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古德里安 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

古德里安  

页数:

423  

译者:

戴耀先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原名《一个军人的回忆》,作者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陆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被誉为德国装甲兵的创始人,他的建军思想、作战理论是德国法西斯“闪击战”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1888年6月,古德里安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军人兼地主家庭,不满13岁被送入候补军官学校,18岁便被委任为少尉,先后在步兵营和电报营服役。1913年入柏林军事学院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派往部队任职,先后担任电台台长、参谋、营长等职,参加凡尔登会战和索姆河会战。自1922年,开始在汽车运输兵服役,致力于装甲兵及其运用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曾任运输兵监察部和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装甲师师长和快速部队司令。1938年率部参加吞并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的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任军长、装甲集团军和装甲集团军群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等职。古德里安在汽车部队任职时,便开始注意当时英、法、苏等国军事专家关于摩托化部队和坦克作战的理论与实践,悉心研究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战例。经反复研究与实践,他打破传统,推翻陈见,大胆提出装甲兵是陆军中的“决定性角色”,其他兵种处于辅助地位,以及成建制地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的全新思想;主张装甲兵应在空军和摩托化步兵支援下快速突破对方防御,突人敌纵深并分割围歼敌重兵集团,摧毁或夺取重要工业区和原料产地,占领交通枢纽,破坏敌政治、军事中心,迅速彻底击败敌人,从而构成了“闪击战”思想的核心。经古德里安的不懈努力,1935年,在希特勒支持下组建了德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批装甲兵团,为“闪击战”思想付诸实践创造了物质基础,在对波、法、苏等国的侵略战争中,他指挥由他亲手创建的装甲部队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中,因与希特勒在作战观点上出现分歧而发生争执,两度被解职。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被美军俘虏;1948年获释。1954年5月病逝,终年65岁。 古德里安一生有许多著述,《一个军人的回忆》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在国外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在书中,他以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创建过程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运用及其经验教训,阐明了他对装甲兵运用的观点,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领率机构进行了评论。二战历史表明,包括“闪击战”在内的军事思想反映了坦克、飞机等新技术兵器出现后建军和作战的客观要求,对二战后世界军事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仍会在新的军事技术条件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古德里安的这本战争回忆录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研究古德里安军事思想特别是“闪击战”理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必须指出的是,古德里安是积极准备和参与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战犯之一。虽然在军事思想上卓而不群,独树一帜,但是在世界观上却与希特勒一脉相承。古德里安不仅至死也没有对纳粹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的空前劫难表示过任何愧疚和反省;反而在书中顽固坚持纳粹主义的立场,倒打一耙,诬陷被侵略国家涂炭德国生灵,美化法西斯德军的侵略罪行,竭力为纳粹的罪行开脱和辩解。对此必须予以批判。为使读者了解本书全貌,也了解古德里安及其思想的全貌,除附录外,对正文未加任何删节,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注意认真鉴别。 最后,在翻译技术上需做两点说明: 第一,关于地名。本书出现法、波、苏、匈、罗等多个国家的地名千余个,绝大部分按地名字典译出;无从查证的,均按各文种的读音规则翻译。同时,作者在拼写中的多处错误之嫌,能够查证的,予以更正;无从查证的只能依此翻译。因此,不甚准确之处在所难免。 第二,关于附录。本书有附录24则,其主要内容是古德里安签署的作战命令,过于具体和专业,故略去未译,只保留其简历一则。 不妥处望读者指正。

内容概要

  《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原名《一个军人的回忆》,作者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6-1954.5)是纳粹德国陆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德国装甲兵的创始人,他的建军思想、作战理论是德国法西斯“闪击战”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曾任德国陆军运输兵监察部和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装甲师师长和快速部队司令。1938年率部参加吞并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的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任军长,装甲集团军和装甲集团军群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等职。  他提出装甲兵是陆军中的“决定性角色”,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译者:戴耀先

