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恨不相逢未剃时

白落梅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白落梅  

页数:

368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只红尘孤雁  夜半梦醒时,窗外下起了雨,一场冬日的雨,尽管寒凉,却有种久违的熟悉。这下落不停的雨,惊动了我潮湿的记忆,无法安睡的我,想为苏曼殊写个后记。自完稿搁笔后,心底有个声音一直在呐喊着,总算把他给写死了。多么残忍凄凉的想法,那么地迫不及待,可我并没有觉得释然,反而有种无法填补的落寞和荒芜。  焚香听雨,泡一壶清茗,不是假装优雅,只是为了浸染一点禅意。我想起了枕着潇湘雨竹、一夜不眠的林黛玉,想起了隔帘听雨、举樽独饮的李清照,还想起了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的李商隐。雨是诗人心中的情结,也是众生前世的约定,温润又迷濛,诗意又惆怅。而苏曼殊这只在红尘风雨中漂泊一生的孤雁,亦被雨打湿过翅膀,滋养过情怀。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有始有终的人。要么不愿意开始,倘若有了开始,就一定会走到结局。若问缘由,则是我信因果,我相信这世间有因果轮回。有花开,就会有花落;有缘起,就会有缘灭;有别离,就会有重逢;有沧海,就会有桑田。尽管万物起落有定,可我们还是不知道用什么来抵御变幻无常的人生。  我并不情愿追溯一个人的前尘往事,我甚至以为这样的做法有些失礼,有些悲哀。一个人,无论他的一生是尊贵还是谦卑,到死后,就只剩下一掊黄土和几株草木覆盖。一切荣辱悲喜、成败得失,都随着他离开尘世的那一刻而寂灭无声,毫无意义。可我们为什么还要将他们合上的人生书卷重新翻开,摊在阳光底下晾晒,从来不问他们是否真的愿意如此让世人阅读。我以为我们该守口如瓶,让所有过往都掩埋在尘泥之下,永远暗无天日地存在。我以为我们该忽略不计,无论是非对错,逝者如斯,就注定与这世界再无瓜葛。  我错了,尽管我们只是渺渺沧海里的一颗沙粒,生灭荣枯转瞬被人遗忘。可谁也无法让自己活到了无痕迹,无法将自己藏到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里。纵然死去,魂魄也会停留在某个伤感的季节里,接受三生三世的轮回。我们总说人生如戏,可是每日在镜前描摹画彩的却是自己,尽管没有谁甘愿为他人做嫁衣,却终究逃不过宿命设好的局。  自我动笔那一天写苏曼殊起,心中就有种难言的滋味。因为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传奇般的人物注定过不了安稳平静的日子。身逢乱世,加之他旷世的才情和非凡的际遇,令苏曼殊这一生漂浮如云,孤独若雁。他用半僧半俗的身份游历在庙堂和红尘之间,往返在日本和中国两岸。若说寂寞,苏曼殊身边从来不缺人,有畅谈人生的知己,有刻骨铭心的红颜。若说幸福,苏曼殊自小飘来荡去,从来没有一处属于他的归宿,直到死去,都是那样地孤独无依。  这个被世人称作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的人,背负着让人神伤的传奇,在浮世行走,看似洒脱自在,其实如履薄冰。他活了三十五年,三十五,对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来说,多么地短暂,像是一段青葱韶华里的插曲,飘忽即逝。可对于一个刚刚来到人间的婴孩来说,又是多么地漫长,该尝尽风尘冷暖,看遍千里飞沙。人和人真的不同,有些人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创造永久的传说,有些人用一辈子都无法留下些许的奇迹。  也许苏曼殊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成为文人笔下不可缺少的主题,他的故事会感染万千世人的心。其实他也只是想做一个简单的人,可以自由地出尘入尘,可以无所顾忌地吃玩,可以和绝色佳人尽兴欢愉。他所做的一切,亦不是要让人将他记起,如果可以,或许他宁愿默默无闻地存在,尽管他内心有着常人无法抵达的深刻。有人说,他是无情的,这一生辜负了太多的红颜香雪。有人说,他是深情的,他之所以每次爱过又选择逃离,是怕负了如来,又负卿。  每个人都是矛盾体,坚强又柔软,乐观又悲情,仁慈又邪恶。纵然苏曼殊是佛前的芥子,亦无法做到洁净如一。他的心被寺院的檀香熏染过,也被红尘的染缸给浸泡过,在不能挣脱的命运里,他亦无能为力。人生如棋局,看似简单的排列实则错综迷离。任何一个不经意都会让自己泥足深陷,想要回到最初已经来不及。苏曼殊期望可以悠然在莲花彼岸,却终究落入尘网数十载,淌不过岁月的忘川。  