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明天开始永恒

亚历山大·格罗莫夫 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

亚历山大·格罗莫夫  

译者:

于大卫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莫斯科市的下水系统中,巧妙地潜藏着秘密的“公司”基地,这间小公司倚仗一种奇异的外来物质发明出宇宙运输装置,迅速扩充势力,继而同政府分庭抗礼,以图掌控整个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俄)亚历山大·格罗莫夫亚历山大·格罗莫夫,1959年生于莫斯科市俄罗斯著名科幻小说家、天文观察家。格罗莫夫曾就读于莫斯科能源大学高等技术专业,多年从事宇宙考察仪器的研制工作,是俄科幻界为数不多的坚守实验依据的写实派作家。格罗莫夫1991年发表处女作“零工”,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软着陆”,继而他开始了专业科幻小说的写作生涯。他随后出版的长篇小说包括《虚空占有者》,《旅鼠之年》、《吃水线》、《恒星守护者》、《一千零一日》、《乌龟的翅膀》和《明天开始永恒》逐渐确立了俄罗斯“科学科幻”、“新浪潮科幻”作家群体的领军地位。作家曾获俄科幻界颁发的多个奖项,其中包括别里亚耶夫奖、“西格马·F”奖,“金银细工”、等。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部 机械宠儿第二部 隐形站上的弧菌第三部 弧菌之劫第四部 狂乱时空

章节摘录

书摘在前置屏幕的左下方显出了地球的一个角。我看到的是这个蓝色星球印度半岛的那个部分。不过,整个半岛藏身于团团云雾之中,只露出西海岸的一小块陆地。海洋上空的这片厚重云层正在聚集力量,向干旱的大地发动攻势。那里,雨季即将到来。 我原来总以为,像这样一直从地外的角度观察,我的母亲星球早晚会让我觉得腻烦的,因为天象和季节的更迭不会给这单调的风景增添多少变化。不过还好,我现在还没感到厌倦。当你在距离地面1500公里的高空飞行,地球就会在你的脚下转动。换一个时间,换了一个投影比,地球展现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只可惜我的密封飞行舱里没有舷窗,只有一个观察显示屏。虽说成像质素不错,但总不如一个直观的舷窗来得痛快。 一切都是为了全面附和密封飞行舱技术的严格要求——要保证舱体不会反射波长1米到l微米的无线电波。但多层复合的舷窗玻璃无法避免这种反射,哪怕反射波很弱。密封飞行舱的设计者对吸收性外层表面所做的最大让步,就是用一个直径3厘米的物镜代替了一切。再有,就是天线和发动机喷嘴了,它们实际上也能造成轻微的反射,所以,每次行动前都要反复测算这些玩意儿的危险系数。 外壳的表层是种特殊的塑料。我不知道那是种什么玩意儿,应该是种高技术涂料吧,但这涂料却是用普通的喷枪喷上去的。这种材料就像塑料一样,在真空中“挥发”得厉害,也经不起宇宙分子的轰炸,更别说灰尘了。还有,它老化得也挺快,让你不得不一次次重喷。干这活儿虽然无聊,但还算容易,在机库就能干。给准稳站“格里分”外壳的吸收层喷涂料就困难多了,那得在外太空忙活好几个小时,总能把你折腾得筋疲力尽。 听说,一种新的吸收材料就快有了。它不但完全吸收无线电波,还能吸收红外线。对我们的密封飞行舱来说,它到没有什么用,再说,“格里分”只有下边——也就是朝地面、朝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所属卫星和红外线探测器的那一面——需要涂层。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发明家宣布可以改变这个热力学定律:吸收射线的物体在热感波段上反射出一个完全黑色的形体。多余的能量要找地方释放。有人预测说,将来这些多余的能量会用来给太空站的蓄电池充电,这种好日子何时来临,那可就没准儿了。 “3号,准备好了没有?” 这声音简直就像一声咒语,震得我耳鼓生疼。我调整了一下耳机音量,看了一眼侧前方的监视器。监视器里空空如也。 “准备好了。可我还没看见目标。” “别急。两分钟后进入射程。整个操作时间7秒钟。” “时间够用。” “祝你成功。” 这次的任务本身不太复杂,再说他们已经把我引到了目标活动区域,剩下的事儿,也就是瞄准目标、手指轻轻一扣扳机就行了。我驾驶着密封飞行舱,追逐着一个永远无法传到地球表面的红外线长波——它们被这个水球的大气层分子吸收掉了——通联信号就用这个长波传导。我明白我的密封飞行舱外壳涂层会发散部分辐射,但它跟地球的大气层这扇“窗户”的透明度不相上下。因此,在地球上的一个观察者看来,包裹着我这无价躯壳的5吨重的金属设备,在自然界完全不存在。 不过,一颗扫描空间陨石和其他飞行物的卫星会偶然发现我。这种卫星没长眼睛,它是靠热波观察一切的。在它的判断里,我不过是个迅速移动的物体,会根据数据把我看成一个脱离轨道的卫星。听起来,这似乎有些离奇,不过,这就是事实。那些被淘空了资源的美国跟踪卫星实在糟透了,它们的轨道参数不可轻信,可以说毫无价值。 那么,我要攻击的目标昵,它不会有所察觉吗?不,不会的。它发现不了悄悄接近的敌人,因为它根本没有相应的侦测手段。首先,由于没有必要,导弹防御卫星并不“向上”测位,而我就是从上至下进入射程范围的,恰似飞鹰捉兔。其次,这个卫星实际上已完全作废,早已形同一块失控旋转的垃圾。我的同行在一个月以前击中过它,但那次的冲击力不够,并不成功。结果显示,这块铁疙瘩还会在轨道上转悠一年才可能掉进大气层燃烧掉。 以前也发生过这种卫星失踪事件,开始谁都没有把它当回事——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卫星撞上了陨石或者什么太空垃圾。全球火箭防御系统对此类意外也没什么好法子。但是,等第2、第3、第4个卫星出事以后,疑问就越来越大了:到底为什么卫星接连出事?直到有20多个卫星殒命天外,问题的严重性已经不言而喻了。……P3-5