书籍目录

作者前言 第一章家庭与青年时代 第二章德国装甲兵的建立 第三章希特勒处于权力的巅峰 吞并奥地利 吞并苏台德区 形势突变 第四章灾祸开始 战争临近 波兰战局 两次战局之间 第五章西方战局 准备 向海峡突破 占领海峡港口 希特勒灾难性的停止前进命令 向瑞士边境突击 停战 第六章1941年的俄国战局 战前形势 准备 初战 强渡第聂伯河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罗斯拉夫尔 莫斯科还是基辅? 基辅会战 奥廖尔和布良斯克会战 向图拉和莫斯科突击 我首次被免职 第七章退役 第八章1942年1月至1943年1月装甲兵的发展 第九章装甲兵总监 任命和初步措施 格德勒博士的来访 “堡垒”行动 1943年下半年的争论 决定性的一年 第十章1944年7月20日及其后果 第十一章总参谋长 东线的作战 阿登攻势 东线的防御准备 俄军的突击 第十二章最后的崩溃 第十三章第三帝国时期的领导人物 希特勒 党 中央党部领导和省党部头目 希特勒的亲信 政府 第十四章德国总参谋部 是生存还是灭亡?这是问题的关键! 附录我的经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两次大战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两次大战中所获勋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5月28日,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伯爵访问柏林。德国外长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为了宽绰起见,他在他的公园里支起两个大帐篷,几乎把整个花园都占满。这年5月的天气还很冷,不得不在帐篷里生火,这倒成了件难事。希特勒也应邀到场。欢迎仪式上有小型歌舞演出为客人助兴,演出在一个帐篷里搭的舞台上进行。希特勒要坐在奥莉嘉·切肖瓦旁边,为了找到她,演出一直没有开幕。希特勒对艺术家一直有一种偏爱,喜欢与他们待在一起。齐亚诺来访的目的大概是,提醒希特勒不要轻启战端。墨索里尼交给他的任务,是不是在他结束这次访问之前已圆满完成,我不得而知。 6月,又有南斯拉夫摄政王保罗偕其漂亮的夫人来柏林访问。为此又举行了一次盛大阅兵式,其中大部是摩托化部队,其数量之多,场面之大,使客人不但没有产生信服感,反而搞得有些困乏。值得注意的是,摄政王还要从柏林飞往伦敦访问。据我所知,希特勒对这次访问的期望并没有达到。 政治上的提醒不可少。但希特勒及其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却深信,西方列强绝不敢与德国冒险一战,因此德国在东欧可以放手达成其目标。 1939年夏季的几个月里,我的任务是为摩托化部队参加在秋季举行的大规模国防军演习做准备。演习将越过埃尔茨山直插苏台德区。为这次演习所做的大量工作最后都化为徒劳。 波兰战局 1939年8月22日,我被派往波美拉尼亚大博恩训练基地,担任新组建的第19军军长,负责沿边界构筑代号为“波美拉尼亚要塞司令部”的野战工事,用以抵御波兰的进攻。第19军下辖第3装甲师、第2、第20(摩托化)步兵师和直属部队。第3装甲师加强有一个装甲教练营,装备最新式的Ⅲ型和Ⅳ型坦克。直属部队还有一个来自德伯利茨一克拉普尼茨的侦察教练营。我的目的是,让这些来自学校的教练部队有机会积累第一手实践经验。这将对他们而后的训练工作大有益处。 在希特勒在上萨尔茨贝格对军队首领讲话之后——我未能参加——我才从第4集团军司令冯·克卢格大将那里得知我的任务。我听说,我的第19军将隶属第4集团军。我的南面(右翼)是施特劳斯将军的第2军,北面(左翼)是考皮施将军的边防部队。冲突爆发前,这支部队由第10装甲师负责支援。该师是在3月占领布拉格时组建的,一直驻在布拉格附近。在我军的后面是作为集团军预备队的、来自波茨坦的第23步兵师。