一只红尘孤雁以为天长地阔就可以任意逍遥,但也只是往返在人间水岸,过着一粥一饭的生活,赏阅一草一木的风景。曾有法师为他批过命,说他一生错在情多,才会有那么多无法躲避的劫数。我经常说一句话,活着就是来消孽的。消去你前世的孽债,从此清白地活着,简洁地活着。其实我还是错了,宿债是无法还清的,你清算了前生,还有今世。人生就是一场不知疲倦的轮回,我们早已将日子尝到索然无味,却依旧要安分守己地过着每一天。  总觉得苏曼殊的一生活得实在是太累了,恰逢乱世,浮沉不定也就罢了,情难自禁亦非他的过错,却偏生还要遭受那么多突如其来的灾难。简短的一生过得曲折又漫长,死的时候却那么地匆匆。关于苏曼殊的生,似乎有太多的纠结,太多的不尽人意,让我不愿再次提起。而他死后的安排却是那么地耐人寻味,苏曼殊和江南名妓苏小小一样,葬身在琴棋书画的西泠。有人说他们缘定几生,也有人说只是一种巧合,无论如何,他们有着这样深刻的缘分,定是修炼了数百年。苏曼殊生前视歌妓为知己,死后与歌妓共山水,这难道不是佛家所说的因果?  一个天涯浪子就这样没着没落地过完了简短的一生,死后有诗情画境的西湖安身,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所谓归宿,莫过如此,停止呼吸的那刻起,就意味着结束了人间所有飘荡。一个人从生命的最初走到最后,无论是以喜剧还是悲剧的方式收场,都算是圆满。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轻描淡写,那些错综复杂的故事都源于无意。就如同信手拈来的笔墨,不受任何的拘束,可以肆意在岁月的纸端上挥洒汪洋。烘托出的意境是十里烟波,是霜林醉晚,是绿云晓雾,是柳岸青山。  捧读苏曼殊的诗,会蓦然想起那些有情的过往,和老旧的时光。会想起有一个叫仓央嘉措的情僧在遥远的西藏,那个充满神奇和幻想的土地上,写下过同样情真意切、耐人寻味的诗行。只是他们的一生都似乎太过短暂,也许他们原本就不是凡人,所以无法接受凡人的生老病死。他们都是佛前的莲,要开放到最灿烂之时,以最决绝的方式死去。不知是谁说过,深情之人大多以悲剧的角色来扮演一生。不是他们刻意潜逃,而是他们提前完成了人生的使命,所以走得那么急。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这是苏曼殊离开人间留下的八个字,看似云淡风轻,却流露出对尘世无限的眷念之情。纵是不舍,也要离开,在死亡面前,任何人都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与其痛哭流涕,跪地求饶,莫若拂袖而去,洒脱自在。风雨人生,走过之后再去回首,一切都已是寻常。那个漫长又艰涩的历程,到最后也只是被几页薄纸代替。多少帝王将相的风云霸业,也不过成了渔者樵夫的酒后闲谈。追思过往,许多人都会忍不住问自己,到底争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舍不得的是什么?  没有谁可以给得起你一个确定的答案,岁月就是清梦一场,我们演绎的时候无须太过逼真,有时候,似是而非的表达更添朦胧之美。人生舞台上的这出戏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它有着流动的韵致,在光影交错的剧幕里,会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待一切纷纷退场时,忙碌了一生的你我,寻觅的仅是一处宁静安适的归所。真的不必再对错过的人和事念念不忘,如若有缘,在来世的渡口终会重遇。那时再把今生没有说完的话说完,没有了却的彻底了却。  说是后记,却断续地不知表达了些什么,像是瓦檐的雨,静静地诉说冬日里一个寒凉的故事。然掩卷之时,窗外竟然飘起了雪花,这是今年江南第一场雪,带着某种不可言说的情结。不与任何人言说,就这么来到人间,洁白轻盈的风姿带给世人无尽的喜悦。我们总是被一瓣雪花打动,为了那份灵逸和清扬,愿意割舍一切纠缠,与它一起消融。我想起了苏曼殊,看过江南的春雪,又在多梦的桥头,看一场璀璨的樱花。  随意的开始,所以也无须禅深的结局。尽管苏曼殊这一生与佛结缘,但依旧在尘世游历,尝过百味人生,深知世情冷暖。雪落的时候,我似乎看到第一朵梅开,只是不知道这淡淡的幽香许诺了谁人的情,我想我们的世界从此应该安静无声。就让我用瘦脊的笔写下一首诗,给这只孤雁,还有同样寂寞的你我。其实我们并不孤独,因为此生有过一段美丽的禅遇。是禅,给了众生简约的安宁,还有花开的幸福。  我在红尘  无处安身的红尘  以为可以过得漫不经心  却不知  一点风声也杀人  究竟该如何  如何敲开过往深锁的重门  让我回到  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从何时开始  我做了一朵青色的云  被迫接受了漂浮的命运  那么多擦肩的过客  谁又是谁的归人  不要问这世间  还有几多的真心  在穷途末路的时候  就和自己的影子相依为命  白落梅  2010年12月