编辑推荐

本书是俄罗斯当代科幻小说精品丛书之一,其作者是俄罗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是俄科幻界为数不多的坚守实验依据的写实派作家,在俄罗斯“科学科幻”,“新浪潮科幻”作家群体中占领军地位,曾获俄科幻界颁发的多个奖项,如别里亚耶夫奖,金银细工奖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明天开始永恒 PDF格式下载



虫洞是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預測的連接時空中兩個不同地點的假想“隧道”或捷徑,上面的三維圖輪廓集中呈現了這一點:負能量將時間和空間拖入一條隧道入口,並在另一個宇宙出現。虫洞至今仍是一種假設,因為從沒有人見過,但在一些電影中被描述成時間旅行的通道,比如《星際奇兵》(1994年)和《時光大盜》(1981年),前者將虫洞描述成宇宙之間有門的隧道,后者則是天體圖中展現了虫洞的位置      北京時間5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繼警告人類勿主動與外星人接觸以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又拋出一個驚人言論。在一篇探討如何建造“時間機器”的文章中,霍金詳細分析了人類如何利用自然規律實現“時間旅行”的偉大夢想。盡管這一概念看起來有些荒誕,但他仍認為人類終有一天會實現這一夢想。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尋找穿越第四維的通道      大家好,我是斯蒂芬-霍金,是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及夢想家,盡管身體不能活動,隻能通過電腦與大家交流,但從內心中我是自由的,自由地探索宇宙,思考以下重大問題:時間旅行是否可行?能否打開一個回到過去的通道,或找到通向未來的捷徑?我們最終能否利用自然規律成為掌控時間的主人?      在科學界,時間旅行一度被認為是歪理學說。過去因為擔心有人會把怪人的標簽貼在自己身上,我對這個...問題常常避而不談。但現在,我不再那麼謹小慎微了。事實上,我更像是建造了巨石陣的那些人。我對時間痴迷已久,如果有一台時間機器,我會去拜訪風華正茂的瑪麗蓮-夢露,或是造訪將望遠鏡轉向宇宙的伽利略。或許,我還會走到宇宙的盡頭,破解整個宇宙湮滅之謎。      為了讓這一切從虛幻變成現實,我們應以物理學家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時間——即第四維。這個問題沒有聽上去那麼晦澀難懂。每個好學的孩子都知道,任何物體都以三維形式存在,包括坐在輪椅上的我。一切物體都有寬度、高度和長度。此外,還有一種長度——時間的長度。例如,雖然一個人可能活了80歲,但巨石陣的石頭卻數千年屹立不倒。太陽系的運行將持續數十億年。      一切物體都有時間以及空間的長度。時間旅行意味著我們要經過第四維。要想搞明白這一點,我們可以想象正在從事一種日常活動,比如開車。開車沿直線行駛,是在一維中旅行。向左轉或是向右轉,則是二維旅行。驅車上下山路意味著又多增加了高度,所以是在三維空間內。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實現時間旅行?怎樣才能發現穿越第四維的通道呢?      無處不在的“虫洞”      讓我們暫時從科幻電影中尋找答案吧。在此類電影中,通常會有一台巨大而高能耗的時間機器,這台機器產生通往第四維的通道——“時光隧道”。時光旅行者——勇敢但可能有些魯莽的人,做好我們大家所知道的准備,然后走進時光隧道,來到一個他們想要到達的時間裡。這一概念可能有些牽強,事實可能與之存在著天壤之別,但該想法本身不是那麼的瘋狂。      物理學家們也在思考時光隧道,但我們的角度不同。我們想搞清過去或未來的通道是否存在於自然規律中?事實証明,我們認為確實是這樣的。而且,我們還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虫洞。其實,虫洞無處不在,只是因為太小,我們肉眼看不到罷了。虫洞非常小,存在於時空的隱蔽處和縫隙裡。你或許認為這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概念,請耐心聽我繼續解釋吧。      ……由于文件超长,请去豆瓣网本书评论续读。 阅读更多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