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 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

伊莎朵拉·邓肯  

页数:

301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承认,最初有人建议我写自传的时候,我着实有些发怵。那倒不是因为我的人生不如小说那样引人入胜,抑或不如电影那般曲折惊险;也不是因为担心即使认真写,这本书也成不了一部旷世之作。而是担心写作过程的本身! 曾经。我费尽多年的挣扎,不懈地努力追求,才创造出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深谙写作艺术的我。也深深地懂得,即使写出一个简单动人的句子也同样需要多年的苦心孤诣。我一直认为,有的人可以历经艰辛跋涉到达赤道地区。有着同雄狮猛虎搏斗的英勇业绩,却无法用文字把这些经历书写下来;有的人从未远离家门,却仍能以生动的笔触描写出在丛林中猎杀猛虎的场景,以至于读者们深信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并且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痛苦和恐惧,甚至能闻到狮子的气息,听到响尾蛇逼近时的骇人声音——而事实上,这一切仅仅是作者的想象,除此无他。同样,如果让我去描写的话,可能会将我所经历的奇闻异事写得趣味殆尽,因为我既不像塞万提斯那般妙笔生花,也没有卡萨诺瓦的过人文采。 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描写出真实的自我?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朋友们对我们的认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爱人对我们的认识,甚至敌人对我们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对此我有充分的理由:清晨,我准备好一杯咖啡,打开报纸,看到有的评论赞扬我美若女神、犹如天才,当我还没有来得及沾沾自喜的时候,就读到另一份报纸批判我是个毫无才华、身材奇差、不折不扣的悍妇。 很快,我就再也不去理会他人对我的评论了。我无法强制别人只为我歌功颂德。但那些贬斥之辞让我心灰意冷,有时又带来致命的打击。比如,柏林就有一个批评家对我总是吹毛求疵,他对我发表了众多批评,说我丝毫不懂音乐。因此有一天我便给他写了一封信,恳请他亲自前来与我会面,我会向他证明他的论断是错误的。他来了,坐在那儿,在茶几的另一端,我滔滔不绝地对他讲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兴致昂然地讲述了我从音乐中创造出的舞蹈艺术理论。我也注意到他看起来表情淡然而且无动于衷,但让我愤懑的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助听器,告诉我他耳聋相当严重,即使戴着助听器,坐在剧院正厅的第一排,也几乎听不清舞台上的交响乐演奏!对我做出评价的竟然正是这样一个人,让我经常彻夜难以入眠! 既然如此,如果每个人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对我们做出不同的评价,我们如何才能够发掘出另一个真实的自我,从而在本书中展现出来呢?是圣洁的圣母玛丽亚?是放荡的梅萨利纳?是从良的马格达伦?还是知识渊博的女学者?这些传奇女性中,哪个才是我要寻找的呢?就我看来,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是有成百上千的女性——我的灵魂超然其上,并没有受到她们任何人的影响。 有人说的好,写作的第一要素就是作者不应经历所写之事。如果要用文字记录下某人的亲身经历,他会发现这些记忆中的经历变得难以捉摸,因为记忆远不如梦境那般真实形象。事实上,我的很多梦境似乎都要比我的真实回忆更加生动鲜活。人生就是一场梦。所幸如此,否则谁又能承受那些痛苦不堪的回忆呢?比如“卢西塔尼亚”号客轮的沉没,也许在这样的惨剧中幸存下来的人们。脸上应该永远留下痛苦的表情,然而不论何时遇到他们,都可以看到他们脸上笑靥灿烂。