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

研究室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8-3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研究室编  

页数:

538  

字数:

30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收录了毛泽东读十本哲学教科书、著作的批注和一篇读书摘录。时间跨度为1936年11月至1965年以后,也就是说,这本批注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认识程度。 众所周知,毛泽东一生撰写的哲学专著并不多,早期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以后根据革命实践的需要,撰写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合起来被称作《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除此之外,毛泽东为了在全党全国普及辩证法,还利用各种会议及时地穿插一些通俗的哲学观点。晚年毛泽东将唯物辩证法应用在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事实说明,正是由于毛泽东坚持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科学思想方法,才克服了斯大林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根据毛泽东阐述的理论观点与现实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给以证明的。在所有制改造完成之后,在公有制的社会形态下,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在哪里?资产阶级是否还依然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表现在哪里?革命的重点是什么?革命的方法、手段是怎样的?如何按照马克思的巴黎公社原则改造我们的国家制度?等等。在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毛泽东都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理论,才能够如实地反映现实社会运动的规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告诉人们,毛泽东根据赫鲁晓夫蜕变的实践探索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真理,它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事实告诉人们,毛泽东在哲学理论上确实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然而,人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毛泽东在1957年时的理论观点和晚年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这种截然不同反映到哲学理论上,就是知性辩证法和理性辩证法的对立。知性辩证法停留在辩证法的应用层次上,理性辩证法则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它是创新理论所需要的。这一事实说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从知性辩证法向理性辩证法的转变过程。这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过程具有的特点: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随着从应用向理论的转变,毛泽东对于辩证法的认识也提升了一步,从知性辩证法上升到理性辩证法的高度。 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就是要准确地将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把握住,将整个发展过程中内部具有的本质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因此,对于毛泽东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认真对待。尤其是毛泽东在探讨唯物辩证法方面的各种观点,都要准确把握住。只有这样,才能使《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一书具有科学性,使它能够经受历史和实践的考验。

书籍目录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一书的批注(1936年11月—1937年4月)读米丁等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1937年7月以前)读艾思奇著《哲学与生活》一书的摘录(1937年9月) 附录:致艾思奇(1937年)读李达著《社会学大纲》一书的批注(1938年1月—3月) 附录:《读书日记》(1938年2月1日—4月1日)读博古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一书的批注(1938年12月以后)读艾思奇编《哲学选辑》一书的批注(1939年5月以后)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四版)一书的批注(1941年3月以后)读艾思奇著《思想方法论》一书的批注读河上肇著李达等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一书的批注读任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三册)一书的批注(1964年10月以后)读李达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一书的批注(195年以后)注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