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浪淘尽

刘宜庆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刘宜庆  

页数:

25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康有为与梁启超的道路分歧在哪里?章太炎与俞樾、周作人与章太炎,历史链条中的“谢本师”蕴藏着怎样的深意?胡适与冯友兰为何互相瞧不起?1949年之后,历次政治运动,对师道尊严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书聚焦堪称学术界文化重镇的名师与高徒,以师道变迁映射出20世纪的历史风云。20世纪,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各种运动纷至沓来,问题与主义,革命与战争,交织在苦难的神州大地,这些名师与高徒在动荡的时代,选择各自的人生道路,他们或分道扬镳,或反目成仇,或亦师亦友,或情同父子。  从排满革命的晚清到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度尽劫波,回首一望,那些消逝在历史中的背影,为后人留下诸多悖论和谜团,需要我们省察,追寻消逝的师道尊严。

作者简介

  刘宜庆,笔名柳已青。书评人,专栏作家。现居青岛。关注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群体,近年致力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史和心灵史研究。著有《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红尘往事:民国时期文人婚恋传奇》等作品。作者博客:http://liuyiqing.blog.tianya.cn/

书籍目录

第一辑 长河落日圆 康梁的道路分歧和师生情谊 章太炎讲学记 历史链条中的“谢本师” 北大教授刘师培 章太炎与黄侃:大国手门下出大国手第二辑 子在川上曰 蔡元培的风范 梅贻琦的风度 顾毓琇:百岁宗师桃李春风 叶企孙:甘当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第三辑 行到水穷处 陈寅恪与周一良:文人书生不自由 汪篯为何被逐出师门 “陈门恩怨”中的金应熙 刘节:“独立之精神”的践行者 蒋天枢:陈寅恪的托命之人第四辑 出入风波里 陈垣与启功:信有师生同父子 胡适与吴晗:两代史学家的命运密码 在历史分岔的道路上——李济与尹达的选择 “批胡运动”中的顾颉刚 顾颉刚与童书业:平生风义兼师友 赵俪生:虽九死其犹未悔第五辑 曲终人不见 俞平伯:被批判的红学家 吕荧:美的殉道者 闻一多与陈梦家:两代诗人的悲剧 陈梦家之悲:新月伴他走向死亡 叶公超与赵萝蕤:英美文学的播种者 赵萝蕤之痛:沧海明月一滴泪 沈从文与吴晗:智慧与权力的天秤 沈从文与汪曾祺:文坛的双子星座后记

章节摘录

将弟子比作太平天国五王,传递出章太炎对各位弟子微妙的态度。据朱希祖1939年12月7日日记,钱玄同为南王或翼王,是因为其“畔师”(翼王石达开背叛洪秀全自不必说,南王冯云山因其早卒,章以此喻钱畔师)。说其“畔师”是因为:一、钱玄同主张废汉字用罗马字;二、章太炎之经学主古文,钱之经学主今文。而黄侃是天王,由此可见黄侃在章太炎心目中的地位,黄侃得乃师小学真传,世人并称“章黄之学”。黄侃使酒任气,狷介狂傲的性格举世皆知,常常会和人闹出矛盾,和同门也不例外。同为章门弟子的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称黄季刚“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说起有些事情来,着实令人不敢恭维”。黄侃与钱玄同、吴承仕闹矛盾,做出的出格之举正是周作人所说的“不敢恭维”。黄侃与钱玄同最大的矛盾当在思想和学术的分歧:钱玄同主张白话文。黄侃反对;钱玄同不无偏激地主张废汉字用罗马字,黄侃更是强烈反对。在这些问题上,两人可谓针尖对麦芒。黄侃、钱玄同又先后同为北大、北师大的文字学教授,恐怕是一山不能容二虎,不能共处。黄侃去世后,《立报》上曾登过一篇《黄侃遗事》,文中说:“黄侃尝于课堂上对学生日,“汝等知钱某一册文字学讲义从何而来?盖由余溲一泡尿得来也。当日钱与余居东京时,时相过从。一日彼至余处,余因小便离室,回则一册笔记不见。余料必钱携去。询之钱不认可。今其讲义,则完全系余笔记中文字,尚能赖乎?是余一尿,大有造于钱某也。”黄侃此言,对钱玄同来说,应是一个很大的刺激。钱得知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周作人将这篇文章寄给钱玄同看,钱玄同回信说:“披翁(黄侃在旧同门中,别号披肩公)轶事颇有趣,我也觉得这不是伪造的,虽然有些不甚符合,总也是事出有因吧。例如他说拙著是撒尿时偷他笔记所成的,我知道他说过.是我拜了他的门得到的。夫拜门之于撒尿,盖亦差不多的说法也。”钱玄同不动声色,将黄侃最为看重的“拜门”和“撒尿”相提并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两人的斗嘴,有《世说新语》的名士之风。

