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八路军战史

岳思平 解放军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解放军  

作者:

岳思平  

页数:

53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八路军战史》(作者岳思平)以作战、建军为主线,适当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援等内容。《八路军战史》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同时利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力图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既充分记述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个人及其先进事迹,又真实反映部队曾经遭受的挫折、失利的教训和付出的代价。

作者简介

岳思平,军事科学院军史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正师职研究员,1947年5月出生,山东省齐河县人,南开大学毕业,先后在总参通信部和军事科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方面的研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全国解放战争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教程》的撰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主要撰稿人、统稿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抗日战争卷、《托起新中国的太阳——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及历史贡献》的主编。个人专著还有《鏖兵华北——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参与或个人专著和主编的各种著作、教材和辞书共20余部有的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全军科研成果一等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军事科学》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发表文章、录音作品50余篇。共形成文字成果计300余万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
第一节 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和共产党的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第二节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通电就职”
第三节 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八路军成立后的任务和部署
第四节 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首战告捷
第五节 八路军在华北日军侧后作战,参加保卫忻口、太原
第二章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
第一节 太原失守后的华北战局,八路军的任务和部署
第二节 八路军 第师一部创建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围攻
第三节 八路军 第师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首次围攻
第四节 八路军
第师创建和发展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首次围攻和“九路围攻”
第五节 八路军 第师主力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并与
第师配合后方留守处保卫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
第六节 八路军一部挺进冀鲁豫平原,发展华北抗日根据地
第七节 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地方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和地方人民武装的建立
第八节 加强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和八路军部队的全面建设
第三章 八路军发展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华北 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战场
第一节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第二节 八路军主力挺进冀鲁豫地区,完成在华北的战略展开任务
第三节 粉碎日伪军的连续“扫荡”,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
第四节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国民党顽固派 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五节 八路军进行整军,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第六节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第四章 战胜严重困难,坚持华北敌后抗战
第一节 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及八路军的方针、任务
第二节 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第三节 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第四节 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第五节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 第三次反共高潮
第六节 八路军部队深入贯彻党的“十大”政策,渡过难关
第五章 参加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一节 八路军发动年攻势作战,开始局部反攻
第二节 八路军一部挺进河南,转战湘鄂赣边区、湘粤赣边区,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第三节 八路军进行军政大整训,准备全面反攻
第四节 八路军发动年春夏季攻势作战,扩大解放区
第五节 八路军参加全面反攻,向敌占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
第六节 歼灭拒降之敌,八路军扩大全面反攻战果
八路军大事纪要
后记