内容概要

  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在人间游走,莲台才是他最后的家。  他是一个情种,身着西服,风度翩然嬉笑于秦楼楚馆,红颜才是他心灵的归所。  他是一个志士,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下,惊起风云万丈。  他也是一个伶人,在人生这座色彩纷呈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场又一场阴晴圆缺的戏。  他叫苏曼殊,一个被世人称作为诗僧、画僧、情僧、革命僧的传奇人物,用三十五年的光阴,换来一场红尘的孤独游历。

作者简介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文字清淡。其散文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三十余篇。作品常见于《读者》等杂志。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已出版作品《恍若梦中一相逢》《烟月不知人事改》《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书籍目录

《恨不相逢未剃时》目录: 孤雁 樱花 佛缘 潜修 入世 剃度 尘缘 际遇 萍踪 擦肩 饶恕 情花 归去 禅心 情劫 宿债 批命 沉沦 展翅 空相 旅梦 因果 残缺 忘机 逝水 送离 莲事 劫数 归尘 奇缘 后记《苏曼殊诗选》目录: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有怀二首 本事诗十首 为调筝人绘像二首 调筝人将行,属绘《金粉江山图》,题赠二绝 寄调筝人三首 步韵答云上人三首 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 无题八首 东居杂诗十九首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答邓绳侯 花朝 题画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过蒲田 过若松町有感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代柯子简少侯 淀江道中口占 题《师梨集》 落日 寄晦闻 失题 西湖韬光庵夜闻鹃声简刘三 题《拜伦集》 别云上人 简法忍 何处 为玉鸾女弟绘扇 南楼寺怀法忍叶叶 饮席赠歌者 东行别仲兄 憩平原别邸赠玄玄 偶成 芳草 游不忍池示仲兄 集义山句怀金凤 忆刘三、天梅 春日 迟友 莫愁湖寓望 樱花落 久欲南归罗浮不果,因望不二山有感, 聊书所怀,寄二兄广州,兼呈晦闻、 哲夫、秋枚三公沪上附:苏曼殊年谱

