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流血的祭坛

舟欲行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作者:

舟欲行  

Tag标签:

无  

前言

列位看官: 照理说,书稿写完,前面该补写点什么。其实要说的话都在书中,此页大可略去。 按流行的文体分类,本书该归为“历史随笔”——用文学的感觉写历史,用历史的方式弄文学。书稿不长,却写了整整四个月,又“窖藏”了一年。一度失去信心和耐力,但友人看过,都半真半假地催着要看下一篇,也有一口气读上一夜的,可见还不是那么难看;或者仅仅是鼓励我,也未可知。又得华文出版社编辑的大力促成,乃成稿付梓。杨锦麟、朱大可二先生的评介文字,亦为本书点睛增色。在此,真心感谢朋友同道们,让我得以从“懒得说话”的状态中挣扎突围出来。 追踪与探询“名将之死”的真相,是个有趣的读史角度。它首先把一个个遥远而生硬的名字还原成“个人”,然后把这个“个人”放在与社会、自然和命运的悲剧性冲突中,这写法不是首创,但也算是读史方式的一种趣向吧。 于是,我们知道了:杀死一个将军的方法有很多种,用长矛,是最笨拙的。 用舌头、用口水、用软刀子、用蒙汗药、用专制时代的政治铁律和恶浊文化的潜规则,就方便多了。 将军死了,血流的祭坛上,落满了时代的碎屑…… 可写的篇目当然不止这么多,原计划野心勃勃,想一直写到清末,甚至民国。本书仅仅以春秋至汉武帝时期为时间段,基本上是司马迁所记的范围,写了11篇,涉及14人,个个活得不轻松,死得不容易。其他的还要不要写,要和读者商量了。遗憾的是我因身份所碍,不能开博客,否则倒可以尽早知道读者的态度。 本书写作过程中,除了那些看家的《史记》《汉书》《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外,参考较多的有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李贽的《藏书》以及钱穆、雷海宗、翦伯赞、白寿彝、陈序经、范宽农等先生的著作,古今中外,林林总总,大约也有三四十种了,恕不一一列举,也不另开单子、假充博学了。其实我真正要说的是:一个人本事再大,谈历史也离不开书本;但仅有书本,怕也谈不了历史。 当今市井,流行“历史轻阅读”。我以为,“轻阅读”相当于喝啤酒:我“酿”的,可能口味偏重、偏辣。大家喝惯了啤的,不妨换瓶62度二锅头尝尝。我做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南方人,清醒的时候才知道毕竟是北方人,故此酒量虽不大,却还是喜欢烈酒。 烈酒一杯穿肠,浮云万古惊心。 就说这么多吧。谢谢您买书了。 舟欲行告白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名将之死,是解读中国历史的一个独特角度。本书以中国古代名将的生命终结为切入点,运用历史随笔的体裁,描述若干位中国古代著名军事人物的个人生命史,破解他们的悲剧性命运,展开对宗法专制政治制度的深层批判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立思考。本书具有独立的历史观点、广阔的学术视野、悲悯的人文情怀和鲜明的批判立场,以“历史过程论”和“文化发生学”等原创理论为支撑,借鉴世界史、世界军事史、西方思想史成果及军事学、民俗学研究方法,破除“就史谈史”的庸常窠臼,使作品的风格面貌上,有一定突破。

作者简介

  舟欲行,本名张帆,汉族,北京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文艺创作室一级作家,专业技术5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曾任记者、期刊主编、研究员。
  主要文学著作有:长篇报告文学《天朝之门》《发现青年》《中国海军三部曲》(包括《龙旗》《逆海》《雄风》三卷)《五环下的军徽》(合著);随笔集《中年的午夜》《流血的祭坛》《带血的箫声》;长篇小说《我的军舰》等。作品曾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第九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等奖项。长期从事近代史、近代海军史和文化史学研究,出版专著《海洋文明》《海洋神话》《海洋文学》等。