只有在传奇故事中,人们才会经历突然变故而改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遭遇了最骇人听闻的变故后,人们也会依然如故。比如。你可以看到俄国的那些王公贵族们在变得一无所有之后,仍然在蒙马特与歌舞女郎们夜夜欢饮,醉生梦死,与战前如出一辙。 任何人如果想尝试写下他们生命的真相,都将会创作出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没有人能鼓足勇气记录下他们生命的真相。卢梭为人类做出了至高无上的牺牲——他揭开灵魂真相的面纱,揭露出最为隐秘的行为和内心最深处的忏悔,因此造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诗人惠特曼揭开了美国的真相,但他的作品曾一度被列为“淫秽读物”而被禁止发行。今天看来,这是多么地荒谬。至今为止,从来也没有一位女性能对她的一生做如实的描述。一些著名女性的自传不外乎描写了她们的外在生活状态,或是生活中的琐碎经历和轶闻趣事,但都没有道出她们的人生真谛。而且奇怪的是,每当涉及到人生中大喜大悲的关键时刻。她们却总选择保持缄默。 我所追求的“艺术”,只是努力通过我的舞姿与动作表达出真实的“自我”。曾经,我费尽多年心血才找准一个至真的动作。而文字有着不同的含义。当人们蜂拥而至观看我的表演,在观众们的面前,我会毫不犹豫地,甚至可以把我灵魂最深处隐秘的情感奉献给他们。从我生命的最初,我就是用生命在跳舞。当我是个懵懂孩童时,我伴着成长中油然而生的喜悦起舞;当我成长为青春少女时。我初次领悟到人生中存在的悲哀暗流、冷酷无情和种种挫败,并随之起舞。 在我十六岁时。有一次我在观众面前跳了一支舞蹈,没有音乐伴奏。表演结束时,观众席中突然有人大喊:“这就是死亡与少女之舞!”从此这支舞蹈就被叫做“死亡与少女”。但这并非我的本意,我本来只想表达出我最初的认知:一切看起来幸福快乐的表象下都隐藏着悲剧。在我看来,这支舞蹈应当叫做“生命与少女”。 之后,我继续用舞蹈表现与生命进行的抗争,观众们把这种生命称之为“死亡”,舞蹈还表现出在搏斗的过程中获得的短暂喜悦。 没有人能比电影和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们更脱离现实中的人性,因为他们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美德,绝对不会犯下任何错误。比如,男主人公都很高尚、勇敢、刚毅;女主人公都很纯洁、温柔,等等。而卑鄙恶行都是属于那些十恶不赦的恶棍或“坏女人”。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之分,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触犯“十诫”,但每个人都有犯错的能力,仿佛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伏着一个破坏分子。随时准备抓住机会一跃而出。所谓品德高尚的人,不过是没有受到足够大的诱惑,或者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太过平淡,或者是因为他们太专注于一个方向而无暇顾及周围的诱惑。 我曾看过一部非常好的电影——《铁轨》,主题是说人生就像是在铁轨上运行的机车,如果机车脱离轨道或是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时,就会发生灾难。所幸司机在看到陡峭的下坡时,没有被魔鬼般的冲动所左右,避免了放开刹车而冲向毁灭深渊的结果。 曾经时常有人问我是否觉得爱情高于艺术,我回答说我无法把这两者分开而论,因为艺术家才是独一无二的性情中人,对于美有着纯洁无比的洞察力,而当他用灵魂凝视着不朽的美丽时,才能看到真正的爱情。 邓南遮算是当代的奇才之一了,尽管他个子不高,而且只有面露笑容的时候才称得上好看,但是当他与情人交谈的时候,他立马就变得像太阳神阿波罗一样英俊,甚至还赢得了一些既优秀又貌美的女士们的芳心。每当邓南遮爱上一个女人时,他便会把她的灵魂从尘世间带到一个神圣的地方,也就是但丁笔下的贝雅特丽齐所在的仙境。他把每个女人都变得神圣,带她升到高处,直到她相信自己真的与但丁不朽诗歌中赞颂的贝雅特丽齐同在。