编辑推荐

《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回顾了德国装甲兵的建立和他在二战中侵略他国战争中的作战指挥历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PDF格式下载



  书中很多地方体现着古德里安的幽默感,这在战争历史中似乎并不常见。
  
  比如:
  
  刚开始演习坦克时缺少装备,德军用帆布蒙着汽车制成的假坦克被小孩子们用铅笔戳穿来窥视内部构造。
  
  “法国战役时他的部下在渡河时对他喊道:“在默兹河里禁止做享乐性的游船!”这是古德里安在演习时自己所创造的一个典故。因为过去在演习的时候,有些青年军官们的态度似乎是太随便了一点,所以古德里安常常用这句话来告诫他们。
  
  还有古德里安对于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其他要人都有一个详细的有趣的个性分析:
  
  比如他认为有内分泌失调而女性化的格林(因为受伤而染上毒瘾所致?),奇装异服,画妆,喷香水的打扮。读起来感觉格林的失败是因为堕落而不是无能。
  
  聪明透顶却又偏执的元首,严肃的的人格而却制定着邪恶的政策(再次说明一个好的制度是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重要)。在波兰战役中视察,没有准备素食只好吃苹果充饥。。。
  
  还有一点是古德里安坚持着正确的普世观点,比如拒绝在自己的军团执行转发会导致虐杀战俘的命令,从而使自己避免了战争罪罚的指控。
  
  职业军人的素养和名将的战略思维使得战后美国和西欧也对他青眼有加,成为军事顾问。终有善终。这一些做人的道理这都是我们应记在心里的。
  
  
  
  


  
  看过了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的自传,正在读隆美尔战时记录,感触很深的是名将们获得胜利的方式和面对失败的态度,有了希特勒的鲜明对比,更是看出了名将的风采。
  
  看过这几本自传,并不想评述德国在二战时的正义与邪恶,毕竟我们所站的立场不同,对于德国的罪恶,自然有他人来诉说,而从军人的角度来看,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是无论在对手还是己方,都足以称为名将的人物,虽然他们的成名作不同(曼施坦因的西线计划偏重战略层面,古德里安的闪击战和隆美尔的北非作战偏重战术层面),但是以他们在二战中的胜利与失败,足以让我们看到名将的显著共性:他们获得胜利的方式和面对失败的态度与一般的庸将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人在面对成功的可能时,往往比较谨慎,持重,结果错失了胜利的机会,;面对失败时,又常常冒险,妄图出现万分之一几率的奇迹,从而输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名将恰恰相反,在胜利的机会出现时,他们毫不犹豫,看准时机,果断的投入力量,而在失败的萌芽出现时,他们就会收敛军队,减少失败造成的损失,准备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以这样说,名将和庸将所做的事情并没什么差别,只不过名将在进攻时做的事情,恰恰是庸将在防守时所做的一样,冒险,激进,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打破战场均势的机会,但是正如老祖宗讲过的一样,“守正出奇”,胜利要靠进攻,进攻要出奇,所以名将的一面是能够出奇制胜,而面临失败时,要靠防守,防守就要努力保存自己的力量,积蓄东山再起的能力,这时需要的就是能够缜密审慎的思考,不随意浪费一点点力量,因为每一点力量的积蓄,都是未来赢得胜利的基础,名将的另一面,就是能够审视自身的状况,自如的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寻找平衡。
  
  作为对比的希特勒,恰恰是在东西线进攻就要获得更大胜利的时候,开始了谨慎的审视和犹豫,而在面对东线苏军反攻的防守困境时候,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反击和不放弃任何一块阵地的鱼死网破,有这样的最高统帅,德国最终的失败,其实在1942年底的时候,就已经露出了端倪。
  


