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五苓散

姚明江,何昌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

姚明江,何昌生  

页数:

350  

前言

  中医经典方剂是历代临床大师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处方,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的精华极品,是中医理法方药的最高代表,历来在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占据着显著的位置。这些千古锤炼的名方用药适宜,配伍严谨,主次分明,恰合病情,是理法方药系统性的典型代表。这些经典方剂入口蠲疴,效如桴鼓,经久不衰,深受历代医家之青睐。中医临床的深入发展扩大了经典方剂的应用范围。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加深了经典方剂的现代研究。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中医热”也为中医经典方剂的应用与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这些研究与应用更进一步提高了经典方剂的临床治疗效果,再现了经典方剂的无限生命力。  有鉴于此,为了推动经典方剂的进一步挖掘与发展,启迪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思路,造福于人类,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与美国中医学院共同编写并成功发行了《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一辑之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又与美国中医学院联手组织编写了《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二辑。丛书第一辑精选了10个经典方剂,包括《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金匮肾气丸》、《桂枝汤》、《归脾汤》、《阳和汤》、《银翘散》、《逍遥散》。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研究介绍了五苓散的来源、组成、功效与主治及其衍生方,以及历代医家对五苓散的论述;中篇临床研究介绍了五苓散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下篇实验研究介绍了五苓散的制剂及药理等实验研究成果。全书内容丰富,侧重于临床,适合于广大中医、中药专业临床及科研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述   一、五苓散的来源  二、五苓散的组成与用法  三、五苓散的功效与主治  四、五苓散中君药的确定  五、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六、五苓散的衍生方 第二章 历代医家对五苓散的论述中篇 临床研究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疯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四、支气管哮喘   五、肺炎球菌肺炎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一、心力衰竭   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三、高血压病   四、冠心病   五、扩张型心肌病    六、心包炎   七、心悸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肝硬化腹水   二、幽门不全梗阻   三、胆囊炎   四、呃逆   五、反胃(十二指肠壅积症)   六、功能性消化不良   七、急性胃肠炎   八、慢性腹泻   九、慢性结肠炎   十、慢性胃炎   十一、呕吐     十二、脘腹胀满   十三、胃下垂   十四、胃中停水   十五、药物性肝病   十六、脂肪肝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   一、IgA肾病   二、膏淋   三、过敏性水肿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   五、劳淋     六、慢性肾功能衰竭   七、慢性肾小球肾炎   八、尿频   九、尿失禁   十、尿潴留   十一、肾病综合征   十二、肾积水   十三、特发性水肿   十四、血尿   十五、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十六、不稳定性膀胱  第五节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一、高脂血症    二、高尿酸血症   三、尿崩症   四、糖尿病   