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一跃
2008/09/01
华文出版社
林和生
156
无
世界的守夜人 文/林和生 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他就出去痛哭。(路22,60一62) 生与死的难度 1925年12月28日,圣诞节期间的列宁格勒(即彼得堡),时年30岁的谢尔盖·叶赛宁自杀身亡,留下悲剧的“文化英雄诗”(culturalheroics): 在我们的生活中,死,并不新鲜。 可是活着,当然更不稀罕。① 诗人掂量了生与死,两者他都不甚看好,但最终站到了死的一边;他的反省用了复数,否定了“我们的生活”。消息传到500公里外的莫斯科,时年32岁的马雅可夫斯基不以为然地写下同样严肃的诗句: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死并不是难事; 更难的是,怎样把生活继续下去。
单是他的名字就够暧昧、够阴森了:kierkegaard——克尔恺郭尔!在丹麦语中,这个名字既有教堂的意思,又有墓地的意思。事实上,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就饱受焦虑、敌意,孤独、忧郁、不安、畏惧、绝望的折磨,比常人格外感受到生之烦恼和死之恐惧的分量,最后在畏惧之畏惧和绝望之绝望中走向信仰,满怀绝望的激情与人群和教会作不妥协的斗争, 他,就是当代公认的存在主义或存在哲学之父、基督教新正统主义之父、后精神分析大师索伦·克尔恺郭尔。由于他的开创性贡献不仅局限于这三大领域内部,而且延伸到它们的交汇处,因而,他又往往被看做三位一体的大师。
“大师精神影像”丛书总序:世界的守夜人新版导言:他孤独的身影是自由之路的里程碑序:再现“那个个人”引子第一章 家与国第二章 童年的阴影第三章 大学年华第四章 灵与肉的畏惧与绝望第五章 心灵的震撼第六章 别了,蕾琪娜第七章 信仰骑士第八章 孤独天才第九章 三位一体的大师第十章 天才之死第十一章 不朽的人道主义新版后记年表主要参考书目
第一章 家与国1813年5月5日,迈克尔?彼得森?克尔恺郭尔又喜得贵子。这位前内衣批发商和羊毛商,今年已经56岁了。44年前,他跟随一位亲戚,离开日德兰半岛偏僻荒凉的西部地区,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在亲戚帮助下自立谋生。那年,迈克尔?彼得森?克尔恺郭尔不过12岁,却已懂得生活的艰辛。故乡日德兰半岛西部,环境酷劣,放眼望去,只有低矮的石楠属灌丛,零星散落在一望无际的沙丘和沼泽地上,那是古代冰川活动留下的遗迹,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故乡的生活不外非人的劳作、无望的挣扎。如今他来到哥本哈根,全新的地平线展开在眼前,童年的磨难成为奋斗的动力,他吃苦耐劳、勤奋执著,用心经营内衣批发和羊毛业务,渐渐积蓄起金钱和社会实力,不到40岁就已悄然跻身哥本哈根富商行列。就在迈克尔?彼得森-克尔恺郭尔家业垂成之际,1796年,他中年丧妻,那年他39岁。一年后,迈克尔?彼得森?克尔恺郭尔续娶安妮?索伦斯妲德?伦德。安妮小他11岁,是来自故乡的一位远亲,婚前早已来到家中操持家务。两人婚后不到3个月,第一个孩子呱呱坠地,此后16年间,另外6个孩子相继出生,最后一位于1813年5月5日来到人世。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个孩子注定要以远远超乎常人的程度,感受强烈的灵肉之苦,一生为不可名状的忧郁所淹没,为虚空所困陷,为不安所侵扰,为恐惧和颤栗所震慑,在绝望中寄望于绝望的一跃,盛年早逝,一时间被世界忽视和忘却,许多年后又为世界所注意,让世界警觉和思索。他,就是本书主人翁索伦?克尔恺郭尔。
《绝望的一跃:孤独天才克尔恺郭尔》:大师精神影像丛书。
无
意义深刻 语言考究 有学者气息和思想气息 但有些繁复 地狱里的温柔更好
书的质量一般,插图不是很清晰。
痛苦的人生并不代表痛苦的灵魂
林和生写的,是 老师推荐买的,现在就差去细读它了,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