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越洋情书(上下卷)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1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页数:

726  

字数:

873000  

译者:

楼小燕 高凌翰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写给美国作家纳尔逊·奥尔格伦的书信集,1997年法国伽里玛出版社首次出版。波伏娃1947年同萨特一起赴美讲学时在芝加哥结识了奥尔格伦,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分别后,他们开始了长达17年的通信。
波伏娃是著名的存在主义代表人萨特的终身知已,但一直未正式结婚。结识奥尔格伦时,波伏娃已经39岁,奥尔格化给她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使她仿佛回到了纯真的少女时代。两个越洋情人在通信中也曾讨论过婚嫁,但终因彼此都不能为了爱情而舍弃自己的事业,洽谈室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只能是有相会的时光,而不能真正结合在一起。一双情侣越洋相恋,离多聚少。
初识奥尔格伦时,正是波伏娃紧张创作《第二性》的时候,波伏娃在通信中,多次谈到了她的写作,并涉及了她对当时社会、文学、政治等多方面的观点,对我们了解二战结束后欧美乃至世界社会现实,提供了真实的背景。同时,通过这些更为自由和真实的书信,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文坛和哲学界的活动,了解波伏娃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权主义者的感情世界。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68)——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知己。她的存在主义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讲演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越洋情书(上下卷) PDF格式下载



这本展现了波伏瓦与她的美国恋人奥尔格伦的越洋之恋,书信中以非常优美、幽默、简洁的笔调描绘了二战前后波伏瓦的生活、情感、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法国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中对不同意识形态的争论(非常有趣)。此间恰值波伏瓦写作《第二性》之时,在书信中也颇多阐发了波伏瓦在研究过程中对女性问题认识的深化。


这是老书了,1999年版的,两册本,设计及印刷都不及今天的书做读那么漂亮。我在书店找这书找了很多年,均未果。后来都忘记了,结果某天在当当乱逛着就发现了它。那一瞬,真的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想都没想就点了鼠标买下了。这两本书是西蒙娜-波伏娃写给她的美国情人纳尔逊-奥尔格伦的将近三百封情书的结集。一般人都知道波伏娃是萨特都未婚终身情侣,但是对于波伏娃与奥尔格伦之间但情事,我们大众却知之甚少。读别人的情书,有种类似偷窥的非常八卦的快感,是件轻松的乐子。但是每每在偷窥的时候,我时常会走神,跳出波伏娃情谊绵绵的、炙热的爱的表白去想:彼时彼刻她是如何与萨特相处的呢?她和萨特在一起,却疯狂地爱着奥尔格伦。她和身边的萨特,他们怎么谈这件事(与奥尔格伦的情事);他们怎么相处——彼此还亲热吗?等等,等等。总之,我等生活在忙碌浮躁的城市里的人,无法像马普尔小姐那样,把看清楚各色人性当作生活的消遣(马普尔小姐的名言:“人一年到头住在乡下,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性。”),也就只好借助书籍了解人性了,躺在床上在暖暖的被窝里看别人的情书,怎么说都是不错的消遣——尤其适合打发漫长阴郁灰暗的冬季。


这本书,不仅能使人意外的体验到波伏娃那小女人般炙热的爱情态度,同时也是存在主义、女权主义运动的事件纪录,也是那一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速写小品。不错的爱情札记,值得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