  本書刪除了原文很多的東西。
  
  例如評價偉人方面。
  
  有人认为希特勒之所以能够一帆风顺的缘故,是因为德国这个民族特别容易接受这种鼓动。不过在所有国家,所有各时代中,人类在非常领导之下,常常都可以接受这种鼓动。在近代史上,就不乏很多的例证。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许多法国人都追随在拿破仑的后面,为他的人格所感召。法国人民随着这位伟大的科西嘉人的后面,一直走向完全毁灭的途径,他们也明知是如此,但却还是死而无悔。在两次大战之中,尽管美国人是最爱好和平的,但是却为两位总统的魔力所吸引着,也走上了战争的途径。意大利人跟着墨索里尼后面走。更不用提起苏联,那个巨型的国家,完全违背了它原有的传统。
  (戴耀先版本比較忠實原文:从希特勒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出发,有人得出结论认为德国人是易受感召的人。在所有民族和所有时代,都出现过一些具有强大感召力的伟人,其中有些人用基督观点看也许算不上好人。在近代史上,最恰当的一个例子就是法国革命及其伟人,人们都紧紧追随于拿破仑身后。法国人跟随着这位伟大的科西嘉人,,直到全盘覆灭,尽管人们早已发现,他已必败无疑。尽管美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们还是在其总统富于穿透力的感召下,参加了两次大战。意大利人追随他们的墨索里尼。俄国更不用说,一个伟大的民族违背他们原来的信念,被列宁思想的力量引向了布尔什维克化。不过我们作为同时代的人,正是从这个例子看到,由于沙皇时代的管理混乱,使广大民众怨声载道,饥寒交迫,从而使列宁的革命思想有了利于其生存和壮大的温床,人民因此心甘情愿地追随其后,指望布尔什维克改善状况的许诺能够成为现实。)
  


  一本是钮先钟的,一本是戴耀先的...奈何
  钮先钟毋须多言,著名战略研究学者,一生译著等身,无可非议,对于戴耀先不甚了解。
  各位有人详细说明二者差别么
  附,我看的是戴耀先译的,失去的胜利以及一个军人的回忆


   本書也譯作閃擊英雄,顧名思義也就是古德裡安是真的貫徹了閃擊理論這一觀念的將軍,可能最早的英國戰爭理論家富勒對他影響很大。很多人喜歡隆美爾,可我覺得他對政治太無知,根本不懂克勞塞維茨言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對戰略格局也無大洞察。或者有喜曼施坦因者,可他只阿登一戰的決策者,亦無太大英雄氣息。然我獨獨鍾情古。
   此書是我高三讀的,所以很多情結已經忘卻了。此書過多為德國而惋惜,可謂是《失去的勝利》了。談及侵蘇戰爭,他說俄國烏克蘭的人民把德軍當做解放者,可後來SS殺伐過重甚于蘇俄暴政,這是德高層無知所致,讀來甚可惋惜。再如法蘭西戰役,他的19軍不聽希特勒號令直接南下發過直至海峽,成功合圍,就如唐李靖三千騎突襲陰山俘吉利,也因將在外不受君命。這是軍人很高境界了。不為功而是一種一貫的品格,那就是德國參謀本部的偉大傳統。
   德國在拿破崙戰爭和普法戰爭里建立起一個偉大的傳統,沙恩霍斯特,格奈澤瑙,克勞塞維茨直下毛奇為集大成者,這些軍人便是真德國精神,他們是軍事家哲學家藝術家,具有偉大的人格。現在幾乎很少關注到德國參謀總部的歷史變遷,而這時我真關心的問題,其實它也就是整部德意志精神的縮寫。若有人專門寫一部書專門研究,那真是獨闢蹊徑了。
   然而這個具有各項美德的精神,機智,有信仰,有節制,犧牲小我的精神唄打破了,凡爾賽以後以貝克為主的人太遠離事實,直到那個希特勒出來,使這種精神壽終正寢,OKW OKH開了這種惡風。不過著一切總有歷史因襲可尋,也不能全怪希特勒那東西,因一戰皇帝權利被架空,總參謀部的弊端也顯現了,那邊是軍政不分,魯登道夫將軍偏執過度總體戰理論叫囂打破克勞塞維茨的理論。軍置於政前,德國以前也沒怎麼處理好這個問題,終於吃了虧。二戰希特勒本想扭轉這本是不錯的,可是高層政治家又不懂政治,德國的戰敗很大程度其實就是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造成,戰爭固然不能交給軍人,因為軍人的眼光和政客的眼光是不同的,但這些無大志的政客的胸懷真太有問題了。二戰德國無政治家。德國的外交和政治實在太糟糕了,其實俾斯麥以後就一直沒好過。
   所以我認為研究德國近代政治,介於容克地主,政治家間還有層集團,那邊是德國參謀總部,他總藏在政府和皇室後面。那也是我直覺所說,更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言道過,戰時的參謀總部就是真皇帝真決策者。
   總的來說書中結尾處還是很讓人感動的,記得他提到了腓特烈大帝,斯人亦逝,但後人依然依稀的見到他那雙大眼睛依舊註視著後代軍人們。古德里安不辱使命代表了最後的普魯士精神。古德裡安的每場戰役被奉為圭臬,至今仍然是。