五、痛风   六、瘿瘤  第六节 结缔组织与风湿病   一、风湿性关节炎   二、多发性变异痛  第七节 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二章 神经科病证   一、急性脑血管病   二、癫痫   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四、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五、排尿性晕厥   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七、血管性头痛   八、三叉神经痛 第三章 外科病证   一、泌尿系结石   二、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   三、脑震荡后遗症   四、乳腺增生病   五、血栓性深静脉炎   六、女性小便频急   七、肾绞痛   八、肠癌术后综合征   九、泌尿系感染   十、颅脑术后并发症   十一、创伤并发症   十二、女性尿道综合征   十三、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   十四、创伤性皮下积液   十五、外伤性血肿   十六、慢性硬膜下水肿   十七、柏一查综合征 第四章 骨伤科病证   一、膝关节滑膜炎   二、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三、骨折后肢体肿胀   四、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第五章 妇科病证   一、产后尿潴留   二、闭经   三、产后眩晕失明   四、产前产后黄疸   五、带下病   六、绝经期水肿   七、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八、盆腔炎症   九、羊水过多   十、经期尿频   十一、经期吐泻   十二、经期瘀胀   十三、尿道炎   十四、霉菌性阴道炎  十五、女性尿道综合征  十六、绝经期头痛  第六章 儿科病证  一、小儿腹泻   二、小儿肾病综合征   三、鹅口疮   四、呕吐  五、小儿发热  六、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七、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八、小儿渴泻  九、小儿尿崩症  十、小儿神经性尿频  十一、小儿湿疹  十二、小儿遗尿  十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十四、新生儿黄疸  十五、燥淫吐泻 第七章 男科病证   一、睾丸鞘膜积液   二、前列腺增生症   三、睾丸结节   四、射精排尿症   五、白浊   六、淋病   七、阴汗   八、非淋菌性前列腺炎   九、男性不育   十、前列腺炎 第八章 耳鼻喉科病证   一、梅尼埃病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三、过敏性鼻炎   四、复发性口疮   五、喉炎   六、耳鸣  七、鼻息肉  八、突发性耳聋 第九章 眼科病证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二、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三、玻璃体混浊  四、老年性黄斑变性  五、青光眼术后前房迟延形成  六、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七、视乳头炎  八、视网膜脱离  九、视网膜静脉阻塞  十、视网膜脉络膜挫伤  十一、视网膜震荡  十二、外伤性近视  十三、外伤性前房积血  十四、内障眼病 第十章 皮肤科病证   一、斑秃   二、传染性脓疱病   三、传染性软疣  四、带状疱疹  五、荨麻疹  六、湿疹  七、脱发  八、过敏性皮炎  九、特应性皮炎  十、扁平疣  十一、干燥综合征  十二、急性局限性水肿及淋巴水肿 第十一章 传染科病证    一、病毒性肝炎    二、晚期血吸虫肝硬化腹水   三、流行性出血热   四、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第十二章 疑难病证    一、膀胱白斑   二、成人口流涎水   三、多尿症   四、多饮症   五、高龄患者轻度足背水肿   六、高原地区肝损害   七、酒精中毒戒断综合征   八、橘子黄   九、咳溺症   十、煤烟中毒后遗症   十一、顽固嗜盐症   十二、胃痛浮肿   十三、夜间半身汗出不止症    十四、夜间排尿晕厥   十五、移植肾排斥反应   十六、阴茎水肿   十七、大瘕泄   十八、奔豚   十九、自汗   二十、臂部疼痛   二十一、发热、吐泻   二十二、烦渴不解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制剂研究 第二章 药理研究  第一节 五苓散各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   一、茯苓  二、猪苓  三、泽泻  四、白术  五、桂枝  第二节 五苓散的药理研究