在巴黎,人们对邓南遮的狂热曾一度达到极至,无数名媛都为他倾倒。他给每个倾心于他的女子都蒙上一层闪亮的面纱,让她超脱于凡夫俗子,即使走在路上,也会周身都散发出奇异的光芒。但是当诗人对她失去了兴致,面纱随之消失,光辉逐渐暗淡下来,她又变回凡尘俗世的女人,连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怎么了,但是会意识到自己突然跌落于尘世,再回想到曾经被邓南遮赞为天人,明白此生再也无法获得这种充满魔力的爱情了。悲悯于自己的命运,她会变得越来越悲观绝望,直到人们看着她说:“邓南遮怎么会爱上这种姿色平平而且眼睛哭得通红的女人呢?”邓南遮就是拥有这样伟大的爱情魔力,他能够把最普通不过的平凡女人变成天上的仙子。 邓南遮一生中只有一个女人经受住了考验。她是贝雅特丽齐的化身,邓南遮也无须为她再戴上面纱。我一直坚信埃莉诺拉·杜丝就是但丁笔下贝雅特丽齐在现世的转世再生。因为在她面前,邓南遮只会跪倒倾慕,这也算是他一生当中最奇特而又幸福的经历了吧。在其他女人身上,他只发现他对她们进行的改变;只有埃莉诺拉超乎于他之上,给予他神圣的灵感。 对于阿谀奉承的力量,人们真是所知太少了!我想,无论任谁听到邓南遮充满魔力的赞美之辞时,都会像伊旬园里夏娃听到毒蛇的诱惑一样。邓南遮能让每个女人都感到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我还记得和他在森林里散步的奇妙场景。走着走着,我们停下脚步,一阵沉默过后,邓南遮对我高声说道:“啊!伊莎朵拉,只有与你独处才能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其他女人只会毁掉这样的美景;而只有你,才能与它融为一体。(哪个女人能抵挡住这样的赞叹呢?)你是大树、是天空的一部分;你就是主宰大自然的女神。” 这就是邓南遮的能力。他能使每个女人感到自己是掌管某个领域的女神。 现在我躺在内格雷斯科的床上,试着触探人们所说的“回忆”。我感受到了法国南部阳光的炙热,听到附近公园里孩子们嬉戏的声音,感觉自己身体的温度。低头看着赤裸的双腿——把它们伸直。我的双乳是多么地柔软,双臂也从来没有停止轻柔地波动挥舞,我突然意识到这十二年里真的太疲惫了,胸中总是充满了无尽的痛楚,双手烙着悲伤的印记。当我孤独一人的时候,双眼总是噙满泪水,从未干涸,自从十二年前的那天起,已经流淌了十二年。那天我躺在床上沉睡,突然被一声哭喊惊醒,我转过头,看到了L悲恸地说:“孩子们死了。” 我记得当时像得了怪病般,感觉到喉咙里有一丝灼热,就像是吞下了一块还在燃烧着的煤炭。但当时我还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我轻轻地对L说话,试图安慰他。我告诉他这不是真的。 随后,其他人也都来了,但我还是搞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后来走进来一个留着黑胡子的男人。有人告诉我他是医生。“这不是真的,”他说,“我会救活他们的。” 我当时相信他的话。我想和他一起走过去,但其他人拉住了我。我现在明白他们不想让我知道其实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他们害怕这样的打击会让我失去理智,但其实我当时正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我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哭泣,但我却没有哭。相反,我很想去安慰安慰他们。回想起来,我真是不理解自己当时怪异的举动。是不是当时我已经洞察一切,知道死亡并不存在——外面像蜡像一样的东西不是我的孩子,只不过是他们脱下来的衣服?而我孩子的灵魂将带着光环获得永生? 一个母亲在一生中只有两次不由自主的哭喊——在孩子出生时和孩子去世的时候。当我意识到我现在触摸的冰凉小手将不再会触摸我的手时,我听到了自己的哭喊声——这就像我在他们出生时听到的哭喊声一样。为什么会是一样的?这两种哭喊声。一个是巨大的喜悦,一个是绝望的悲痛。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只知道它们一样。在整个宇宙之中,只有一种哭喊声蕴含着悲伤、喜悦、狂喜和痛苦。那就是母亲在创造生命时的哭喊。难道还有第二种吗?

