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子 究竟说什么

郭世铭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郭世铭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子 究竟说什么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上大学在法大读者服务部买的一本书。我们当时流行吃完饭去书店站着读一会儿书,我有好多书都是这么读的,但也还是在那里买了好多书。为什么买这本书呢?可能是小时候读另外一本道德经,读得我晕头转向,很有挫败感,但是这本就觉得很好,算是找回一局,得买来做个纪念。
  
  我现在还是挺喜欢的,以后我外甥要是对老子感兴趣了,我也推荐他读这个版本。
  
  我也是想背诵一下道德经的,又不长,文笔也不错。等夏天过去了,开始国学自修第二阶段再说吧。


  非常佩服郭世铭写这部《老子究竟说什么》所奉行的原则。不随意篡改原文,追求作者的完整逻辑,不以注者的思想灌输给作者... 这些做学问的功夫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应当说郭世铭的老子解读也算是一个非主流的吧,因为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解释,郭都不认为是老子的原意。但是,我读郭给出的注解,觉得老子没有其他注解那么玄奥,意思却是更加朴素直接,哲学内涵更加深刻一致。我对于郭注的大部分解释都非常认可。
  
  有了这本书为基础,可以再多读几遍,也再多读几个版本。
  这部书的现在很难买到。只好读的e书,如果有纸书卖,一定再买一本。


  终于把老子《道德经》背完了一遍,如释重负。半年多反复的中断与坚持有了点结果。重新翻开几章,想起自己知道的与《老子》有关的八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下简写为1)
  开篇十个字,误解三千年。开始背《老子》的时候,总用这句话把禚格拉底弄得“玄之又玄”,抗议无数。后来呢,他也把这第一章背下来了。更彪悍的是,某次他在海洋所研究生公寓值班室大爷面前把这章顺背如流,整得那大爷连连拍他肩膀说:“小伙咂,我没看错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7)
  师大生态所长张大勇先生在讲“植物生活史对策”的时候,课件封面上一本正经地贴上了这句话,用来形容资源恒定时生长与繁殖之间的权衡(trade-off):天地不生孩子所以自己活得长……
  
  “知常曰明。”(16)
  李开复先生说他的一个信条——“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以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是源于一段基督教的祈祷词。现在看看,还是《老子》说得精辟简约啊,而且,又比人家早了几百几千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28)
  一月底出海长江口外的时候,浙江嵊泗岛边避风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在摇晃拥挤的船舱里,昏暗的自发电灯光下,用铅笔艰难地整理完最后一串数据,准备爬到沉积岩层一样厚的被子里睡觉。突然莫名其妙想起这句话,就给远在北地的师父发了这么一条短信。大约自己也觉得太莫名其妙,就附了另一句话——“别问偶啥意思”。
  
  “物壮而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30)
  回青开始科研生涯不久,脸上就开始长痘。这在24年里还是头一次。可能是不适应经常熬夜的缘故。这BT的科研生活。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应该贵身从道,不能再这样折腾了。虽然现在还是没有早睡早起,并且早已痘消无踪,这句话还是成为了时时记挂的警句。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41)
  张大勇先生在05年秋的《理论生态学》课程上,讲自己的“生长冗余理论”最初被老院士们排斥甚至嘲笑的时候,就引用了这句话。结果当场有个学生起来就说也许自己就是个“下士”并发出辩难。当然最终结果还是执“道”一方胜利。嗯,后来我就学会了这招。当我以生态学理论来解释“万事万物”时,面对不赞同的对手,就把这番话给潇洒地扔过去。重复多次,以至于后来禚格拉底愤愤曰:“下下士闻道,整天念叨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49)
  包括《<老子>究竟说什么》的作者郭世铭先生在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老子》是一本“侯王教科书”,诚然。在我看来,岂止是侯王教科书啊,起码也是本“版主教科书”吧。建议各大论坛包括普兰塔的版主们学习学习,^_^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53)
  令人心悸的警句。简直就是针对我。请原谅散漫不专的我会对号入座……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啊!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惟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59)
  郭言此处“啬”为“穑”,收取粮秣之意。老子的重农思想。每当看到这里,我就觉得自己该多读些文献了。ISI、Elsevier、Springer、Blackwell……有些事今天不做,也许没有机会再做。(方解石,2005)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67, 69)
  这吉祥三宝,我在04年的时候都曾拥有。当时是恐惧的力量让我紧紧抓住了它们。后来我手刃恐惧魔王而获得了胜利,却也失去了这三宝。今后我要重新找回这些神器。
  
