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龚育之
2007-12
中央文献出版社
怀念龚育之编辑组
338
2007年6月12日9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学家、教育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龚育之同志因病逝世。7月7日,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和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在中央党校举行龚育之同志追思会。郑必坚、苏荣、逄先知、金冲及、李君如、李忠杰、石仲泉、刘吉、杨春贵、赵曜、柳建辉、李克敬、宋贵伦和龚育之同志夫人孙小礼等出席追思会并发言。会后,许多同志递交了书面发言。根据大家的意愿,几家主办单位与中央文献出版社当晚商定,以此次追思会为基础,编辑出版这本《怀念龚育之》,向龚育之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
痛悼好友龚育之 深切悼念益友良师龚育之 严谨的学风 科学的态度 把科学与革命作为毕生追求 “人生要有追求” 丹青难写是精神——痛悼师、兄、友龚育之 昔人已乘黄鹤去——再悼师、兄、友龚育之 老师走了,事业未了 回忆作为哲学家的龚言之同志 龚育之的思想境界 大家风范卓越贡献 我心目中的龚育之 我心中的老龚追思理论大家龚育之 悼念与缅怀 缅怀龚育之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贡献 回忆龚育之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 几次谈话 回忆龚言之同志二三事 怀念龚言之 “党的理论来自党的历史,又接受历史实践的检验”——龚育之同志对党校系统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指导和贡献 龚育之与党史研究的三件大事 记龚言之指导党史写作 龚育之理论和学术研究述略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下” 忆龚育之同志对南京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 关心支持 沉痛悼念龚言之同志“好人龚育之”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缅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龚育之同志 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两篇力作科学和人文交融的引路人 事事严谨如仪——纪念老友龚育之 令人唏嘘痛失君——悼龚育之学长 他的离去是科学事业一大损失 缅怀中国休闲学奠基者之一龚言之老师 导师 同事 益友——深切悼念龚育之老师 大恩小忆——怀念我的导师龚育之教授 道德人生——我所感受的龚言之先生 无法抹掉的记忆 怀念我的老师龚育之先生 悼念恩师龚言之教授 在我心中,龚先生就像一面旗帜 我眼里的龚育之老师 永远的目光 痛悼恩师龚育之先生 龚育之老师二三事 怀念龚育之先生 悼念龚言之先生兼谈科学与人文 道德文章启后昆 纪念龚言之——永不褪色的科学背景 我所见到的龚言之 文理交融的大家——龚育之印象在言之同志培育下成长 大德无形 我会永远想念您——在龚育之同志身边工作的点点滴滴 生命最后的大事记——悼龚育之老师 花堪折时直须折——病中的龚育之悼诗挽联编后记
龚育之是去年7月份因心脏病住北京医院的。一个多月后。我因为脑血栓也住进了北京医院。由于我的行动不太方便,他便多次来病房看望我,聊些彼此都关心的问题。后来听说他出院了,但不久又患肺炎住了进来,旧病添新疾。今年以来,龚言之的病情时缓时重,听说几次报病危。他的夫人孙小礼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因为知道我关心着老龚的病,也时常抽空来病房看望我。从她那里我知道,龚育之与病魔搏斗得很顽强,始终保持着健康的情绪。每当他感觉好一些的时候,就口授文章,让小礼记下来。可以说他一直在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终结。 虽然这些日子对老龚离开这世界,我已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我仍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毕竟只有78岁,不该这样早就离开我们。他还有许多想做的事情、想搞的研究、想写的文章没有来得及完成。 最初认识老龚是在1950年。那时我在中宣部负责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到清华大学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学理论的情况。他那时担任理学院支部的宣传委员,彼此就认识了。1952年,他来中宣部科学处工作,我们成了同事。屈指算来,从那之后我们之间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尽管我比龚言之年长许多,但二人之间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我们都毕业于清华大学,我是物理系、他是化学系;我们都是在清华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都在中宣部科学处工作,从事党的科技政策研究和科技管理方面的工作。 在中宣部,我们还共同做过一项工作,就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1956年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时,制定了自然辩证法十二年研究规划草案。我们一起参加了这项工作。按照这个规划,我们在中科院哲学所组建了自然辩证法组。我兼组长,他先后兼任学术秘书、副组长;参加这个组的还有陈步、许良英、赵中立、何成钧、林万和等。当年我们还创办了《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杂志。老龚写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还结集出版了《关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影响很大。60年代,《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刊登了日本坂田昌一教授的文章《基本粒子的新概念》,引起毛泽东的兴趣。1964年8月18日,他在北戴河找几位哲学工作者谈话,谈到坂田的文章。老龚参加了那次谈话,还做了详细记录,流传很广。8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他的住所,又把周培源和我找去,专门谈坂田文章,谈哲学问题。60年代开始,我们还一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国科学院哲学所招收自然辩证法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