内容概要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是世界名人自传精品丛书之一,《伊莎朵拉·邓肯自传》中的伊莎朵拉·邓肯是怎样的一位传奇女性呢?她是天使,还是魔鬼?是仙女,还是妖女?是圣洁的艺术家,还是放荡的女权者?是古希腊艺术的复活者,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她从年少时代就不断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她像森林女神一样,身披薄如蝉翼的希腊舞衣赤脚舞蹈,这曾经引起轩然大波。她推崇对生命与人类理想的自由表达,追求恋爱自由,反对婚姻的桎梏,有过多次轰轰烈烈的恋爱,育有一双可爱儿女,但却遭受儿女夭折的沉痛打击:她四十三岁时,毅然与比她小十七岁的苏联诗人叶赛结婚,尽管两人语言不通:她的离世,也是如此凄美,一次意外车祸让她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世人无尽的叹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伊莎朵拉•邓肯(Duncan I.) 译者:谭秀敏 李兰兰 赵习群

书籍目录

第1章叛逆的童年/1 第2章父亲和母亲/7 第3章寻找伯乐/15 第4章剧场生涯/23 第5章初遇大师/29 第6章寻梦伦敦/35 第7章英伦的激情/39 第8章漂泊巴黎/53 第9章我与艺术大师们/67 第10章追随富勒/75 第11章远离爱情/81 第12章朝圣希腊/91 第13章天籁之音/1D5 第14章轰动/111 第15章我爱瓦格纳/117 第16章拜罗伊特的异教徒/125 第17章俄罗斯之旅/133 第18章我的舞蹈学校/143 第19章初遇克雷格/149 第20章重返俄国/165 第21章舞动的美国/177 第22章富有的情人/189 第23章儿子诞生/199 第24章邓南遮的诱惑/207 第25章悲剧降临/221 第26章同性之爱/237 第27章走出阴影/245 第28章又丧幼子/253 第29章战争年代/265 第30章美国之舞/281 第31章拥抱新世界/289 译后记/300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孩子的性格在母腹中就已然成型了。当我尚未出生时,母亲就经历了痛苦的折磨,寝食难安,痛苦不堪。除了冰牡蛎和冰香槟,其他食物都会难以下咽。如果有人问我最早是从何时开始跳舞的,我会回答说:“在娘胎里就开始了,可能是牡蛎和香槟的原因吧——这可是阿佛洛狄忒①的美食。” 正因为当时母亲经历着怀胎十月的痛苦,她常说:“将来这个孩子出生后肯定会与众不同。”可能她觉得会生下一个怪物吧。事实上,从我出生之时起,我就一刻不停地用力挥动着双臂双腿,以至于母亲大声地喊道:“你瞧,我说的没错吧。这孩子可真是个小疯子。”不过之后,我成了全家和朋友们的开心果——当我被放在桌子中间的婴儿跳跳车里时,我就会伴着音乐手舞足蹈。 我能记住的第一件事是一场大火。我还记得被人从楼上的窗户扔下来,被一个警察双手接住。当时大约有两三岁吧,但我能清楚地记得四周人声喧闹,到处是尖叫声和熊熊的火焰,但幼小的我呆在警察臂弯里,双手搂住他的脖子,非常享受这种安全感。回想起来,他一定是个爱尔兰人。我听到母亲发狂一般地喊着“我的儿子们啊!我的儿子们啊!’’我看到她被众人拦住,她以为我的两个哥哥被落在了楼内,拼命地想冲进去把他们救出来。我记得后来看到两个男孩正坐在吧台上喝着热巧克力饮料。 我出生在海边,我也发现,我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情也都是发生在海边,我最初的舞蹈动作就是源自海浪的节奏韵律。我是在阿佛洛狄忒之星的照耀下降生的,这位女神也是在海洋中诞生。因此,当这颗星辰徐徐上升的时候,我的生活就会一帆风顺,我也充满了创作的灵感;而当这颗星辰消逝时,随之而来的常常是诸多厄运。 我也相信,出生在海边还是出生在大山,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大海对我总是有着无尽的吸引力,而置身于高山之中,却让我产生莫名的不适,总想张翅飞离。大山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囚徒被禁锢在大地上一样。每当我仰望高峰,我并不会像一般游客那样心生赞叹,反而只想一跃而起逃离这种禁锢。我的生命和艺术都是在海边诞生的。 我很庆幸,小时候母亲很穷,没钱雇仆人和家庭教师。也正因如此,我可以过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有机会展现出儿童的天性,从来也没有失去展现天性的机会。我的母亲是一位音乐家,以教授音乐为生,整天都在学生家中教课,有时甚至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中。当我从学校的牢笼逃脱出来后,我就获得了自由,可以一个人沿着海边游荡,天马行空地进行各种幻想。每当看到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不论到哪都有保姆或家庭教师跟随,被照顾保护得无微不至,而且衣着讲究,我对他们却充满了怜悯之心: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机遇呢?我的母亲太过操劳,无瑕顾及孩子们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因此我和两个哥哥都肆意地享受自由放任的生活,有时也会有一些冒险经历,如果母亲知道的话,肯定会急得抓狂。但幸运的是,她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正是这种自由放任的童年给予我灵感,才能创造出表达自由的舞蹈。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在我看来,这个词足以毁掉一个孩子的幸福童年。 我五岁时就去一所公立学校读书了。可能母亲虚报了我的年龄,因为她需要找个地方把我安置下来。我相信“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因为我当时就已经是一个舞者兼叛逆者了。母亲是在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里接受洗礼并长大成人的,她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教徒。当她发现我的父亲并不像她想象得那般完美,便和他离了婚,独自带着四个孩子生活。自此她抛弃了天主教信仰,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无神论者,就成了英格索尔的追随者,还经常给我们朗读他的作品。

