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编心电图学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3-09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心电图基础
第一节 心脏的应用解剖
一、心脏的形态与构造
二、心脏的传导系统及其激动传导方式
三、心脏的血液供应
四、心脏的神经支配
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
一、心细胞的跨膜电位
二、自律系统的电生理特点
三、跨膜电位的类型
四、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第三节 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心电图导联
一、心肌除极和复极过程
二、电偶在容积导电体中产生电位的概念
三、心电向量与平面心电向量图
四、心电图导联
五、正常心电向量图
六、平面心电向量图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
七、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形成
第四节 平均心电轴及心室复极差力
一、平均心电轴
二、心室复极差力
三、心电位
第五节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记录纸的划线与定标
二、心电图各成分的测量
三、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与临床意义
第二章,心房肥大
第一节 左心房肥大
一、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二、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向量图表现
三、二尖瓣P波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右心房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二、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向量图表现
三、肺型P波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双侧心房肥大
一、双侧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
二、双侧心房肥大的心电向量图表现
第三章 心室肥大
第一节 左心室肥大
一、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二、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向量图表现
第二节 右心室肥大
一、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二、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向量图表现
第三节 双侧心室肥大
一、双侧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二、双侧心室肥大的心电向量图表现
第四章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第一节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
第二节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改变
二、鉴别诊断
第三节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定位诊断
第四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向量图表现
第五节 心电图负荷测验
一、二级梯运动测验
二、踏车运动试验
三、活动平板运动测验
四、运动引起心电图变化的有关问题
五、运动试验对预后的意义
第五章 心肌梗塞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及发生原理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及产生原理
二、心肌损伤的心电图表现及产生原理
三、心肌坏死的心电图表现及产生原理
第二节 心肌梗塞心电图的演变及分期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
二、心肌梗塞的分期
第三节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一、心肌梗塞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诊断
二、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心电图诊断
三、心肌梗塞亚急性期的心电图诊断
四、心肌梗塞陈旧期的心电图诊断
第四节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一、前间壁心肌梗塞
二、局限前壁心肌梗塞
三、前侧壁心肌梗塞
四、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五、高侧壁心肌梗塞
六、下壁心肌梗塞
七、后壁心肌梗塞
八、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九、右心室壁心肌梗塞
十、心房梗塞
十一、再发性心肌梗塞
第五节 不典型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一、心肌梗塞合并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二、无Q波的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三、室性异位搏动与心肌梗塞
四、仅有T波改变的心肌梗塞
五、乳头肌梗塞
六、心肌梗塞与预激征候群
第六节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的评价
一、在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二、对心肌硬塞诊断的可靠性
第六章心肌损害
第一节 心肌损害的概念及类型
第二节 心肌损害的病因及心电图表现
第三节 ST―T改变的鉴别诊断
第七章,心律失常总论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分类及产生机制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
第二节 心律失常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分析
一、心律失常的分析方法
二、梯形图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三、诊断心律失常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 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第一节 正常窦性心律
第二节 窦性心动过速
第三节 窦性心动过缓
第四节 窦性心律不开
第五节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
第六节 窦性停搏
第七节 窦室节律
第八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九章 逸搏及逸搏,心律
第一节 逸搏及逸搏心律的产生原理
第二节 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一、塞性逸搏
二、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
三、交界性逸搏及交界性逸搏心律
四、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第三节 加速的逸搏心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一、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二、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三、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四节 过缓的逸搏及过缓的逸搏心律
第十章 干扰及干扰性房室脱节
第一节 干扰
一、干扰产生原理及分类
二、窦房干扰(窦房结内干扰、窦房交界区干扰)
三、心房内干扰(房性融合波、房内差异性传导)
四、房室交界区干扰(完全性房室干扰、不完全性房室干扰)
五、心室内干扰(窦性融合波、室内差异性传导)
第二节 干扰性房室脱节
一、房室脱节产生原理
二、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表现
三、房室脱节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三节 心房分离
第十一章 期前收缩
第一节 期前收缩的发生机理、分类及时相分期
一、期前收缩的发生机理
二、期前收缩的分类
三、期前收缩的时相分期
第二节 室性期前收缩
一、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
三、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三节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一、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
三、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四节 房性期前收缩
一、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
三、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五节 窦性期前收缩
一、窦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
三、窦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
第十二章 阵发性,心动过速
第一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产生机理
第二节 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一、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产生机理
