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术与性理

吴国武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吴国武  

页数:

31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北宋是中国古典学术史(尤其是儒学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历来就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清人章学诚曾说:“儒术至宋而盛,儒学亦至宋而岐。”所谓“盛”、“岐”,指的就是宋代儒学既繁荣又复杂的历史状况。 经学是传统学术的根基,理学是宋人对儒学的新发展,二者的载体则是古代的文献典籍。本书以经籍文献的梳理为基础,以经学、理学的互动关系为中心,以思想史研究为指归,为读者勾勒出北宋儒学转型的历史面貌。这种由文献研读通向思想解析的“古典学求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具有细致精微的长处。

作者简介

吴国武,湖南沅江人,文学博士。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任教,兼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研究领域为古文献学,经学和古代思想文化。发表《周秦诸子书多出于国史,家乘论》、《略论北宋经学与儒家诸子学之互动》、《董迪(广川诗故)辑考》等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有《中国佛教之旅·密踪广雪域》(自撰)、《中国古代航海史》(合著)、《全宋诗》(整理者之一)等图书。

书籍目录

序引论第一章 北宋儒学及其经学、理学形态 第一节 “有体、有用、有文”:北宋儒学 一、“儒学”、“新儒学”、“宋学” 二、北宋儒学的学术渊源、特点和成就 第二节 疑古、通经、议论:北宋经学 一、作为学术形态的经学 二、北宋经学的学术渊源及历史特点 三、北宋群经学述略 第三节 “义理”、“物理”、“性命”:北宋理学 一、作为学术形态的理学 二、北宋所谓“义理”、“义理之学” 三、北宋理学的历史发展和内涵特点 本章小结第二章 士大夫的崛起:北宋经学新变及理学歧出之背景 第一节 北宋的政治文化 一、“右文尊经,以为家法”:引经义议政 二、“君子、小人之大分”:士大夫党争 第二节 北宋的制度文化 一、“迩英讲学,游心圣道”:经筵讲读的日臻成熟 二、“根经术”、“本道理”:科举取士的不断改革 三、“横经讲评”、“学统四起”:官学私学的迅猛发展 本章小结第三章 经、子之间:北宋儒学的文献转型 第一节 经传文本与性理经典 一、本经与传记 二、从本经次第和偏重看北宋儒学 三、从传记次第和偏重看北宋儒学 四、性理经典的形成 第二节 经解体式与理学文体 一、从传记类体式到注疏类体武 二、从注疏类体式到北宋的议论类体式 三、理学文体的形成 第三节 经学的子学化与理学 一、关于经学之儒与子学之儒 二、北宋经学的子学化过程 三、经子互动下的北宋理学 本章小结第四章 注经或论道:北宋儒学的思想转型 第一节 北宋经学思想和理学 一、北宋经学思想概述 二、“通经致用”与“明体达用” 三、“道问学”与“尊德性” 第二节 《易》、《春秋》与北宋理学 一、从“天人之道”到“圣人之体用” 二、“易乃性与天道”:北宋易学与理学 三、“正王道,明大法”:北宋春秋学与理学 第三节 《诗》、《书》、三《礼》与理学 一、“以意逆志”:北宋诗经学与理学 二、“二帝三王之道”:北宋尚书学与理学 三、“礼者理也”:北宋三礼学与理学 第四节 “四书”思想与理学 一、北宋《中庸》、《大学》之学与理学 二、“传道立言”:北宋论语学与理学 三、“存心养性”:北宋孟子学与理学 本章小结第五章 北宋儒学转型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庆历正学”:理义歧出于经术 一、宋初:“崇礼义,尊经术” 二、庆历之际:“讲道德,究经义” 三、嘉祐之际:“道德性命之学始兴” 第二节 “道学先生”:经术与性理之互动 一、“先论性命”与庆历正学的分化 二、司马光、邵雍:“不治章 句,必求其理”与“六经为本,不为训解” 三、周敦颐、张载:“文所以载道”与“正经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 四、二程:从“由经穷理”到“不先明义理,不可治经” 第三节 从“元祐学术”至“伊川之学”:理学、经学的离合 一、理学、经学之间:以吕大临、范祖禹为例 二、理学疏离经学:以谢良佐、杨时为例 三、存理学于经学:以刘安世、晁说之为例 四、走向理学化经学的“伊川之学” 本章小结结语附录 北宋经学、理学简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北宋儒学及其经学、理学形态  众所周知,儒学在中国古典学术史上大体占主导地位,然而其内涵外延、其形态领域如何却常存争议。至于作为同具儒学性质的经学与理学,也不容易被界定清楚。  事实上,这些术语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嬗变的过程,后人在使用这些术语时又存在不少误解,若不加以梳理将会使本书的表述不清晰。鉴于此,本章、拟从这些提法的内涵、外延、性质、演变和使用等方面人手,秉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对这些提法作较为严格的论述,并确定其在本书的使用情况。北宋儒学受先秦以来儒学影响很大,由多种学术形态构成(其中经学、理学是最重要的两种),涌现出为数众多的学者,有着新的历史特点和学术成就。  在梳理之前,有个问题必须加以说明。在古人看来,学术和文化本是一体,不必细分。所以,儒学、经学、理学等提法原本就有学术史和文化史双重性质。换句话说,儒学也可指称儒家文化,经学也可指称经学文化,理学也可指称理学文化。  第一节 “有体、有用、有文”:北宋儒学  儒学到了北宋,呈现出十分兴盛的局面,在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等领域及经学、儒家诸子学等学术形态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当时名儒胡瑗(993-1059)说过:  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可变者,其体也。《诗》《书》史传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斯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术与性理 PDF格式下载



作者的思考还是很新颖的。


儒学不仅是内圣之学,也注重外王,儒学的发展、传承,是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也是先贤们的实践过程。


还值得读


相关图书