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2009-1
中央文献出版社
张琳璋
337
无
一天,一份《讨瞿战报》落入我的手里,我看见自己少年时代崇拜的人物被人家狠狠地扭曲了。在那个套红大字“红色恐怖万岁”的口号下,瞿秋白被残暴地推上了“断头台”。1935年,他死于蒋介石的屠刀之下:1966年,他的名誉、人格和精神,死于“红色恐怖”的呐喊声中。蒋介石没有能够摧毁他的最宝贵的东西,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却被彻底摧毁了。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瞿秋白的尸骨被扒出抛扬,瞿秋白的妻女被监禁迫害。
张琳璋,河北省保定市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已出版长诗、长篇小说、长篇传记文学、文学专论及教育类专著二十部。
人生信条:不求闻达,但求自重。
楔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尾声附录
今天的审讯,开始的时候还跟往常一样,姓名,年龄,籍贯,职业一类问题逐一问过之后,军法处处长吴淞涛突然改变了他以往的大呼小叫拍桌子打板凳的虎狼之势,而是沉静了下来,用一双阴冷的目光盯视着坐在房间正中木板凳上的受审者,嘴角上挂着一丝狡猾的冷笑。审讯室里静极了,沉寂把这里变得异常恐怖,墙壁上的时钟嘀哒嘀哒地响着,声音变得很大。五六个手持皮鞭、刑具的彪形大汉环伺在瞿秋白的四周,他们粗重的呼吸声像拉风箱一般地响。吴淞涛虎视眈眈的冷视并没有震慑住瞿秋白,相反,跟吴淞涛的凶相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瞿秋白的冷漠和恬淡。他旁若无人,神态自若,苍白消瘦的面庞上除了几条凝血的鞭痕之外,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惶之色。他依然把眼睛半闭着,似乎此时的沉静正适合他的漠然自安的需要。这样冷冷地对峙了几分钟,吴淞涛终于坐不住了,他觉得眼前的这个人的身上有一股凛然难犯的力量,这股力量令他畏惧,令他无可奈何。尽管自己这里枪上膛,刀出鞘,杀气腾腾,可是在这个人面前却显得那么软弱无能、卑下渺小。他面部的肌肉抽搐了几下,眼睛射出凶光,他一定要压服他,以他的杀气来压倒对方。他从椅子上跳起来,开始在房间里大步踱起来。他来来回回地走着,脖子拧着,面孔转向瞿秋白,两道恶狠狠的目光一刻也不离开瞿秋白的眼睛。他要从那半闭着的近视的眼睛里,找出他的惊惶和胆怯来。只要那里边流露出一点点不安和恐惧的神色,他就会立即抓住它,穷追不舍,迫使对手投降。但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
《瞿秋白》是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无
没有找到我想要的史料
完全是被封面骗了(不得不说封面确实很棒)。虽然是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但是一点也没有“文献”的味道。尽是些主观的对秋白同志带有臆想的“描写”,殊不知有些作者自以为能写出秋白“人性”的一面的东西恰恰是对秋白的近似于侮辱。整书对于历史细节的来源也主要是《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和《多余的话》,有些甚至完全不符合实际譬如开头写秋白被俘一段的经过是绝对失实的!唯一让人稍许宽慰的是书中附了一些秋白的诗、与之华和独伊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