后记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伊莎朵拉·邓肯自传》一书的译稿终于如约完成。至此,我才如释重负般长长舒出一口气,紧绷了数月的神经,也开始缓缓松弛下来。这种紧张与压力,并不是来自翻译本身,而是来自探寻伊莎朵拉生命轨迹的过程。我无时不在追随着伊莎朵拉强健有力的舞步,亲历她一生中的跌宕起伏,与她一起欢笑,一同落泪。共同见证她生命中的每个奇迹。我的每根神经都仿佛“枝枝相纠结”,被书中伊莎朵拉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故事深深吸引着。 伊莎朵拉·邓肯是怎样的一位传奇女性呢?她是天使,还是魔鬼?是仙女。还是妖女?是圣洁的艺术家,还是放荡的女权者?是古希腊艺术的复活者。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她从未接受过专业舞蹈训练,却成为了美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舞蹈之母。她从年少时就不断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不断奔波。她曾经身无分文,流落街头。也曾经技惊四座,倍受赞誉,但无论如何都磨灭不了她对艺术的狂热。她像森林女神一样,身披薄如蝉翼的希腊舞衣赤脚舞蹈,这曾经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有反对者在她的舞台上撤下图钉,致使她赤裸的双足流血不止,但她并未因此有丝毫退缩。她极其反对刻板的古典芭蕾。推崇对生命与人类理想的自由表达。不仅如此,她还追求恋爱自由,反对婚姻的桎梏,有过多次轰轰烈烈的恋爱,与情人育有一双可爱儿女,但却遭受儿女夭折的沉痛打击;她四十三岁时,毅然与比她小整整十七岁的苏联诗人叶赛宁结婚,尽管两人语言不通;她的离世,也是如此凄美,因为一次意外车祸她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世人无尽叹惋……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也逐字逐句地读她的自传,就会看到伊莎朵拉在文字中复活,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一百多年前,在大海的浪涛声中,看到一个受到阿佛洛狄忒女神庇佑的女婴呱呱坠地。看到一个清瘦的女孩如何逃避无聊的学校教育,开办自己的舞蹈学校,看到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如何离家追寻自己的舞蹈梦想,看到一个玫瑰般芳醇的女人如何因爱情的滋润而日渐丰腴,看到一个坚强的母亲如何因丧失子女而失声痛哭,又是如何因艺术而重新振作。是的,伊莎朵拉的生命并没有终结。她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过:“再见了,我的朋友们!我将要走向光荣。”她的叛逆、勇气、坚韧和无畏,必将给予我们无穷的启示和鼓舞。 在此。要特别感谢中国书籍出版社策划本书的各位编辑,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个非常珍贵的机会,让译者,也让更多的中国读者重新认识了这位传奇的舞蹈家。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吴平平、张长江、刘宏艳、刘福建、张坚、刘桂荣、李传阳、王文增、张孟辰、张洋也给予了我们许多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因为时间仓促,译文中难免有一些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尽数风流•世界名人自传精品丛书:伊莎朵拉•邓肯自传》是世界名人自传精品丛书之一,邓肯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但每一次磨难都让她仿佛凤凰涅槃,在绝望中又重生。她不但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舞蹈神话,更是完成了一个女人的完美蜕变,也给世人留下了一部人类历史上最迷人的女性回忆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舞者的精神支柱,督促舞者坚持自己的梦想


据说惊心动魄。。。甚为期待。。


不太了解这人 帮同学买 不愿看


比较实用,符合老师的要求,给几个同事也买了


孩子看了喜欢,很感兴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