章节摘录

  【06】剃度  人的一生会做许多不同的梦,我们在梦里畅想着美好的心愿,可现实往往与心相违。多少人生如逆旅,你热忱地沿着宿命的轨道行走,以为可以看到想要的风景,风景却总是将你辜负。当来时路已被落叶覆盖,你和我都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悲伤。沮丧的时候,不是选择继续匆匆赶路,只希望可以找寻一个客栈栖居疲惫的灵魂,躲到一个连自己也找不到的地方,或许才是真正的无争。  当苏曼殊从香港回来走进惠州一间破庙里,再次选择剃度时,或许没有几人可以认同他的做法。人生是一场牌局,而他是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倘若你与他对弈,往往会被他的思路弄得措手不及。他本就不是一个寻常的人,所以不能用寻常的眼目将其看待。不知是谁说过,对于一个才高气傲的人,他任何不按常理的所作所为都不为过。苏曼殊自问才高如许,他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给世人一个明白的说法。  20岁的苏曼殊已是三次出家,虽说每一次都有前因,可也太过频繁。第一次因为忍受不住家人的虐待被迫躲进寺庙,又因年纪幼小偷吃了鸽子肉被逐出寺庙。第二次为了偿还一段情感的债约,选择闭关修炼、离尘绝世,但终禁不起寂寞的蹉跎,在月黑之夜乘风而去,不留丝毫的痕迹。第三次则是在他意气风发、力图投身革命时,其所在的《国民日日报》被查封停刊。这对他来说,无疑又是一场判决,好比一只翱翔在天空的风筝突然断线,它的命运必定是坠落深渊。苏曼殊剃光了浓密的头发,披上袈裟,做回了和尚。他抛却了纷芜世事,重新选择在寺庙修禅受戒,不知道是一种回归还是一种逃离?  没有人知道,这一次苏曼殊将会在寺庙修行多长时间。以他的性情,如何耐得住青灯古佛、芒鞋破钵的寒苦岁月。让他彻底放下情爱、不食酒肉,等于是一种残忍的扼杀。也许他亦向往离群索居、孤寺独隐的生活,可骨子里总有微妙的情思撩拨他的心事。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苏曼殊同许多僧者一样,循规蹈矩地在寺庙里做一个六根清净的和尚,也别去指望他回到红尘,会将自己彻底地交付给烟火。也许我们只需记住,他就是这么一个半僧半俗的人,既做不了真正的和尚,又做不了完整的凡人。如果不能容忍他的怪癖,就只好远远地祝福他,祝福他在那个乱世如何让自己做到收放自如。  很多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结合体,在愉悦之时会莫名地感伤,在喧闹之时会无由地失落。走过人生长长的一段路程,蓦然惊觉,多少悲喜其实都系住了前因。缘分是一把数据模糊的尺,任何时候测量都会有所偏差。你记得住昨天那段情缘的深浅,又无法丈量明天故事的短长。苏曼殊虽有过人的悟性,却终究无法屈算人事。日子像是一场无尽的等待,每一页空白的书卷都需要用真实去填满。  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苏曼殊也许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寄身于寺庙。他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又会厌倦这里寡淡的生活,望着桌案上那盏孤独的青油灯,生命就如同这灯盏,油尽时,一切都随之寂灭。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和佛到底结下了几世的缘分,不然今生他为何会几次三番辗转走进寺庙。命里注定他会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人,所以他没有必要做着无谓的遮掩。