  德军的强大不在于有多少先进的武器装备 而在于一个小小的军长的思想能影响到整只军队和全世界 这样的军队 不是一流的军队 谁是?


  陕西师大的“德军观点” ⅠⅡⅢ系列都不错
    
    
    德军观点Ⅰ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大战回忆录
    
    德军观点 Ⅱ 隆美尔战时文件:沙漠之狐作战理念的完美体现
    
    德军观点 Ⅲ 失去的胜利:曼斯坦因元帅回忆录
    
    ------ⅠⅡ都出了,Ⅲ一直没出,国家图书馆也没有。


  按古的说法,即使美苏参战之后,德国在东西线都是有可能打赢的,只是因为指挥的失败,其中最主要的又是装甲部队使用不当。特别提到了隆美尔从非洲回来后,对盟军的空中优势感到恐惧,甚至不敢再组织装甲部队长途奔袭之类的战术,因为面对敌人优势空军,毫无秘密可言,突袭的前提已不存在。古对隆的这一思想甚为不满,但不知道他自己将如何应对此局?可惜历史没有给他一个改写的机会。早在波兰、法国之战时,古是装甲兵总监,隆只是一个军长,但到了后期,隆升为元帅,古仍是大将,其间的消长,撇开政治因素不论,客观上使古也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东线开战5个月后,德国已露败迹。
  按书中所言,到41年11月,德军已损失23%的军队,伤亡74万人 ------ 跟苏军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而此时,美军这只雄鹰还在珍珠港打盹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苏德战场的开局,就奠定了二战胜负的基调。
  
  先前,我一直误以为德军坦克在开战初期优势于苏军,但古德里安指明,无论性能还是产量,德军均落后于苏军;这在《坦克与装甲战车》http://www.douban.com/subject/2006499/ 一书中得以证实 ------
  德军装备75毫米主炮22吨的IV型坦克,产量近8,500辆;装备75毫米主炮45吨重的V型黑豹坦克,生产了6,100多辆;
  而同期,31吨重的T-34型坦克,则生产了46,000辆(其中,76毫米主炮的35,000辆,85毫米主炮的11,000辆),让德军望尘莫及。
  更何况,根据租借法案,苏军还得到了4,100辆M4谢尔曼坦克(36吨重装备75/76毫米主炮)。
  重型坦克数量与火力也是苏军占绝对优势。
  德军坦克总数不到苏军的1/4,还要同时应付东西两线作战,实在是mission impossible。
  
  另外让我疑惑不解的是书中对空地协同作战往往一笔带过。东线德国空军的力量想必不是很弱的,制空权是坦克突击战术的先决条件,古德里安为何很少论及细节?是因为不待见戈林而故意忽略,还是原本他的坦克闪击战就是单挑独闯?
  
