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伤寒杂病心法要诀

(清)吴谦|整理:赵晓鱼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  

作者:

(清)吴谦|整理:赵晓鱼  

页数:

167  

内容概要

《医宗金鉴》是由清乾隆皇帝下旨组织编修的大型医学全书,为清代御医的教科书,全书共90卷。本套丛书将其中针对临床的各卷选出并加以整理,分为八个分册。本书分伤寒心法要诀和杂病心法要诀两部分对临床各主要病证予以论述,本书层次清晰,论述扼要,选方精当,先有歌诀,后加注释,便于记诵,切于临床实用。

书籍目录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
太阳风邪伤卫脉证
太阳寒邪伤营脉证
风寒营卫同病脉证
误服三汤致变救逆
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阳明表病脉证
阳明热病脉证
阳明腑病脉证
阳明慎汗慎清慎下
少阳脉证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
少阳禁汗禁吐禁下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
三阳合病并病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太阴阴邪脉证
太阴阳邪脉证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少阴阴邪脉证
 少阴阳邪脉证
 少阴太阳表里同病
 厥阴阴邪脉证
 厥阴阳邪脉证
 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两感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表证
 里证
 阳证
 阴证
 阳盛格阴
 阴盛格阳
 阳毒
 阴毒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
 恶寒背恶寒辨
 恶风
 头痛
 项弓虽
 身痛
 烦躁不眠懊帐
 自汗头汗
 手足汗
 ……
杂病心法要诀

章节摘录

  两感  心法 一日太阳少阴病,头痛口干渴而烦。二日阳明太阴病,满不欲食身热谵。三日少阳厥阴病,耳聋囊缩厥逆寒,水浆不入神昏冒,六日气尽命难全。  【解释】两感者,脏腑表里同病也。一日,头痛,太阳也;口干烦渴,少阴也。二日,身热谵语,阳明也;腹满不欲食,太阴也。三日,耳聋,少阳也;囊缩而厥,厥阴也。传经之邪其为病也渐,两感之邪其为病也速。盖因阳邪酷烈,正不能御,所以三日后水浆不入,六腑之气欲绝,昏不知人,五脏之神已败,而不即死者,赖有胃气未尽耳,故又三日其气乃尽而死。张洁古制大羌活汤,以羌、独、芩、连辈,辛甘以散太阳之表,苦寒以清少阴之热,施之于表里不急者,固为得法也。若夫一日则头痛口干烦渴,二日则身热谵语腹满不欲食,三日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昏不知人,传变如此迅速,恐用大羌活汤平缓之剂,反失机宜,当遵仲景治有先后之说,审其表里孰急,随证治之,犹或可活。故于此证初病,一日表里俱热者,依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之法,用大承气汤重剂以泻阳邪之烈;表里俱寒者,依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之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解阴邪之急。二日表里俱实者,依阳明病谵语有潮热,腹满时减,减不足言之法,用大承气汤攻之;表里虚者,依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面垢谵语之法,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三日表里热者,依厥深热亦深之法,用大承气汤下之;表里寒者,依脉微欲绝手足厥寒之法,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之。缓则不及事矣。其间颇有得生者,后之学者其留意焉。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心法 太阳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不解致逆成坏证,观其脉证犯何经,难辨阴阳六经证,重困垂危莫可凭,惟用独参煎冷服,鼻上津津有汗生。  【解释】太阳病三日,已发汗不解,若吐、若下、若温针,苟或相当即成解证。如其不当,不但病不解,或因而致逆变成坏证,当观其脉证,知犯何经之逆。如汗后亡阳,渴躁谵语,下后寒中,结胸痞硬,吐后内烦腹满,温针后黄、衄、惊、狂之类,随证治之可也。甚或脉微欲绝,神昏不能言,循衣摸床,叉手冒心等,重困垂危,难辨阴阳,六经莫可凭之证。此时此际,惟用人参煎汤,徐徐冷服,以待其机。倘得鼻上津津有汗,则为可生之兆也。  ……


编辑推荐

  清代御医的教科书  真正的中医临床必读经典  一花一世界  由简知繁者大家也  千叶一菩提  化繁为简者不朽之经典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伤寒杂病心法要诀 PDF格式下载



据说很多师传的都是背的医宗金鉴,所以买了,便于读背,很好


伤寒杂病很复杂,极需扎实的功底,慢慢学。。。


在图书馆先去查看了这本书,觉得能更加好好理解伤寒论就去买了,目测挺好的。


内容不错,值得医学爱好者看看。


大家之作, 朋友推荐的好书


值得一读,很不错的书


没看完呢,书挺好的


这本买错了,后面又买了本医宗金鉴,印刷不错


帮朋友买的,他说书很好。


一般般吧,纸质太硬了,内容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