二、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三节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一、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产生机理
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四节 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一、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的产生机理
二、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五节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产生机理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十三章 扑动与颤动
第一节 心房扑动
一、心房扑动的产生机理
二、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心房扑动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二节 心房颤动
一、心房颤动的产生机理
二、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三节 心室扑动和颤动
一、心室扑动和颤动的产生机理
二、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四节 紊乱性心室律
第五节 临终前心电图
第十四章 并行心律及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第一节 并行心律及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的产生机理
第二节 并行心律与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一、室性并行心律及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二、房室交界性并行心律及房室交界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的心电图表现
三、房性并行心律及房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四、窦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第三节 鉴别诊断
第四节 并行心律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十五章 反复心律与反复性,心动过速
第一节 反复心律的产生机理
第二节 反复心律与反复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一、房性反复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二、交界性反复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三、室性反复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第三节 鉴别诊断
第四节 反复心律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十六章 隐匿性传导
第一节 隐匿性传导的产生机理
第二节 隐匿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一、房室交界区隐匿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二、窦房交界区隐匿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三、异位起搏点与其周围心肌之间隐匿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四、束支及分支中隐匿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第三节 隐匿性传导的临床意义
第十七章心房内传导阻滞及窦房传导阻滞
第一节 心房内传导阻滞
一、心房内传导阻滞的产生机理
二、心房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心房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二节 窦房传导阻滞
一、窦房传导阻滞的产生机理
二、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窦房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十八章 房室传导阻滞
第一节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产生机理
二、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二节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产生机理
二、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三节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产生机理
二、第三度房宣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三、鉴别诊断
四、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四节 频率依赖性房室传导阻滞
一、第3位相阻滞
二、第4位相阻滞
第十九章 房室束支传导阻滞
第一节 单侧束支传导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阻滞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第二节 单侧分支传导阻滞
一、左前分支阻滞
二、左后分支阻滞
三、左间隔分支阻滞
第三节 双分支传导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二、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三、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第四节 双侧束支主干阻滞
一、双侧束支主干阻滞心电图改变的产生原理
二、双侧束支主干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三、双侧束支主干阻滞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第五节 三分支阻滞
第六节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第二十章 传出阻滞
第一节 异位―― 心房传出阻滞
第二节 房室交界区传出阻滞
第三节 异位―― 心室传出阻滞
第二十一章 意外传导
第一节 超常期传导
第二节 空隙现象
第三节 韦登斯基现象
第二十二章 预激综合征
第一节 预激综合征的发生机理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一、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二、预激综合征按附加径路在心电图的表现可分为三型
第三节 典型预激综合征波形的分型
第四节 预激综合征的定位诊断
第五节 预激综合征变异型的心电图变化
第六节 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第七节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原理
第八节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
第二十三章 药物与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改变
第一节 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一、洋地黄类药物
二、奎尼丁
三、锑制剂
四、吐根素
五、利多卡因
六、心得安
七、乙胺碘呋酮
八、异搏定
第二节 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心电图变化
一、低血钾
二、高血钾
三、低血钙
四、高血钙
第二十四章 心脏疾病的心电图改变
第一节 心包炎
一、急性心包炎
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第二节 心肌炎
第三节 心肌病
第四节 风湿性心瓣膜病
第五节 肺原性心脏病
一、急性肺原性心脏病
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第六节 先天性心脏病
一、房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三、动脉导管未闭
四、肺动脉瓣狭窄
五、先天性紫绀四联症
六、右位心
七、主动脉缩窄
八、三尖瓣下移畸形
第二十五章 心脏起搏,心电图
第一节 心脏起搏时的心电图表现
一、脉冲波
二、起搏部位的心电图定位
三、各种类型起搏器的起搏心电图特征
第二节心脏起搏时的心电图变化
一、竞争心律
二、医原性房室分离
三、起搏夺获造成心律不齐
四、反复心律
五、超常期传导与隐匿性传导
六、韦登斯基现象
七、电张调节性T波改变
第三节 起搏故障时心电图变化
一、起搏障碍
二、感知障碍
第二十六章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
第一节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
一、心腔内心电图
二、心脏标测术
三、预激综合征的药物电生理效应
四、心脏刺激术
第二节 窦房结功能的电生理检查・
一、窦房结功能检查的方法及目的
二、窦房结功能电生理激发试验
第三节 心脏传导系统不应期的测定
一、不应期的种类
二、影响不应期测定的因素
三、心脏不应期检查方法
四、心脏各部位不应期的正常值范围和临床意义
第二十七章 心电图描记分析和报告
第一节 心电图描记程序和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描记程序
二、心电图描记中注意事项
第二节 心电图分析顺序和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的分析顺序
二、分析复杂心律失常时注意事项
第三节 心电图的诊断与报告
附:1、正常P―R间期最高限度表
2、不同心率时Q―T间期的正常值
3、心电图自R―R间期推算心率表
4、Master氏二阶梯运动试验登梯次数表
5、自I、Ⅲ导联QRS测定心电轴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编心电图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