  古德里安在实力弱于对手的情况下首创了坦克集群闪击战术,无疑是位优秀的军人,但他的自大在书中亦显露无疑。通篇几乎不提及与他作战的苏军部队情况,甚至任何将领的名字(好像只见到铁木辛哥),也没有当时对苏军战术的推测分析;只有我怎么样怎么样有预见,希特勒如何如何刚愎愚蠢。从战史回忆录的角度看,本书价值有限,甚为遗憾。
  
  
  


   活着的人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总结历史。
   古德里安大战回忆录传递一个主题“希特勒是个白痴,党卫军是混蛋,那些人都是他们杀掉的,我只是有幸参与而已。”
  
  


  与三国一样,二战的历史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历史。曼斯坦因,隆美尔,巴顿,蒙哥马利。。。而无论怎样去评价,排在第一位的永远应该是闪电战的实行者古德里安。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古德里安亲率其第19装甲军(下辖第3装甲师,第2、第20摩托化步兵师)在第一攻击波中冲到曾贝堡以北地区的前线。“波兰走廊”战役中,4个师仅有150人阵亡。
  1939年9月29日。波兰战役结束,整个波兰被铁十字的旗帜覆盖。
  1940年5月11日,古德里安率领第19装甲军越过卢森堡边界,进攻亚尔丁山区。
  1940年5月12日,攻占了法国色当
  1940年5月14日,第1装甲师攻占辛格莱和芬德利西
  1940年5月17日,第1装甲师攻占利贝章和克雷斯
  1940年5月19日,第1装甲师强渡索姆河
  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抵至英吉利海峡。
  1940年5月24日,距敦刻尔克滩头10公里,在那里,堆挤着40万的英法联军,可是希特勒神经质的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1940年6月9日,强渡塞纳河。
  1940年6月14日,攻越马恩河,占领格雷城。
  1941年“明斯克战役”,消灭苏军22个步兵师、7个坦克师、6个机械化旅,俘获和击毁坦克2500多辆、火炮1500多门、飞机250多架、机动车辆数千辆。
  那时隆美尔在烈日炎炎的北非,古德里安在白雪皑皑的东线,双星闪耀,虽然帝国26名元帅中没有古德里安的名字,但军事历史上的成就,他无疑在二战的历史上首屈一指。


  每当我在感到frustrated的时候,我就读一读这本书。
  
  看到古德里安如何逆流而上,建立装甲兵,如何发展,如何闪击战 -- 和巴顿将军这部电影表现的一样,古德里安总是在战场的第一线,如何在注定失败的事业中尽力,。。。
  
  最让我感慨的是古德里安生涯中的不断地内部冲突。似乎,他还真的没有被哪个战场上的对手难住。但是,无尽的内部纷争,伴随在他的闪击生涯。这,就是life.
  
  每次,我都想到他在最后引用的一句话: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我内心里的灵魂,我将照着我自以为正直的路线走去,并且做我所自认为是正确光荣的事情。”


  自从看了这本书,十分讨厌古德里安这个人,此人属于不可用之人,按照冯梦龙的智囊理解就应该直接杀掉。此人傲慢之极,远离了弗里德里希开创的普鲁士精神,首先不能够与领袖一心,美其名曰是忠于国家不忠于个人,实际是爱不成则恨,此人才能远在隆美尔之上,对于战争理论实践都是好手,而就是因为小肚鸡肠的妒忌,既误国又误己


  古德里安是德国陆军军官团的优秀代表人物。务实,大胆,冷静,刚正,富有创造性是德国装甲部队和闪击战法的奠基人,并且没有卷入政治漩涡。
  他的这本回忆录里很多的数据和术语,流水帐一样的战役过程和细节,书很枯燥-若不是对二战史料或者军事非常感兴趣将很难读下去。对希特勒和第三帝国高官们的评论很精辟、中肯,值得一看。


