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针刀治疗踝足部疾病

吴绪平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  

作者:

吴绪平  

页数:

226  

前言

  针刀治疗踝足部疾病,以其疗效好、费用低,深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过去的针刀著作介绍踝足部针刀治疗的篇幅非常有限,同时,面对踝足部复杂的病种,针刀医生们深感临床思路匮乏,针刀操作茫然。临床上至今还没有一本这方面的治疗专著。为了适应针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为了针刀临床医生治疗踝足部疾病的临床和教学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我和原北京针刀总医院业务院长、朱汉章教授的亲传弟子张天民副主任  医师精诚合作,将我30多年的针灸思路和他近20年的西医骨科开放性手术经验共同应用于针刀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应用针刀闭合性手术治愈了很多踝足部疑难病症。在针刀治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调控与西医局部解剖相结合的针刀定位思路,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针刀整体诊疗思路。张天民同志将这些点点滴滴的思考与针刀临床治疗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以及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了踝足部骨与软组织的发育、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基础、疾病的诊断、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目的和治疗原则、针刀适应症和禁忌症、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以及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的内容。阐述了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性疾病的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以及网眼理论的解剖形态学基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从软组织起止点及其行经路线的力学结构解释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使针刀对疾病的治疗从“以痛为输”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的病理构架的整体治疗高度上来。下篇各论详细介绍了20余种踝足部疾病的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针刀治疗以及术后康复等内容。并强调了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康复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重点介绍了根据网眼理论设计的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踝关节强直、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术式、针刀定位、麻醉方法,并按照解剖学层次描述每一支针刀的操作过程。本书针刀治疗方面的材料均来源于第一手临床资料和笔者针刀手术的亲身体会,可以使读者直接受益。但由于时间仓促,成书于教学和临床之余,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利再版时修正。  吴绪平  2008年5月18日于武汉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介绍了踝足部骨与软组织的发育、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基础、疾病的诊断、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目的和治疗原则、针刀适应症和禁忌症、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以及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的内容。下篇各论详细介绍了20余种踝足部疾病的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针刀治疗以及术后康复等内容。并强调了针刀术后整体康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康复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重点介绍了根据网眼理论设计的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踝关节强直、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术式、针刀定位、麻醉方法、并按照解剖学层次描述每一支针刀的操作过程。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实用性强。适用于广大针刀临床医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骨伤、针刀及中医专业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吴绪平,男,生于1953年12月,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针灸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中医学院针刀医学教研室主任。197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留校从事针灸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先后指导海内外硕士研究生34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2名,2002年12月赴韩国讲学,2003年3月赴中国香港讲学。  30年来,一直在湖北中医学院从事针灸与针刀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讲《经络腧穴学》及《针刀医学》:研究方向:①针刀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中医针灸专著28部。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针对家免缺血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通过专家鉴定,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1998年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厅课题“电针对急性脑梗塞家兔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2004年7月由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电针对家兔缺血肌细胞动作电位影响的中枢通路研究”,于2005年10月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12月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7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刀医学》系列规划教材的副总主编,并为《针刀治疗学》和《针刀医学护理学》的主编,该套系列教材已于2007年8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荣获湖北中医学院“教书育人,十佳教师”的光荣称号.与张天民副主任医师共同主编《针刀临床治疗学》。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于2008年3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主要临床专长:针刀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强直、各种骨折损伤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尿失禁、慢性盆腔炎、痛经等症。  