住在庙里,和处在红尘中没有太多区别,他常常会喝酒吃肉,酩酊之时全然忘了佛教的戒律清规。  人生有太多的束缚,苏曼殊也常常身不由己,但他无法管住自己的心。他的心一如天上的云彩飘忽不定,你看他洒脱的时候,其实他是茫然的。因为茫然,才会这样散漫无羁。寺庙原本是这世间最安宁的归宿,可他却一如既往地如浮萍,无根地飘荡。禅坐的时候,苏曼殊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外面缤纷的世界,想起在某个小巷与他邂逅的女子,想起酒馆里那一坛高粱和大盘的卤牛肉,想起在戏院里他扮演的青衣。  人生真的是一场戏梦,我们在不同场地更换不同的舞台,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从出生下来就披上了戏服,直到人生落幕才可以回到最初的自己。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世间有那么多的人,感叹自己就像一个伶人,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装扮离合与悲欢。在庙宇,苏曼殊是一个年轻得道的僧者;在政界,苏曼殊是一个卓尔不凡的革命先驱;在情场,他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多情才子;在世俗,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狂人。每一个角色都是最真实的他,每一个角色又都濡染了虚无的色彩。  几个月的寺庙生活,让苏曼殊好像冬眠了一场。这个冬日,他每天煮茶赏梅,诵经坐禅,空落时到街巷买点酒肉,甚至夜不归宿。他向往的生活是没有任何羁绊的,宁做一片流云,也不做佛前的一盏圣水。他将灵魂寄存在这里,有一天还会像大雁一样展翅飞翔,或许无所依靠,老死在某个落叶纷飞的秋天里,或许还会回来,那时候就再也不会离开。  春暖花开的时候,苏曼殊的父亲苏杰生病逝于乡间,而苏曼殊却拒不奔丧。苏杰生临死也没有见到这个被他放逐的儿子,这个让他心怀愧疚的儿子,或许在死前,他想乞求得到苏曼殊的原谅。时过境迁,苏曼殊依旧无法忘记儿时所遭遇的屈辱,那道伤痕横在他的心口,时刻提醒着他不能忘记。人的心太脆弱,有些伤害需要用一生的时光来弥补。佛说,做一个心胸宽阔的人,忘记仇怨,记住恩情。可我们都不是佛,难以将所有的仇恨一笔勾销,难以禅坐于莲台上,拈花微笑,淡定平和。  缘生缘灭,只消刹那,苏曼殊不知道他和苏杰生的父子情缘也就一世,等到喝下了孟婆汤,来生谁还会记得谁。他不能原谅自己的父亲,是因了他无法忘记童年的伤,不是住进了寺庙,就可以放下,就可以不再迷惘。人生有太多的遗憾,错过的无法重来,破镜难以重圆,伤痕修复得再好,也还是会有印记。  这个春末,苏曼殊彻底地清醒,离开栖息一冬的寺庙,开始研习梵文,应聘于曼谷青年会。后又远赴锡兰,暂寄于菩提寺。再又从广州抵达长沙,聘于湖南实业学堂,与张继、黄兴同事,参与华兴会机密事务。苏曼殊承认自己是个静不下来的人,尽管他亦向往修篱养鹤、邀三五知己煮酒吟诗的闲逸生活。乱世里飞扬的烟尘无处不在,纵然你逃至世外桃源,也依旧会沾上一身的风尘。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苏曼殊就是这样,一个人徒步,一个人摇桨,一个人策马,将自己抛回红尘深处。他始终适合做一只飘飞的大雁,在不同的地方筑巢,来去匆匆,不需要为任何院落守护老旧的梦。都说风云乱世没有安稳,或许是因为儿时家庭的伤害,苏曼殊心里一直想有个温暖的家,又惧怕有一个家。所以他总是在行走,总是飘忽不定,像一个浪子,连行囊都是多余。今天在芦花似雪的岸边,明天又会在天涯的哪端?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恨不相逢未剃时 PDF格式下载



