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梵国俗世原一家

李林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7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李林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许多章节中,我们即可看出:汉传佛教对民间风俗的影响,及由于受汉地民风的“反影响”而发生了种种变化的佛教本身,一般都在宋代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宋代以后,中国汉传佛教便再也不象唐代那样坚持守望着某种意义秩序以关照整个社会的信仰走向,它仅仅是对于社会现存秩序的被动适应,作为儒学治世、道家治身的补充而已——这种失去拯救精神、徒留形式的补充只是力图在暖昧的现实和虚幻的理想之间找到片刻的慰藉罢了。

作者简介

  李林,1970年生。河南省息县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著有《张力的消解——禅学的佛学批判》一书。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纷纷仙佛西土来——神灵信仰观音(附泗州大圣)弥勒阎王(附地狱)文殊、普贤、地藏其他第二章 僧尼大众共骈阗——时令年节浴佛节孟兰盆节腊八节其他第三章 佛事本为人事设——生活礼仪饮食生育做寿(附放生)丧葬其他第四章 大千处处法音闹——民间文艺俗讲(附变文)说经宣卷其他第五章 人间无处不道场——社团组织佛社家庙庙会福田院(附慈善事业)秘密教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印度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既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 “佛教中国化”指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吸收、扬弃和改造,以及同步进行着的佛教因为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发生的转变和蜕变。


编辑推荐

  本书的许多章节中,我们即可看出:汉传佛教对民间风俗的影响,及由于受汉地民风的“反影响”而发生了种种变化的佛教本身,一般都在宋代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宋代以后,中国汉传佛教便再也不象唐代那样坚持守望着某种意义秩序以关照整个社会的信仰走向,它仅仅是对于社会现存秩序的被动适应,作为儒学治世、道家治身的补充而已——这种失去拯救精神、徒留形式的补充只是力图在暖昧的现实和虚幻的理想之间找到片刻的慰藉罢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梵国俗世原一家 PDF格式下载



对每个专题的介绍面面俱到而不失简洁,并且有作者一贯的观点。但对于每样佛教人物事物具体的民间活动形式不是很接近生活,比如每位菩萨原意所为与民间祭拜所求的差别等等描述不清。比起作者另一本书貌似略逊。那本可惜一直买不到《张力的消解——禅学的佛学批判》网上看过部分章节


作者搜集了不少风俗资料集合而成此书。书中(第130页)对祖先崇拜描述为“陋习”,认为是“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是“佛教”的“推波助澜”等语,不够中肯。中国文化建基于孝道,体现在慎终追远,作者否定了祖宗祭祀,并推诿于佛教,加以没有提供考证,有失偏颇。


把俗世的来历交待了一番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