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直面李敖

蔡玲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蔡玲  

页数:

22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李敖坐守岛内56年,不出半步论天下,骂尽他想骂的人,快意恩仇,声称此生不出岛,却突然来大陆进行神州文化之旅,让两岸读者大饱眼福。  想当年,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李敖母亲生前回大陆了,李敖姐姐也从大陆来台湾了,很多人关心李敖什么时候回大陆故土看看呢?  400集的李敖有话说在凤凰卫视播出后,颇受大陆观众欢迎,而此前李敖大陆版书已有相当多的读者群,趁着精神体力还好,李敖也很想和大陆民众接触,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大陆的历史文化。因此,作为历史学家、作家、当代著名文化学者和凤凰卫视主持人的李敖,将其大陆行定位为神州文化之旅。  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内容非常丰富,充分展示了李敖的个人魅力,彰显其特立独行的个性,相信读者朋友通过本书,将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可爱的李敖。

书籍目录

前言李敖这个人 特立独行浪漫一生 多情才子:李敖和他的女人们 伴书香而眠以书斋为家 李敖妻点评他经历的女人与“台独”斗其乐无穷 “台独”走不通 著文批“台独” 李敖:自登广告骂“台独” 李登辉混蛋陈水扁要“扁” “我赞成‘一国两制’” 李敖:希望中国繁荣富强 李敖的“大陆情结” 对话李敖 台湾记者对话李敖 杨澜两次访李敖 隔海访李敖 白岩松与李敖对话 神州文化之旅 北京之旅 上海之旅 香港之旅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伴书香而眠以书斋为家 台湾名作家李敖是一个读书人、藏书人、著书人.也是一个伴书而眠、以书斋为家的人。记者在台湾采访李敖先生时。有机会见识了他的书房。 李敖的书房位于台北市敦化南路一处高楼之中。书房很大,并非单辟一两间屋专用作“书房”,而是间间是书房,达五六间之多。 一进门,但见一个拆掉隔墙的大厅,约占80平方米,几排整齐摆放的箱柜上陈列了八九排书籍,高低错落,不少书里还夹着纸条或书签。进门靠左,隔出一间小书房,专用于会客、接受记者采访。半围着一张床一般大的茶几,摆放了3个长沙发。茶几上摆满了各种砚、玉、石等小物件,玲珑可爱。三面书柜作墙,放的全是厚书。 1965年,李敖曾经自拟了一份简历,酷似幽默小品:李敖,吉林扶余县人,祖籍山东省潍县,远籍云南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生于哈尔滨。在北平读小学和初一(没念完)。又在上海念初一(没念完),又在台中读初二至高三(没念完),又在台北读台大法学院(没念完),又读文学院文学研究所(没念完)。喜欢买书、抽烟、看电影、看女人(有时不止于“看”)。著书7种: 《传统下的独白》、《历史与人像》、《胡适研究》、《胡适评传》(第一册)、《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文化论战丹火录》、《教育与脸谱》,皆台北文星书店出版。现在身上一身是债、两眼近视、三餐很饱,四个官司。本人面目:平凡;特征:没有;脾气:欠佳。喜说笑话。 如今,40年过去了,李敖已近古稀之年。他又出版了《独白下的传统》、《李敖全集》、《北京法源寺》、《李敖回忆录》、《孙中山研究》等,全部著述约1500万字。 李敖说,我赞成“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在台湾,别人不敢说我敢说。——这就是“狠角色”李敖。P21


编辑推荐

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内容非常丰富,本书是用记者的眼光,全景实录李敖神州文化之旅,充分展示了李敖的个人魅力,彰显其特立独行的个性,相信读者朋友通过本书,将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可爱的李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直面李敖 PDF格式下载



  李敖大陆行刚结束 这书就出来了 可谓高效
  不过这书质量还真不咋滴——和内地出的所有有关李敖的书一样
  (这里指我目前所看过、翻过的)
  
  其实 这书最大的问题在与挂李敖神州行的羊头 卖一般写李敖书的狗肉
  如果卖的狗肉够好也就罢了 偏偏也是胡来的
  
  *
  P14,“与王尚勤的碧潭青丝”有如下的文字:
  
  1966年的春天,王尚勤带着已经快三岁的女儿飞回了台北。就在她即将离开台北的前几天,王尚勤忽然在家里发现了一封情书,是个代号H的少女写给李敖的,同时,王尚勤发现了李敖回写的情信。第二天下午,王尚勤上面都没和李敖说,自己带着女儿飞回了美国。
  
  直到有一天李敖决定和那位曾想竞争主演电影《窗外》的H小姐分手时……
  ------------------------
  这些话,问题一箩筐。
  李文是1964年出生的,1966年的春天,两岁还差不多。
  
  《李敖快意恩仇录.星火纪》说
  “1963年,王尚勤跟我的同居关系渐近尾声,尚勤表示,如果不能结婚,她想到美国留学去。我表示,我在台湾凶多吉少,难免牢狱之灾,我的处境是不适合结婚的。尚勤通情达理,她明白我的真义,决定放洋。”
  这些话的意思是:王尚勤在去美前已经与李敖分手了。
  如果作者自别处得到小道消息自当作别论
  
  所谓“代号H的少女” 我觉得作者可能把书读死了
  我们看李敖写的情书 看他的回忆录 快意恩仇录 吴海蒂都是“H”(Hedy Wu) 于是把这当作原始面貌是不妥的 在书中出之以H应该是为当事人考虑 后来李敖解禁了这个名字——H死了?
  
  而王尚勤回台的原因 李敖说的是
  “(李文出生)两年后,尚勤把李文送回台湾,希望留在她父母那里,以一年为期,她结婚后再把李文接到美国。”(同上引书)
  
  与我们《直面李敖》作者所说大有出入啊
  
  至于说H“曾想竞争主演电影《窗外》”是错的,吴海蒂就是《窗外》的第一代女主角——虽然她主演的那部没被上映(详看《李敖快意恩仇录.白露纪》)。
  
  *
  “与王尚勤的碧潭青丝”里又有:
  “当时李敖住在新店的一座青石二层土楼上,他对王尚勤戏称之为‘碧潭山楼’”
  ---------------
  也是错的,看《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没有可以作此理解的行文,但有“新家是新店狮头路十六号,我订名‘碧潭山楼’”。(《李敖回忆录.7 山居》)
  
  
  P19,说胡因梦的一节,最后有:
  “日后,李敖至于得到了萧孟能当年诬陷他并让他无辜蒙冤的铁证,以萧孟能犯有‘窃占罪’诉讼至台湾‘最高法院’。历经几审,萧孟能也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
  这些话说得不对
  “铁证”李敖早有了 只是法官枉法而已
  日后李敖胜诉 是因为1980年的政治因素没有了
  详看《李敖回忆录.14 复出》,又,《李敖快意恩仇录.梦遗纪》
  
  *
  P19,说到王小屯了,
  “转眼已是1988年6月,在经历了漫长的三年爱情长跑以后,王小屯终于成为了李敖的妻子。”
  --------------------------
  这根本是胡扯
  看《李敖回忆录.18 前程》:
  “和她认识八年后,在1992年3月8日结婚。”
  
  **
  这书,我不过随便翻了翻罢了,问题就如此之多


裝B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