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辞海 中
1999-2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袁钟
无
《中医辞海(中册)》内容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古典医籍、医史文献、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实验、中医仪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外科学、骨科学、妇科学、男科学、儿科学、眼科学、皮肤科学、耳鼻喉科学、针炙学、推拿学、药膳、养生学、气功学等。覆盖中医药各科的内容,涉及由古至今的知识,为中医药之大成,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
笔画检字表 正文 汉语拼音索引
版权页: 插图: 花被单 中药名。见《贵州民间药物》。别名:刀口药,乳肿药。为报春花科植物假半枝莲Lysimachia Lobelioides Wall.的全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近根部带红色,上部绿色。生于湿地。分布贵州等地。秋后采收。《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甘。”治虚症咳嗽,乳房肿痛,刀伤。内服:煎汤,30~60克;或炖肉服。外用:捣烂敷。①治虚弱咳嗽:花被单60克。炖肉吃(《贵州民间药物》)。②治刀伤:花被单适量捣烂,敷伤处,1日换2次(《贵州民间药物》)。 花柳病病名。指由于传染性病,而出现核块的疾病。见《疬科全书》:“凡审其果自花柳而来,无论如何发起,均名花柳疬。”该病相当于梅毒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由不洁性交,感染湿热邪毒而引起。初起在会阴、腹股沟等处出现核块,继则可见周身出现,严重时可出现溃破。治宜清热解毒为主,用枯草慈菇化毒丸,间服土茯苓膏。如已溃破,可外贴拔毒生肌膏等药。见梅毒等条。 花葱中药名。见《吉林中草药》。别名:电灯花,灯音一花儿。为花葱科植物丝花花葱Polemonium liniflorum V.Vassil.的根茎及根。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生于山沟,灌木林,隰草地。分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秋季采收,洗净泥土,晒干。《内蒙古中草药》:“苦,平。”祛痰,止血,镇静。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胃溃疡出血,咳血,衄血,子宫出血,癫痫失眠,月经过多。内服:煎汤,3~9克。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花葱、大小蓟炭各9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治失眠,癫痫:花慈、缬草各9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所含总皂甙,对家兔实验性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抑制作用,表现为血内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卵磷脂/胆固醇系数增加,皮肤,角膜,巩膜,动脉,肝脏及其它内脏类脂质沉着减少,静脉注射及口服均有效。不但有预防作用,且有治疗作用。病理解剖可见血管,心、肝,肾病变均较对照组轻。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也有作用,对正常及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血压,花葱皂甙均无明显作用,呼吸略加深,心收缩幅度增加,频率减慢。对正常离体兔耳血管呈收缩作用,对已形成动脉硬化之兔耳血管,则略有扩张作用。小鼠内服花葱皂甙50毫克/公斤表现有抑制作用,死亡率40%。100毫克1公斤则抑制更甚,死亡率80%。 。 花脸细辛中药名。见《四川中药志》。别名:花叶细辛,花脸猫,翻天印,水马蹄,土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大花细辛Asarum maximum Hemsl.的带根全草。多年生草本。有浅黄色匍匐的根状茎,有多数肉质根,顶端通常生二叶。生于山坡林下和溪边阴湿处。分布广东等地。春、夏采收,洗净,晒干。广西则在冬季挖取全株,洗净风干。干燥的带根全草根茎粗壮,直或弧形弯曲,长约5~10厘米,粗3~4毫米;外表棕灰色或淡棕褐色,有多数环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基或干缩的叶片,下部具少数细须根,皱纹不明显。断面粉白色。叶片皱折,质脆,呈枯绿色或枯褐棕色;以水浸泡后,展开观察,呈心脏形,表面有花斑;叶柄细长,紫褐色。气微香。以色带黄绿,根条肥壮,质地粉白者为佳。产四川等地。味辛,性温。《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跌伤。内服:煎汤,1.5~3克;或研末,0.6~0.9克。《四川中药志》:“体虚多汁,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①治风湿感冒,头疼身痛:花脸细辛,防风,苍术,茯苓,陈皮,羌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②治跌打损伤,散瘀血:花脸细辛,红牛膝,红泽兰,透骨消。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中医辞海(中册)》首次将各科词条按笔画排列,突出其综合性的特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