后记

这是一次披荆斩棘的探索之旅,一次寻找历史真相的幽暗的航程。2009年春节,拙著《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出版后,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他建议我写一写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他的一句话,点燃了久蕴于心的愿望。事实上,在《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中就已经写到了一些名师高徒,比如,金岳霖和他的弟子王浩、殷海光,吴宓与钱锺书等。而这本《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可以看作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的前传和后续,将中国知识分子放在20世纪百年风云之中观照,看他们的学术传承和师生关系,看他们的肝胆相照和恩怨悲欢,以此折射百年中国的大事件,在他们的心灵留下怎样的印记。说这本书是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前传,是因为康梁、章黄、蔡元培、刘师培等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五四运动时期在北大、清华执教或者求学的师生来说,影响深远。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执教鞭者,多章门弟子,而在北大清华求学的佼佼者,日后成为西南联大教授群体中的中流砥柱,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成为20世纪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纽带。说这本书是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的后续,是因为它关注了联大精神在历史的激流中怎样逐渐销声匿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联大的学术自由、民主堡垒的精神资源是在什么样的历史中失传?1946年西南联大三校复员之后.国共内战经过一年多后,在北平的教授们,何去何从,不得不做出选择。梅贻琦可谓选择走出去的代表,吴晗则是选择留下来的代表。1957年发起的“反右”运动中,陈梦家、汪曾祺等被打成“右派”,1966年“文革”中,陈梦家、汪筏、吕荧等人在狂风暴雨的政治运动中凋零。是否可以这样说,1949年之后,历次政治运动将西南联大的生存土壤铲除殆尽,终生信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病逝,标志着西南联大的精神成为绝响。

媒体关注与评论

通过本书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学术的传统,可以感受学术大师的风采,可以反思当代学术的差距。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泳刘宜庆是做新闻的,他更大的兴趣却在文史方面,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婚恋到西南联大的生活,再到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都围绕着旧时知识分子的各个生活侧面。他的着眼点并不限于怀旧,更多的是还是寻找,一种更好的生活,一个更值得肯定的时代。  ——著名学者、独立撰稿人傅国涌这部文采飞扬又情感真挚的《浪淘尽》,对一代学术大师和门下弟子经历的世事风云、恩怨悲欢,赋予了透彻的同情与理解。所谓人世几回伤往事,江湖夜雨十年灯,百年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往事堪哀,刘宜庆苦苦寻觅精研近十年,满含悲悯情怀的书写,对学术之灯传承的链条和重要性具有一种隐喻式昭示。  ——著名作家岳南


编辑推荐

《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编辑推荐: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黄侃、钱玄同、周作人、沈启无:陈寅恪、周一良、蒋天枢,陈垣、启功:胡适、俞平伯、吴晗:顾颉刚,童书业:闻一多、陈梦家:沈从文、汪曾祺,他们或分道扬镳,或反H成仇,或亦师亦友,或情同父子,这些消逝了的人物,其精神和风骨,并禾消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浪淘尽 PDF格式下载