苏曼殊的传记,我看过几本,我以为这一本应是最完整地反映苏曼殊的一生的。正于书中所写的,他是一个憎人,他又是一个情种,他是一个志士,他又是一个伶人,他是一个被世人称作为诗憎、画憎、情憎、革命憎的传奇人物。在35年短短的人生历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记忆。


恨不相逢未剃时 苏曼殊是诗僧,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令人叹绝的诗作。1909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因相似的遭遇,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写下此诗:“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佛家说,前世有因,今生有果。一个人在出生之前,就已注定他今生的一切,注定好开始,也注定了结局。每个人在人生的渡口,只需按照宿命的安排,一路或急或缓地走下去,深味生命过程所带来的甜蜜与痛苦;看尽春花秋月,承受生老病死。
都说人生如戏,你可以很投入,也可以很淡然;但终只是人间萍客,做不了归人。该开幕时开幕,该散场时散场。
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就算我们可以预测到结局,身处纷芜人世,仍旧无处可逃,只能在真实的时光中,看自己的心被岁月慢慢掏空。青春的时候也许你有足够的筹码和时光下一场赌注,可是不必过于认真,因为最后的赢家绝不会是你。

一个可以收藏灵魂的地方,多少人,抛弃红尘一切诱惑,只为了修炼涅槃的境界。人生是一种交换,想留恋五味杂陈的烟火,就要舍弃菩提明镜的清宁。佛说,舍得才能得,舍不得就不得,放下才能自在,放不下就不能自在。世间万物,因缘而起,也因缘而灭。空渺的梵音是为了洗去一切尘念,让世间薄弱的灵魂有了宁静的偎依;清淡的檀香净化了人间百味。
尘封自己,只是因为昨天的热情已死,可我们的肉身还活着;生命里有太多邀约,没有谁可以做到遗世独立、心如止水。
都说佛境是虚渺空芜的,只是消极避世之人所寻求的寄托。其实这世间的事原本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若我离去,请你一定要在秋天之前将我忘记,因为我害怕那漫天纷飞的落叶,会让你悲伤得不能自已。
这世间本就是没有什么是永恒,所以做任何事情,爱任何人,都不要问缘由,不要问结果。
与缘相遇,与禅相守,此生将永远生活在梦与醒的边缘。
渺渺人世,形如虚幻,有一天,离去,带不走世间的一草一木。这人间的一切,我们拿走的、拥有的,有一天都要双手归还,滴水不剩。
佛说,放下一切,方能了空。

佛说:不要再执迷不悟,回头是岸。清醒之人,早已采莲为舟,乘风远去;愚钝之人,始终找不到渡口,看不清岸在何方。


在白落梅的文章里我认识到了一位中要近代史了一位学者,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他的人生的悲欢离合,文笔一如既往的美!


苏曼殊,中国第一情僧


以前说到民国出名的僧侣,只知道李叔同,后来偶然间得知苏曼殊,觉得此人经历也特别传奇,总算发现有本书来写他的了,一定要看看。收到书特别满意,包装的很好,还附送了苏曼殊的诗集,觉得盛大出版的果然不错,觉得书外面还是要有塑料膜好,特别是网购的,中华书局要学习啊!


读过之后,很不喜欢苏曼殊这个人。


苏曼殊的生平...


喜欢苏曼殊 就是书太小了


很好。很喜欢苏曼殊


因看过作都的两本书,喜欢作清新的文字,所以就看看作者心中的苏曼殊是什么样子的。写得不错,把主人公的灵气写出来了。


喜欢白落梅的文字,但是不喜欢苏曼殊,无论出世入世都牵扯不清


白落梅的文字,禅意而清凉,平复你浮躁不安的内心,给你安静,慰藉和温暖,让你感动,让你的心在红尘里慢慢柔软起来,一直喜欢这样的文字。


很无奈,很艰辛,也很传奇


质本洁来还洁去,无奈,困惑,透彻,悔悟,禅定


唯美的文字


“生命若蝶,只有破茧之后才可以深刻地明白,何谓痛楚的愉悦。”优美、深刻的文笔让人对之爱不释手


历经万千磨难,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是生不逢时还是命中注定的劫难?