章节摘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述  一、五苓散的来源  五苓散来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本方在《伤寒论》中,原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其症以小便不利为主,同时伴有头痛身热,口渴欲饮。用五苓散利水渗湿,化气解表,使水行气化,表邪得解,脾气健运,则蓄水留饮诸症自除。  五苓散在《伤寒杂病论》中凡九见。《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日水逆,五苓散主之”;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385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第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第5条“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日水逆,五苓散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第18条“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二、五苓散的组成与用法  五苓散是一首利水之剂,其药物组成为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用法为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三、五苓散的功效与主治  (一)五苓散各组成中药功效与主治  I.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运用】①用于各种水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和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若表邪不解,随经人腑之膀胱蓄水证,或水肿,小便不利,多与猪苓、白术、泽泻等用;若水热互结,阴虚水肿,小便不利,可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若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  ②用于脾虚诸症。能健脾补中,常与人参、白术、甘草等用;若脾虚停饮,多与桂枝同用;若脾虚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本草经集注》:味甘,平,无毒。止消渴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久服安魂魄,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其有抱根者,名茯神。茯神,味甘,平。主辟不祥,治风眩、风虚,五劳、七伤,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本草衍义》: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本草纲目》:茯苓,《史记?龟策传》作伏灵。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故谓之伏灵、伏神也。《仙经》言:伏灵大如拳者,佩之令百鬼消灭,则神灵之气,亦可征矣。俗作苓者,传写之讹尔。下有伏灵,上有菟丝,故又名伏兔。或云“其形如兔,故名”,亦通;后人治心悸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于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茯苓含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卵磷脂、胆碱、蛋白质等,茯苓具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血糖作用。  2.猪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运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证等。本品甘补淡渗,利水渗湿作用较茯苓强,凡水湿滞留均可应用,若脾虚水肿,小便不利等,多与茯苓、白术、泽泻同用;若水湿泄泻可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胃苓汤;阴虚有热小便不利,淋证等,多与滑石、阿胶同用,如猪苓汤。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无水湿者忌用。  《神农本草经》:主痃疟,解毒蛊注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猳猪尿。生山谷。  《本草经集注》:味甘、苦,平,无毒。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朐。二月、八月采,阴干。  《本草衍义》:猪苓引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  《本草纲目》: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胎肿,小便不利。并谓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猪苓主要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多糖等。其水煎剂有较强利尿作用。其利尿机制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特别是钾、钠的重吸收所致,猪苓多糖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止肝炎的作用。  3.白术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运用】用于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白术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用之宜。治痰饮,常配桂枝、茯苓等.以温脾化饮;治水肿,常配茯苓、泽泻等,以健脾利湿。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燥湿健脾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艺文类聚》引作山筋),生山谷。  《本草经集注》: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饵。一名山蓟,一名山姜,一名山连。生郑山山谷、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曝干。  《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  白术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白术内酯A、B及糖类等,有强壮、利尿、降血糖、抗血凝作用,并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所致肝糖原减少的作用。  4.泽泻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运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证及痰饮等。本品甘补淡渗、利水渗湿作用较茯苓强且性寒能泄肾与膀胱热,下焦湿热者尤宜,多与薏苡仁、猪苓等同用。治水湿痰饮眩晕多与茯苓、白术同用,如泽泻汤。  【用法用量】煎服,5一10g。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  《日华子本草》:主头眩,耳虚鸣。  《本草新编》:泽泻,味甘、酸、微咸,气寒,沉而降,阴中微阳,无毒。入太阳、少阳足经,能人肾。长于利水,去阴汗,利小便如神,除湿去渴之仙丹也。  《本草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  泽泻主要含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等。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等的排泄,对肾炎患者利尿作用更明显。有降压、降血糖作用。还有抗脂肪肝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5.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1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运用】用于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能助阳化气以行水,除痰饮之邪。如脾阳不运,痰饮眩悸者,常与白术、茯苓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热,血热妄行等证,均当慎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珍珠囊》: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  《本经疏证》: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气,曰行水,曰补中。  《新修本草》:主治冲逆也,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  《证类本草》:桂枝,轻,解肌,调营卫,辛甘而温,气薄升浮。入太阴肺、太阳膀胱经。温经通脉,发汗解肌(能利肺气。经日:辛甘发散为阳)。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能止。中,犹伤也,古文通用,自汗属阳虚。桂枝为君,芍药、甘草为佐。加姜、枣名桂枝汤,能和营实表),调和营卫,使邪从汗出,而汗自止。亦治手足痛风、胁风(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胁风属肝,桂能平肝。  《本草经集注》:辛温无毒。体轻而上行。浮而升阳也。入足太阳经。(即取木桂之最薄者。去其粗皮是也)主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止烦发汗。去皮肤风湿。泄奔豚。散下焦蓄血。利肺气。疗痛风。横行手臂。  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桂枝煎剂有降温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常见致病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缓解胃肠痉挛及利尿强心等作用。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五苓散 PDF格式下载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二辑:五苓散,是一个很好的方,值得一看


是一个朋友说要的书,据说是很不错。


书不错噢,很有条理。值得看看。


一本很好的名方运用的名家经验汇集.值得收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