调中最强烈、最饱满、最充实的一种。它让色相对比达到了最大的鲜明程度,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色彩的相互作用。如中世纪欧洲的镶嵌工艺创造的动人色彩,时至今日还令人称绝。再如民间流传的鲜红翠绿、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都为补色构成的学习范例。通常由补色为主旋律整合的画面,如构成恰当能够展示出一种既活泼又安定和谐的色彩效果。确定一对颜色是否互补,可以通过中和两色,看其能否显现出中性灰黑色为标志。如果不能达到这种色彩,可以采取微调色相成分的方法,寻找到准确的补色色对。在色相环中,每一个原色都与相对的间色构成了补色对比关系,但是这一间色必须包含着另外两个原色成分,如红与绿(黄+蓝)。这就意味着一对补色容纳了三原色或者所有色相。补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其结果都应表露出中性灰黑色。美国著名色彩学家菲尔特曾指出:“成功的补色配色效果远看时应呈示出灰调感觉。”此话的含义无非是指即使互补色对不做相互色料混合,两者也可因在视觉生理机制的协调下,产生平衡视觉的灰色。互补色由于具有互相满足的生理特征,所以如若搭配合理,也是最调和的色彩结构之一。

后记

“色彩构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以及传统的“基础图案”共同构成现代造型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并被公认为是“现代设计之入门课程之一”。“色彩构成”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色彩设计初学者科学而系统地认识色彩与应用色彩。为此,“色彩构成”课程不仅包括色彩的美学创作原理,而且还包括对色彩的科学认知内容,如色彩的成因以及色彩对人的情感作用和心理反应等。“色彩构成”在我国设计教育领域设立二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色彩视野,启发学习者的色彩创造力,丰富学习者的色彩视觉经验,特别是使设计者将色彩因素灵活、巧妙地应用到专业设计方面大有裨益。为了帮助色彩设计初学者能够科学、系统、有序地认识和学习,并应用色彩构成涉及的基本构成原理、法则、方法等内容,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色彩构成的教学体会和经验,特别编撰了本书。本书的文字内容是笔者多年来对色彩构成所做研究的基础上编撰完成的,图例内容除收入笔者的教学范画和历年积累的优秀学生作业外,还从国内外有关书刊中精选了部分作品。但是,鉴于与有些作者未能取得联系,因此有些作品可能存在署名错误或者稿酬未付等问题,在此深表歉意。同时也希望这些作者能够通过出版社与笔者联系,本人将按照与出版社签定的稿酬合同及时给予相关作者稿酬。另外,在本书编撰的过程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崔栋良教授担任了本书的主审工作,北京服装学院肖彬副教授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整理工作,王淑华等老师参与了文稿校对工作。


编辑推荐

《色彩构成》:艺术设计基础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色彩构成 PDF格式下载



好 是考北服用的


本次购得宝贝很不错,发货也很快!


书不错,但不是我想要的内容!根本没有色彩的知识,光画。但商家服务很好!书的材质也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