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建设学习读本
2011-1
华文出版社
《反腐倡廉建设学习读本》编写组 编
320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本书全面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对于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共中央纪委发出通知要求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11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 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迫切需要 二、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三、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改进党性、党风现状的迫切需要 四、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第二章 正确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现状 一、正确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 二、充分认识作风不纯、为政不廉、腐败滋长的严重危害 三、正确认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性质 四、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巨大成就 五、充分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任重道远第三章 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 三、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本方针 四、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工作第四章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一、着力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 二、着力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 三、着力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 四、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五、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 六、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第五章 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预防制度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惩治制度建设第六章 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 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二、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三、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第七章 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一、加大纠风工作力度 二、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三、大力治理“小金库”问题 四、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第八章 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 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 三、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 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基本途径第九章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的兴衰存亡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动力 三、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中之重 四、加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五、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保证第十章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大力培育和弘扬廉洁价值理念 三、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第十一章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二、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三、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第十二章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二、加强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 三、积极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 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第一章 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我们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迫切需要 形势和任务,是我们党开展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党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使党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真正成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一,从世界局势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前,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在这种国际局势之下,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和体现我国的新优势。这就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党只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为抓住国际形势提供的发展机遇,适应对外开放战略的总体需求,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从我国国内发展来看,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这就要求在中国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明确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继续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实现如下五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二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四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就,为实现上述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全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坚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必须坚信,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将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将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将更加牢固。 总之,我们面临的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我们承担的事业是伟大而艰巨同时并存,我们的任务是光荣而繁重同时并存。党的领导是我们完成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根据历史经验,党要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只要我们党能够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新的胜利,我们就一定能够承担起改革、发展、稳定的历史重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我们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 二、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从历史上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比如,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提出者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看,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所继承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理论中,就已经充满了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观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经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性,并相信这些不合理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这些思想的合理价值,同时批判了他们其中的空想成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仍然认为社会主义应当是和谐社会。1848年,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证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笔下,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和谐社会的图景。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就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谐社会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列宁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必须发扬民主,改革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反对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时时处处千方百计地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等等。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从我们党的历史上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共产党所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所决定,我们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道路。首先,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对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作出了深刻论述。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同时,毛泽东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这样,毛泽东就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出了方向和举措。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特别是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但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断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思想;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关于判断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关于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的思想等,江泽民强调的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关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等。胡锦涛同志强调的关于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关于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等。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固然重要,但是明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举措更为重要,而清醒地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应当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则最为重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十分明确地表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保持和发扬优良的传统作风,坚决地同一切腐败现象作斗争。事实上,有许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甚至是影响极为严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党风不正、腐败滋长有关。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单位订的书,送货挺快的,服务态度不错。
好看。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