  “若民恒且不畏死,若何以杀惧之也?使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74)
  这句话让我想起《美国众神》(American Gods)里的一段话:“如果你能毫无保留地绝对信任司法系统,死刑制度就是正确的,所有人也都会珍惜生命、恐惧死刑,但实际上只有傻瓜才会信任司法系统.(while all human life is sacred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the death penalty if you can trust the legal system implicitly, and that no one but a moron would ever trust the legal system.)”去年范冰冰在自己的网志上把萨达姆之死与自己影片《墨攻》里的思想联系起来发表言论的时候,偶就把《美国众神》里的这番话扔了过去。也不知道俺说得明不明白人家能不能听懂……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78)
  目睹许多不尽人意几至绝望的现状之后,这句话和《罗德斯岛战记》里自由骑士帕恩的一段话,总能温暖我心:“诚然当一位国王,能够挽救很多生命。但在国王看不到的角落,总会有人痛苦地死去,正因为这样,我愿意成为这些人的骑士,在他们需要时,去帮助他们。……有没能被拯救,或是被国王所拋弃的人。我认为拯救这些人就是我的使命,因此我选择成为不受王国束缚的自由骑士。”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79)
  某些逐渐失宠(Fallen from Grace)者和某些卖笑摇尾家门犬在口口声声地召唤他们的主神“和谐”。岂料藏着掖着不上诚实的馨祭,而只弄一批“精神大饼”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召来一堆夹痛人手夹断狗尾巴的河蟹。在非法与龌龊没有通过诚实的斗争解决之前,所有的“和谐”免谈!
  
  http://yuhc.72pines.com/archives/480762


  我读的是郭世铭的《<老子>究竟说什么》,基本接受其中的观点:《老子》的解读可以有多种,但《老子》作者的本意却只有一种。作者的目的是通过逻辑推敲,力图还原老子本人的观点,而不是之后庄子、道家甚至沾染了儒家思想的后人观点。
  
  许是由于个人背景,身为政法大学逻辑学教授的郭世铭将《老子》主要解读为一本“侯王教科书”,但《老子》中的确有许多迹象似乎表明,这是一本某“圣人”向周天子或诸侯传授治国之道和德的书籍。在讲解过程中,似乎只有结论部分被记录了下来,而主体正文部分略去了。另外,郭的详细解释大体上可以自圆其说,虽然许多细节我认为仍然有待推敲。这本书出版后,在老子研究领域被普遍认为品位较高。
  
  上次和一个同学交流的时候,他说老子是排斥形式逻辑的。的确,《老子》当中处处充盈着辩证逻辑的智慧。然而,辩证逻辑不正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吗?辩证逻辑并不排斥最基本的形式逻辑。国内的许多看法模棱两可,很多研究简直把《老子》当成了“杂货铺”,各取所需,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一贯以来研究态度的不够认真。而许多时候为这种不认真辩护的种种托辞,则好像是心理学上的“归因”。整体论不等于“笼统论”,那么,辩证也不等于云里雾里,不等于诡辩。
  
  《老子》究竟说什么?我不知道。我有猜想,但不肯定。可我肯定的是:《老子》的作者本人有一种确定的思想。
  
  http://yuhc.72pines.com/archives/480751


“无为”,并不是“不为”“不做事”;
而是将“无”理解成“不故意、顺自然、原来就那样”。无为就是不故意而为之。
全书中,很多原来难懂的解释,只要将“无”字按照上面解释来读,就自然而通了。


^-^
前几天看新闻的时候看到道教学会(?,名字不大记得了)在什么地方开学术会议,全球的相关研究人员都参加了。
看的时候和朋友相对苦笑
恩虽然我们并不是太明白老子的智慧,但是所谓的研讨会大约不是西出函谷的智者所希望看到的巴……
哈我又在扯淡了……随他们折腾去罢我想,老子还是老子呢。


老子不等于道教,道教又不等于道学,呵呵,只能说是密切相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