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周作人、沈启无;陈寅恪、周一良、蒋天枢;陈垣、启功;胡适、吴晗;顾颉刚,童书业;闻一多、陈梦家;沈从文、汪曾祺他们或分道扬镳,或反目成仇,或亦师亦友,或情同父子。这些消逝了的人物,其精神和风骨,并未消弭。


本书聚焦堪称学术界文化重镇的名师与高徒,以师道变迁映射出20世纪的历史风云。“长河落日圆”一辑选择晚清民国的国学大师,聚焦康有为与梁启超、章太炎与黄侃等师弟的思想分歧和师门情谊;“子在川上曰”一辑,选择北大、清华的教育家、科学家,如蔡元培、梅贻琦、叶企孙、顾毓秀等;“行到水穷处”一辑讲的是陈寅恪和他的弟子们,触及一段沉重的历史;“出入风波里”一辑,关注学者在政治和学术之间的艰难选择,探讨学者从政的悲剧;“曲终人不见”一辑,探讨被动卷入政治运动中的学者和文人,从师生关系的变化来观察社会变迁


中国的名师高徒辈出的阶段,仅此百年


写了民国时期的著名文人,学到了知识,了解了历史。


名师出高徒,高徒不一定出自名师


首先,封面铜版印刷,质量较差,不能体现书的内容。再次,文章有记流水账的感觉,读后一般般,只是了解了一些大师及大师的高徒,与《往事并不如烟》相差甚远。缺乏激情。
总体评价:一本很普通的书。


作者写的很用心,资料等都很完整。怀念那个时代的文化,怀念那个时代的环境。作者用很客观严肃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那个时代的大师们。尤其希望教授、校长之类的都看看,什么叫做大学精神,什么叫做大师,什么叫做教书育人。


度过很多关于民国时期大师的著作,此书算是比较好的一部。


读一本书就是和一个个已经成为历史的伟人对话,在这部书里,我感悟了许许多多的东西。


过去的师生太纯粹了。向向民国的范儿致敬!


读这本书,觉得民国的大师有名,徒弟水平也高,值得一读的好书.


不错。师道不传,妄为学焉。


在浮躁的现今,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功名利禄占去了我们太多的思想。沐浴春风吧,我们需要心灵的荡涤。它不会令你失望。


很想知道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的感情,不仅仅局限于师徒之间。


这个商品不错,多读书多思考,对经典作品,人物多看思考总是有好处的


作者的书看了几本,基本成系列


正如书中所讲,人在年青好学的时候能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的确是一生之幸。


我们该怎样完成文化的传承,在遍地金钱的商业社会,我们传统的文化该怎样面对,在层出不穷的高校学科造假的新闻中,我们的文化该怎样传承。


送老妈的,介绍许多学者故事,适合老人看看


很喜欢这类型的书,发人深思,大师不愧为大师


很好的书,值得慢慢品读。


书,看杂点,没坏处


您喜欢这本书吗?写点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吧~帮同事买的,他看了再告诉我意见吧


本书很好,内容简介易懂值得一看


呵呵,可以看一下,补充下知识


增加见闻,非常喜欢。


还没看,但书不错


得静下心来慢慢读


一口气看完,感触很深。。。


爱看。


名师出高徒,高徒成名师!


此书很好看,里面讲的人物很齐全,更能了解很多历史


至真至情师生情


现在越来越缺乏那种学术氛围了,自然也难出大家


写作需要材料,尤其是那些真实的材料,特别动人!关键在于,这样的材料往往十分难得,没办法,只好退而求次……


封面除外,内页排版稍微有点满,就字与字的间距啥的,会看得人眼睛累吧。等看了再细评论。


翻看了一下,还不错,收藏了


那是大师,该看


首先呢,很佩服作者的毅力,为了写这本书查阅了那么多书目。但是我总觉得这本书的可读性不强,作者的论述有种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感觉,个人主观思想缺乏深度和广度。


还行吧。感觉不那么引人入胜。文笔差了些。


还没读完,总体觉得还可以。


书本身,字小,阅读费劲,而且校对极差。书的内容多为拾人牙慧,无创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