张天民,男,生于1963年,大学本科毕业,针灸推拿学针刀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大学毕业后到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重庆医科大学永川附属医院),历任骨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骨科主任从事西医骨科临床医行、教学、科研工作15年,在骨创伤、脊柱侧弯矫形、关节置换、断肢(指)再植等方面多有建树。其间,分别主持“胸腰椎骨折椎体复位外固定支架”等三项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卫生局及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科研项目,获得3项国家专利 曾任重庆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3年任北京针刀总医院业务院长,成为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的亲传弟子,从师5年,在朱汉章老师亲自指导下开展针刀医学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在导师吴绪平教授的指导下,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以及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弓弦力学系统,进一步阐明了针刀治疗疾病的机制,扩大了针刀治疗的临床适应证,并根据网眼理论设计了专用针刀器械及针刀体表定位仪(已申请国家专利),率先开展针刀松解骨关节骨性强直的临床治疗并获得成功;率先开展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颈椎病、腰椎病,为提高针刀治疗这些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做出了贡献在“针刀医学原创性及其推广应用的研究”科研项目中,以第四完成人的身份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在“针刀疗法的临床研究”科研项目中,以第四完成人的身份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针刀松解法的基础研究》课题组成员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学院附属门诊部特聘主任医师。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发表西医骨科及针刀医学论文18篇,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编委,与吴绪平教授共同主编《针刀临床治疗学》,在吴绪平教授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刀医学》中担任第一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主要临床专长:针刀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颈椎和腰椎手术后遗症、脊柱相关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强直、各种骨折损伤后遗症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疑难病证。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踝足部的发育 第一节 下肢的分化 第二节 踝关节的发生 一、踝关节骨骼组织的发生 二、踝部肌肉的发生 三、踝关节腔的发生 第三节 足骨的骨化 第二章 踝足部的临床应用解剖 第一节 踝部的临床应用解剖 一、骨骼 二、踝部关节及其韧带 三、踝关节的运动 第二节 足部的临床应用解剖 一、骨骼 二、足部关节及其韧带 三、运动 四、足弓、足底筋膜间隙 第三节 踝足部的血供 一、踝足部的动脉 二、踝足部的静脉 第四节 踝足部的神经分布 一、运动神经分部 二、感觉神经分布 第三章 踝足部生物力学 第一节 踝关节生物力学 一、静力学 二、运动学 三、动力学 第二节 足部生物力学 一、足部静力学 二、足部运动学 三、足部动力学 四、跖趾关节和足弓生物力学 第四章 踝足部疾病的诊断 第一节 病史的采集 第二节 踝足部的体格检查 一、踝足部的基本体格检查 二、特殊体格检查 三、有关神经系统检查 第三节 踝足部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超声检查 第五章 针刀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 一、闭合性手术理论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理论 三、针刀医学骨质增生病因学理论 四、针刀医学调节电生理线路的理论 五、踝足部的病因学 六、针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 一、现代创伤愈合的概念 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构架 三、骨质增生的病理过程 四、人体内的弓弦力学系统 五、网眼理论 第六章 针刀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与机制 第一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 一、针的作用 二、刀的作用 三、针和刀的综合作用 第二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机制 一、恢复动态平衡 二、调节能量代谢和体液代谢 三、促进局部微循环 第三节 针刀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 一、针刀治疗目的 二、针刀治疗原则 三、针刀手术疗程 第七章 针刀闭合性手术操作 第一节 针刀术前准备 一、针刀术前的一般准备 二、踝足部针刀手术麻醉、体位 三、踝足部常用针刀类型 四、针刀四步进针规程 五、踝足部常用针刀手术入路 六、踝足部常用针刀刀法 七、踝足部常用针刀术后手法 八、踝足部针刀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二节 针刀术后处理 一、针刀术后常规处理 二、针刀意外情况的处理 第八章 踝足部疾病针刀术后康复 一、概述 二、踝足部疾病的康复下篇 各论 第九章 踝足部软组织损伤 第十章 踝足部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十一章 痛风 第十二章 足和踝部类风湿关节炎 第十三章 踝关节强直 第十四章 踝足骨畸形 第十五章 踝关节开放性手术后关节功能障碍 第十六章 无菌性足舟骨坏死 第十七章 踝足部骨折 第十八章 其他疾病 第十九章 痉挛性脑瘫踝足部畸形附篇踝足部针刀术后康复操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踝足部的发育  第一节 下肢的分化  踝关节是维持人体站立、行走等重要功能活动的负重关节。它既具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为人类能够在地面进行直立行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踝关节各项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它的结构及肌肉的动力作用密不可分。  胚胎的发育起源于受精卵,其发育过程不外乎3个方面:分别是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和组织形态的发生。受精卵经过分裂后产生细胞团块,并在细胞团之间出现腔隙,形成原始胚泡。在胚泡两端,有一群形态不规则的细胞群为内细胞群,它是形成中胚层的基础。胚泡植入子官内膜后,细胞继续分化,首先分为内胚层和原始外胚层,再由原始外胚层分化出中胚层。胚胎发育至第4周末,在胚体左右侧体壁上先后出现两对小的突起,称为肢芽,上下两对分别称为上肢芽和下肢芽。下肢芽发生时间比上肢芽要晚2天左右,发生部位与腰部和骶部上方的几个体节相对应。外胚层细胞覆盖在肢芽表面,日后将发育形成皮肤组织,其内部的中胚层问充质细胞将来则分化为骨骼与肌肉。先是肢芽末端呈鳍状,远侧端逐渐变扁,形成船桨状的足板。而后其远端各出现4条纵行凹沟,大约至第8周,足趾形成。  随着肢芽的逐渐增长变粗,先后在肢芽近端和远端出现2个收缩环,将每一肢芽分为3段。其中下肢芽被分为大腿、小腿和足3部分,到第7周末便可清楚地识别出大腿和足、足趾。趾甲约在胚胎第3个月出现。踝关节则在下肢芽远端收缩环的基础上产生而来。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距骨及关节囊等组成。  下肢的分化要比上肢稍晚一些。于胚胎第5个月,下肢的长度开始超过上肢的长度。  下肢的组织分化,首先从中枢部开始,中胚叶发育成为中心轴,是构成骨盆的原生细胞。至胚胎第5周原生细胞发生软骨化。随后至第7周在长骨的中央开始骨化。与此同时,原生细胞之问的细胞团块发生空泡化,破坏并最终形成关节腔,这个变化至胚胎第3个月时结束。在第6~8周之间,下肢逐渐分化出肌肉、血管、神经以及其他结缔组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针刀治疗踝足部疾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