满意,文字很美,喜欢。


不错的书,是能让人安静下来细细品味的好作品。


想来看过白落梅的书的人,对他的语言不用再说什么了吧,爱上了就是爱上了


本来是不喜欢宋词的,但是现在开始慢慢的品味,包中不再装ipad,而是一本书,一本宋词,慢慢地品味,慢慢地感动自己


很值得一读的书,一口气买了白落梅的N本书,逐一读过,都很棒


很喜欢这本书的包装


不错的一本书,白落梅的文字很优美。


同事点名要的应该不错


喜欢她写的每一本书


很满意。没什么不足


本书质量好,并附有原创书籍,价格实惠


书包装的很好!竟然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已经迫不急待的想来说好了!


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内容一如既往的好


这种书,蛮看一下就好,实在没有什么深邃的内容可以看,大都是无病呻吟的陈词烂调


包装精美,质量不错。


有诗意 让人意味深长的书


美妙的文字


书的包装很精美,我想里面的文章也一样吧!还没有来的及看呢!


买如期待!


很好呢!!喜欢


质量不错 内容太深奥了看不太懂,,


文笔不错,但不是我喜欢的。。。


文字很清新,喜欢


是我所喜爱的书,印刷精美,内容也非常好


写出来自己的看法


内容相当好,很文艺,需要静下心来看


恨不相逢未剃时——情僧苏曼殊的


情僧苏曼殊并不喜欢,但书写的不错


首先,作为一部传记,它是失败的,因为不够客观,融入了作者个人太多的主观感情。作者似乎把苏曼殊的一切过错,一生漂泊,都归结为前世的因果。再者,看到了后面,发现很多文字很难再有新意,像是在赶稿,很多都是在堆砌,而有关苏曼殊却很少提及,正如作者自己在后记中所写,“总算把他给写死了...”,但是这本书包装精美,买来送人或是收藏都是很不错的。


以前,无论是《烟月》还是《月小》,或者是刚到手的《世间》我都可以感觉一种飘来飘去的感觉,你的文字,像钟般左右摆动,又像羽毛飘上飘下。很温暖,很宁静。
但是这本《恨不相逢》,我感到一点改变。少了什么我不知道,只是无了那羽毛般的感觉,依旧安静,依旧清淡。
或许只是这开头的让我有些失望,但我还是评了4星。我只想说,我会凭感觉去看去说,不是一味讨好,不是严苛公正。只是感觉。


干很多事


这一类的散文都很美


很喜欢作者的文章
写的很美
值得收藏
推荐给大家


有助于了解我国民国历史 很不错的


帮朋友买的,指定要的书


是本不错的作品


有点太悲了,看进去就拔不出来了


写尽了苏曼殊 的一生历程


说是精装,买回来一看一点都不精装,书太小,而且制止不是很好尤其是附赠的那本苏曼殊诗集封面大黑的怎么看都不吉利。价格还行吧。


书本从22页到55页之间夹杂的竟是183到214页,无端的缺失了一部分。很纠结。


买这本书的时候,价格是16.5元,结果你们发来,却按18.2元收取,太不厚道了。


全书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哀怨感,说实话,我不赞成他的生活方式,人总要有自己的信念,在物欲方面绝不能放松。总体感觉一般。


还没有开始看,感觉应该还不错


书好小哦 语言优美 不过这作者是不是信佛啊 ! 好多主观评论


不太喜欢这个和尚,心都没定下来,怎么能出家。


字太小,伤眼


内容丰富,但是该书唯一的缺点是31开本,阅读起来不方便。


不是很有名的一个人


白落梅的书不错,书名很诗意,内容值得一看


搞活动入得,比书店便宜


对他不是很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