书籍目录

愤怒出神仙——伍子胥之死
贵族的奶酪与“山羊之歌”
——吴起之死
悲风黄金台
——乐毅之死
万人坑上唱秦腔
——白起之死
将军无葬礼
——李牧之死
将军的“正常死亡”
——蒙恬之死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
——项羽之死
“且喜且怜之”
——韩信之死
细柳营前柳笛儿飞
——周勃、周亚夫之死
族的最前边
——李广、卫青、霍去病之死
“李陵问题”
——李陵之死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有无数机会去陕西,眼见晴春之日,曲江之滨,秦女如云,燕瘦环肥,望之快然,但假如令我以家国、名誉、亲情易之,我不能为。《史记》上专门记载了这个片段,可见即使在司马迁眼里,楚平王也够混蛋败家的。像所有阴谋得逞的小人一样,费无忌的日子过得也并不怎么舒坦,他最担心的现实问题,是日后有一天“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但恶的旅程既已开始,断不可能抗拒惯性、悬崖勒马。主动出击,成为费无忌此时的最佳应对,于是,他反复在平王面前“谗太子建”,“日夜言太子建短于王,日:‘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备之’。”楚平王但凡有点脑子,也能看出费无忌离间骨肉的邪恶。可他不能,不但听信费无忌的谗言逼跑了太子建,还牵连了太子太傅、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于是,伍奢无端被囚禁。而费无忌仍不放心,他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楚平王一听,说:“是呀!我咋没想到?”于是传令到城父,命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马上回郢都来投案,否则,砍你们老爹的脑袋。关于是否去投案,伍子胥和哥哥伍尚有过如下对话,伍子胥说:“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流血祭坛,留下千古绝唱!  ——杨锦麟(资深媒体人,香港卫视执行台长)本书之解,最具剔骨之痛!  ——朱大可(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同济大学教授)名将之死,皆是悲剧英雄!流血祭坛,留下千古绝唱!作者舟欲行从司马迁笔下的十四位名将的性格命运中,试图寻觅一个千古不变却难以言尽的历史规律,他似乎做到了。作者万千感慨,尽在字里行间。当下,在流血的祭坛上,血迹早已干涸,但历史的斑斑血渍依旧触目惊心!  ——杨锦麟(资深媒体人,香港卫视执行台长)那些著名的死亡案例,揭示出中国流氓政治的黑暗本性。历史的解读法,当有千百种之多。而本书之解,最具剔骨之痛。  ——朱大可(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同济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流血的祭坛:十四位古代将军之死的真相与追问》是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流血的祭坛 PDF格式下载



中国古代名将之死,是解读中国历史的一个独特角度。本书以中国古代名将的生命终结为切入点,运用历史随笔的体裁,描述若干位中国古代著名军事人物的个人生命史,破解他们的悲剧性命运,展开对宗法专制政治制度的深层批判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立思考。本书具有独立的历史观点、广阔的学术视野、悲悯的人文情怀和鲜明的批判立场,以“历史过程论”和“文化发生学”等原创理论为支撑,借鉴世界史、世界军事史、西方思想史成果及军事学、民俗学研究方法,破除“就史谈史”的庸常窠臼,使作品的风格面貌上,有一定突破。


关注中国古代名将之死,也算是解读中国历史的一个独特角度。以这些名将的生命终结为切入点,描述他们的个人生命史,破解他们的悲剧性命运,展开对宗法专制政治制度的深层批判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立思考,非常受用,也折射出了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


最近多在看历史类的书籍,一看到这本书的副标题就被吸引了,虽然,书中所写将领的名字多数都听到过,但具体事迹了解不是很多,尤其想多了解李牧,战国中唯一能在军事上抵挡秦国的就是赵国了,而赵国最后能抵抗秦军的将领就是李牧.
不过也有遗憾,这本书只选述了十四位人物,觉得少了一些,能多写到一些就更好了,中国的名将不少的,唐朝的侯君集,宋朝的岳飞,明朝的戚继光........


对十四位将军的非正常死亡的记录,告诉你: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死,更不是一件可以被轻易判断的事。尤其是李陵,诉说非常精彩。只是,有些人可能会将该书当作厚黑学来看,若是如此,实在可惜


还原历史真相,解读将军结局,好书,好书!


看到这些书就有一个想法,无论你做多大的业绩,不要居功自傲,你做得好,只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不要有过多的野心,否则就死的不明不白。


作者评价我们熟悉的人,角度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内容感人,正义与邪恶,悲壮!


很好,不错,不错,很好


还可,,,但都是司马迁的思想。。。。


这个内容没有想象中的好


这书真不错,在里面找到许多共鸣,文字简练,喜欢


读了几十页,感觉内容没那么好,作者不专业,瞎侃


实在没什么可看的,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一段挺好的战国英雄任务故事,被七拼八凑的瞎胡说了一同,钱都花在了书的宣传上,没精力写书吧,这个水平还是不要出这本书了。


关注中国古代名将之死,也算是解读中国历史的一个独特角度。以这些名将的生命终结为切入点,描述他们的个人生命史,破解他们的悲剧性命运,展开对宗法专制政治制度的深层批判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立思考,非?受用,也折射出了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