  一位真正的军人、男人,果断、大胆、直率,少数敢与希特勒辩论的将领之一,改变了战争概念的历史人物,一位纯粹的普鲁士公民。了解德军神话不可不看此书,末尾对第三帝国的人物点评很出彩。


  是看他的决心,意志,他的准备,他的同情心,他对故乡的怀念,对加里西亚地区20年后仍然悬挂着威廉二世的画像的感受,看他在战争中的思考。看他的严谨,真实,仔细,诚实。
  
  光看军事胜利,不如看军史去了。觉得有些枯燥,看不下去。


   生平战绩:
     自1938年起,古德里安利用“闪电战”迅速吞并奥地利、波兰。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打响,古德里安完成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把北部盟军装进“口袋”。尽管由于希特勒延误战机,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但古德里安还是以“闪击英雄”的名字威震西方。
     1941年5月,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先后歼灭了近百万苏军有生力量。9月30日,古德里安率军直抵莫斯科城下。
  
   古德里安的战争生涯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式希特勒的赏识得以组件的全机械化部队,从闪电战吞并波兰,冲破号称牢不可破的“马起诺防线”,到最后的兵败莫斯科。都是最高统率神经质的命令息息相关。


你还看了哪些二战书籍?太利害了你!原来德国是可以获胜的!


作为对比的希特勒,恰恰是在东西线进攻就要获得更大胜利的时候,开始了谨慎的审视和犹豫,而在面对东线苏军反攻的防守困境时候,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反击和不放弃任何一块阵地的鱼死网破,有这样的最高统帅,德国最终的失败,其实在1942年底的时候,就已经露出了端倪。
这一段说得很有水平!!!!


真没觉得德国朝野在坦克上的投资有多少先知先觉之处,从闪击波兰到回头再打苏联,马克III型并非世上最好最可靠的坦克。古德里安及其同僚,胜在坦克集群突击战术,胜在对手太弱。
希特勒安排古德里安退休,真的是很恰当的。


2.有人说奥地利人最成功之处在于让全世界都相信希特勒是德国人,让自己在二战中成为了“受害者”。奥地利有维也纳、施特劳斯、萨尔茨堡、《音乐之声》…这些标志显然也符合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历史书中我们永远也不会读到奥地利、苏台德百姓因夹道欢迎德军到来而热泪盈眶。历史书就是这么贱…
======================
现在是元首贝多芬都要,不要给德国人任何的机会.....


关于第三点楼主提得好。在曼施泰因的回忆录里,也说在波兰战役中军官伤亡比例高(呵呵,书还没看完)。
军队的战斗力出自哪里,这是作为军事爱好者的我一直在寻求和答案。现在答案也基本找到了,出自西行漫记中红军下级军官的伤亡率,出自我的长征中方强将军的回忆,出自日军军官在战败后敢于谢罪的自觉,出自欧美军官的责任感。我还听说英国海军军官过去有随舰一起沉入海底的传统。
有什么样的军官就有什么样的士兵。我只信这个。在高科技的不对称战争的今天,这样讲似乎有些过时。但看看今天的中国兵,我认为这个言论并不过时!


随舰沉海的是舰长,不止英国,北洋水师也从英国学到了这一传统。黄海海战,被击沉的四艘战舰管带均沉海殉国。


此书宜搭配李德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一起服用。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样看来古德里安真不是个东西。你在胡说八道吧


不信自己看吗,他把死人全骂了一遍


隆美尔就大家很熟悉啦!我还看过关于曼施坦因的书,也相当不错!


@长弓阿帕奇
请问是哪本书


我的印象倒是他那副菲特烈二世濒临失败前的留言小像


没有弗里德里希,西里西亚就跟捷克斯洛伐克一样沉沦,一个伟大的民族最大的魅力不仅仅是侵略而是包容进取,古德里安看不到德国的进步,看不到普鲁士的崛起,却在怀念西里西亚这样的分裂邦,这是历史的倒退,难道都跟决裂后失去巴尔干的奥地利一样,就幸福了,就美满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