章节摘录

  日本频繁的经济危机,加深了尖锐的政治危机。工人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广大劳动人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国内政局动荡不。1931年至1937年,就更迭七次政府内阁。尤其是一批军国主义分子不断发动军事政变和进行谋杀活动。1931年3月和10月,两次发动军事政变未遂后,继于1932年5月偷袭首相官邸,枪杀了首相犬养毅。从此,日本结束了政党内阁时代,逐渐形成由日本军阀主宰内阁的新体制。由于对实行法西斯的手段和步骤的严重分歧,因而日本军阀内部分裂为皇道派和统制派。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发动军事政变,致使政府中枢瘫痪。统制派乘机掌握了政府大部分权力,进而通过肃军统一了皇道派。从此,军部主导内阁大权,正式确立起法西斯统治体制。这一切情况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处于经济和政治矛盾的旋涡之中。  当时,中国自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尤其是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虽出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新局面,但全国性抗战的时机还没有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也使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有机可乘。  与此同时,国际绥靖主义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英美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集团虽然与日本帝国主义有矛盾,但一方面为了自身应付经济危机和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在西方的挑战,另一方面又惧怕日本帝国主义损害他们在中国乃至亚洲的权益和中国人民革命危及他们在华利益,并且企图把日本侵略的矛头指向苏联,则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所谓“中立”和“不干涉”的绥靖主义政策,不断向日本帝国主义援助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从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催化剂。  为了摆脱国内外的经济、政治危机,并在英、美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和支持下,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发动一场全面侵华战争的决心日渐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和步伐。  首先,修改其国防方针和用兵纲领,大力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5月新修改的《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军队用兵纲领》,提出了大规模扩军的计划,规定陆军步兵扩充到50个师团,航空兵扩大到142个中队;海军主力舰扩大到12艘,航空母舰12艘,其他舰艇194艘,航空兵65个中队。实际上,仅陆军总兵力,至1937年上半年,即由1930年的25万人发展到40余万人。  1937年7月时,日本陆军共有17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集团,1个航空兵团;海军共有各种舰艇199艘、计77.1万吨,航空兵37个中队,各种飞机685架。  其次,制定(《国策基准》,亦称作《国策大纲》和《基本国策纲要》。1936年8月7日,有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和藏相参加的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其基本精神是:对内加强法西斯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陆军准备北进苏联,海军南进与英、美争夺太平洋地区,当前则是与德国合作,与苏联和解,与英美加强亲善关系,以便集中力量解决中国及华北问题。实质上是采取中间突破先打中国,为尔后北进或南进建立战略基地。   再次,制定了1937年度全面对华作战计划,规定:对华北,除过去的两个军(5个师团)外,再增加3个师团,在包括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和山东五省在内的华北地区进行作战;对华中地区,以第9军(3个师团)占领上海附近,调新编第10军(2个师团)在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确保上海、杭州、南京三角地带;对华南,大致用1个师团的兵力。侵华的总兵力计划扩大到14个师团。  第四,急剧增加军费。直接军费由1931年的4.6l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31.2%,骤增至1936年的10.78亿日元、大于国家总支出的47%。  1937年军费开支高达32.7亿日元,在国家财政开支中大于69%。  第五,积极发展以军需为主体的重工业,大力扩建生产飞机、坦克和大炮等现代化武器的大型企业,吸引新老经济财阀增加在军需方面的投资比重,促使国民经济转入“准战时轨道”。1931年至1937年,日军的汽车由434辆增至9462辆,扩大了20.8倍;飞机由410架增至1580架,扩大了2.8倍;火炮由90门增至478门,扩大了4.3倍;坦克由12辆增至479辆,扩大了38.9倍;军舰由5100吨增至51724吨,扩大了9倍。  第六,以青年学生和士兵为主要对象,加紧灌输“八绒一宇”的侵略扩张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强化军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其成为其全面侵华的精神支柱。武士道形成之初,一度主张交友守信,得主尽忠,但自融入作为日本国教的神道教后,就诱使信徒在人格上滋生了极端的双重性:一方面,讲究仁义忠孝,恪守举止儒雅和顶礼膜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妄自尊大,嗜杀成性。这种思维模式与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相结合,从而把反人道和反人性推向极端化,集大成为灭绝人性的好战、残忍的虐杀和剖腹自杀、轻生,其侵略性、野蛮性和毁灭性均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向中国本部进逼。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开始了对华中地区的进犯。1933年1月,突破山海关,开始入侵华北。2月侵占热河(今属河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3月进攻长城各口,5月侵占河北、察哈尔省(今属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东部地区。接着,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11月,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6年2月,建立伪内蒙古自治政府。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和扶植伪政权的阴谋,连连得逞,华北殖民化的危机日趋严重。一场全面侵华战争,已呈一触即发之势。  至1937年7月上旬,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日中双方总的实方对比是敌强我弱,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中国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依然是一个弱国”,其“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47、44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敌强我弱表现在经济力量方面,日本占有绝对优势。至1937年,日本虽然面临着资本主义世界新的经济危机,但其现代工业总产值仍达60亿美元,而中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为13.6亿美元,两者的比率约为4.4:1。以几种主要工业品为例:钢的总产量,日本为635万吨,中国为55.6万吨;生铁的总产量,日本为239.7万吨,中国为95.9万吨;石油的总产量,日本为39.3万吨,中国为0.02万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八路军战史 PDF格式下载



降价买的,便宜了将近二十块钱,值得,一直对八路军的历史比较模糊,要好好看看这本书。其实我是想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只可惜太贵了。


这是对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非常正式的见解。


印刷质量很好,不过,内容呵呵


书海不错,老爸喜欢。


帮同事买的,同事满意。是正品,比书店省很多。有需要还会再来。


一部客观的战史


书是好书,可惜发给我的封面有点破。希望下次不要出现类似问题。


很好,遗憾的就是每个战役战斗经历写的不多


不是官方认可的战史,而且内容写的很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